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一文说清西汉的兴衰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7 12:11:00 来源:戏说三国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其文治武功及影响力均是后世封建朝代无法企及的,这个由刘邦建立的朝代,经文景二朝的默默积累,到汉武帝时期变得无比强大,几乎所有的开疆拓土都由汉武帝完成,直到汉宣帝时期,西汉的国力达到了巅峰。

从汉元帝开始,西汉国力开始慢慢衰弱,经汉成帝的荒淫无道、汉哀帝的碌碌无为、汉平帝的因病早逝,西汉的朝政落入外戚王莽之手,最终王莽取代了年幼的孺子婴,篡汉建新,西汉因此而灭亡。

有太多人并不解西汉的强大到底在哪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盛世最多。

西汉历史上一共有三个盛世,分别是:文景之治(前180~前141)、汉武盛世(前141~前87)、昭宣中兴(前87~前49)。而且这三个盛世是连在一起的,一共涉及5位皇帝,分别是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从汉文帝公元前180年即位开始,到汉宣帝于公元前49年去世为止,西汉盛世总时间长达131年。

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一文说清西汉的兴衰史

文景二帝

也就是说在长达131年的时间中,西汉总体处于明君治国、百姓安居、社会发展、国力强盛的状态,相比较之下,唐朝也有三个盛世,分别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627~649)、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713~741)、唐宣宗李忱的大中之治(847~859),合计62年,甚至不如汉朝的一半,而且唐朝的治世并非连在一起的,而是断断续续的。

千万不要小看盛世,在中国封建社会,能够遇到皇帝英明,同时百姓安居乐业的时期是非常难得的,是小概率事件,这同样可以理解为百姓对汉朝的满意度与认可度。

2、开疆拓土。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大规模的开疆拓土行为就是南征百越与北击匈奴,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开疆拓土行为,从汉武帝对匈奴开战开始,西汉以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击败了强悍的游牧文明匈奴,打通了河西走廊,头一次把势力扩充到西域。

在击败匈奴后,汉朝把河套、漠南、漠北、河西地区都收入囊中,这些地区历来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的交汇点,汉武帝接着向四面八方扩张,灭亡了南越国,收复了西南夷,还在朝鲜半岛设置了汉四郡。

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一文说清西汉的兴衰史

汉武帝

霍去病封狼居胥、李广利远征大宛,是汉朝大规模对外用兵的成功先例,在此之前,华夏政权从来没有如此远距离的征战,封狼居胥和远征大宛也成为华夏武将的最高军事功绩,武力的对外输出必然会导致文明的扩张。

武力的强盛必然会导致开疆拓土,任何文明的扩张都会伴随着战争行为,反过来说,大规模的开疆拓土行为又会将华夏文明与汉文化带到四面八方,使得汉朝威名远扬,这也是我们被称为汉人、汉族的原因。

3、通西域、开丝路的文化传播。

在汉武帝之前,西域对于华夏来说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在汉武帝时期,驱逐了匈奴,打通了河西走廊,开发了西域,开通了华夏历史上最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不仅仅是一条商业与文化的传播之路,更是华夏文明的弘扬之路。

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一文说清西汉的兴衰史

张骞出使西域

通西域、开丝路给了汉朝一个看世界的眼睛,让汉朝知道整个天下并非只有自己,这种文化的传播会促进汉朝与世界的联系,直到今天,丝绸之路仍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也是华夏先民被称为汉人的原因之一。

4、汉朝的热血精神

汉朝因为国力的强大,在臣民心中有一种热血精神,这种精神是出于对汉朝的忠诚与自信,自然而然产生的,这种精神激励着汉朝臣民不断地前进,比如苏武拒不投降匈奴,被困在匈奴19年,这是拒不投降、绝不背叛祖国的精神。

比如霍去病勇往直前远征漠北的战争,一战击溃了匈奴,创造了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的功绩,这是汉朝的尚武精神。

比如陈汤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情壮志,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立国之本,同样是汉朝的热血精神。

没有精神的民族是空洞的,一个强大的朝代必然需要一种精神的支持,汉朝的热血精神支持着汉朝的强大,支持着无数的臣民为了这个国家而努力奋斗,这种精神一直在延续,成为华夏民族的立国之本。

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一文说清西汉的兴衰史

霍去病的尚武精神

如此强大的西汉王朝,并没有永远强大下去,到汉宣帝时期,西汉的国力、疆域、影响力都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同时周边并没有可以称之为对手的敌人,到汉元帝时期,西汉开始衰弱了,仅仅经历了50多年,西汉就被王莽建立的新朝所取代。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西汉会衰弱?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一、没有永远的强大,也没有永远的衰弱。

纵观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朝代可以永远强大或者永远衰弱的,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强久必弱,弱久必强,这些规律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上总是重复出现。

历史上所有政权的发展都是一条抛物线,从弱小到强大,再从强大到衰弱,最后逐渐灭亡,西汉也不例外,刘邦建立了西汉,为了稳定政权,与匈奴和亲,腾出手和实力来对付异姓王,正确地保住了新生的西汉政权。

