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提起黔西南,你首先想到什么?
是万峰成林的壮丽,还是喀斯特地貌的奇绝?
在10月31日召开的“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黔西南专场”上,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引人瞩目: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1322.01亿元稳步攀升至2024年的1478.86亿元,不仅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更在生态保护、产业转型、民生改善上实现了多重突破。细细读来,黔西南走的这条路,确实有些“不一样”。
第一个不一样,在于它把“先天劣势”酿成了“融合佳酿”。
传统资源型地区往往陷入“靠山吃山”的路径依赖,但黔西南偏偏选择了另一条路。“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花江峡谷大桥,万峰林成功晋级5A,兴义地质公园戴上“世界级”桂冠,再叠加“世界康养示范城市”招牌……它们共同证明了一点:最美的风景,本身就是最可持续的“富矿”。当别人在拼资源消耗时,黔西南拼的是视野与巧思,把群山之困变成了旅游之兴、康养之宝。
第二个不一样,在于它把“发展账”和“生态账”算得一样精明。
工业车间里,铝加工、黄金等产业成长为优势集群,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四成;田间地头,38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和19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擦亮了“黔货出山”的品牌。难能可贵的是,这边产业“开花结果”,那边天空依然澄澈:空气质量优良率超99%,水质全部达标,森林覆盖率稳居63.19%。这不是“二选一”的取舍,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黔西南用实绩告诉人们:高质量发展,从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单选题。
第三个不一样,还在于它用改革与开放,把“区位优势”真正变为“发展胜势”。
大山曾经是阻碍,如今却成了吸引游客的资本、孕育特色的土壤。这一切离不开“看不见的手”在发力:“贵人服务”优化了营商环境,市场经营主体从24.67万户增至32.22万户;立体交通网络让“三省通衢”不再是一句空话,高速纵横、高铁将至、机场联通,客商进得来,特产出得去,产业兴得起。开放,不只是修路架桥,更是思想破冰、服务提质。黔西南的活力,正源于此。
归根结底,所有发展的落点,都是人。
超1400亿元持续投向民生领域,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油文化”“笔山文脉”代代相传,兴义跻身中国文化百强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双拥”模范城等荣誉,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实实在在、可感可及。发展不是为了数字的增长,而是为了人民笑得更甜、生活更安、内心更暖。
从“资源依赖”到“风景变现”,从“守住生态”到“人城景业”和谐共生,黔西南在喀斯特上种出的,是一个可感可触的“幸福样本”,而这足以说明:找准自己的路,走好融合的棋,护好绿色的底,高质量发展的画卷,自会既有质感,也有温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刘丹 覃淋
文/廖文祥
主播/林潇
视频/贺琰竹
编辑 徐然
二审 李劼
三审 田旻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01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