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朝时期三次“五侯干政” 的影响有哪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2 17:17:00 来源:戏说三国

汉朝是继秦代之后的又一个帝制王朝,两汉统治时间长达四百年。在其建立之初高祖刘邦就宣布了“非刘氏不得称王,非有功者不得封侯”的规定。但是在两汉时期,曾经有三次大规模的侯爵泛滥。一日之内连封五侯,且都是无功无德之辈。这些人对于政权妄加干预,直接导致了汉朝的统治基础受到了动摇。众所周知,外戚和宦官是汉代祸国乱政的两大罪魁,他们凭借着和皇帝的亲密关系窃取权位,党同伐异祸乱国政。西汉时期,外戚坐大最终导致王莽篡汉。东汉时期,阉党作乱终致董卓入京。而这三次“五侯干政”就是源自于外戚和宦官集团,分别导致了汉代的皇统崩溃,天下动荡,可谓是殊途同归,遗祸无穷。其具体为何,且待笔者慢慢道来。

汉朝时期三次“五侯干政” 的影响有哪些?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代三次“五侯干政”为祸至深

“五侯干政”指的是两汉时期的三个势力集团,分别是西汉王氏外戚集团、东汉梁氏外戚集团和桓帝时期的宦官集团。这三个势力集团中的首脑在一日之内皆有五人封侯,后世称之为“五侯”。西汉王氏外戚集团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本家。王政君在成帝时期被尊为太后,其同母兄长王凤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同母兄弟王崇为安成侯。其余的兄弟五人在同一天被封为列侯。据史书记载:

“成帝悉封舅王谭、王立、王根、王逢时、王商为列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汉朝时期三次“五侯干政” 的影响有哪些?

孝元皇后王氏陵

在具体的封邑上汉成帝封其舅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这些县邑都是富庶的大县,产出丰饶,财力雄厚。可见成帝对其几位舅父是非常关爱的,不过这几位舅父却逐渐将西汉王朝带上了毁灭的道路。按照汉朝的官员体系规定,政务官不得世袭,要在广阔的范围内选贤与能。但是王氏家族却破坏了这一规定,自王凤之后,大司马一职就长期把持在王氏家族手中。五侯之中的王商、王根都曾继任了大司马一职,在王根临终前又将这一职位传给了自己的侄子——王莽,西汉灭亡的大幕正式拉开。五侯之中也多有与王莽相互勾结、从旁协助者,比如其叔父王商曾经亲自上书皇帝为王莽请封,虽然名义上是将自己的封邑分出一部分给王莽,但实际上就是希望皇帝封王莽为列侯。史书记载:

“叔父成都侯商上书,愿分户邑以封莽,及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骑校尉箕闳、上谷都尉阳并、中郎陈汤,皆当世名士,咸为莽言,上由是贤莽。永始元年,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千五百户。”

汉朝时期三次“五侯干政” 的影响有哪些?

西汉五侯干政直接导致王莽篡国

自此之后,王莽正式拥有了列侯的身份和家族的支持,从此平步青云,当时他才二十余岁。第一次“五侯干政”由此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王莽在执政的数十年中党同伐异,权势熏天,最终篡夺西汉江山而自立。他的国号“新”就是来源自其叔父为他请来的“新都侯”之名。这一次的“五侯干政”所造成的结果是三次之中最为恶劣的,王氏外戚直接干涉政务,破坏国家制度从而导致西汉灭亡,罪莫大焉。

第二次“五侯干政”发生于东汉中期。汉顺帝驾崩之后,其幼子汉冲帝刘炳继位,因为皇帝太小无法理政,由皇太后梁氏临朝听政。从此开始了近二十年的梁氏专权时期,梁太后的哥哥梁冀任大将军,独揽大权,嚣张跋扈,史书上称其为“跋扈将军”。梁冀掌权后,其子梁胤、叔父梁让及亲属梁淑、梁忠、梁戟皆封侯。《后汉书·陈蕃传》:

“前梁氏五侯,毒徧海内。”李贤注:“五侯谓胤、让、淑、忠、戟五人。”

汉朝时期三次“五侯干政” 的影响有哪些?

