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田林县大力推进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1-07 18:0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今年全县生姜种植面积约4万亩,产量大概11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比去年新增0.5万亩、1万多吨。”近日,田林县生姜协会负责人黄绍坚介绍,这两年他们用上了生姜冷库,收购经销商在收购生姜后可以直接批发销售或者就地冷藏仓储,按市场需求供应,生姜收购价格稳中有升,种植户和收购商都很高兴。

田林县大力推进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

田林县兴运冷链工人在筛选生姜、打包入库。田林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近年来,田林县通过大力建设生姜等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畅通市场供销渠道,稳定生姜价格,不断发展壮大生姜产业。据介绍,田林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以及当地群众种植生姜的历史传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闯出一条通过建设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带动以生姜为主的生鲜农产品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立足“专服务”,赋能姜业新高度。田林县按照“农有、农用、农享”原则,制定印发本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积极探索冷链带动生姜发展模式,主动谋划项目申报和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并成立了生姜产业工作专班,为建设主体选址、建设方向等提供意见建议,大力推动地头冷库建设。同时,该县政府引导生姜种植合作社、经销商、仓储冷库经营方共同成立田林县生姜协会,大力实施科技帮扶行动,加大生姜种植技术攻关力度,通过邀请生姜行业的种植、销售、仓储等方面的专家为姜农做培训,重点推广生姜病虫害防治及健壮栽培管理技术,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生姜种植技术服务,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推动生姜生产和产量显著提高。

注重“实投入”,打造冷链新引擎。田林县以市场投资为主、财政补助为辅,采用“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形式,通过财政补助、金融支持、农业保险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2021-2024年,田林县共争取财政奖补资金3613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冷链设施项目3.6亿元,培育了兴运、凯轩、荣泰等县级重点冷链企业,扶持冷库建设主体39家,带动民间冷库自主发展17家,冷库经营主体总数达56家、库容达34万立方米,有效补齐农产品冷链设施短板。同时,在生姜种植端,该县充分发挥生姜产业大户、党员带头人、致富能手的带动作用,推行“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党支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多种合作模式,目前,该县累计成立生姜种植产业36个合作社,带动3865户农户(其中脱贫户1205户)。通过冷链物流的平台搭建,让生姜产销直接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平衡市场供应,缓解淡季鲜姜紧缺的市场供需矛盾。

