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一位被史书忽略的皇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5 06:02: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生育能力比较强的皇帝。在他的一生中拥有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朱元璋的儿子中有一代圣君成祖文皇帝朱棣,有一代贤王蜀献王朱椿,有臭名昭著的代简王朱桂,有自取灭亡的谷庶人朱橞。其中最小的第二十六子,历来在史书中都是一笔带过的人物。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不起眼的皇子,却给我们揭开了朱元璋之孙建文帝的丑恶嘴脸。

正史记载:

《明太祖实录》是记载明太祖朱元璋生平事迹及洪武朝事实的史书,共计二五七卷。但是在这样一本煌煌巨著之中,提到皇子朱楠的只有一处。

(洪武二十六年十二月)癸酉,皇第二十六子楠生。—《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三十》

但是这位皇子什么时候去世的呢?遍查《实录》,却没有一星半点的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非常重视亲情以及子嗣的皇帝,如果朱楠是在洪武年间去世,《明太祖实录》没有理由不予记载。此前老朱唯一夭折的儿子赵王朱杞,《实录》虽然没有记录他具体几月几日去世,但是在第五十九卷之中还是补了一句:“是岁赵王杞薨。”

既然《实录》中查不到,我们把目光转向“我大清”编纂的《明史》,看看这本被称为二十四史中质量最佳的史书有没有收录朱楠的信息。一查之后,虽然内容很简单,但确实有。

皇子楠,太祖第二十六子。洪武二十六年生,逾月殇。—《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这样一看似乎就破案了,皇子朱楠在满月的时候不幸夭折。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么?既然夭折,《明太祖实录》为何不予记载?不就一句话的事么!

野史记载:

《弇山堂别集》,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是一本记录明朝史事的私人著述,成书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全书共一百卷,其中保存了大量明代的原始资料。而在其中的第八十八卷之中,我们发现了皇子朱楠的蛛丝马迹。

至于二十五弟,死则焚其躯、拾其骨沈于江。—《弇山堂别集卷八十八·诏令杂考四》

先说一下背景,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率领的靖难大军已经兵临南京城下。为了离间在京亲王、公主和皇帝朱允炆之间的关系,朱棣写了一封信,然后用弓箭将其射入城内。而上文那一段一段惊世骇俗的内容,则出自于这封信中。

我们先来确定一下文中的“二十五弟”指的是谁。可能会有人说朱元璋第二十五子是伊王朱,朱棣对朱楠的称呼应该是二十六弟。首先伊王朱在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才去世,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的时候他还好端端地活着。其次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指出朱元璋第九子赵王朱杞早夭,按照习俗朱杞将不会计入朱元璋子嗣的大排行之中。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名鼎鼎的宁王朱权明明是朱元璋第十七子,但是由于赵王不算伦序,在他去世时《明实录》就将他记为太祖第十六子。

(正统十三年九月)戊戌,宁王权薨。王,太祖高皇帝第十六子,母杨氏。—《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七十》

而在朱权墓中已经出土的《宁献王圹志》之中,对朱权的记述也是第十六子:“王讳权,大明太祖高皇帝第十六子,母杨氏。”

由此可见,朱棣信中的二十五弟就是指朱楠。那么问题就来了,从朱棣控诉朱允炆对朱楠“焚其躯、拾其骨沈于江”来看,朱楠至少活到了朱允炆登基。因为如果这是朱元璋时代发生的事,这口锅怎么也轮不到朱允炆来背。

如果王世贞收录的这封书信属实的话,第一倒是可以完美解释为何朱楠的去世时间既不见于《明太祖实录》,又不见于《明太宗实录》。第二如果以朱楠去世于建文四年来计,其去世时的年龄也不足10岁。在建文朝削藩的大背景下,朱允炆没有追封这位二十五叔为亲王,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三皇室成员去世居然采取火化的措施,已经使人难以理解。至于将其骨灰撒入长江的行为,则尤为令人莫名其妙。

朱棣既然将其写在给兄弟姐妹的信中,大概率这件事是真的,不然这封信岂不是毫无意义。难道朱允炆私底下仍然信奉明教?从他走投无路时选择自焚来看,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

结语: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首先可以确定《明史》对于朱楠的记述是完全错误的。其次朱允炆对这位二十五叔的行为,完全称得上无耻。从善意角度出发,朱允炆是明教信徒,因此对朱楠采取火化,但这显然不符合当时中国人的普遍认识。从恶意角度出发,朱允炆可能是借着朱楠的去世采取某种巫蛊的方式来诅咒燕王朱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5 13: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元璋的亲儿子朱楠,是唯一没有封号的,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忽视?
...皇帝之中,如果算子嗣数量,有着二十六个儿子的明太祖朱元璋绝对可以名列前茅。《明史》在《诸王传》中为我们做了一番梳理:高皇后生太子标、秦王樉、晋王棡、成祖、周王橚。胡充妃生楚王
2023-01-24 22:16:00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把几位年长的皇子都分封到了关键区域,以便拱卫京师。例如,当时的四皇子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在北平(现北京)。朱棣被封王时年仅10岁,按照朱元璋的规定,藩王16岁
2024-06-29 22:07:00
明代皇帝遗诏之谜:为何五位皇帝没有留下遗诏?
...没有留有遗诏,或者遗诏记载残缺。他们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建文皇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代宗(朱祁钰)和明思宗(朱由榔,也就是崇祯皇帝)。为什么他们没有遗诏呢,今天
2024-02-09 06:09:00
难怪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朱棣,原来是朱棣的血统有大问题
...年后,则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了“明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并列为“万世不祧之君”,并将其供奉于太庙正中。说起明成祖朱棣,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明成祖一生励精图治,多次收复国土、疏
2024-06-24 21:35:00
大明开国初期“五龙同朝”真的存在吗?
...同时存在五位皇帝以及日后成为皇帝的人,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这五位皇帝。可以说这五位皇帝在位期间就是明朝最繁荣、最巅峰的时期
2023-01-06 21:13:00
耿炳文,濠人(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老乡。其父父耿君用是跟随朱元璋渡江的元老,在对抗张士诚所部时不幸战殁。时年23岁的耿炳文挺身而出,率领父亲的老部下一举攻克长兴。长兴占据太湖口
2024-06-02 06:57:00
朱元璋临终前,为何朱棣在南京城外不进城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公元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今南京故宫),享年71岁。据悉,朱元璋弥留之际,曾连续问了三次:“燕王来否?”但是,始终无人回答。
2024-05-22 09:34:00
明朝代王朱桂:从荣华富贵到被削爵位的命运转变
洪武七年(1374)七月,朱元璋第13个儿子朱桂出生了,朱元璋的妃子郭惠妃所生。这时候对于朱元璋来说,经过了元末的动荡,朱元璋在群雄中脱颖而出,建立了明朝。但是多年动乱,百姓生活
2024-03-30 06:58:00
明朝第一位贤王是谁,为何意外扯下朱棣“遮羞布”
公元1393年,明朝初期著名“蓝玉案”爆发,朱元璋用意欲谋反罪名诛杀蓝玉,牵连人数超过万人。为了警告朝臣,朱元璋用草木填充蓝玉的皮囊,在全国各省轮流传阅,当蓝玉的皮囊到达蜀地后,
2024-04-25 22: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