跋扈将军梁冀

这就是汉代第二次“五侯干政”,这五人贪污纳贿,专横跋扈,干政程度尤甚王氏。梁让在陈留太守任上贪污高达千万以上,被太中大夫杜乔上奏弹劾。梁胤“一名胡狗,时年十六,容貌甚陋,不胜冠带,道路见者,莫不蚩笑焉”。梁冀本人也是凶残成性,据《后汉书》记载:“冀二弟尝私遣人出猎上党,冀闻而捕其宾客,一时杀三十余人,无生还者。冀又起别第于城西,以纳奸亡。”东汉朝廷从此而开始了衰落之路,朝廷中的三公诸卿几乎全部是梁氏的党羽,盘根错节。梁氏一门前后计七侯,三皇后,六贵人,两位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史书记载:“在位二十余年,究极满盛,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而后梁冀毒杀汉质帝,拥立蠡吾侯刘志为天子,是为汉桓帝。桓帝继位后对于梁冀表面顺从,内心愤恨,暗中联合了宫内的宦官势力发动政变诛灭梁冀。《后汉书》载:

“梁冀及妻孙寿即日皆自杀。悉收子河南尹胤、叔父屯骑校尉让,及亲从卫尉淑、越骑校尉忠、长水校尉戟等,诸梁及孙氏中外宗亲送诏狱,无长少皆弃市”。

汉朝时期三次“五侯干政” 的影响有哪些?

亲小人,远贤臣的汉桓帝

梁氏当国二十余年,骤然被连根拔起虽然是合乎天意人心,但是却对于国本有了很大的伤害。梁氏覆灭后,太尉胡广坐免,司徒韩縯、司空孙朗下狱,三公全部获罪出缺。“其它所连及公卿、列校、尉刺史、二千石死者数十人,故吏宾客免黜者三百余人,朝廷为空。”由此可见梁氏当道,五侯干政对于整个朝廷的危害。

梁氏被诛灭后好景不长,汉桓帝借助宦官势力重拾权威,事成之后自然要论功行赏。其中有五人功劳最大,同时被封为列侯,这就是第三次“五侯干政”的由来。史书记载:

“左悺、唐衡迁中常侍。封单超新丰侯,二万户,徐璜武原侯,具瑗东武阳侯,各万五千户,赐钱各千五百万;悺上蔡侯,衡汝阳侯,各万三千户,赐钱各千三百万。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自此之后开始了东汉末年宦官干政的序幕,也直接导致了十常侍之乱和董卓入京,东汉王朝被地方军阀所蚕食消解,万劫不复。宦官比之于权臣外戚,破坏力度更大,危害也更明显。宦官普遍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只有服侍后宫的能力而没有治国理政的水平。史书记载:

“其兄弟姻戚皆宰州临郡,辜较百姓,与盗贼无异。......时中常侍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唐衡在帝左右,纵其奸慝。海内愠曰:一将军死,五将军出。家有数侯,子弟列布州郡,宾客杂袭腾翥,上短下长,与梁冀同占”。

汉朝时期三次“五侯干政” 的影响有哪些?

宦官之乱

宦官的干政主要表现在对于其他大臣的欺侮和对于基层社会的破坏上。东汉末期的世家大族已经初见规模,党锢之祸牵连甚广已经影响了国家人才的使用。宦官“五侯”干政之后,人才凋零,民众疾苦,才最终酿成了黄巾军起义。正如同史书记载:“自是权归宦官,朝廷日乱矣”。

“五侯干政”的危害为何会如此剧烈?