围绕“提效能”,融合发展绘蓝图。田林县充分利用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平台和生姜协会资源共享,通过“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构建农产品“储藏、选种、加工、打包”等功能一体化管理体系,实施订单农业,解决了分散户销售困难的问题,及时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该县在以生姜为主的仓储冷链产业带动下,带动了八角、八渡笋、果蔬等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壮大。2021-2024年,该县生姜面积由1.8万亩增加到4.08万亩,产量约为11万吨;八角面积由21.49万亩增加到22.1万亩,产量约为10.2万吨;八渡笋从23.8万亩增加到24.6万亩,产量约为12.3万吨;果蔬面积由24.6万亩增加到28.38万亩,产量约为31.7万吨。冷藏保鲜后的农产品平均价格提高20%以上,为周边群众带来了新的就业岗位和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农产品冷藏保鲜仓储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田林县通过生姜这一“土特产”,采取政府搭台引导、市场投资主导的方式,在大力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上大做文章,生姜面积、冷链库容快速增长,田林县已经逐步发展成为背靠大西南面向全国的生姜集散地。下一步,该县还将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加大招商力度,优化冷链物流业产业布局,全力打造“田林品牌”冷链物流仓储体系,促进冷链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群众三方共赢共享,带动更多群众通过种植生姜等农产品实现增收致富。(王朝毅 黄春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7 2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广西田林:一株小笋苗孕育亿元“大产业”
...笋苗的好时节,素有 “中国八渡笋之乡” 美誉的百色市田林县内,育苗基地里一片繁忙。“选母竹是头一关,太大或太小都不合适,我们只收那些生长健壮、竹节均匀且无病虫害的母竹,这样育
2025-03-25 17:10:00
田林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暨产销对接活动在南宁举办
...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八渡笋。付帮成摄9月29日,由田林县农业农村局主办的“源味广西,绿色健康好生活”田林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暨产销对接活动在南宁市举办。本次活动作为广西绿色
2024-09-30 16:07:00
“田林红货·家乡味道”年货直播带货节活动举办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为田林农产品代言。田林县商务局供图近日,为继续扩大田林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成果,助推田林农产品更快更好地走向全国,田林县商务局牵头联合多
2023-01-11 11:41:00
韦建明代表:促振兴、补短板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南宁1月14日电 (韦欢)1月14日,广西人大代表,田林县委书记、县长韦建明接受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专访。韦建明代表表示,2025年,田林县将推进“三个振兴”、补好两
2025-01-15 16:28:00
本文转自:右江日报本报田林讯 2023年以来,田林县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搬迁户就业,实现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有一人以上就业,保障搬迁户住得安、能致富。创造条件让搬迁户就业。让搬迁户在
2024-03-15 12:31:00
本文转自:右江日报本报田林讯 进入春季,在田林县广袤的乡村田野上,随处可见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正在抓紧时间翻耕土地、播种育苗、移栽定植,田间地头一派热闹繁忙景象,勾勒出一幅美丽
2023-02-14 09:30:00
广西田林:做强八渡笋产业 让竹林“生金”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在广西田林县六隆镇平细村,笋农的房前和屋顶晒满八渡笋。赵文朝摄近日,在广西田林县各村屯,村民们趁着秋日里的晴好天气,都忙着晾晒八渡笋干。这里的村屯四面环
2024-11-01 21:57:00
田林:八渡笋产业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在田林县六隆镇八渡笋产业示范区,数百亩的竹林犹如一幅壮丽的画卷;登上示范区的瞭望阁,漫山的竹海尽收眼底。在茂密的竹林下长满了嫩竹笋,一个个壳薄肉肥、带着
2024-08-02 20:13:00
...农民日报广西田林抓好品牌创建提高油茶品质广西百色市田林县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积极引进良种壮苗、不断改良油茶品种等措施,创造品牌,提高油茶品质。高端加工创品牌
2023-01-09 04:5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胶东在线4月1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李彦霖)人间四月,万物清明,缅怀故人,遥寄哀思。刚刚过去的周末,是清明节小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周末
2025-04-03 03:0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北京电(记者孔德晨)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日前,我国两家农作物种子认证机构颁发了首批种子认证证书
2025-04-03 05:3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电(闵喆)以“美丽福建·羽梦同飞”为主题的2025年闽江河口湿地“爱鸟周”科普宣教暨“两岸融合发展生态共护”活动
2025-04-03 05:33:00
这届年轻人,喜欢为“绿色”埋单(青年消费新趋势观察④)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刘少华 张力凯 管诗雨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峨山镇,骑行爱好者在人民体育公园里骑行锻炼。肖本祥摄(人民图片)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水街道于家下河社区味多嘉安心餐厅
2025-04-03 05:3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伊 霄在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着一身唐装汉服,观唐风唐韵、品唐食唐味;在山东济南野生动物世界,来一次夜幕下的奇妙探险……春暖花开
2025-04-03 05:51: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信用信息共享水平大幅提升,全国平台建成归集经营主体信用信息超807亿条(权威发布)本报记者 刘志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2025-04-03 05:5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青海日报记者  王  晶“刘师傅,这些都是送往向化藏族乡的包裹,一共35件。”3月25日9时左右,青海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交邮融合发展中心外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大众日报记者 李 媛近日,山东青岛市市北区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通讯员  曾凤清“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碳中和解决方案,也拓宽了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路径。”前不久,一场林业碳票交易在上海和福建三明两地间达成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北京4月2日电 (记者李建广)近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2025-04-03 05:55:00
让原生态手艺为家乡添彩(我的家乡我建设)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湖南古丈县青年返乡创作文化短视频,“山白”账号关注者超1600万让原生态手艺为家乡添彩(我的家乡我建设)本报记者  申智林向清标(左)和向宏俊在聊天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王  洲前不久,驾驶员常某来到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海淀交通支队清河大队执法站“领罚”。此前,常某为躲避尾号限行
2025-04-03 05:56:00
村里有座气象博物馆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宋豪新和林村的乡村气象博物馆。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台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气候变化和影响
2025-04-03 05:5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文明办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创建工作可感可及  评估工作无感无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本报记者  郑海鸥“这次评估不考察文字图片等创建材料
2025-04-03 05:56:00
“弹奏”春之曲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4月1日,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庆岭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化育苗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秧苗的培育情况。庄歌尔摄(人民视觉)
2025-04-03 05: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