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清朝能够夺取明朝的江山,有着众多的原因,当时的明朝农民起义四起,崇祯穷于应付,满清(后金)抓住这个几个发展壮大,并且开始攻打明朝,不可否认此时明朝军队战斗力依然强于后金。后来明朝君臣昏招频出,后金不断壮大,而且有大批的汉人文臣武将投降后金(清朝)。比如吴三桂,尚可喜、孔友德等武将,还有范文程、洪承畴、沈志祥等文臣。这些汉人领着满人进入到中原,开启了落后统治先进的开始。今天我们说的这个人叫做洪承畴,原来是明朝大臣后来投降了清朝,虽然功劳巨大,可是被人称之为贰臣,母亲都不认他。
洪承畴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这洪某人刚开始也打算做一个重臣,可是最后皇太极用了一招美人计,让他乖乖的归顺了满清,成为汉人大学士。当时崇祯皇帝还以为这位大臣忠贞不屈,英勇就义了,还给他举行大型葬礼,可是想不到他的这位爱将已经投降了满清。
这洪某人投降之后积极的为满清奔走,帮助满清围剿农民起义军,献计策夺取中原、安定江南等这些都少不了洪某人的身影。他为清朝统一中国出谋划策,参与清朝中央佐理机务,在招抚江南、避免江南百姓生灵涂炭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劝降郑芝龙、得以顺利进军福建时,被誉为“开清第一功”。从历史主义的观点看,洪承畴之所以成为明朝的重臣,是从镇压农民起义军发家的,不值得称颂;而他降清以后,成为清初的开国功臣,在促使清朝统一、缓和民族矛盾等方面,都是于国家于民族有益的,是应该肯定的。
但是满清统治者对这个功劳巨大的贰臣也不是很重用,并不想范文程那样得到重用,满清既用他又防着他,洪承畴在清朝经历了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和康熙四个时期。皇太极只是将洪承畴作为顾问而已,并未真正重用;多尔衮和顺治两人重用洪承畴,但没让他进入决策层。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其子康熙继位。四大满族大臣分割了辅政大权。而洪承畴已到古稀之年,顶着大学士的空头衔,备受冷落,不得不奏请退休。像洪承畴这样重要的人物退休,朝廷必须对他的功劳有所酬谢。经过几番讨论,康熙皇帝授予洪承畴微不足道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袭职衔。洪承畴牺牲名节、效力20年、几经大战引导清朝坐稳江山,只换来了小小的轻车都尉,又给谴责他的人提供了挖苦讽刺的新内容。
不仅如此,他的母亲也善待他,洪承畴的最后岁月,笼罩在屈辱和尴尬之中。他入清后曾回乡省亲,在泉州建造府第。洪府落成后,没有一个亲友、故旧上门。就是洪承畴的母亲和弟弟都拒绝入住。弟弟痛感国家灭亡、兄长投敌、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携母亲避居船上,泛江隐居。顺治十六年,心力交瘁的洪承畴年老体衰、目疾加剧,第二年正月解任回京,与康熙年间去世。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康熙四年,洪承畴去世,此时,洪承畴在清朝官方文献中的地位起码还是正面的。到了乾隆时期,满族权贵已经完全汉化了,各地汉人的反清情绪渐渐平息,满汉思想文化开始交融。乾隆皇帝以儒家圣贤后裔和华夏共主自居,与汉族文人相唱和,开始褒扬史可法、黄道周等忠君爱国的榜样。洪承畴“叛明”的污点开始掩盖“效清”的功绩,形象颠倒过来。清朝将洪承畴列入《贰臣传》,只是念其功大,才将其列为贰臣甲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