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一文说清西汉的兴衰史

西汉疆域

西汉初年实行黄老道学、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对于民间事物并不干涉,这是因为从秦末开始,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的强力管控,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比如秦始皇在位仅15年时间,发动了南征百越与北击匈奴的战争,还发动了大量的民力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弛道、长城,以及各种各样伟大的建筑。

正因为无为而治,所以汉初经济发展相当快,随着就是文景之治盛世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仓库里的粮食、物资开始丰盈,于是汉武帝决定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打败了匈奴、灭亡了南越国、收复了西南夷、设置了汉四郡,使得西汉国力继续上升。

同时由于汉武帝发动一系列的战争,导致民生凋零、百姓困苦、国力衰退、经济停滞,西汉在汉武帝之后一度非常危险,直到汉武帝临死前才明白自己的错误,在罪己诏之后,开始停止战争、休养生息。

昭宣中兴时期,西汉再次处于发展状态,阻止了汉武帝时期的衰退,汉昭帝与汉宣帝在霍光的辅佐下,创造了昭宣中兴,这是汉朝的一次中兴,既然是中兴,那就说明在此之前陷入了衰退,直到汉宣帝时期,西汉国力达到了巅峰。

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一文说清西汉的兴衰史

汉宣帝

巅峰之后一定是衰弱的开始,汉元帝治国中规中律,不算特别有能力,也不算特别昏庸,只能说一般,仗着汉宣帝时期巅峰的国力,汉元帝时期的国力慢慢地开始衰弱,抛物线开始往下走,直到灭亡。

回顾整个汉朝的历史,就是从弱小到强大,再从强大到衰弱,最后逐渐灭亡的过程,这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没有可以称为对手的敌人。

回顾整个西汉,唯一可以称为对手的敌人就是匈奴,在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大规模开战,经过河西之战、漠南之战、漠北之战,汉朝击败了匈奴,使得整个漠南漠北没有匈奴人居住。

到了汉武帝晚期,匈奴已经不能算是汉朝的对手兼敌人了,再加上匈奴又因为内部的纷争而分裂为南北匈奴,此时的匈奴已经完全无法与汉朝正面对抗。

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一文说清西汉的兴衰史

匈奴被打败后,西汉没有强大的敌人

所以汉宣帝时期的汉朝已经没有敌人,所有的敌人不是臣服就是被打败,对于最高统治者来说,没有敌人肯定就会安于享乐,人性如此,后来三国时期的魏明帝曹睿也是如此,诸葛亮一去世,就开始享乐,没多久就去世了。

没有敌人的朝代是孤独的,敌人的存在虽然会带来危险,但同时也会让统治者居安思危、时刻防备、勤于政事,一旦敌人全部消失,汉朝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因此就会陷入衰退期,这是必然的。

汉元帝时期就是如此,西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和陈汤斩杀北匈奴郅支单于后,汉朝几乎再没有对外战争,长年没有战争,军备也会松弛,国力更会陷入衰退,这都是因为没有对手的原因。

三、皇帝昏庸。

汉朝的皇帝非常有意思,从开国之君刘邦一直到汉宣帝时期,所有的皇帝都是有能力的明君,从汉宣帝的儿子汉元帝开始,后四位皇帝都是能力平庸的人。

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一文说清西汉的兴衰史

西汉十二帝

比如说汉元帝,信任宦官,放纵宦官与外戚联手逼死了辅政大臣萧望之,朝廷之上,政治斗争开始兴起,官员、外戚、宦官之间开始争权夺利,导致朝政混乱、吏治腐败、政权旁落,作为皇帝的汉元帝却无法阻止这一切,只是放任,这无疑加剧了西汉的衰弱。

汉元帝就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汉元帝这个人很有才能,儒学学得很好,通晓音律,但他有一个毛病,就是性格懦弱、优柔寡断,又信任宦官,西汉一朝信任宦官就是从汉元帝开始的,外戚势力坐大也是从汉元帝开始,汉元帝的皇后可是著名的王政君,王政君有个侄子叫王莽,王莽就篡夺汉朝江山的人物,王氏外戚就是汉元帝召来的,所以说汉元帝是西汉衰弱的一个重要人物。

汉元帝之后就是汉成帝,这是西汉历史上最昏庸、最荒淫无道的皇帝,汉成帝宠信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放任外戚专权,朝廷之上是各种争权夺利,普天之下则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是西汉历史上首次农民起义。

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一文说清西汉的兴衰史

汉成帝沉迷酒色、宠信赵飞燕姐妹

汉成帝之后是汉哀帝,汉哀帝沉迷于酒色,仅当了七年皇帝就去世了,朝政由外戚控制,汉哀帝之后是汉平帝,汉平帝9岁继位,14岁病逝,朝政大权都是被王莽控制,根本没有存在感。

