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南京大屠杀何以成为“永恒的记忆”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5-01-02 07:59:00 来源:南京日报

一场文献展,浓缩数十年史料收集、研究和国际传播成效

南京大屠杀何以成为“永恒的记忆”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有些记忆刻骨铭心,永远镌刻在历史长卷上。南京大屠杀,这段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便是其中之一。这段历史记忆如何逐渐凝聚成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进而跨越国界,成为世界记忆,最终成为“永恒的记忆”,深深烙印在全球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

1月1日,“永恒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文献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正式开展,一批珍贵的文献资料首次面向公众展出。透过这场文献展,记者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档案文献揭开历史记忆

文献展的第一部分是“历史记忆:来自海内外的文献典藏”,展示了300余件来自受害方、加害方和第三方的档案文献。这些文献包括日记、书信、报纸、期刊、证言等,它们相互印证,构成了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沉痛记忆。

在“受害方的证言和记录”板块,纪念馆首次展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幸存者、目睹者登记表》。记者采访获悉,自1984年以来,南京进行了3次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普查,留下2750多份调查表,出版一系列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证言,生动记录了更多历史细节。

“刘北康,1937年居住在南京中华门外。当时,日本人在南京见人抓,见房子烧,见东西就抢,我家门口邻居养的猪被日本人抢走了。后来,我也被日本人抓去过,他们说我是小偷,给我灌自来水,还让坐老虎凳……”“梁真奎,1937年居住在原牌坊街37号。有一天,我亲眼所见我的近邻胡大姐被轮奸后跳楼逃走,又亲眼见一个中国兵被鬼子发现后一枪打死……”记者看到,一张张已经泛黄的登记表上留下不少南京大屠杀受害人、目睹者的证言,他们不止一次地提到“被开枪打死”“被刺刀刺死”“杀人放火”“横尸满街”等词句。

“第一部分展出的许多文献都令人印象深刻。”江苏行政学院教授、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杨夏鸣说,例如1938年田伯烈编写的《战争意味着什么:日军在中国的暴行》,基于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揭露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残暴行径;1939年徐淑希编写的《南京安全区档案》,记录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向日本大使馆提交的抗议信,信中反映了侵华日军暴行的各种案例,并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作为检方证据出示。这些文献的展出,不仅让人们得以窥见南京大屠杀的残酷真相,更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历史记忆的重要性。

学术研究深化共同记忆

历史记忆虽然深刻,但要想成为共同记忆,就需要通过学术研究与教育普及的桥梁。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术界开始关注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并先后建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等相关学会和智库,通过收集、整理和研究大量文献资料,推出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各类成果,不仅推动了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深入发展,更为历史记忆向共同记忆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

此次文献展第二部分“共同记忆:基于真相的文献研究”陈列了中外学者撰写或编纂的170多部南京大屠杀史研究著作、普及读物、论文集、智库研究报告以及国家公祭主题出版物。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更让人们深刻反思战争带来的灾难和人性的扭曲。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张生认为,在此板块展出的南京大学日本史小组于1963年编著的《日寇在南京的大屠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南京大屠杀的专著,开创了南京大屠杀史研究领域,“该专著表明中国学者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南京大屠杀史进行学术研究。一方面驳斥了日本右翼提出的中方由于中日关系恶化才开始进行政治性研究的谬论;另一方面开创了中国学界南京大屠杀史的基本叙事结构,此后经过几代中国学者长期的努力,建立了完整的学术研究梯队,把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推向国际学术前沿。”

与此同时,教育普及也是共同记忆形成的重要途径。借助学校、纪念馆、媒体等多种渠道,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被广泛传播和普及。人们通过学习历史、参观纪念馆、观看纪录片等方式,逐渐了解了那段历史,并将其内化为心中的共同记忆。

国际视角“讲好”世界记忆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这段历史逐渐跨越国界,成为世界的记忆。展览第三部分“世界记忆:面向全球的文献传播”,便是对这一过程的生动诠释。

展览陈列了高兴祖编著的《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不会消失》日文版,张宪文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史》英文、日文等多语种版,《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杂志中文、英文、日文、法文刊以及“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智库推出的多语种外译图书等共50多部南京大屠杀史料和著作的对外翻译成果。

其中最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南京大屠杀史》。10年间,该书成功出版9个外文版本,传播至美国、韩国、印度、以色列、哈萨克斯坦、波兰、墨西哥、阿尔巴尼亚、埃及等国家和地区,不仅让国际社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真相,更传递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和呼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原馆长、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马振犊表示:“目前二战史研究存在‘重欧轻亚’的误区。事实上,日本作为发动二战的三大法西斯国家之一,主力部队在中国战场,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为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展览通过展示南京大屠杀史料和著作外译外宣的成果,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人民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

