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免密支付存隐患 谨防“便捷”变“踩坑”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6-05 16:55:00 来源:光明网

当前,我国网购用户已超9亿人,越来越便捷的支付手段让网络消费体验更加“丝滑”。但免密支付、自动续费等方式在简化付款流程的同时,也成为一些平台“套路”消费者的手段,暗藏诱导消费陷阱。如何避免支付“便捷”变“踩坑”?怎样才能织牢消费者权益保护网?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免密隐患不容忽视

近期,消费者李女士在查看支付宝收支明细时,发现一笔来路不明的自动扣款,与客服沟通后得知,是因为点击了某购物平台上的抽奖链接,跳转至第三方支付平台后被自动扣款。未购买任何服务却因免密支付“被消费”,李女士气不过,投诉到中消协,追回了扣款。

李女士的遭遇不是个案。5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免密支付、自动扣款已成为诱导消费的主要元凶。一些网络保险销售广告以低价或免费为诱饵,诱导消费者购买或体验后连续自动扣款;有的短视频平台推送离奇浮夸的“微短剧”,以极低价格诱导观众观看并默认开通免密支付,自动播放下一集并按集扣费。

截至5月末,在网络投诉平台“黑猫投诉”的累积案例中,有近5万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免密支付”,涉及众多网络平台和应用。大量投诉反映用户在不知情或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被“私自”开通免密支付,也有用户在不知情时被免密扣款、盗刷。

江苏省消费维权公益律师团成员、北京市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孙韬认为,免密支付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减少支付过程中的繁琐操作。然而,不少消费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免密”,甚至因此遭受经济损失。

免密支付存隐患 谨防“便捷”变“踩坑”

留心套路小心“坑”

为推广免密支付、自动续费,不少网站和商家花样百出,消费者要留心这些套路,避免“踩坑”。

警惕默认勾选开通,以防扣款“悄无声息”——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魏先生最近查了下支付宝,意外发现自己居然与打车平台、共享单车租车平台、停车服务平台、电商平台等10多家机构,签约了免密支付或自动扣款的服务。

专家提醒,一些网站或应用在支付页面,常常自动勾选开通免密支付选项,并用“0元下单”“极速付款”等模糊表述误导客户,而相关免密支付提示字体小、颜色浅,用户稍不留神就会“被同意”。

小心“价格刺客”,远离首月低价、次月高价——

免密支付通常和自动续费绑定开通,支付渠道可不验证会员账户密码、支付密码、短信校验等信息,从用户绑定的账户中直接扣划下一个周期的费用。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的留言中发现,有网友用0.88元购买了某音乐类App首月会员,并默认自动续费,次月被自动扣款时才发现会员价格变成每月15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相较于显眼的首月开通价格,自动续费说明和次月价格往往不明显,稍不注意极有可能忽视。不少消费者次月按高价自动扣费时,才发现价格相差较大。

切记逐个端口关闭,解除免密支付莫嫌烦——

与简单几步便开通相比,免密支付的解约相对复杂。个别平台或应用中,消费者要想取消免密支付,还会被以询问关闭理由、承诺持续改进等一再“挽留”,自动续费更是一键开通、N键取消。

北京的庄女士告诉记者,她曾开通某网盘包月会员,并立刻通过App关闭了自动续费,可次月仍收到了扣费消息。联系客服后得知,除了在App上取消续费,如果通过苹果订阅渠道开通的,还需要在苹果账号中退订;如果通过支付宝或微信购买,则要到相应App中进行取消操作。

免密支付存隐患 谨防“便捷”变“踩坑”

织牢消费者权益保护网

“是否使用免密支付、自动续费的决定权在消费者,默认或诱导开通、设置小字条款等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刘俊海说,将于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重点细化了经营者义务,对自动续费等新领域新问题作出了专门的规定,也有助于引导经营者合法合规提供免密支付服务。

根据条例,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柳军近日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针对网络消费可能会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持续优化网络消费环境,更好维护广大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提高警惕和加强自我保护也很重要。专家表示,目前支持免密支付的网站可设定单笔支付限额,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也能设置单笔、单日免密支付限额,消费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额度。

刘俊海说,消费者要仔细阅读相关服务条款、定期检查账户交易记录等,看好自己的钱袋子。

来源:新华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5 1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网3月25日讯 中国消费者协会3月25日发布消费提示:警惕手机“免密支付”风险。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陆续收到消费者声称因“免密支付”功能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的投诉。为切实保护消
2025-03-25 13:00:00
免密支付藏风险:稀里糊涂被扣钱 开启容易关闭难
...,推出免密支付和自动续费功能。享受便利的同时,一些消费者发现,免密支付可能带来新的安全隐患,部分商家在自动续费前也未能尽到提醒义务。相比起开通时的一键操作来说,想要关闭这些服
2024-03-29 16:03:00
中新经纬3月25日电 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简称“中消协”)陆续收到消费者声称因“免密支付”功能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的投诉。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网络购物谨慎使用手机“免密
2025-03-25 13:38:00
便利还是风险?免密支付的“利弊”之争
...采访时表示,支付机构有一系列风控措施保障支付安全。消费者则需要注意设置多重验证措施,在开通免密支付功能时充分了解权益信息。警惕因免密支付被盗刷资金据中国警方在线披露,近日在四
2024-01-03 10:48:00
淘宝回应“双11尾款二次扣款风波”:只负责电商,可问支付宝
...随着淘宝“双11”购物狂欢节的深入,尾款支付环节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然而,日前,在这一环节,消费者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麻烦。据大量网友反映,自己在支付尾款后遭遇了订单被取消退
2024-10-25 11:19:00
...发生消费纠纷。对此,市消委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谨慎开通自动扣款功能,防范可能出现的自动扣款消费纠纷。谨慎开通自动扣款。除生活场景中高频率出现的小额公共服务外,对各
2023-09-25 08:30:00
上海虹桥枢纽这个停车场重复收费?运营漏洞为何让消费者买单?
...给运营方查漏补缺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如何从源头上避免消费者为系统漏洞背锅?这需要运营方从技术上建立能够自查自纠的完整链路,堵好漏洞;更需要杜绝侥幸心理,怀揣对消费者权益真正的敬
2023-10-12 15:24:00
...种事关会员安全的操作提示应该设置在明显位置,不能让消费者糊里糊涂‘被免密’。”近日,山东青岛市民李先生向《工人日报》记者讲述了自己账号“失窃”的经历。李先生介绍,自己曾邀请2
2024-03-29 03:41:00
支付宝严厉打击“0元享、免费租”套路:用户可以主动退
...务商存在不规范使用接口的情况,甚至采用虚假宣传,对消费者隐瞒或误导产品服务,诱导用户消费。目前,支付宝已对多个行业涉虚假宣传、恶意经营商家进行处罚,处以停止新增用户订单、下架
2025-03-11 20:1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