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靠抄袭半小时就能编一份环评报告,环评师到现场勘察摆样子甚至从未去过现场……环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暴露出诸多监管漏洞。(3月25日《半月谈》)
环评,即环境影响评价。环评造假早非新鲜事。近年来,各地严打高压,但弄虚作假问题依然屡禁不绝,一些案例仍旧触目惊心。比如,靠抄袭半小时就能编一份环评报告,原也不足为奇,“手熟”者或能更快。但其奇特之处在于,700多份造假文件基本都通过了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审批。半小时拼凑出来的玩意,其质量不难想象,但竟能安然过关,足见一些地方的专家评审环节形同虚设。
某机构仅有一名环评师,却不到一年便为全国753家企业出具虚假环评报告;只需环评师的手机号及验证码,旁人即可随意登录环评信用管理平台……环评被称为环境保护的“第一道关口”。其作用,如同一道防护网、安全阀,提前将环境风险识别出来、封堵在前。倘若这道关口松松垮垮、漏风渗水,则将直接影响群众环境利益,损害区域生态环境,埋下无穷祸患。
怎么管?任何行业都非生长于真空里,有菌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最大可能减少其滋生空间。比如强化智能监管,实时监测环评机构跨省大量接单等异常情况,借力大数据查重精准识别拼拼凑凑、复制粘贴的文字把戏;推行环评师现场质询制度,避免审批环节“文来文往”,不容伪劣之流蒙混过关。 (夏振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6 0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