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他们有话要说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2-13 11:1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3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

86年前的“12·13”,是国殇,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沉重一页。

86年过去了,那段历史不能忘!不敢忘!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他们有话要说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碑。泱波 摄

今年的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年复一年的国家公祭,人们抚慰伤痕,铭记不能忘却的痛。我们采访了10位相关人士。

他们中,有的在南京大屠杀中失去至亲、身负伤痛,却始终致力于传递历史真相、播撒和平之种;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他们有话要说

12月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举行。泱波 摄

有的身为幸存者后人,听着家族的悲痛故事长大,如今选择背负历史前行,把历史记忆传承下去;

有的大力推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祭奠,上升为国家公祭仪式,以国之名悼念遇难同胞;

有的坚持近20载在海外打捞真相,搜寻南京大屠杀的史实铁证……

他们以实际行动告诉世人:铭记南京大屠杀史实、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是家事,是国事,更是天下事。

12·13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

“我想告诉年轻人,和平、和平、和平,永远要和平!”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他们有话要说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泱波 摄

86年前的冬天,侵华日军在南京烧杀抢掠、大肆屠戮,夏淑琴一家九口人中的七口人被残忍杀害。夏淑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中,至今身上留有伤疤。

夏淑琴数十载坚持为历史真相奔走。1994年,夏淑琴前往日本,成为战后第一位赴日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2006年,因日本右翼作家污蔑其是“假人证”,老人愤慨赴日应诉,并当庭反诉对方侵犯名誉权,官司最终大获全胜。

夏淑琴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九年前为‘国家公祭鼎’揭幕的时候,想到那些死去的同胞们,我心里像刀绞一样,很难受,说不出话。我还要好好活下去,谢谢大家帮助我们,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讲给更多人听,我就能对得起那些死去的同胞们。”

12·13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民生

“我要把这段悲惨历史讲给后代听,讲给不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听。”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他们有话要说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民生。泱波 摄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时,刘民生年龄虽小,却依稀记得那段惨痛的记忆。“父亲被抓走的时候,幼时的我根本没想到,这竟是最后一面。”

“在难民区,父亲抱着我,母亲抱着妹妹。当时在户外,天气又冷,我就哭了,结果日本兵端着刺刀,在我腿上刺了一刀,至今右腿上还留有伤疤。”

刘民生说:“我们要共同把这段历史记住,共同捍卫世界和平。 ”

12·13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

“国家越来越好,就是靠你们年轻人,希望你们珍爱和平。”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他们有话要说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泱波 摄

南京大屠杀期间,艾义英的6位亲人被日军杀害,其中包括她的父亲。

“日本兵来抓人,我当时哭着抱着爸爸的腿,说‘爸爸你不能走,你走了我怎么办’,但是后来,他再也没能回来。”

今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艾义英献花时几度哽咽,“我年纪大了,以后不一定能来了,我来不了,下一代会代我来,一直都会来。”

12·13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之子黄兴华

“家事也是国事,我们的责任是把家庭这段历史讲给更多年轻人听。”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他们有话要说

黄兴华(右)与艾义英(中)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献花。泱波 摄

往后,会代替艾义英来的,是她的儿子黄兴华。

随着时光流逝,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的重任落在后人的肩上。2022年8月,首批共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获得认证,黄兴华是其中之一。

黄兴华说,作为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自己有责任把这段家里的历史向后代、向社会讲述,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12·13

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曹玉莉

“我们会永远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他们有话要说

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曹玉莉。泱波 摄

曹玉莉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夫妇曹洪泰、张翠英的女儿,也是第二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之一。

曹玉莉回忆,“每每想起这些伤心往事,父母就悲痛欲绝,哽咽不止。幼年的经历对他们来说是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恶梦。”

曹玉莉说:“我们肩负责任和使命,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杀史实和真相。”

12·13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外曾孙李玉瀚

“我有责任把我们家的故事、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讲述给更多的人听。”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他们有话要说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和其外曾孙李玉瀚。泱波 摄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外曾孙李玉瀚是首批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中年纪最小的。尽管刚满13周岁,他已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当了好几年的讲解员。

