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蒙恬与乐毅,竟能让曹操怆然涕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04 19:36: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

一念天地宽,一念狱门开。历史人物千千万,几个才能让我们怀思不已,遗恨缠绵?更何况让曹操这个铁血汉相如和干云之首,宇宙无敌魔教教主如此怆然垂泪?

这不是枯燥的记载,而是扣人心弦的动人故事——关于忠诚,关于坚持,关于人性,关于命运。让我们回到那风云际会的历史长河中,聆听名将蒙恬和乐毅的故事,捕捉曹操发自肺腑的情感,思索人生的沉浮。

蒙恬与乐毅,竟能让曹操怆然涕下

一个宛如云烟的盛世,看似不堪一击的忠诚

当时光的长河回溯到秦朝末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云烟即逝的盛世。秦始皇连年用兵,终于统一天下,却在短短15年后灰飞烟灭。这是一个充满权谋与血雨腥风的时代,有人步步为营,有人视死如归。

而我们的视线定格在了一位身处帝国核心却最终守义而死的大将身上——那就是蒙恬。这个来历不明的奇男子,最初只是秦军的一个杂役。但他却靠着过人的勇武进入了秦军禁军,很快便成为秦军一名百夫长。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征程中,蒙恬屡建奇功,最终被提拔为主将,受命守卫边疆。

在蒙恬看来,自己的一切也都仰仗秦始皇这个开国之主,必须为他而战,为他而死。于是便有了那句脍炙人口的金句——“臣愿为陛下裂地,奔走泰山!”秦始皇被他感动,任命他为胡亥、李斯身边的心腹大将。

蒙恬与乐毅,竟能让曹操怆然涕下

一时间,蒙恬受命统帅30万大军,成为除秦始皇之外最有实权的权臣。但谁知,好景不长,秦朝积重难返的乱象很快就爆发出来。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李斯诬陷太子扶苏,进而掌控大权。而蒙恬和李斯则成为赵高除掉的眼中钉。

公元前207年农历七月,赵高发动政变,杀死了蒙毅。消息传到蒙恬耳中时,他正在边疆巡视。“蒙毅当死,自然连坐于你”——这天大的冤屈让蒙恬无地自容。他明明已经为秦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却被如此点名。

蒙恬与乐毅,竟能让曹操怆然涕下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蒙恬并没有选择铤而走险。面对30万大军和自己的性命安危,这位大将毫不动摇,选择了守义。他向使者淡淡说道:“我手底下的大兵三十余万,就算我被囚禁于此,我的势力也足够反了。”语气中透露着的,是对现实的清醒与对正义的坚持。

当曹操读到这一幕时,也许深感惋惜——如果蒙恬当时选择反抗,或许就能改写历史。而他的选择,也让曹操看到了忠诚的无奈与脆弱。没有一场反抗,这位大将就在这场权谋风波中被埋没。而他的忠心,他的功勋,终究也随风而逝。

蒙恬与乐毅,竟能让曹操怆然涕下

命运弄人,英雄无用

如果说蒙恬的守义是秦朝风云变幻中的一抹惋惜,那么战国末年的乐毅,则让人看到了另一种悲壮与无奈。

乐毅,燕国大将军,协助燕昭王灭亡赵国,一手缔造了燕国的鼎盛。可就在乐毅最风光的时刻,局势却在暗流涌动——新即位的燕惠王开始猜忌乐毅,担心他会对自己不利。

公元前279年,燕惠王以郑国来犯的借口,命乐毅率军征讨。乐毅稍作犹豫便启程而去,一心想要为国尽忠。然而让乐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远征只是燕惠王设下的一个圈套。

蒙恬与乐毅,竟能让曹操怆然涕下

在乐毅率军远离燕国本土后,燕惠王迅速与齐国暗通款曲。没过多久,齐军趁机反攻,重创了燕国本土。而此时乐毅已经深入敌境,根本无力相助。一个月后,乐毅领军返回,赫然发现齐军已经攻占了两座大城,燕国元气大伤。

面对这样的变故,乐毅泪如泉涌。他为自己多年对燕国的辛勤耕耘而痛心疾首,又为燕惠王的猜忌与背叛而深感失望。他在书信中哀叹道:“我辛勤为燕国开拓疆土,建立这莫大的业绩。现在却被燕惠王误解,我的心如刀绞,付出与忠诚均付之东流。”

蒙恬与乐毅,竟能让曹操怆然涕下

这份忠心倾诉的书信,在当时轰动一时。人们为乐毅的不遇而叹息,为他那近乎盲目的忠诚而动容。而在数十年后读到这篇书信的曹操,心中的感慨恐怕更甚。他也终其一生追求忠义,建立魏业。可在他死后,他的功绩也遭到了漠视与否定。

从乐毅的遭遇中,曹操看到的或许正是自己的影子。一次次征战中立下的汗马功劳,最终也难逃命运的嘲弄。他建立的国家在自己死后也立刻土崩瓦解。面对这残酷的历史循环,他能不悲从中来吗?

