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南京大屠杀何以成为“永恒的记忆”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5-01-02 07:59:00 来源:南京日报

一场文献展,浓缩数十年史料收集、研究和国际传播成效

南京大屠杀何以成为“永恒的记忆”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有些记忆刻骨铭心,永远镌刻在历史长卷上。南京大屠杀,这段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便是其中之一。这段历史记忆如何逐渐凝聚成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进而跨越国界,成为世界记忆,最终成为“永恒的记忆”,深深烙印在全球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

1月1日,“永恒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文献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正式开展,一批珍贵的文献资料首次面向公众展出。透过这场文献展,记者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档案文献揭开历史记忆

文献展的第一部分是“历史记忆:来自海内外的文献典藏”,展示了300余件来自受害方、加害方和第三方的档案文献。这些文献包括日记、书信、报纸、期刊、证言等,它们相互印证,构成了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沉痛记忆。

在“受害方的证言和记录”板块,纪念馆首次展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幸存者、目睹者登记表》。记者采访获悉,自1984年以来,南京进行了3次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普查,留下2750多份调查表,出版一系列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证言,生动记录了更多历史细节。

“刘北康,1937年居住在南京中华门外。当时,日本人在南京见人抓,见房子烧,见东西就抢,我家门口邻居养的猪被日本人抢走了。后来,我也被日本人抓去过,他们说我是小偷,给我灌自来水,还让坐老虎凳……”“梁真奎,1937年居住在原牌坊街37号。有一天,我亲眼所见我的近邻胡大姐被轮奸后跳楼逃走,又亲眼见一个中国兵被鬼子发现后一枪打死……”记者看到,一张张已经泛黄的登记表上留下不少南京大屠杀受害人、目睹者的证言,他们不止一次地提到“被开枪打死”“被刺刀刺死”“杀人放火”“横尸满街”等词句。

“第一部分展出的许多文献都令人印象深刻。”江苏行政学院教授、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杨夏鸣说,例如1938年田伯烈编写的《战争意味着什么:日军在中国的暴行》,基于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揭露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残暴行径;1939年徐淑希编写的《南京安全区档案》,记录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向日本大使馆提交的抗议信,信中反映了侵华日军暴行的各种案例,并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作为检方证据出示。这些文献的展出,不仅让人们得以窥见南京大屠杀的残酷真相,更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历史记忆的重要性。

学术研究深化共同记忆

历史记忆虽然深刻,但要想成为共同记忆,就需要通过学术研究与教育普及的桥梁。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术界开始关注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并先后建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等相关学会和智库,通过收集、整理和研究大量文献资料,推出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各类成果,不仅推动了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深入发展,更为历史记忆向共同记忆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

此次文献展第二部分“共同记忆:基于真相的文献研究”陈列了中外学者撰写或编纂的170多部南京大屠杀史研究著作、普及读物、论文集、智库研究报告以及国家公祭主题出版物。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更让人们深刻反思战争带来的灾难和人性的扭曲。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张生认为,在此板块展出的南京大学日本史小组于1963年编著的《日寇在南京的大屠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南京大屠杀的专著,开创了南京大屠杀史研究领域,“该专著表明中国学者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南京大屠杀史进行学术研究。一方面驳斥了日本右翼提出的中方由于中日关系恶化才开始进行政治性研究的谬论;另一方面开创了中国学界南京大屠杀史的基本叙事结构,此后经过几代中国学者长期的努力,建立了完整的学术研究梯队,把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推向国际学术前沿。”

与此同时,教育普及也是共同记忆形成的重要途径。借助学校、纪念馆、媒体等多种渠道,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被广泛传播和普及。人们通过学习历史、参观纪念馆、观看纪录片等方式,逐渐了解了那段历史,并将其内化为心中的共同记忆。

国际视角“讲好”世界记忆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这段历史逐渐跨越国界,成为世界的记忆。展览第三部分“世界记忆:面向全球的文献传播”,便是对这一过程的生动诠释。

展览陈列了高兴祖编著的《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不会消失》日文版,张宪文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史》英文、日文等多语种版,《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杂志中文、英文、日文、法文刊以及“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智库推出的多语种外译图书等共50多部南京大屠杀史料和著作的对外翻译成果。

其中最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南京大屠杀史》。10年间,该书成功出版9个外文版本,传播至美国、韩国、印度、以色列、哈萨克斯坦、波兰、墨西哥、阿尔巴尼亚、埃及等国家和地区,不仅让国际社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真相,更传递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和呼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原馆长、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马振犊表示:“目前二战史研究存在‘重欧轻亚’的误区。事实上,日本作为发动二战的三大法西斯国家之一,主力部队在中国战场,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为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展览通过展示南京大屠杀史料和著作外译外宣的成果,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人民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

