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939年,因图云关东接中原、南接滇缅、西距当时的抗战中心重庆仅仅400多公里,地处关隘要津,加之此处树木葱茏,是绝佳的天然掩体,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迁驻于此。
图云关“战地医疗中枢”沙盘。
在血与火淬炼的6年半时间中,图云关汇聚了五湖四海抗日救亡的志士,成为全国最大的战时医疗救护中心和军医培训基地,是抗战烽火中救死扶伤的“战地医疗中枢”。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馆。
80多年前,炮火连天,无数医者从这里出发,奔赴前线,用生命守护生命。
如今,在贵阳城东的青山深处,有一处鲜为人知却意义非凡的纪念地——图云关抗战纪念馆。馆中静静陈列着一件件文物——泛黄的护照、磨损的药箱、带着战火痕迹的手术器械……它们沉默不语,却讲述着80多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它们,不是普通的展品,而是一句句历史的证言。
名为“沈恩”的来华签证。
这些文物,很多来自一个特殊的群体——图云关救护总队的后人。他们从中国、英国、美国、比利时、波兰、匈牙利……跨越千山万水,将父辈、祖辈的遗物,郑重地交到纪念馆手中。
刻着“沈恩”的中国印章,泛黄的来华签证,救护总队的旧制服……每一件,都是一段热血的回响。
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馆内播放着救护总队后人的讲述视频。
这些捐赠者他们原本素不相识,却因图云关而“重逢”。“寻根”之旅,让不同国籍的人,在父辈曾并肩作战的土地上相识相知。他们建立了微信群,分享史料,传递思念,更在一次次相聚中,缔结了跨越国界的深厚友谊。
部分图云关救护总队后人合影。(受访者提供)
抗战的烽火早已远去,但那份在危难中守望相助、跨越国界的大爱,却在两代人之间悄然延续。它不再只是历史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血脉里的温度,是和平年代最动人的回响。
铭记图云关,我们不仅为了追思过去,更是为了让那束在战火中不灭的人性之光,照亮未来,延续传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图、视频/吴蔚
编辑/王子琪
二审/陈江南
三审/黄蔚 陈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6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