元、成、哀、平四位皇帝是汉朝灭亡的主要责任人,这四位皇帝都算得上是平庸之人,而且都不理朝政,所以导致皇权旁落,才会被外戚篡位。

四、外戚专权,导致江山易主。

西汉一朝历来有外戚专权的传统,刘邦去世后,吕雉作为皇后就开始专权,大力提拔吕氏一族在朝中为官,并且还违背刘邦的白马盟誓,大肆封吕氏族人为王,这就是外戚专权的开始,吕雉去世后,功臣集团联合皇族集团铲除了外戚集团,然后迎来三个盛世。

即使在盛世,汉朝历来有重用外戚的传统,比如汉朝著名的将领卫青、霍去病就是外戚,卫青是汉武帝的小舅子,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都是外戚,只不过人家是出身低微、不靠关系全靠军功成名的外戚,汉武帝后期的李广利也是外戚,李广利是汉武帝的大舅哥。

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一文说清西汉的兴衰史

王莽篡汉

汉武帝如此,其他皇帝也莫不如此,汉宣帝也喜欢重用外戚,他重用了自己皇后的许氏一族和祖母的史氏一族,但不管是汉武帝还是汉宣帝,能够控制外戚势力,用人也是用有才能并且正直的人,到了汉元帝时期,同样是重用外戚,但是汉元帝无法控制外戚势力,导致外戚一步步坐大。

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是西汉晚期最有权势的外戚,王氏一族能够成为朝中权贵,就是王昭君起的作用,他大量重用自己的族人,鼎盛时期,王氏一族在朝廷中能够只手遮天,有句话叫“王凤专权,五侯当朝”,这个王凤是王政君的哥哥,曾担任汉朝的大司马、大将军一职,五侯都是王氏族人,这都是王昭君引来的。

清初史学家王夫之曾经评论王政君,是这么说的:亡西汉者,元后之罪通于天矣。意思是说灭亡西汉的人,王政君的罪过最大,后来篡汉自立的王莽就是王政君的侄子,西汉亡于外戚是最终的结果,但导致这个结果的重要责任人就是王政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7 14: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许平君家族的兴衰史,是怎么退出历史舞台的?
...个强大的外戚家族?本文我们就来看一看,许平君家族的兴衰史。01、许家的兴起霍光在世的时候,汉宣帝别说要重用许家,就连想给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封侯,都做不到。按照汉朝的惯例,皇后
2023-07-16 06:27:00
东汉外戚的崛起与衰落:阎氏家族的兴衰史
说到东汉皇帝,人们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系列小皇帝和那位窝囊的汉献帝。确实,在东汉政权晚期,情况的确是这样。年幼的皇帝无法主持国政,太后们代理政务,却只信任自己的亲属,于是外戚逐渐崛
2023-12-30 22:06:00
卫氏家族兴衰史:从巅峰到衰败,西汉权力斗争的缩影
抵御匈奴的入侵,一直是中国古代君王不敢掉以轻心的事情。匈奴十分勇猛,是华夏民族的大患,在秦朝时,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筑长城,以至于后来还被人们视为暴
2024-04-04 05:19:00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的争斗:西园八校尉的兴衰史
二百余年的东汉王朝史,有一百余年其实也是一部外戚与宦官的争斗史。强汉之所以灭亡,很大程度上在于外戚与宦官的轮番专政,导致政治腐败,朝纲败坏,民不聊生,最终走向了灭亡之路。西园八校
2024-03-22 09:15:00
汉元帝刘奭看似幸运,却一生都是悲剧
汉元帝刘奭在历史上并不算太出名,大多对他有印象是因为昭君出塞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他也只是“男配角”,是一名失去一位绝色美女的落魄皇帝。实际上,他是一位十分有故事的天子。他在任期间
2023-01-26 19:44:00
汉宣帝选错接班人,汉元帝独尊儒术导致西汉走下坡路
...依旧严格执行这套做法:儒家搞宣传,法家办实事。二、汉元帝刘奭完全搞不懂祖辈们在搞什么。汉宣帝在位期间,将汉朝推向了巅峰。这也得归功于汉武帝、霍光,为他开辟了一种治国套路。可是
2023-10-03 14:53:00
汉武帝与史家的联姻:一段被埋藏的历史
...史高、萧望之以及周堪。这其中,史高是外戚,负责保护汉元帝的权力基础。至于萧望之和周堪,则是外臣的代表,负责干活。但是接下来,汉朝却发生了一场影响极为深远的政治斗争。简单来说,
2023-11-03 08:21:00
西汉的衰弱,为何说汉元帝应该负这个历史责任
汉元帝自汉武帝罢黜百家后,儒学名义上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但其实汉武帝并不信儒学,只是将儒学作为外包装,内里搞的还是法家那一套。汉武帝以后的昭、宣二帝,对外儒内法模式看的尤为透彻,
2024-06-07 15:30:00
从周朝到元明清,茶在丝绸之路上的兴衰史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一边品茗,一边指点江山,然而在连接中国与西域诸国的“丝绸之路”上,茶却一度销声匿迹,直到元明清三朝,才再度火爆起来。这
2024-05-12 06: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