蒙恬与乐毅,竟能让曹操怆然涕下

证明忠心,难于登天

当回望历史的长河,我们会发现,忠心与功劳常常是难以兑现的币种。它无法换取荣华富贵,也无法转化为长治久安的基业。从秦末蒙恬到战国乐毅,再到曹操自己,都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追求忠义,究竟意义何在呢?这也是曹操在读这两个故事时,心中想到的问题。或许蒙恬选择守义死去,正是秉持着“死事足以明志”的武人哲学。他没有玉石俱焚,却在风雨飘摇中坚持了最高义。而乐毅则用一封书信洗刷了自己多年来的忠心,向天地昭告自己始终如一的本心。

蒙恬与乐毅,竟能让曹操怆然涕下

尽管他们的忠心没有换取好的归宿,但这种精神却如穹上的星辰,照亮后人哪怕只是一隅。正如曹操在读着他们的故事时,为之怀仰伤怀,并在人生的迷雾中找到一点哲学的慰藉。

忠诚难兑现,正如同光难聚。但是当世人心动或被感化,恰恰证明了它并非毫无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值得为之献出鲜血与生命。这也是历史的一条脉络,是值得世世代代传颂与回顾的。

或许,曹操之所以为蒙恬和乐毅的故事所感,正是看到了其中这种精神的熠熠生辉。在他也历经坎坷之后,更加理解这其中的意蕴。当他置身逆境,面对子孙对他功业的颠覆时,这份理解达到了顶点。但是这两段故事终究还是略微难解曹操满腔的悲凉之情的。也许,仅仅是匹夫悲天涕下而已。

蒙恬与乐毅,竟能让曹操怆然涕下

我们都是曹操,都是蒙恬

历史并不缺乏千古佳话与悲壮动人的记忆,然而真正让心潮澎湃的,终究还是少之又少的。当曹操读到这两个渺小而又伟大的历史碎片时,心中激荡的情绪,我们今人也许很难完全感同身受。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汲取历史的养分,找到人性的共鸣。历史上的众生,命运虽然千差万别,但其中的脉络和节奏,终究是互通的。

蒙恬与乐毅,竟能让曹操怆然涕下

乐毅的忠心和蒙恬的义死,也许就隐藏在你我的某一个瞬间。当我们为理想奋斗,为信念执着;当我们在迷茫中寻找生命的意义,追问苍天饱受屈辱的缘由时——我们都是他们,他们也都是我们。

这就是历史的神奇之处。它并不遥远,也绝非我们与生俱来的他者。反倒更像一面光影变幻的魔镜,将我们的今昔未来统统照拂其中。我们来来去去,它静静注视;我们生生死死,它永远往复。

蒙恬与乐毅,竟能让曹操怆然涕下

结语

人生到头来,不过如此。但我们仍要像蒙恬乐毅那样,找到属于自己的信念和坚守。这也是曹操通过这两个人的故事,获得的最深刻的精神寄托。

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经历了太多太多的风和浪,那些真挚的忠心与义举,定然更加令他倍感温暖和怀念——在他内心深处,他是那般地期盼着。哪怕已千疮百孔,支离破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4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乐毅的忠诚与燕赵关系的微妙变化
...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
2023-09-27 14:34:00
一起来跟着乐毅将军学做人
...景仰乐毅的杰出人物不仅只有诸葛亮,还有曹操,乐毅和蒙恬一样是能让曹操每次读他们事迹都会怆然流涕的两个古人。曹操和诸葛亮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很多先贤们早已在前面树立了伟大的偶
2023-01-05 15:44:00
蒙恬、赵奢、廉颇,秦统一之路的三大猛将
...看战国十大名将分别是哪十大,又属于哪些国家吧。十、蒙恬相信大家都学过贾谊的《过秦论》其中那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
2023-10-11 15:21:00
历史上曹操和曹丕,死前是如何安排他们的妻妾的?
...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 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
2022-12-22 18:36
战国时期名将辈出,十大名将排行榜,来看看谁排第一?
...时期也有很多的军事家涌现。▲剧照第十位:出身世家的蒙恬蒙恬出自将门,因此他在军事方面是有着家传的,蒙家三代都为秦大将,可以说为秦朝的统一起了不小的作用,蒙恬也是参与了灭六国的
2023-06-19 13:14:00
盘点春秋战国十大名将的辉煌历程
...的风俗习惯,保护齐国固有文化,得到民众的认可。九、蒙恬 蒙恬出身名门,祖上三代都是为国效力的大将,祖父蒙挚事秦昭王,官拜上卿各地征伐战争总少不了他的身影。父亲蒙武曾与王翦一
2023-12-27 15:00:00
赵国有两个名将为何最后还会被灭国
...了不少名将,秦国最有名的有白起、王翦、王贲、蒙骜、蒙恬、李信等等,但是作为在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相抗衡的超级军事强国——赵国,能力上也是丝毫不弱,战国四大名将,就是被秦国和赵
2023-01-06 16:26:00
战国四大名将,除了白起,还有哪些名将?
...还有司马错、樗里疾、甘茂、蒙骜、李信、蒙武、王贲、蒙恬、王龁、杨端和等等,这么多名将中,最有才能的还是白起与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白起1、白起白起是冷兵器时代的战神,打歼灭
2023-08-25 06:04:00
战国时期有哪些将领仅凭一场战役就名声大振
...前225年,秦将李信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李信进攻平舆,蒙恬攻击寝,结果,楚国大将项燕重创李信的军队,攻入秦军的两个营地,斩杀了七个都尉。李信率残部逃奔回秦国。不过,在项燕进
2024-06-28 18: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