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国周郎,恣意潇洒,无限风流。即使过了千年时光,再回头来看美周郎的事迹,似乎能透过时光的阻隔,看到那个羽扇纶巾的美男子上胜券在握统帅三军对抗强势时挥斥方遒的伟岸形象。
真实的周瑜是怎么样的?
他不似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刻意摸黑的侠义形象,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本着尊刘批曹的原则把刘备一方美化的太好,把曹魏黑的很惨,成了罪大恶极的反派,东吴更是成了鼠辈,那么把美周郎摸黑成心胸狭窄本事一般气量狭小,成了跟王朗一般被活活气死的人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周瑜(网图)
可事实上呢?周瑜倾尽家财助孙策起兵,两人一文一武相互配合凭借着招募的数千兵马在短期内硬生生的打下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灭不计其数战力彪悍的海盗,收猛将,平世家,败山越,这是硬实力,不依靠外物,硬生生凭借着本事打下来的。可以说已经把周郎的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从这里我们其实就已经能够看出周瑜绝世统帅的才能了,因为小霸王孙策那是属于冲锋陷阵内型的,虽然是名义上的统帅,但实际上指挥调度的人是周瑜。
诸葛亮的特点和才能
有些人总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多好多好的,我就想问一下好在哪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成名之战火烧博望坡是刘备打的,这一仗打完过了五年后刘备才三顾茅庐的,益州之战统帅是刘备,战略谋划是庞统;汉中之战统帅是刘备,战略谋划是法正;南中之战说实话当时只要稍微懂点儿谋略的将领都会赢,因为南蛮孟获这些土著人根本不懂得用谋,没什么难度,更何况当时的谋略上以德服人是马谡的谋略,火攻实魏延的谋略,水淹是王平的谋略,诸葛亮除了是统帅外干什么了?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更是毫无建树,每次都是乘着曹魏出了点儿小问题的时候突然出手占上几个城池,等人家一反应过来立马就是丢盔弃甲的逃,除了耗财费力还有什么用?也许有人会说,曹魏本就强大,本来就打不过。
诸葛孔明(网图)
是,曹魏确实强大,但既然打不过那还打什么?为了把投伸过去被砍?也有人会说,如果不打,蜀汉只会灭亡的更快,我想说这纯粹就是扯淡。
首先曹魏和北方胡人接壤边界线长,战争就没断过,国内反抗的那些势力也没少过,更有个司马懿在和其他人争权夺利,他能快到哪儿去?
反观蜀汉,本来蜀中的地势易守难攻,只需要派遣少量的兵力把手各处险关,敌人轻易进不来,而蜀中自秦惠文王起就是大粮仓所在,如果乘着这段时间,派遣兵力占领广大的南中地区,彻底和汉民融合,那么蜀汉的有效统治区域就达到了106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面积以当时的农业水平养千万人口没什么问题,到时候鼓励生育加大生产,最多三十年,蜀汉的国力最少翻几倍,要知道,之前的蜀汉说是统治蜀中,可实际上有效区域只有成都平原周围而已,如果把蜀中的地形地势利用起来,蜀汉足以成大业。
诸葛孔明(网图)
但这就是诸葛亮的军事局限性,他看不到利用这一点,只知道和曹魏死磕,偏偏还磕不过又没有和韩信周瑜那样的绝世统帅才能,这跟把头伸过去送死有什么区别?诸葛亮只能算一个合格统帅而已,杰出都算不上,因为军事上作为统帅没什么建树。
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区别
但是如果说到诸葛亮的政治才能的话,我不得不竖起一个大拇指,一片隆中对的政治格局左拒右和南迎北拒的这政治手段,硬是给刘备创造了机会,诸葛亮不愧是一个顶尖的政治家。有些人之所以把诸葛亮说成杰出的军事家,就是因为他没弄懂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区别,所谓的政治家,就是通过使用与军事也就是战争无关的手段达成了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目的,这就是政治家。
