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生源减少,乡镇小学怎么“办”
金乡县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
金乡县杨马小学的孩子们正在上课。在金乡县司马镇杨关村,有一所杨马小学。四四方方的校园,东西不到100米,南北长约70米,仅有一栋三层的综合教学楼和一个塑胶操场,全校仅有80多名学生、10名教师。学校虽小,在当地却很出名,孩子们的非遗草编作品曾在市、县两级创客节上取得优异成绩。
像杨马小学这样规模不足100人的乡村小学和教学点,被称为乡村小规模学校。2021年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明确提出,要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有政策引领,关于乡村教育新的探索刻不容缓。
为深入了解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现状,近日,记者在金乡县多个乡镇进行了走访。
生源减少
乡村学校的去与留
5月10日上午,杨马小学校园里回荡着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虽然是乡村小学,但硬件设备很“时尚”:温馨的教学楼,每间教室都配备了空调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然而,尽管设施齐全,就读学生数量却在逐年减少。
2012年2月,刘胜利来到杨马小学教学,他告诉记者:“我刚来时学校有300多名学生,一个班四五十个人。现在我教三年级语文,班里就17个学生。一年级学生还多点,占了学校总人数的一半。”
记者从金乡县统计局发布的历年《金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了解到,2021年到2023年间,该县出生人口从5569人减少到4116人,未来几年小学入学人数仍将部分减少。
生源减少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些年农村经济发展得好,农民在县城买了房的,家长想追求更好的教育,都让孩子去城里上学了。”司马镇教育联区主任、司马中学校长王言祥说,司马镇中学连续两年入学不到50人。
为优化乡村中小学布局,金乡县已完成25所乡村“小弱散”学校撤并。司马镇杨马小学能保留下来,实属不易。从全镇来看,过去几年,附近白拉园村、冯庄村等地的村小相继撤并,仅剩下现在的3所小学,其中两所是仍保留在村里的杨马小学和仇李小学,另一所是扩建后的镇中心小学,那里也成为镇上大多数学生的去处。
杨马小学距离县城有近20公里,留住这所村小也是不少家长的心声,因为这里离司马镇还隔着一条东渔河,去镇上上学,交通并不方便。
“杨马小学未合并,主要因为比较偏远,当地群众需要这个教育资源,而且学校校园环境和设施都非常好。”王言祥坦言,“学生多少,不是唯一考虑的标准,要结合地方情况,适应人们的整体需求和教育发展状况。”
资源整合后
乡镇小学“中心”地位凸显
邵庙村位于司马镇政府驻地北1.5公里,周为谦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据他回忆,邵庙村村小最红火的时候是1995年左右,一个年级至少两个班,一个班四五十人,生源一直满满的,但到2000年,人数就寥寥无几了。之后,村里的小学就合并到白拉小学,该小学当时综合了片区周边7个大村的资源,2022年生源减少后,白拉小学去年又和冯庄小学一起,合并到了司马镇中心小学。
在金乡,2021年全县小学有84所,到2023年,这一数据变成了63所。近几年,金乡县把生源极少、办学条件较差的村小撤销,并入乡镇中心小学。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相比,镇上的师资更充足、办学条件更好。
乡镇作为城乡互动的衔接点,中心小学正在成为教育和文化的重要桥梁。这些学校大多位于周边村落的“半小时”交通圈内,学生和家长们基本能接受。
集中送孩子们去乡镇读书,距离虽然远了一些,但上学并不麻烦。
去年春季一开学,金乡县购置公交车25辆,开通16条助学公交线路,其中兴隆镇、霄云镇、马庙镇各3条线路,鱼山街道、化雨镇、司马镇各2条线路,王丕街道1条线路,有效解决了全县农村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后,农村小学生上下学路途远、安全隐患多、家长接送难等问题,为农村小学生上学提供安全、及时、便捷、温馨的交通保障。
“我们现在都有助学校车,统一购买月票,一天两趟不到两块钱,家庭困难的学生全免费。”鱼山街道中心小学校长李国锋介绍,坐校车的学生一共20多人,校车的路线结合学生住址精心设计,学校老师跟车,最远到鱼山街道最西边的新西村接上五六个小孩,而更多上车的学生聚集在高庄村。
老师“跑”全县
年轻力量“下乡”
5月9日,记者来到金乡县鱼山街道崔口村崔口小学。相比于学校,这里更像一处农家小院,只有四分之一个足球场大,仅有一栋3层的教学楼和一个篮球场。但在这里上学的学生却不少,目前在读的学生有216名,老师30人,一到六年级各有一个班,近几年这里的生源一直稳定在200多人。
