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拂晓报
高考落下帷幕,生活状态陡然松弛下来。每年这个时候很多高考生都会出现不适应,个别人甚至出现自责、迷茫、放纵等负面心理。为此,记者近日专访了宿州市拾光心理工作室负责人孙恩常,请他给考生们提出一些心理调适建议。
据孙恩常介绍,从往年经验上来看,从高考结束到填报志愿再到等待录取通知的这一段时间内,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数大幅度提升。高考后的这段时间,考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无聊心理、焦虑自责心理、绝望心理、迷茫心理、放纵心理等。其实,高考后出现短暂的这种心理现象是正常的,但如果一直处在这种状态中走不出来就需要寻求专业人员帮助了。
孙恩常建议,考后不要过度放纵。考生们在经历了高三复习时的精神高度紧张后,彻底放松下来,容易形成过度吃喝玩乐的状况,养成黑白颠倒的不良习惯。这种突然改变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很容易引发一些睡眠障碍问题和不良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许多家长也由考前的“严管”变为“不管”,也会导致很多考生无节制地昼夜上网、玩乐。建议考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作一个合适的、循序渐进的放松计划。比如可以相约同学打打球,陪父母逛逛街,或者跟朋友聊聊天等。同时建议同学们考试结束后不要完全丢掉学习习惯,比如保持阅读文学作品习惯等,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作准备。记住:凡事皆有度,放松别放纵。
如果考生这段时间出现吃不下、睡不着、情绪低落,自怨自艾的情况,可能是有了抑郁的倾向。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然变得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同学们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主动和家人、朋友沟通,把自己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分散注意力,让自己重新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
大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是比较常见的状态。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往往期望值比较高,但在等待分数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十分焦虑。比如有些考生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状况。这要用理性平和的心态面对高考成绩。其实,成绩在我们停笔的那一刻就已然定格。现在的焦虑与担心对高考分数已没有帮助。在等待成绩的这段时间里,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征求老师及往届生的意见,确定方向,搜集相关院校信息,作志愿填报准备。还可以根据自己大学所选的专业,进行提前预习。
考后父母的态度对考生心态的影响相当大,有时甚至远远大于成绩本身。因此,家长也要适时调整心态。高考过后,家长要认识到,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每个孩子都付出了辛苦的努力,经历了人生的一次重要大考,值得肯定。此时需要回归家庭温暖的港湾,进行短暂的憩息,为下一阶段的起飞储备能量。家长应多给予孩子生活上的关爱、心灵上的抚慰。对心理负担过重的孩子,建议家长适当增加陪伴时间,避免与孩子谈论高考、成绩等敏感话题。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机会和途径,发泄出他们心中的情绪,并及时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 本报记者 王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3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