而军事家则是与战争有关,分为军事战略家和军事谋略家,军事战略家也就是杰出的军事统帅,居中调度,在统帅的调度之下,上行下效,在可控范围內,将领们根据自己所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团结奋进,配合默契,三军向前,将士用命,将帅之间互有默契,合作恰当,将各自的本事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就是杰出的军事统帅,不是说要他多么能打仗,多么能杀敌人,统帅从来不是用来杀敌人的,统帅轻易不动,否则容易引起三军恐慌,统帅的作用就是把手底下的将领根据他们自己的特点组成最有效的搭配,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让他的能力最大化发挥,这才是统帅该做的。
周瑜(网图)
从这一点上一看,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就差的没眼看,连识人之明都做不到,马谡就是例子,更做不到团结奋进,将帅默契了,甚至把魏延越退越远了,从某种层面上来说,魏延其实就是诸葛亮逼死的。明知道杨仪和魏延水火不容,偏偏临终前还把军权交给了本事一般的杨仪,这不是比这让魏延去死吗?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啊,魏延直接被夷灭三族,可悲!可叹!而杨仪这个人也是在刘备死后才出头的,刘备活着的时候,他就是个小人物而已,而杨仪的下场也不怎么好。
还有就是诸葛亮这个人在军事上根本不给将领发展成长的空间,都是直接每一个步骤规定好让将领去执行,根本没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就像像机器人一样,甚至脸打手下二十板子这种事情,诸葛亮都要亲自监督,说实话,这一点让人感觉头皮发麻。
魏延(剧照)
说好听点儿这叫谨慎,说不好听点儿就是连这种小事情都不信任其他人,可想而知这样的军队又哪来的凝聚力呢?将领得不到成长,本事自然一般,和前期刘备的不断发掘人才形成了鲜明对比,蜀汉后期无人,诸葛亮其实要担主要责任。
有点儿扯远了,我们说军事家分为军事战略家和军事谋略家,军事战略家就是以上说的统帅内型,而军事谋略家,就是军事参谋长,也就是古代的顶尖谋士,一方谋主,军中军师,这类型就是军事谋略家,他们不擅长统军,没有统帅之能,但是在作战的时候,总是能针对每一个军事难题时不时的想出一个精妙的办法解决难题,或者说能想出一个办法把己方军队的成果利益最大化,这就是军事谋略家。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周瑜即是军事战略家又是军事谋略家,因为周瑜即能统帅三军做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又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赤壁之战,不信的花我们接着往下说,看看周瑜在赤壁之战仲那些惊艳时光的杰出表现:
赤壁之战的起因和过程
曹操兵不血刃的平定荆州,收取荆州十数万荆州水军和不计其数的钱粮为己用,彻底弥补了曹操北方将士不习水性不善水战的短板,自此消灭东吴再无顾忌,曹操意气风发,整军备战,欲一鼓作气扫平东吴一统天下,备军精锐主力二十八万,再加上民夫船夫伙夫等总计有七八十万人,号称百万大军,而此时的东吴孙刘联军也不过五万人军队而已,兵力悬殊,面对曹操二十八万精锐大军,根本没有胜算,东吴内部主降者不计其数,唯有周瑜鲁肃黄盖等人主张抗曹。
赤壁之战(网图)
(一)真实的蒋干盗书,周郎施行反间计
恰在此时,周瑜故交蒋干在曹操手下做书吏,因与周瑜有旧,故而向曹操主动请缨劝降周瑜,曹操欣然应允,因为周瑜一旦投降,东吴便可不战而下,再无抵抗之力。
而周瑜面对蒋干的到来,自实热情招待,同时邀请蒋干观看了东吴军容表达了誓死抗曹的决心,硬是把蒋干欲劝降但还没有说出口的话堵在了喉咙里。
蒋干(剧照)
蒋干在东吴呆过数日后见劝降周瑜无望,便请辞离去,蒋干没有像三国演义里的那样到周瑜书房盗书,想想也不可能,周瑜作为东吴大都督,军事最高统帅,书房这种非同寻常的要害之地怎么可能没有重兵把守?就算周瑜放水让蒋干盗书成功,但是蒋干在曹操手下能混出点儿名堂,又怎么可能这么没有脑子?一位大都督的书房要地能让他一个文人来去自如?蒋干怎么可能不怀疑?所以,若真的设计让蒋干盗书也只会弄巧成拙,增加曹操的防备而已。
但是尽管蒋干没有盗书,可是仍然得到了周瑜和蔡帽张允私通的书信,蒋干是怎么得到的呢?原来是蒋干带领随从北撤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他在曹操阵营里见过的人在充当信使出现在了东吴,蒋干立马意识到不对劲,命令随从截下了信使夺了书信,正是蔡瑁张允和周瑜私通的书信。
(二)周瑜的高明睿智杀张允囚蔡帽
