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毕京津
“黄河平,天下宁”。开封市祥符区袁坊乡北濒黄河,主体位于豫东黄河滩区,黄河水哺育了世世代代的袁坊人,也为袁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无尽的创伤,受特殊自然地理条件限制,袁坊发展面临“项目落地难、可持续发展难、群众增收致富难”三大难题。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实施后,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多项措施齐发力,变“劣势”为“优势”,书写新时代袁坊发展新篇章。
产业升级,打造富民兴乡“沿黄宝地”
因袁坊地处黄河滩区,袁坊人民利用滩地淤土取之不尽的优势,大力发展窑业生产,短短几年,全乡兴建窑厂200余座。袁坊村窑业最红火的时候,村里流动人口近万人。在当时社会广泛流传,“安得广厦千万间,使砖出自黄河滩”。窑业经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突出表现为滩区风沙扬尘加剧、窑坑裸露、鱼塘混乱。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普及,为了有效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保障黄河行洪,袁坊乡适时转变发展方式,在关闭全乡窑砖厂的同时,利用黄河滩区资源优势,融入河南省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大局,以河南省林业局菌草生态屏障建设试点工作为尝试,率先启动河南省(祥符-兰考-封丘-原阳)菌草百里生态屏障菌草产业园建设工程。截至目前,袁坊乡已流转土地1.2万亩,完成菌草种植1万余亩,成为黄河流域践行两院院士关于建设黄河菌草千里生态屏障建议落地的首个万亩菌草基地。
同时,利用黄河滩区适合农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蜜薯、莲藕等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袁坊蜜薯一直有“红遍河南”之说,黄河沙滩优质、生态、安全,多为淤沙混合土质,泥层肥厚,水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4°C,白天干燥,夜晚湿润的环境,造就了袁坊蜜薯独有的口感和极佳品质。目前,全乡蜜薯种植面积超过7000亩,由蜜薯制成的粉芡、粉条更是销售至各大超市和省内外市场。
豫东最大的莲藕种植基地也在袁坊乡,袁坊乡万亩莲藕基地流转30多户贫困户土地,日常用工270余人,是带贫增收的一大富民产业。袁坊乡莲藕品质优良,风味独特,注册了“白芝莲”商标,叫响了精品莲藕品牌。为扩大莲藕销售渠道,袁坊乡建立了电商产业园,通过“互联网+物流”平台,线上和线下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了物流交易平台和电商销售中心等多元化结合的“产+销”销售模式。
生态修复,构筑绿色河岸“民生福地”
由于窑厂拆除,群众利用废弃窑坑因地制宜办起了鱼塘,2021年,袁坊乡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有50余处连片的鱼塘和30余座看护房,不仅妨碍行洪安全,而且鱼塘用水需长期抽取黄河水和地下水,养殖污水随意排放,严重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环境,对珍稀鸟类生存也造成威胁。2022年,袁坊乡多策并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从鱼塘和看护房分布密集的徐庄村北为突破点,开展“破冰行动”,科学有序开展清理整治工作。
为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乡政府建立了6个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涉及鱼塘清退的行政村进行摸底排查,绘制鱼塘清退“作战图”,安排专人对鱼塘养殖户进行政策宣讲、释法说理,并协调专项资金100余万元,最大限度解决群众的问题,减少群众损失,得到了群众的积极配合。鱼塘整治过程中,乡政府累计出动人员 3100人次,出动机械 673台次,清理养殖设施923个、沟通坑塘围堰573余米、拆除看护房36户53处4472平方,保护区核心区内36户170个2240亩鱼塘全部完成清退。
鱼塘清退后,乡政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修建核心区隔离网、隔离沟、巡护道路3200米,购置无人机、望远镜等装备,聘请专职巡护员实施定期巡护,安装摄像头做到实时巡护,确保问题不反弹。目前,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达到了塘清鱼净、塘塘相连、水系相通,湿地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达到216种,野生植物484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白鹤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天鹅、白额雁等28种。
文化提质,促成黄河文化“绵延胜地”
袁坊乡文化底蕴厚重,人文特质独有。造字始祖仓颉在此点燃了汉字文明的星星之火;府君寺的旋木加工工艺精美,远近闻名,府君寺荣获“河南省首届特色文化产业村”;全国劳模赵清波带领袁坊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豫剧皇后陈素真在此成长为万人敬仰的戏剧大师;袁坊盘鼓气吞山河,响彻黄河两岸。这里的人民颇具尚武精神,子路八卦白拳在此发扬光大,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设乡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9个,成立有书法协会、盘鼓队、篮球队、广场舞队和武术队等民间队伍。每年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盘鼓、白拳、舞龙舞狮、旱船、唢呐、豫剧、广场舞等节目多种多样。
为弘扬和传承黄河文化,袁坊乡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为指引,推进沿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深度体验”新业态建设,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坚持林带绿化、水系绿化、村居绿化和沿黄绿化同步推进,打造沿黄生态廊道。计划利用府君寺村内70余户闲置住房,科学谋划府君寺民宿建设,力争通过沿黄旅游观光、“旋木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农家乐等配套项目,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5 2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