汉代的三次“五侯干政”直接造成了两汉的灭亡,国家陷入到了战乱之中,生灵涂炭。笔者认为其本质上的原因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肆封侯破坏了原本的政治格局,致使国家出现了“亲小人,远贤臣”的局面。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政治秩序有其固定的格局,汉高祖大封功臣之后即规定“非有功者不得为侯”,其目的就在于保证政治秩序的稳定性。列侯的爵位是平民与贵族的分界点,如果皇帝大肆滥封列侯就会造成列侯的“贬值”。三次“五侯干政”中获封的列侯大多都是无功无德之人,仅凭着和皇帝的特殊关系而平步青云。这就会造成原本的功臣侯爵侧目,天下的儒生士子寒心。特别是汉桓帝封卑贱的宦官为列侯,而其封邑数量更是远超其他的功臣。这令旁人作何感想?宦官五侯中:

“单超新丰侯,二万户,徐璜武原侯,具瑗东武阳侯,各万五千户,悺上蔡侯,衡汝阳侯,各万三千户。”

汉朝时期三次“五侯干政” 的影响有哪些?

汉代列侯印

封邑的数额之高几乎让人叹为观止。纵观汉朝史料可知,西汉初年萧何终其一生的封邑不过一万五千户;曹参有一万零六百三十户;张良有万户;周勃:八千二百八十户。樊哙:五千四百户。西汉建国的功臣集团中品级最高的五位都没有人能够荣膺两万户的诰封,这样荒唐的分封根本不能让天下人心服。

其次,“五侯”的出现不仅是爵位上的滥封,皇帝更默许他们大肆干政,这是致使国家倾颓的重要原因。西汉的王氏五侯先后承袭了原本属于国家公职人员的大司马一职。其余的王氏子弟中,王音、王舜父子先后为车骑将军,王凤外甥淳于长为卫尉,权倾朝野。当时的朝廷中王氏一党如日中天,群臣百官争相依附。以至于王莽篡逆之时,众臣皆俯首听命,马首是瞻。东汉梁氏五侯之中,梁胤为河南尹、梁让为屯骑校尉,梁淑为卫尉、梁忠为越骑校尉、梁戟为长水校尉。当时京都洛阳的全部军政大权几乎都在梁氏手中,这也难怪身为皇帝的刘志只得求助于宦官势力讨伐梁冀。在梁氏当政的二十余年中,三公诸卿都是其门徒,以至于一损俱损。宦官五侯兴起后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更是在朝廷中罗织党羽,安插私人。忠臣李固、杜乔弹劾宦官,被其陷害致死。《后汉书》:

“宦者唐衡、左悺等因共谮于帝曰:‘陛下前当即位,乔与李固抗议言上不堪奉汉宗祀。’帝亦怨之。.......乔与李固俱暴尸于城北,家属故人莫敢视者。”

汉朝时期三次“五侯干政” 的影响有哪些?

宦官乱政直接导致董卓进京

由此可见,“五侯”的最大危害在于其祸乱国政,将国家公器视为私人财物。政令的施行,人才的选拔,刑狱的裁决全部由其窃掌专断,仅凭个人好恶而淆乱国务。这就使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汉代的中枢机构失去了原本的公信力和判断力,因而导致国家动荡。

“五侯干政”对于后代的影响?

汉朝四百年江山亡于三次“五侯干政”之下,这也使得后代君王加以警醒。魏晋之后,国家逐渐以文官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魏晋时期的九品官人法使世家大族成为了国家政务官员的首选,传统贵族基本上只能影响部分军事和皇族内部事物。而晋代之后国家对于外姓侯爵的赐予也逐渐严格,基本上不会让一日“五侯”的情况重演。隋唐之后,公侯的爵位已经只具有经济意义,并没有实际的权力。国家采取了严格的官爵分离的任官原则,以科举制为基础的人才选拔制度也正式建立了起来。国家在政策层面禁止非科举出身的官员担任要职,贵族之家的子弟只能选择相对清闲的散官出任。比如唐高宗时期将太尉长孙无忌的四位幼子封为朝散大夫,朝散大夫就是没有实权的文散官。到了宋代以后,文官制度逐渐发展成型,文人士大夫成为了国家的中流砥柱,贵族慢慢被排挤出了核心政治区。所以自汉代之后,外戚贵族难以专擅朝政,宦官虽然时而得以掌权但也没有了东汉时期的气焰。这对于后代王朝的发展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也不断被延续了下去。

汉朝时期三次“五侯干政” 的影响有哪些?

