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曲靖日报
本报记者杨紫羽 通讯员杜明彦 文/图
电力助推,村民春耕有保障。
4月26日,滇东大地的春耕正如火如荼。在沾益区大坡乡地河村,段金友正忙着给破土不久的包谷苗浇水。
“如果没有电抽水,这些幼苗就只能等天落雨。遇到像今年这样的旱季,包谷的生长速度会受影响,产量也会大幅减少。”段金友说。
地河村位于大坡乡北部的群山中,由于地质原因,全村水资源匮乏,唯一的水源点是一个陨石坑深处的地河口,村子因此而得名。
在很长的时间里,全村200多户人家都依靠地河出水口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距离出水口远的人家,挑一担水就要2个多小时。为彻底解决群众“用水难”问题,村里在地河出水口建了抽水房,沾益供电局配合安装了一台容量100千伏安的抽水变压器,并建设了相关电力线路。
如今,在优质可靠的电力加持下,地河里的水被抽到每家每户和村里的1500多亩庄稼地里,原本苦于缺水的村子,因充足的水源而走上致富振兴的路子。
段文成家距离地河出水口有4公里多的距离,早些年间,挑水成为家里的“首难”活计。如今,借助电力抽水,家里养了70多头猪、10多头牛,年均收入近20万元。像段文成这样的家庭,在地河村不一而足。“余贵林家养了20多头猪;段汝金家养了40多头猪、6头牛;尹国华家养了10多头牛……”谈及村里的发展,段金友如数家珍。在地河村生活了68年的段金友,也迎来了晚年的幸福时光。3个儿女在外务工,他和老伴在家种了20多亩地,养着4头猪、50多只鸡。
“借助电力,虽然年纪大,但操持这么点家业,一点都不困难。”段金友说,土地的浇灌有电力抽水,牲畜的饲养有猪草机、钢磨等机器。每天,他都有大把的时间到邻居家串门,和老友在村中下棋聊天。
地河村党总支书记胡连华表示,在地河村的发展历程中,电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之前,全村的3000多亩土地,只能依靠天落雨种植,而现在,有1500多亩土地受惠于电力抽水。其中的600多亩土地里还种上了烤烟。全村的人均纯收入,也从前些年的几千元,增加到了现在的15000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6 05: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