说到这儿我们不禁就会感到好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周瑜作为绝世统帅顶级军事家的高明之处了。原来早在曹操占领荆州之前,周瑜就派了数百人乔装打扮潜伏在了荆州,有的是荆州兵,有的是在荆州谋生的,有的是渡口船夫等等。而这一次,蒋干顺着渡口去东吴的时候,渡口的一个卧底船夫就偷偷跟着蒋干去东吴见了周瑜。
张允(剧照)
周瑜于是将计就计让船夫回去联系了荆州军中的卧底,巧的是这个卧底好巧不巧就是张允的亲兵,因为这个人之前做事灵活为人机灵孔武有力,被选进了张允的亲兵队伍,当初蔡帽张允向曹操投降的时候,蒋干看见过这个人。而现在在东吴遇上又截获了书信,自然坐实了蔡瑁张允私通周瑜的事实,导致张允被杀,蔡帽被囚,因为蔡帽家里是荆州数一数二的大族,又是刘表的小舅子,在荆州的影响力根深蒂固,而荆州新降,为稳定人心,所以只能暂时囚禁蔡帽。
蔡帽(剧照)
(三)曹军水土不服天意定
到这一步,曹操的水军将领彻底被废,水军战力等于陷入了瘫痪,周瑜的反间计就算彻底成功了,也彻底缩小了曹操军和周瑜军的战力差距,毕竟荆州十数万水军在江海上的战力那是当时公认的天下第一啊,看似简单的几个操作,却是惊险无比,一旦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就是前功尽弃。
而在此时,也算是天公有意助东吴吧,气候变得湿热多变,曹操军队大多北方将士,水土不服,导致生病瘟疫死亡者众多,士气不振,曹操无可奈何,手下将领不习水战,训练士卒水上作战技巧事倍功半,士兵更是因为晕船上吐下泻,整个曹操军队的战力大打折扣。
(四)庞统施行铁索连船诱敌之计
这个时候,由周瑜主导调配三军破曹的连环计救进入了第二环:
在鲁肃手下做小吏的庞统来到曹营假装投曹,而曹操不知道庞统之前在东吴任职,所以没有多大的防备,又因为早就听闻过庞统的大名,知道他有经天纬地的大才,是个不弱于自己手下谋主荀彧郭嘉荀攸戏志才贾诩等人的顶尖人才,此时来投他,曹操大喜,对庞统以礼相待,恭敬有加。
庞统(剧照)
等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曹操说出了自己军中的现状和困扰,向庞统请教解决之策,庞统顺势建议曹操铁索连船,曹操闻言兴奋无比,只觉得胜券在握,一统天下建立不世之功的机会就在眼前,意气风发作短歌行以纪念。殊不知,如果他不能及时反应过来这其中的蹊跷,那么他的失败已经注定了。
贾诩(剧照)
可惜呀,曹操一路走的太顺了,确实飘了,思考没有那么细致,注定要出错的,偏偏他的顶级智囊基本没带,荀彧主持大后方大本营,郭嘉已死,荀攸在北部边境,戏志才还没有投靠曹操,身边唯一带了谋主贾诩,却因为之前贾诩建议曹操暂缓攻打东吴,而惹得草草不高兴,被留在了大后方,到此时,曹操已经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五)胜利的引信——黄盖施行苦肉计和诈降计
黄盖(网图)
黄盖(网图)
而对于周瑜来说,此时的曹操军队就像实一个火药桶,只需要插上引信,再点上火,瞬间曹军就能尸骨无存,而这个引信就是黄盖施行的苦肉计和诈降计,先是苦肉计打消曹操多余的怀疑,然后是诈降计的成功实施,就将这跟火药桶的引信彻底插进了火药桶,也意味着曹军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最后一计就是黄盖最早提出的火攻之计,而火攻之计也是整个连环计最主要最重心的一计,整个连环计中其他的所有计谋都是为了成功实现火攻之计而服务的。
曹操一生的遗憾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黄盖先后执行了苦肉计和诈降计,最后执行火攻之计将曹操主力付之一炬,从此,曹操一统天下的梦成了泡影,终其一生再也无力南征,只能眼睁睁看着孙刘两方不断的壮大,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了中原长达百年的战乱不休,也成了曹操一生的遗憾。
曹操(网图)
千古风流美周郎
周瑜(网图)
这一战,可谓是将周瑜的绝世统帅之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居中调配,让手下人尽情的发挥才能,各尽其才,硬是将东吴毫无胜算的绝对劣势通过一连串计策的成功实施掰成了优势,最终取得全面胜利,但凡是整个连环计要是有一步疏忽,或者先后顺序有一步错乱,那么整场战争都会功败垂成,这就多亏了周瑜的绝世统帅之能,心思缜密,指挥五万大军有条不紊,智珠在握,细数华夏五千年历史,能达到这种璀璨光华的又有几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6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