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3 19:1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天启二年(1622年)9月,紫禁城内正在进行一场封王典礼。

当朝天子天启皇帝唯一的胞弟、年少的信亲王、将来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只盼着这个草率的典礼早早结束。因为此时,朝廷上正在酝酿着一场权力大厮杀大换血,魏忠贤与东林党人互相虎视眈眈,宫内外没人关心这个小王爷。

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接班人,此时唯一的想法就是快点长大,早日离开京城,到封地去,做个逍遥自在的快乐王爷。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一、备受冷遇的皇孙

刚满11周岁的朱由检,自幼生活在一种沉闷而又冷峻的氛围中。

1611年2月6日,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京城的人们正在翘首以盼新春佳节,忙着准备过年。紫禁城东华门内的慈庆宫里,一个男童呱呱坠地。

这个婴儿,是当朝天子的皇孙,也是朱元璋的十一世孙。几天后,根据祖宗家法,皇帝给这个皇孙取名朱由检。当然,皇帝赐名只是名义上的,宗人府早就根据子孙排行次序,替他取好了名字。这个名字照例寓意吉祥富贵,皇帝赐名不过是走个形式。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他的父亲是万历皇帝的太子朱常洛,但是皇帝亲爹并不喜欢这个太子,而喜欢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被立为福王,后来在洛阳被李自成烹杀)。万历皇帝几次试图废黜太子,造成了明末著名的“国本之争”。

“国本之争”极大地损害了明朝的运转,万历皇帝甚至以不上朝来抵制朝野对他换太子的压力。

虽然在大臣们的坚持下,万历皇帝不得不做出妥协,朱常洛保住了太子位置,但是万历皇帝对他很冷淡。间接着让这些皇孙也受到冷落。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朱常洛画像

朱由检的母亲刘氏,是个地位低微的小妾,这位平凡的皇孙就更加不招人待见。

刘氏生下儿子后,地位并没有水涨船高,反而不断遭到心情不爽的太子的冷落与厌恶,刘氏积郁成疾,23岁的时候就去了。那年,朱由检才3岁。

朱由检的幼年也没有什么玩伴,皇子皇孙难以像寻常百姓家孩子一样玩耍打闹,深宫寂寞、缺乏母亲,还不停地受到他人的猜忌与中伤,在缺少亲情与欢乐的氛围里,这个没娘的孩子十分孤独。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二、朝政初体验

四岁半时,懵懂无知的朱由检第一次参加了朝廷的政务活动。

多年不露面的万历皇帝率领群臣和儿孙,祭拜了他的母亲李太后。随后,万历皇帝装模作样地拉着太子的手,斥责群臣:“我这个儿子极孝顺,朕也极怜。你们为什么要用流言蜚语离间我们父子。”

太子也轻车熟路的随声附和,“指责”大臣们居心叵测。朝臣们眼巴巴的看着这对父子在演戏,默不出声。只有一个不知轻重的御史刘光复想拍马屁,他阿附讨好皇帝说:“皇上,东宫(太子)慈孝。”

本来就憋着气的万历皇帝顿时火冒三丈,以御前无礼之名,命太监用棍棒把刘光复打了个半死,随后叫刑部治罪。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朱由检第一次参加朝廷活动,就见到了这一荒唐、喧杂、血腥的场面,不能不说给他的童年又留下了一个阴影。

此时,明朝经过200多年沧桑日益走入危局,朝廷政务混乱,朋党交哄喧闹,文武百官既紧张又压抑,宫内之人大多又坏又黑,加上刻板又规律的皇宫生活,朱由检就是在这样沉闷焦躁的环境下,渐渐长大的。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三、年少听凭人来抢

1620年,太子朱常洛在万历皇帝去世后,仅仅当了一个月皇帝就因“红丸案”龙驭归天了。

大明王朝一个月来,连丧两个天子,似乎印证了国势的衰颓。

太子刚即位时,许诺最受宠的李选侍当皇贵妃。太子刚刚即位,一个月就撒手人寰,李选侍的皇贵妃梦也成了泡影。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李选侍自己没有儿子,但她却是太子指定的两个儿子朱由校、朱由检的唯一合法监护人。不甘心的李选侍又悲痛又懊恼,于是冒出了“妇人之见”,“劫持”了朱由校,拒不交给大臣们。她想以此为要挟,同大臣们讨价还价。

