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当不少资源型地区仍在“路径依赖”与“转型阵痛”间徘徊时,黔南用一份“十四五”成绩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黔南州GDP从2020年1623.55亿元跃升至2024年1947.16亿元,今年将历史性突破2000亿元大关,这不仅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标志着一个资源型地区发展范式的深刻转变。
黔南的实践雄辩地证明:资源禀赋绝非“粗放开发”的借口,而应是“精耕细作”的起点。面对磷矿等资源优势,当地以“富矿精开”的战略定力,集中打造福泉—瓮安千亿级磷化工产业园区,让工业税收贡献近半壁江山。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48%以上,这说明黔南早已跳出“卖原料”的老路,在产业链延伸中找到了价值倍增的密码。
更难得的是,黔南破解了“工业强则生态损”的二元对立。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8%以上,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这些指标与工业增加值突破450亿元并肩而立,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逻辑,用实践表明:高质量的工业化和高水平的生态保护完全可以并行。
黔南在山地旅游方面的创新尤具启示意义。小七孔景区单日入园游客最高突破7.75万人次、荔波跻身全国热门县城前十,这背后是“串点成线”的资源整合智慧。从孤立景点到全域旅游,黔南让世界级资源真正转化为富民产业,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这样的“流量变现”,为众多拥有优质资源却困于“酒香巷子深”的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科技创新的布局更显前瞻眼光。16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脉冲星发现数量突破1100颗,这些成果不仅服务国家战略,更在为地方产业升级积蓄潜能。全州建成102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实现重点产业全覆盖,这种“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创新体系,正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尤为暖心的是,黔南坚持将每年70%以上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县域就诊率超92%、省级示范性高中“县县全覆盖”等成就,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百姓。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正是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归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黔南的实践值得每一个正在转型路上的地区深思:它的成功不在于资源比别人丰富,而在于用对了发展方式;它的可贵不在于增长速度,而在于找到了一条产业升级与生态和谐并存的发展路径。这条路上,既有“中国天眼”探索宇宙的远大志向,也有让每个百姓感受得到的发展温度,这或许就是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刘丹 覃淋
文/廖文祥
主播/林潇
录制/王华
剪辑/贺琰竹
编辑 徐微微
二审 李劼
三审 田旻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30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