从历史记忆到共同记忆,再到世界记忆,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耻辱和伤痛,更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记忆与警醒。正如文献展结束语所言:“我们在历史文献中固化记忆,又在记忆中书写新的文献,使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我们要让历史的记忆代代相传,让和平的薪火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02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2人,历史记忆传承人增至32人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2人,历史记忆传承人增至32人两个“32”,数字背后的传承接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老人(右二)与第三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交谈。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2024-10-12 07:35:00
...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南京7月7日电(记者邱冰清)反映南京大屠杀史实的有声读物《黑色记忆:南京大屠杀》7日正式上线。《黑色记忆:南京大屠杀》一书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和侵华日
2023-07-07 19:40:00
“永恒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文献展”开展
...和60余幅图片集中展出,多为首次公开“永恒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文献展”开展昨日,“永恒的记忆——南京大屠杀文献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
2025-01-02 08:00:00
江苏南京:国家公祭日 | 32 !32 ……
...11月18日,夏淑琴在外孙女夏媛的陪同下,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长明火处,向遇难的亲人献花。 阮定东和孙子阮杰。刘民生和女儿刘榴。潘巧英和孙子郗帮锦。
2024-12-13 09:06:00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他们有话要说
2023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86年前的“12·13”,是国殇,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沉重一页。86年过去了,那段历史不能忘!不敢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
2023-12-13 11:12:00
1213,以国之名,祭以史痛
2024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截至今年12月1日,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32人,均已步入耄耋之年。今年12月1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南京
2024-12-13 10:51:00
...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馆40周年之际,纪念馆举行第四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仪式。理查德·布莱迪的曾孙女梅根·布
2025-08-16 09:22:00
...千多名紫金草志愿者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平凡……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在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一部反映守护历史记忆、传递和平理念的微缩摄影短视
2023-12-12 07:40:00
... 马德里消息:当地时间26日,《世界记忆、和平愿景——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一场表达人类共同和平心声的展览,向西班牙民众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以“世界记忆 和平愿
2023-10-27 13:18: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
印度药品监管机构8日说,对多家印度药企的最新检查发现,一些制药厂存在违规行为,未按要求检测每个批次的药物原料。此前,已有至少17名5岁以下儿童服用含有毒成分的止咳糖浆后死亡
2025-10-09 19:44:00
央视新闻记者获悉,当地时间9日中午12时,第一阶段加沙停火协议正式生效。埃及开罗新闻电视台此前报道称,埃及、卡塔尔等斡旋方已宣布
2025-10-09 22:51:00
当地时间10月9日,波兰安全局搜查了“北溪”爆炸案嫌疑人沃洛迪米尔及其妻子在华沙的住所。此前,德国方面指控沃洛迪米尔涉嫌参与“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
2025-10-10 04:36:00
中国网10月9日讯 据沙巴云上总领馆消息,10月6日,中国驻哥打基纳巴卢总领馆接到两名中国游客在马来西亚沙巴州美人鱼岛失联通报后
2025-10-09 14:32:00
国庆解锁!海外侨胞为“魅力新广州”花式打Call
“活力大湾区,魅力新广州!”前段时间,“走遍全球哪哪都是广州”的网络梗爆火网络;在这个国庆假期,海外华侨华人手持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
2025-10-09 09:23:00
留学生做主播 中亚好物“一键到家”
日前,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直播间开展“中亚风情好物推荐”活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留学生利用闲暇直播介绍家乡茶叶、蜂蜜、驼奶粉等商品,每周两三次,方便国内消费者足不出户
2025-10-09 08:05:00
近日,外国网友在TikTok上热议中国国庆假期,惊讶于中国的车流和人流量,直呼:太疯狂了!"It's so crazy
2025-10-07 23:58:00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息,格林尼治时间7日11时5分(北京时间7日19时5分),巴布亚新几内亚莱城附近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99.4公里。来源 新华社编辑 杨羽二审 杨
2025-10-08 01:31:00
全球最大冰山正在加速解体
近40年前从南极冰架断裂后,代号“A23a”的冰山长期位居世界“巨无霸”冰山榜首。然而,相关信息显示这座冰山正在迅速解体
2025-10-06 20:54:00
澳大利亚悉尼发生无差别枪击事件 至少20人受伤
澳大利亚悉尼5日晚发生一起无差别枪击事件,包括枪手在内已有至少20人受伤,多辆车辆受损。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5日晚
2025-10-06 19:20:00
朝鲜武器装备展览会“国防发展-2025”于10月4日在首都平壤开幕,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2025-10-05 13:36:00
国庆中秋假期好去处!鼓岭中美青少年交流营地柱岗顶营区开营啦!
2025-10-04 19:19:00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日就墨西哥近日连续对我国发起多起反倾销调查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坚决反对损害中方正当权益的保护主义行为
2025-10-04 02:11:00
记者当地时间10月2日获悉,韩国法院驳回尹锡悦保释申请,继续拘押。来源 央视新闻编辑 徐然二审 杨韬三审 刘丹
2025-10-02 17:56:00
央视《中国新闻》10月2日关注福州:福州港新增“一带一路”中东直航新航线。
2025-10-02 22: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