“别看咱场地小,但崔口的学生比街道中心小学的还多几个呢。”崔口小学校长张为臣和记者打趣。崔口小学如此“红火”,张为臣总结了两点主要原因:一是村里产业发展良好,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二是老师们拥有过硬的教学经验和敬业精神。
“俺家老大以前就在这里上的,老二现在也送过来上一年级了。离家近,方便,最重要的是这里的老师都非常用心,班少也能照顾得过来。”崔口村村民杨美丽告诉记者,“教得不好不会往这里送,最远的有马庙镇的,那里的小孩也送来这里上学。”
张为臣表示,虽然近两年学校生源还算稳定,但崔口小学也面临自己的难题:教师年纪普遍偏大,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
同样的问题,鱼山街道中心小学也遇到了。“去年,学校都换上了智慧大屏,年纪较大的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上,不如年轻教师灵活。”鱼山街道中心小学校长李国锋说。
如何破题?交换教学,让全县老师都“跑”起来。
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金乡县探索了城乡教育教学共同体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镇街薄弱学校辐射,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金乡县王杰小学教育集团和鱼山街道教育联区联合,成立了金乡县首批城乡教育教学共同体之一。鱼山街道教育联区内的崔口小学有了自己的年轻力量。
上午10点,00后语文老师陈怡然正带着一年级的学生朗读诗词。这位从县城里来的年轻骨干,授课方式深得学生喜爱。“去年她带六年级,教学质量考核在县里还得了奖。”崔口小学校长张为臣提起这位年轻教师很满意。现在,崔口小学教师有80后1名、90后2名、00后1名,“新鲜血液”在不断注入。
5月9日9点55分,鱼山街道中心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们陆陆续续下楼,到操场集合做课间操,其中有一名带队的男老师就是从金乡县王杰小学教育集团过来的,在此之前,这里没有专职的体育老师。去年,鱼山街道中心小学有3名老教师也到济宁教育学院附属小学进行了一学期的交换教学。
交换教学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前往城里的学校分享宝贵经验,同时,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进驻乡镇学校,带来新鲜的教学理念和朝气。这样的交流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成长的平台,还有助于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得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的学校,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因地制宜
让乡村教育留住“乡”味
在接受采访中,金乡各乡镇的校长、老师们都有一个共识:欲成才,先成人。
“小学生年龄小,言谈举止都得教导,要从养成教育开始。举个例子,因为冬天冷,有小孩不愿意洗脸,就得告诉他要搞好个人卫生,注意仪表等。”崔口小学校长张为臣认为,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加强人的品质教育很重要。
在开全开足课时的基本保障下,金乡县各个乡镇学校都在发展自己的特色教育。
“我们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会偏重某一方面,课程开全、课时开足是基础,同时还要拓展。比如,原来草编技艺是杨马小学的一个特色,现在升级到司马镇的特色。现在,草编、剪纸、书法、绘画都走进了课堂,这样的艺术教育能促进孩子们的智力提升、动手能力增强,也丰富他们的课余时间。”司马镇教育联区主任、司马中学校长王言祥向记者展示了学生参加比赛的草编作品,这些草编在市、县两级创客节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今年4月初,鱼山街道中心小学的种植园开园了,这处劳动实验基地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亲近田野、放松身心的好去处。“田间劳作就是想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热爱劳动的品质。”校长李国锋介绍,学校不仅有劳动实践,美学教育也是一大亮点,“咱学校的美术老师可都是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的,很专业。”同时,学校还结合当地实际,编写了一本校园教材,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引领青少年群体传承红色基因。
当乡村教育在保留“乡味”的基础上,融入更多文化元素,乡村教育的发展方能“有滋有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0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