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胡方圆 通讯员 吴文召 汪院萍 青岛报道
近日,青滨附院肝胆外科凭借精湛医术,一周内连续成功完成三例高难度肝胆手术。
案例一:三次腹腔手术患者获新生,腹腔镜下攻克“粘连难题”
64岁的张先生此前历经两次腹腔手术,多年前因胃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今年4月在国外因胆结石尝试胆囊切除术时,因胆囊与周围组织、肠管严重粘连、胆囊三角解剖不清,仅能做胆囊切开取石,术后右上腹不适反复,需长期服用消炎药。
回国后,张先生慕名求诊于青滨附院肝胆外科。科室主任、主任医师张生彬团队完善检查并反复研讨,制定周密方案后,为其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因是第三次腹腔手术,患者胆囊与肠管、网膜粘连成一团,胆囊三角仍无法清晰辨认,稍有不慎便可能损伤肝脏、胆总管或门静脉,引发大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手术团队顶住压力,凭借娴熟的腹腔镜分离技术,耐心分离出关键结构,历时近2小时成功完成手术,术后7天,张先生顺利出院。
案例二:多学科协作为七旬患者除胆道顽疾
76岁的临沂患者赵大爷,2年前因十二指肠间质瘤行胰十二指肠根治术,术后半年反复出现寒颤、高热、腹痛、黄疸,甚至无法进食,检查发现肝门部胆管与空肠吻合口狭窄,肝内胆管布满结石,当地医院治疗无效。
转入青滨附院时,赵大爷体温达39.3度,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值飙升,血压低、心率快且合并右下肺炎,已出现胆道感染性休克征象。肝胆外科团队立即对症治疗稳定病情,次日由主治医师王现龙为其行右侧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每日引出胆汁400-500ml以控制感染。
由于长期梗阻性黄疸、感染及胆汁外引流,赵大爷营养不良严重,出现低蛋白血症、营养衰竭,体重骤降20余斤。团队通过加强抗感染、保肝抗凝、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持疗法,待其身体机能达标后,张生彬带领王现龙、邵黄新团队,在手术室、麻醉科配合下,实施“肝门部胆管与空肠吻合口狭窄切开成形术+肝左、右胆管取石术”。
术中,患者十二指肠韧带与肝门部等组织粘连严重,团队耐心解剖分离,成功将吻合口扩大至1.2cm并清除肝内结石。期间肝门静脉意外出现破裂口喷射出血,张生彬凭借血管外科吻合技术迅速止血缝合,最终手术顺利完成。术后赵大爷恢复良好,黄疸降至正常,已能下地活动,肠道功能也逐步恢复。
案例三:两年引流管困扰终解决,精准手术揪出“隐藏肿瘤”
72岁的周大爷2年前因左侧肝内胆管结石行左半肝切除术,术后出现右侧肝门部胆管狭窄,伴寒颤、高热、黄疸等症状,虽在外院接受ERCP支架置入、多次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右上腹常年留置两根PTCD引流管,每日流失胆汁300-500ml),但症状反复。
家属带周大爷来到青滨附院时,其因长期胆汁外引流、感染及营养不良,身体极度虚弱,抗菌素效果不佳。张生彬团队结合患者情况,制定“先保肝再手术”的个性化方案,青滨附院执行院长牛建一亲自查房指导。经过一段时间抗炎、保肝、抗凝治疗后,张生彬带领副主任医师林建波、王现龙团队,在手术室、麻醉科配合下为其手术。
术中探查发现,患者腹腔内尤其是肝门部组织粘连紧密,且肝门部存在一个6×5cm大小、质地硬的灰白色肿物,已将肝外胆道完全包绕封闭。快速病理检查确诊为“肝门部高位胆管高分化腺癌”,且肿瘤与肝动脉、门静脉等大血管关系紧密,血管破裂风险极高。
团队迎难而上,凭借精湛技术成功实施“肝门部高位胆管癌根治术(4a型)+肝门部胆管-空肠端侧吻合术+空肠-空肠侧侧吻合术”。目前周大爷已能下地活动,无发热、黄疸等不适,恢复状况良好。
据了解,这三例手术与医院此前完成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属肝胆外科高难度四级手术,不仅考验医生的解剖、分离、吻合技术,更对术中疑难处理能力和危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提出极高要求。其中第二、三例手术均为二次手术,腹腔粘连、解剖不清的问题更增加了难度与风险。这些手术的成功,标志着青滨附院在肝胆疾病手术诊疗领域迈上全新台阶,将为更多肝胆外科术后效果不佳或肝门部高位胆管狭窄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方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9 0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