大臣们自然毫不妥协,今日一本、明日一本,痛斥李选侍。

最后,还是大臣们占了上风,“抢”走了朱由校。没了“人质”的李选侍也被驱逐出了乾清宫,连行李都顾不上收拾就仓皇而出,这就是明末有名的“移宫案”。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因为“移宫案”,李选侍连同监护朱由检的权利也一并被剥夺。朱由检同李选侍好歹生活了几年,已经有了感情,此时再度尝到了没人管的滋味。

朱由检眼见着年幼的哥哥和自己,如同傀儡一般被养母和大臣们争来争去,凄凄惶惶,吓得掩面流泪。虽然他弄不清是非曲直,但是宫中纷乱惊悚的局面,却让他胆战心惊。

11岁的朱由检,又经历了一场宫廷的混乱。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四、少年封王,意外即位

他的哥哥朱由校即位成了天启皇帝,朱由校身边的一干宫人、老奴瞬间鸡犬升天,最得势者自然是明末最后的大阉党头子魏忠贤。

几年后,皇帝唯一的亲弟弟朱由检,按照皇家惯例受封成为信王。

由于年龄小,这位信王殿下没法到京城以外的封地去,只能暂时寄居在皇宫。但是朝中魏忠贤“阉党”正在同东林党人进行着激烈的斗争,黑天昏地的政局造成的阴郁气氛,让生活在皇宫中的年少王爷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离开皇宫。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皇帝的宠儿魏忠贤对少年信王面子上很尊重,不时送些花草瓜果这类的东西,信王虽然不喜欢这些,但是不敢得罪魏忠贤,每次都要装作非常欢喜的样子。因为魏忠贤权势熏天,即使是在自己的小院,他也不敢吐露半点对魏忠贤的不满。

天启七年(1627年)二月初三,按虚岁满18岁的信王迎娶了自己的王妃,一个平民家庭的女子周氏。信王府是临时抢修的,再加上监工太监层层中饱私囊,这个王府只能用寒酸简陋来形容。但是只要能离开皇宫,年轻的信王宁可早点搬家。

新婚的信王夫妇相亲相爱,蜜月刚刚结束时,又增添了田氏、袁氏两位王妃。三岁丧母、幼年一直压抑的朱由检,第一次体验到了家庭的欢乐。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此时他只希望带着自己的妻妾,早日离开危机四伏的京城,赶快到封地上去做一个太平王爷,去享受平安富贵、花团锦簇的人生。

但是没想到,他很快就再次搬回了紫禁城,而且是以主人的身份搬回去的。

天启皇帝曾经生过三个儿子,不过都夭折了,但是考虑到天启皇帝才20出头,没人想到这个不受待见的皇弟会有机会登临大宝。可是1627年五月,天启皇帝突然全身浮肿,三个月后,出现了大限将至的迹象。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天启皇帝朱由校画像

信王得知这一消息,不禁怦然心动了起来,他虽然年少长期郁郁寡欢,但对读书下过一番苦功夫,他自信自己极有治理国家的统治才能,一旦如愿以偿,必将做出一番丰功伟业,为列祖列宗创造荣耀。

终于,天启皇帝颁布遗诏,由自己的弟弟信王继承皇位。崇祯皇帝,这个名字最终写进了大明王朝里。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五、朱由检与他的大明朝一同坠入深渊

登基后,他享受着肆意宣泄情绪的畅快。

他轻而易举的除掉“纸老虎”魏忠贤,让他的自信心极度膨胀。有关王朝的任何国策,他总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听不得人劝,又不喜欢被言官批评,于是,他开始是错一点点,后来就错的离谱。

比如,在拯救帝国的道路上,崇祯帝总认为是他一个人在战斗。纵观崇祯一朝,阁臣、总督、巡抚等大员如走马灯般换个不停,内阁辅臣换了五十多人,被称为“崇祯五十相”。在这种情形下,任何长治久安的政策都难以持续。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归根结底,童年生活在皇宫畸形的环境里,养成了他根深蒂固的孤独寂寞感,那种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无奈处境,让他敏感、多疑,内心深处十分软弱,以至于经常怀疑自我、否定他人。

平心而论,崇祯皇帝没有明太祖的残暴,没有明武宗的荒淫,没有明神宗的怠政,但由于童年的不安全感,让他的那点英明果断经常被被自己性格中的“魔鬼”所遮蔽,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种焦虑,让他对人和事缺少耐心,在对农民军和清军是清剿、是反击、是议和、是招安上,政策摇摆不定,就是最好的例证。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从个人品性上判断,他则是一位“图虚名而受实祸”的典型。在王朝最危急的时刻,他硬是不肯与清军光明正大的议和,而是派兵部尚书陈新甲偷偷摸摸去做。被大臣发现后,他又矢口否认,坚决不肯认错,反而拿陈新甲的人头当“替罪羊”给朝野交代。