从历史记忆到共同记忆,再到世界记忆,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耻辱和伤痛,更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记忆与警醒。正如文献展结束语所言:“我们在历史文献中固化记忆,又在记忆中书写新的文献,使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我们要让历史的记忆代代相传,让和平的薪火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02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2人,历史记忆传承人增至32人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2人,历史记忆传承人增至32人两个“32”,数字背后的传承接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老人(右二)与第三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交谈。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2024-10-12 07:35:00
...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南京7月7日电(记者邱冰清)反映南京大屠杀史实的有声读物《黑色记忆:南京大屠杀》7日正式上线。《黑色记忆:南京大屠杀》一书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和侵华日
2023-07-07 19:40:00
“永恒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文献展”开展
...和60余幅图片集中展出,多为首次公开“永恒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文献展”开展昨日,“永恒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文献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
2025-01-02 08:00:00
江苏南京:国家公祭日 | 32 !32 ……
...11月18日,夏淑琴在外孙女夏媛的陪同下,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长明火处,向遇难的亲人献花。 阮定东和孙子阮杰。刘民生和女儿刘榴。潘巧英和孙子郗帮锦。
2024-12-13 09:06:00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他们有话要说
2023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86年前的“12·13”,是国殇,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沉重一页。86年过去了,那段历史不能忘!不敢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
2023-12-13 11:12:00
1213,以国之名,祭以史痛
2024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截至今年12月1日,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32人,均已步入耄耋之年。今年12月1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南京
2024-12-13 10:51:00
...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馆40周年之际,纪念馆举行第四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仪式。理查德·布莱迪的曾孙女梅根·布
2025-08-16 09:22:00
...千多名紫金草志愿者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平凡……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在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一部反映守护历史记忆、传递和平理念的微缩摄影短视
2023-12-12 07:40:00
... 马德里消息:当地时间26日,《世界记忆、和平愿景——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一场表达人类共同和平心声的展览,向西班牙民众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以“世界记忆 和平愿
2023-10-27 13:18: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
韩国特检组计划本周内对金建希提出起诉
当地时间25日下午,韩国特检组结束对前总统尹锡悦夫人金建希的传唤调查。特检组方面计划在本周内对她提出起诉。此外,韩国金建希特检组25日下午通报
2025-08-25 22:20:00
团队游客赴韩实行临时性入境免签 ,“2025自游FUN韩-赏韩枫”助推海南市场韩国游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郑红梅)记者日前从韩国旅游发展局广州办事处获悉,韩国将从2025年9月29日至明年6月30日,对中国团队游客实行临时性入境免签政策
2025-08-25 17:00:00
中国网8月25日讯 据自然资源部微信公众号消息,8月25日,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发布《美式“航行自由”法律评估报告》中英文版(以下简称《报告》)
2025-08-25 12:42:00
日本多地开征或拟征住宿税 用途包括建设旅游设施等
△日本东京日本媒体24日报道,日本不少地方政府已开始或计划向酒店和传统旅馆征收住宿税。根据共同社当天发布的调查结果,42个地方政府已开始或计划征收住宿税
2025-08-25 03:35:00
美国纽约州大巴侧翻,22岁中国籍哥大留学生遇难!校方发声
近日,美国纽约州一辆旅游大巴发生侧翻事故,导致5名乘客死亡。8月24日,南都N视频记者获悉,纽约州警方公布了5名死者的身份信息
2025-08-24 22:22:00
俄库尔斯克核电站外围变压器组发生火情
资料图记者24日获悉,俄罗斯库尔斯克核电站所在区域发生火情,消防人员正在进行处置。起火的是核电站外围变压器组,并不属于核电站本身的设施
2025-08-24 14:03:00
美国宾州一载有学生巴士发生侧翻事故 致21人受伤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当地时间8月23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北部一巴士发生交通事故,造成21人受伤。报道称
2025-08-24 17:10:00
当地时间23日,埃及亚历山大省西部阿贾米地区的阿布塔拉特海滩发生一起学生大规模溺水事故。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6名学生死亡
2025-08-24 17:41:00
这是白宫里前所未见的一幕
(一)坦率地说,看到这样的场景,我还是大吃一惊。毫无疑问,这是白宫里前所未有的一幕。这更是国际政治中史无前例的一幕。8月19日
2025-08-23 13:55:00
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美国纽约州发生一起大巴侧翻事故,目前已造成5人死亡、多人受伤。我驻纽约总领馆经多渠道核实了解到
2025-08-23 17:13:00
记者当地时间22日获悉,美国纽约州警方表示,当天下午,一辆旅游大巴在纽约州州际高速公路翻车并撞入路边沟渠,已造成5人死亡
2025-08-23 17:13:00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5年8月23日17时14分在中美洲沿岸远海(北纬13.2度,西经90.2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来源 央视新闻编辑 王小婷二审
2025-08-23 23:59:00
“中教集团书架”落地奥克兰孔子学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当地时间8月22日,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以下简称“中教集团”)董事长冯云生率团访问新西兰
2025-08-23 17:31:00
美俄峰会3天后,特朗普对中国的最新表态,打消了不切实际的想法
美俄峰会结束,特朗普见过普京一面后,对中国打消了不切实际的想法,他已经亲口承诺,先不考虑对中国加征更多关税。【特朗普:“我认为与普京的会晤进行得很顺利
2025-08-22 21:06:00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这将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上合组织峰会,也将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
2025-08-22 17: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