这个自认为已是小男子汉的孩子感到肩上担子很重,“我有责任把我们家的故事、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讲述给更多的人听。”

12·13

国家公祭日首倡人赵龙

“使世界永不忘记,让国人永世铭记,正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所在。”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他们有话要说

国家公祭日首倡人赵龙 。受访者供图

首个提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是时任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赵龙。他在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的提案》。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

在赵龙看来,使世界永不忘记,让国人永世铭记,正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所在。

12·13

美籍华人鲁照宁

“夜深人静时,当我翻看南京大屠杀资料图片,就像走进历史隧道,情绪很不好,有时会放声痛哭。”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他们有话要说

12月8日,美籍华人鲁照宁展示捐赠的报纸资料。泱波 摄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鲁照宁再次来到南京,将在海外新搜集的史料捐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对他来说已是“停不下来”的惯性之举。据其统计,近20年来,他向纪念馆捐赠了近20次,捐赠史料超过两千件(套)。

1937年侵华日军攻入南京,大肆屠戮,鲁照宁的二爷爷鲁葆寅被日本兵开枪打死。家族中还有多位亲人在侵华战争中死去。

打捞真相如在历史隧道中“追光”。2004年,他通过中新社记者牵线搭桥,第一次向馆方捐赠了其在海外搜集的南京大屠杀史料,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2024年,将是我捐赠生涯的第20个年头,也是我的退休之年,我退休后希望能发挥余热,到纪念馆当志愿者、做英文翻译,与更多国际友好人士一道‘追光’。”鲁照宁说。

12·13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英语教师杨筱艳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厅中的照片无论看过多少次,依然带给我极大的心理震撼。”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他们有话要说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英语教师杨筱艳展示她创作的《宁生,宁生》书籍封面。朱晓颖 摄

“1937年冬,南京沦陷之前,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孩子和所有行李从江边登船,离开南京。这对夫妇就是我的外公、外婆。”杨筱艳说,她是南京大屠杀亲历者的后代,也是教育工作者,为此感觉责任重大:要向下一代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鞭策他们莫忘国耻、传承记忆、自强不息,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和平理念之种。

杨筱艳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些年来,她切身感受到,孩子们对南京大屠杀惨案的了解越来越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知晓度也越来越高。

12·13

曾领诵《和平宣言》的南京高中生

“对80多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我通过影像资料看到同胞遇难、文明罹难,内心非常悲痛。”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他们有话要说

曾领诵《和平宣言》的南京高中生乐筱懿。朱晓颖 摄

2022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南京市中华中学雨花校区高中学生乐筱懿是《和平宣言》朗诵团的领诵。她表示,自己通过朗诵“走进”了那段历史,心中种下了捍卫人类正义之梦。

“和平是多么宝贵,每个人的生命都应当被尊重、温柔以待。”乐筱懿说,她未来想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为守护世界和平、捍卫人类正义、捍卫每个人的美好生活尽绵薄之力。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他们有话要说

学生为名单墙上的名字描新。泱波 摄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吾辈当自强!