五侯干政到了唐代已基本消失

综上所述,汉代时期的三次“五侯干政”彻底摧毁了刘姓皇族的统治基础。外戚五侯嚣张跋扈,结党擅权。宦官五侯贪婪成性,祸乱朝政。由于列侯的爵位被不断地滥封,致使民间的有志之士寒心束手,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政治秩序。加上毫无节制地干涉朝政致使国家的大政方针在一定时间内失去了原本的指向意义。国家内外掌握在无才无德的外戚宦官手中,自然会出现民不聊生、篡国谋逆的现象。有鉴于此,后代君王逐渐以文官政治来取代贵族政治,从而防止爵位的泛滥与干政的存在。这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后世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2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西汉末年的权力斗争与王朝覆灭
...王氏家族登上了西汉的政治舞台,汉成帝想利用外戚打击宦官势力、抑制朝臣和排挤另一派外戚。他封大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司马,掌管全国兵权,并辅佐朝政。五位舅父同日封侯拜相,世称“五侯”
2024-02-14 16:29:00
什么原因导致刘骜执政期间“外戚专政”?
...化,还是国土面积等都是当时世界上独一档的存在。两汉时期的国土面积达到了近700万平方公里,人口最高峰达到6000余万人。而且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锋中,都取
2023-01-31 16:55:00
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一文说清西汉的兴衰史
...个由刘邦建立的朝代,经文景二朝的默默积累,到汉武帝时期变得无比强大,几乎所有的开疆拓土都由汉武帝完成,直到汉宣帝时期,西汉的国力达到了巅峰。从汉元帝开始,西汉国力开始慢慢衰弱
2023-07-07 12:11:00
最短命的大一统王朝,如果延续意义比肩秦朝
...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在新朝时期,他做出了几项重要的改革:第一点:政治上在政治上,王莽在新朝时期推行《周礼》,并且以《周礼》设置官名,恢复了《周礼》中的
2023-01-13 23:40:00
儿子登基,母亲想当太后为何被满门抄斩
...的太子刘骜继位,史称汉成帝。汉成帝称帝之时,汉元帝时期遗留下来的宦官势力极其庞大,为了制衡宦官,汉元帝出了一个损招,用外戚对付宦官,于是,太后王政君家族中,有九人封侯,五人担
2023-08-04 21:25:00
王莽改革与新朝速亡,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政君(孝元皇后)是他的姑姑。可以说,王氏家族在西汉时期是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其家族中被封侯的就有9人,担任大司马的也有5人之多,至于将军、列侯和其余官职等人,更是数不胜数了。
2023-09-11 23:02:00
论大汉王朝时期人多力量大,但亲戚多也并非是一桩好事
...……各家外戚轮番登场,把汉朝折腾得不轻。在汉武帝的时期就牢牢的把这些外戚攥在手里,他们就是皇帝手中的一枚枚棋子。看到外戚的势力逐渐强大以后,汉武帝会设法去除掉他们。窦婴的时候
2023-05-08 14:41:00
汉元帝刘奭,一个有着传奇身世的皇帝
...良人更祝诅杀我。---《汉书·元后传》汉朝妃嫔剧照西汉时期的宫廷盛行巫蛊诅咒之术,景帝朝的栗姬、武帝朝的陈阿娇以及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都曾让当时的皇帝大开杀戒。所以,刘奭对
2023-01-17 21:58:00
西汉为何总是发生外戚扰权的现象
...的好办法。西汉没有出现很明显的宦官专权(只在汉元帝时期有过短期的宦官专权),整个西汉最明显则是外戚专权和权臣(文武)。同样,东汉窦融一脉窦氏外戚,从东汉建国到末期其势力都较大
2023-04-28 12: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