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3月21日,从化鳌头镇,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的13000亩田地进入了春耕快节奏。
增城丝苗米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植保无人机正在进行演示。
增城区西宁街一仓库里,广州市永昇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刘广镇正在查看水稻催芽情况。
工作人员正在育秧工厂旁的空地里搬运秧苗。
育秧工厂里,一捆捆秧苗即将运往田间。
增城仙联村,无人机飞手正在装载水稻种子,准备进行无人机飞播。
工作人员孟红彦在育秧工厂里查看秧苗。
广州的春天是什么颜色?
遍布城街小巷的一片片花海,将羊城的春色装点成木棉的红色、宫粉紫荆的粉色、黄花风铃木的黄色……
当镜头调转到乡野田间,一幅幅忙碌的春耕图景,给春日的羊城涂抹上一层生机勃勃的绿色——一辆辆智能插秧机呼啸着插秧;一排排绿色秧苗整齐地立在田间;一架架无人机来回播种。
春日的广州,颜色是五彩斑斓的。既有姹紫嫣红的花色,又有春耕忙碌的绿色。
满城春色藏不住,羊城春耕正当时。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李波 通讯员孙毅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夏强
3月23日,在增城丝苗米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角,智能插秧机在水田里沿几字形自动行驶插秧,秧架上的一盘盘秧苗不断被送进插秧设备,随后变成一排排立在水田中的秧苗。
这台看上去不起眼的智能插秧机,背后却是满满的黑科技,北斗导航、自动驾驶、自动插秧、同步侧深精准施肥等技术集于一身。
“这台机器是厂家专门定制的,应用了宽窄行插秧技术,秧苗间距从过去30cm的等宽间距变成一宽(17cm)一窄(33cm)间距,同等面积可种植更多秧苗。”北大荒农服集团华南区域中心副总经理李雪枫指着眼前的插秧机介绍,智能插秧机配备了侧深施肥装置,在北斗导航的加持下,可以将肥料精准播撒在秧苗3厘米至5厘米旁,相比传统的大面积漫洒方式,既节约了肥料又能实现增产。
自动行驶的智能插秧机惹来不少游客和村民围观拍照。增城育秧工厂工作人员孟红彦便是智能插秧机操作员之一,对他来说,眼下已经过了最忙的时候,孟红彦告诉记者:“2月初开始育秧苗,到3月中旬基本结束育秧工作,目前正在陆续插秧。”来自佛山的张先生原本在附近拍鸟,看到眼前的智能化插秧机,他不由得感慨道:“真是又省力又快!放在以前,几十个人忙活一天都插不完这些秧苗。”
在仙村镇仙联村,农用无人机实现了智能化一键播种,飞手提前在手机上设好高度、速度等参数后,一键启动即可开启播种作业。
眼前,一架无人机载着约32斤广东省名优丝苗米南晶香占种子在空中来回播撒,五分钟左右便完成了8亩播种作业。“无人机飞播的优势在于作业效率高、省人工、成本低,一台无人机一天能完成300亩播种,效率分别是传统人工插秧和机器插秧的60倍和10倍。”广州市永昇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刘广镇告诉记者,今年预计开展无人机飞播约5000亩,自三年前开展无人机飞播以来已累计播种超2万亩。
不论是自动行驶的智能插秧机,还是空中一键飞播的无人机,都只是广州各地推进春耕的一个缩影。在从化,预计春播粮食面积约9.7万亩,水稻8.7万亩,大豆0.14万亩,花生等油料作物约2.22万亩;在南沙,全面掀起春耕播种高潮,多措并举确保如期完成6.6万亩春耕任务;在增城,春播农作物面积约23.5万亩,其中春播粮食约7.75万亩、蔬菜15万亩、花生等其他经济作物0.75万亩;在花都,春播面积预计可达9.75万亩,建设6个提单产示范基地,总面积达1000亩以上;在黄埔,力争春耕粮食种植面积同比去年增加15%;在白云,春播面积约7.5万亩,将新建一个水稻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插下的每一株秧苗、播下的每一颗种子,都在憧憬着、静待着丰收的时节。
从北斗导航、到自动行驶、再到无人机飞播,广州大地上演了一幅幅忙碌的春耕图景,为夏粮的丰收种下希望的种子,也为春日里的羊城染上了奋斗的底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7 05: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