作者:程励 朱晓颖 钟升 泱波 徐珊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3 15:45:3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抗战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抗战馆供图中新网北京12月13日电 今天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
2022-12-13 14:53:00
...九个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2022-12-13 16:15
...: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南京12月1日电 (记者 朱晓颖)2023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当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23-12-01 21:11:00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记国殇,自强不息!
...子被铭刻在民族的记忆深处,无法忘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一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仅是铭记国耻,更是从历史的教训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激励全国人民为
2024-12-13 12:16:00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历史面前,无人是孤岛。过
2023-12-13 19:48:00
牢记历史 祈愿和平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各界人士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牢记历史 祈愿和平国家公祭仪式现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和老兵代表出席国家公祭仪式。 国际友人出席国家公祭仪式。社会各
2023-12-14 06:46:00
南京青少年铭记历史向未来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崔晓 摄南京市滨江中学《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授课现场。 学校供图南京一中国际部学子参加“行前一课”活动。 学校供图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2023-12-13 06:28:00
1213,以国之名,祭以史痛
2024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截至今年12月1日,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32人,均已步入耄耋之年。今年12月1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南京
2024-12-13 10:51:00
新华全媒+|南京举行大屠杀死难者家祭活动 幸存者仅剩38位
...大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来给你们献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94岁的幸存者夏淑琴诉说着对亲人的思念。第十个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
2023-12-03 16:3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两台到158台、5亩到20万亩|从一个农机合作社看毕节市农业机械化发展
秋收一到,找杜苏林得“追着农机跑”。历经几次跑空后,10月6日中午,记者终于在黔西市金碧镇新兰村的一块玉米地里见到了这位大忙人
2025-10-07 22:24:00
2025国缘V3济南国际网球公开赛盛大开幕 泉城再迎国际体育盛事
鲁网10月7日讯泉涌济南,盛事如约。10月5日,2025国缘V3济南国际网球公开赛在济南奥体中心网球馆正式启幕。作为济南市体育赛事版图中的重要一环
2025-10-07 15:42:00
大皖新闻讯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安徽省高速公路迎来出行高峰。为保障群众安全、便捷、舒心出行,省高速公路路政支队执法人员坚守一线
2025-10-07 15:50:00
金秋送爽,好礼如雨!邮储信用卡青岛分行气球雨惊喜派对引爆李沧万达
鲁网10月7日讯(记者 刘伊雪)金秋十月,双节同庆。10月6日,邮储银行青岛分行在李沧万达中庭打造的“周六5折 天天立减 气球雨惊喜派对”迎来高潮时刻
2025-10-07 16:17:00
平乡县入户慰问+志愿服务暖人心
河北新闻网讯(王雪峰、胡树栲、杨晓波)秋阳和煦,丹桂飘香。双节期间,平乡县委社会工作部携手平乡高盛老兵志愿服务队,带着满满的关怀与节日的祝福
2025-10-07 16:19:00
10月7日12时许,记者从高速长春分局获悉,受返程高峰影响,长春北(亚泰大街)收费站出口当前车流量极大,车辆通行缓慢,为避免耽误您的行程,提醒计划从此站驶出的司机朋友,及时调整路
2025-10-07 13:01:00
向海展新翼\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外观设计充满闽南特色。从空中俯瞰,它的屋檐就像三重波浪形的飞檐,既像闽南传统的大厝,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鹭
2025-10-07 08:00:00
【厦门之美】一城月色映团圆
2025“厦门中山路·最美中秋月”活动中,“月兔呈祥·国庆同心”打卡展示美陈装置吸引市民游客争相合影。(记者 陈立新 摄)昨日18时22分
2025-10-07 08: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数据显示,假期前五日,全市重点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3.7%,重点旅游街区游客量同比增长69
2025-10-07 08:00:00
省能源局近日公布第三季度新型储能项目库调整清单。新增入库项目中有3个项目在太原建设,不仅有助于解决能源消纳问题,也有利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2025-10-07 06:22:00
10月5日,市城乡管理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就节假日环境卫生保障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城六区、省综改示范区、市环卫中心
2025-10-07 06:53: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佳节情意浓,神州共欢庆。一场场以“党群同心、月圆情浓”为主题的中秋活动,在阳曲县高村乡各村党群服务中心
2025-10-07 06:54:00
记者走基层丨西藏阿里地区:同赏边关月 共话家国情
10月6日晚,河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中秋茶话联欢会在工作队驻地举行。图为援藏队员正在观看节目。 河北日报记者 赵瑞雪摄10月6日
2025-10-07 07:42:00
首批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特色园区名单公布我省5家园区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入选园区在应急通信与指挥、工程抢险救援、矿山专用安全生产装备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河北日报讯(记者米彦泽)日前
2025-10-07 07:42:00
在沙河市白塔镇栾卸村,万亩林海层林尽染,景观水系潺潺流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尽享乡村惬意慢时光。拍摄丨赵永辉、张智制作丨吴晓萌
2025-10-07 07: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