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明成祖朱棣将都城由南京迁往北京这件事有错吗?最近网络上突然出现这种争论,说朱棣如果不把都城迁到北京,明朝也不至于在后期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其实我们翻阅明朝资料也可以发现,明成祖迁都北京这件事儿在明朝的时候就被人给吐槽过,在《明史纪事本末》当中就提到说“大宁既弃,天寿山与异域为邻,而宣府、辽东断左右臂……复设东胜中、前、后三所千户于怀仁等处守备。然诸部落已列我门庭矣。”
这个天寿山就是明十三陵风水局当中的主峰。
这话的意思大概就是明朝的祖坟都已经快成边境线了,这种都城放到敌人眼皮子底下的情况,在历史上其它任何一个正常的封建政权那里面,肯定是不会也不敢承担这种威胁的。
像西汉景帝的时候,匈奴人都已经打到延安了,距离都城长安不到300里,整个朝廷都惶惶不安,等到汉武帝攒够钱之后就立马重拳出击将匈奴彻底打垮。
可是明朝就不一样了,哪怕永乐朝北伐了好几次,但是也没有改变京师周围的环境。
到了明英宗以后,北京城受到的境外威胁就越来越严重,而这也是很多人诟病朱棣迁都的原因之一。
但是如果我们看明朝建立时期国内的情况,就会发现当时的明朝其实还要面对一个比长城外的游牧人更可怕的威胁,大家看看我下面说的内容对不对。
明朝实际上是从一个南方政权发展起来的,他的统治阶级主要也是来自于南方,而那个时期的南北差异可比我们今天的南北地域差异要严重多了。
南北差异这件事儿其实回溯到唐朝安史之乱被平顶之后,南北方的分裂就已经开始了。唐代南方的人把安禄山当做魔鬼,可是在北方一些地区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在祭祀安禄山(公元773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父子四人建立祠堂,称他们为四圣)。
五代十国结束之后,宋朝没有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黄河北部相当一部分的区域是被辽国占领的,再后来整个北方就成了金国人占领的地方,这种分裂贯穿了整个宋朝300年的历史,就连宋朝的自己人,他也把北方人当做外人。
是南宋与金在1141年订立绍兴和议和约时就提出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明确的表示了北方的汉人已经不是宋朝的子民了,甚至南方的汉人还非常的鄙视北方汉人,认为他们是和蛮夷搅和到了一起的叛徒。
而北方的汉人在被南宋抛弃之候,也不把南方当自己人了,在元朝灭南宋的时候,有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都是北方的汉人世家大族。
比方元朝初期大将张弘范,他在率领大军南下灭南宋的时候,就写了一首诗:铁甲珊珊渡汉江,南蛮犹自不归降。
在他们这些北方汉人的眼里,南宋和南蛮那是划等号的。
所以当明朝实现南北统一的时候,当时南北方的汉人们在意识形态上的差距那是非常大的,以至于在洪武年间还爆发了震惊朝野的南北榜案。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会试由翰林学士刘三吾主持,录取了51名考生,全部来自南方,因此被称为南榜。北方学子全部落榜,这在历科中是从未有过的。因为这件事,朱元璋举起大刀还砍了一大堆人。
但是这种南北的意识分裂不是砍人就能够解决的,尤其是在建文朝的时候朱允文因为听了南方大臣的建议,取消了北方的科举分榜,让北方学子跟着一起考南方卷,那结果虽然不是南北榜案那么严重,但是北方学子的出头机会依然很渺茫,这结果就导致了靖难之役的时候,文化阶层很多人都愿意跟着燕王打朝廷。
这种南北方不对付的局面,直到永乐朝迁都之后,用了很长的时间搞人口迁移,搞北方的城市建设,才一点一点的被缝合,这也是明代初期对历史发展最大的一个贡献。
虽然迁都北方导致的问题就是明朝花的钱也越来越多,毕竟当时北方粮食以及其它物资都需要花大价钱从南方运过来,可是这些比起南北方的分化,成本也就不算太大了。
无论朱棣有没有想到这一点,但是我认为迁都北京这件事的实际结果就是缝合了当时已经分裂几百年的南北汉人意识,重新把全国的汉人整合成大一统。
单凭这一点,我觉得迁都这件事利大于弊,你们认为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8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