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观察,崇祯皇帝是一位有太多小心思、却对全局战略缺少总体把握和指导的皇帝。

李自成大军日益逼近北京,有大臣李明睿公开上书皇帝,建议立即南迁,崇祯皇帝犹豫不决。恰巧这时,出现了众多观点极端、特别慷慨激昂的官员。崇祯皇帝坚决不肯承认自己想南迁的真实想法,特别害怕臣民认为自己怯懦,害怕丢面子。于是,他在极度郁闷,懊恼透顶中,错失了绝佳的生机。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晚明前清时期的历史学家全祖望评论崇祯皇帝朱由检说:“百战百败之后,而负气若此,不量力若此,是则自取灭亡之道也。”

朱由检虽非昏君却做出了昏君的事情,最终断送了大明的江山,这既是他个人的悲哀又是王朝的悲哀。而这一切,都可以从他童年和少时的境遇中,找到根源。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3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崇祯一生勤勉爱民,是昏君还是明君
崇祯本来就是学的为王之道,没有系统的学习为君之道和驭下之术,只是突然的上位没有缓冲期,没有自己的朝廷官员。帝王之术在崇祯十八岁之前遥不可及或者是毫不相干,崇祯的治国能力只能算是平
2024-04-26 16:18:00
明朝直接灭亡的原因:崇祯皇帝多疑而无能
...什么小冰期,就算风调雨顺李自成们也要起义。其次,从崇祯在廷推阁臣的事件中,公开偏袒他所欣赏的周延儒,温体仁开始,他其实已经不自觉的陷入了党争的漩涡,而被他认同的周延儒和温体仁
2023-11-01 05:32:00
崇祯的猜忌多疑跟儿时的遭遇有关吗
崇祯皇帝登基初期,面临着阉党魏忠贤的重重陷害,崇祯几乎是如履薄冰。好在终于是铲除了魏忠贤。那么,崇祯为什么如此急切的要除掉魏忠贤?他接下来的目标又是什么呢?崇祯登基初期,几乎是如
2024-06-26 10:06:00
崇祯皇帝的遗憾:勤勉却未能拯救明朝
...情节,在明朝末年,流民四起,边境危机,然国库空虚,崇祯皇帝央求大臣们能拿出钱财救国,结果没有一个人老老实实的捐钱。李自成破进入北京城后,从这些大臣的家中搜到几千万两白银。如果
2023-10-05 15:51:00
为什么魏忠贤权倾朝野,却斗不过一个刚登基且年仅16岁的崇祯呢
...做木匠活的明熹宗驾崩后,魏忠贤叱咤风云的时代也随着崇祯皇帝的登基而结束,当时年仅16岁的崇祯皇帝继位以后,迅速铲除了魏忠贤以及其他羽翼,崇祯于1627年10月2日继承皇位,1
2024-10-17 09:45:00
若崇祯接手的是一个平稳的政权,他有可能成为明君吗
...因荒淫亡国,或因奢侈亡国,或因穷兵黩武亡国,但唯独崇祯皇帝无任何过错就亡国的,他不怠政,不好色,不奢侈,不好战,是一位有机会成为中兴之主的皇帝。确实,崇祯虽是亡国之君,但他的
2024-06-09 15:57:00
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时,锦衣卫去了哪里
...朝覆亡之际集体缺阵?背后的原因,必然另有隐情。二、崇祯帝对锦衣卫的疏离 锦衣卫虽然是明朝的禁军精锐,但在明末时期,它却渐渐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这一切,都要从崇祯帝的个性
2024-04-30 11:30:00
崇祯帝召唤将领勤王,唐通抵达却因皇帝多疑而愤然离京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六,大顺军所向披靡,距离京师已旬日之间,明朝大限将至,朱由检焦躁无比,朝堂内外亦是一片哀叹,崇祯帝于是下令边关弃守,急命蓟辽总督王永吉、宁远总兵吴三桂、蓟镇总兵唐
2023-10-11 08:52:00
亡国之君崇祯,为何会赢得好名声?
前言亡国之君崇祯,他的名字在历史的篇章中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含义。然而,这位明朝末代皇帝究竟是历史的受害者,还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名声究竟是如何被铭刻在后人心中的?少年登基恢
2024-02-26 08: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