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大理日报
□ 施梅
最近,我因一个矿泉水瓶与母亲发生了不愉快,随后母亲的一句话瞬间让我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事情源于我发现母亲趁我不注意,偷偷将已经丢进垃圾桶的矿泉水瓶收了起来,放入她房间床下的一个编织袋,为此,我又一次严词告诫母亲别再到处“捡垃圾”。起初,母亲还像往常一样尴尬地对我笑笑,说没有捡外面的垃圾,只是将自己用过可以回收的水瓶和纸板收集起来。我看她似乎没有要改变的意思,便再次抱怨起她来。过了半晌,母亲缓缓说道:“可我曾经就是这样一毛一块地攒着供你们姐弟念完了书,将你送出了大山啊!现在怎么就错了,你是觉得我丢你脸了吗?”我的心理咯噔一下,幼时的种种情景涌上心头,羞愧地低下了头。
我出生在一个边远的小山村,幼时家中条件十分艰苦,印象中唯一能了解外面世界的媒介便是村里的那台黑白电视。我没有花花绿绿的衣裙,身上穿的衣服有的是到村委会领取的扶贫救济衣,有的是从亲戚家稍大些的姐姐那里“过继”来的,但即便穿的是旧衣服,那时心理依然美滋滋的。父母经常肩挑近百斤的芋头、生姜、土豆等农产品,步行到离家十公里的乡街上变卖,以换取生活必需品,并为我攒下一年的学费。他们常与我说的一句话就是:“精打细算,油盐不断。”当时并不太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只知道凡事“省着点”。
相比同村的其他同龄人,父母对我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他们常说,女娃就是要勤快才能立世。农活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采烟、插秧、挖地、锄草、砍柴、做饭、喂猪、放牛……这些占据着我年少时期业余的大部分时间,是我“最讨厌的事”,甚至到了“谈活色变”的地步。但即便上了大学,寒暑假回家依旧免不了要帮着父母劳作,直到在外地参加了工作,回家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才算告别了农活。
有了自己的收入之后,我觉得毕竟生活好了,过得好一点也理所当然,勤奋节俭的意识慢慢变淡了,开始买以前没有吃过的、没有穿过的“享受”起来。后来,我组建了自己的小家,有了一双儿女,父母轮流到我身边帮忙照看孩子,看我大手大脚,他们总是嘱咐我:“有时常思无时苦,丰年常积灾年粮。”
思绪回到现实,母亲的话触动和点醒了我。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已经忘了我是谁、从哪里来,是否像父辈教育我一样用行动教育我的子女。后来,我不再与母亲争辩,默默将纸盒和水瓶整理好,带着孩子与母亲一起将纸盒和水瓶背到回收站换了钱。母亲接过钱,转头递给了孩子,小家伙拿着钱一蹦一跳往商店跑去,却破天荒地没有买玩具,而是选了一个文具盒。看到孩子兴奋地展示着新文具盒,骄傲地说着:“这是我最喜欢的文具盒,因为是我和奶奶辛苦换来的!”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父辈一直在身体力行教会孩子懂得勤劳和节俭的道理,这样的教育不就是我一直推崇的吗?
良好的家风不一定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但却一定践行在行动上,就像我的父辈,他们虽然没什么文化,却时刻用实际行动向后辈传递着“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道理。好家风涵养好作风,好作风促进好党风。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更应牢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警句,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稳得住心神、守得住清贫,践行清廉守正、实干担当的良好作风,推动干事创业、崇德尚廉蔚然成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7 12: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