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安康日报
王馨
通讯员 林荣鹏
静静地伏在柜台上,在那专心地写着各项记录资料,这是我们在叶坪镇桥亭村便民服务大厅经常看到的画面。左手拿着宣传单,右手捏着手机准备随时拍照,这是我们在村里一起走访入户时经常见到的场景。
她叫王馨,是汉滨区教学研究室派叶坪镇桥亭村一名年轻的女驻村干部。因为她性格开朗、干事利索、为人豪爽,后来大家不再叫她王老师,直接就改叫“馨哥”。
“单位信任我、认可我,这是对我能否胜任驻村工作的一种考验,加上跟着你们这两位优秀的兄弟一起干我也不能掉队嘛。”“馨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驻村两年多的时间里,她克服个人实际困难,找准工作切入点,把身心厚植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用真情换取农户信赖,用实干赢得百姓好口碑,村民们都说她是个“热心肠”。
积累经验,了解村情,她“勤”字当头。初到桥亭村,作为一名20余年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志,从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等方面都不太适应。但是她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和固有的工作模式,主动去适应从教研员到驻村队员的身份转变,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和不适应,经常和有经验的同志探讨和百姓交往的技巧。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到群众中去,她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理论上吃透政策,表格上理清逻辑,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了多交流、勤沟通。很快时间,她熟记了作为一个驻村干部必须掌握的应知应会,从身边一个个陌生的面孔到网格内农户的知根知底。
结合实际,发挥特长,她“严”字在先。在一线当老师时,“馨哥”是教学上的一把好手,经常性兼任学校、科室的图书管理和档案整理工作,并且参加过此类工作的专业培训。来村不久,她就发现,桥亭村的硬件条件非常好,办公场地宽敞明亮,部室规划齐全高大上,两委班子团结奋进,并且多次受到市区镇各类表彰。但对于经过专业培训过的“馨哥”来讲,村上的图书室她一直心存意见:作为一个村级图书室,还有近4000册藏书,并且那些图书都具有时代性,对村干部、老百姓都很具可读性,为什么不能让它的作用最大化呢?“热心肠”的她主动和第一书记聊起了她的想法,很快又得到了村支书的大力支持,立马发动其他干部,以打造标准化 “村级图书阅览室”为目标,清理无关的、不需要的,重新量身定制图书柜80余平,安装电视,配置电脑,完善制度,从归类标示到上柜摆放,历时近两个月,终于打造出一个崭新的超具视觉美和阅读氛围的村级图书阅览室。后来,又在镇文化站的支持下,藏书系统数据得以建立更新,借阅管理进入正常化运转,在多次检查中得到好评。
走访入户,为民办事,她“笑”着相迎。来驻村后,她说和老百姓打交道,就得记住培训时主讲老师的一句话:“我们来驻村,不能高高在上,不但要用心,还要用情”。常态化的人居环境整治,群众满意度的提升,合疗催收,养老保险认证,是“馨哥”必须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脱贫不稳定户晏志秀,今年82岁,不能说话,常年一个人在家,无论天晴还是下雨,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都是她时时牵挂的对象。每次去她家,“馨哥”总会笑着和老大妈比画几句。
像这样的留守老人村里还有很多,有行动不便的,她总是亲自上门为他们拍照认证,遇到不会用手机的,她总是笑脸开腔,主动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学会操作流程,遇到留守在家又没有手机信号的,她每次都邀请几个同事,分别带着移动、电信、联通手机,哪个有信号就用那个认证。
时间长了,桥亭村很多村民对“馨哥”说:“感觉你这个城里来的老师已经是‘裹个村’(本地方言,意思是叫我们村)的村民了,而且是个热心肠村民!”
在“馨哥”看来,“热心肠村民”这个称呼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呵护这个称呼。”“馨哥”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6 08:45:4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