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公元263年(蜀汉炎兴元年、孙吴永安六年、曹魏景元四年),由于诸葛亮和姜维连续数年进行北伐以及宦官黄皓专权,蜀国的国力和民力早已耗尽,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蜀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逐渐消亡的阶段。此时,曹魏的实际掌权者、丞相兼大将军司马昭抓住时机,发动了灭蜀战争。司马昭派遣了大将钟会、邓艾和诸葛绪,带领16万大军分三路进攻蜀国。邓艾冒着巨大的风险,采取了出奇不意的策略,穿越阴平险道,直指蜀都成都。蜀后主刘禅深知局势无法逆转,于是决定投降,送上印玺,蜀汉宣告灭亡,历时42年的蜀国终于走向了尽头。
两年后,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司马炎继位。司马炎立刻着手进行篡魏建晋的计划,迅速将魏国灭掉,而此时的东吴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太子继位争斗导致多次政治动乱,东吴的国力早已大幅衰退。在位的吴主孙皓是个奢侈、暴虐、昏庸的暴君,深得民众怨恨,政府的士气低迷,军队的战斗力严重不足。东吴唯一能倚仗的就是长江的天然防线,然而这一切看似并不足以支撑这个国家的未来。
晋武帝司马炎在应对东吴的战役上展现出了一定的战略眼光。他将灭吴的计划分为两步走。首先是在269年(晋泰始五年),他任命老将羊祜负责经略荆州,驻扎襄阳和樊城,与东吴名将陆抗相对峙。羊祜上任后采取了与民生息的政策,减少徭役,轻徭薄赋,并以恢复民心为目标,安定了因战乱饱受困苦的荆州民众。同时,他也大力推行统战政策,给吴军驻荆州的将士以粮草援助,解决了吴军的物资短缺问题,使得原本支持吴国的军队士气逐渐消散,许多吴军将士纷纷投降晋军。陆抗无法制止这一局面,羊祜成功地在没有交战的情况下瓦解了吴军的抵抗力量。另一方面,司马炎任命王濬为益州刺史,开始督造战船,训练出一支精锐的水军。为后来的东进吴国做好了充分准备。整个准备过程历时十年之久。
到了279年,晋武帝司马炎看到时机已到,决定动手攻吴。他集结了20万晋军,将军队分为六路,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同时推进,目标直指东吴的腹地——长江下游地区。西晋的主力出动10余万兵力,向吴都建邺(今南京)推进,安东将军王浑率领的10万大军从寿春出发,跨越横江渡口,攻占了长江北岸;琅琊王和镇军将军司马伷则率领徐州军数万,自下邳出发,向吴国内地进发。
在长江上游的益州(今四川)地区,晋军派出了三路大军,从西面和北面同时进攻。首先占据了西陵、江陵和夏口等要地,随后顺流而下,继续向吴国腹地推进。经过多场激烈的战斗,晋军的攻势如同滚雪球般无法阻挡,吴军的士气迅速崩溃。最终,益州刺史王濬率领水军突破了吴军的最后防线,迫使东吴游击将军张象率领的一万水军投降。此时,王濬的大军以震天动地的气势继续向建邺推进,长江上布满了浩大的战船,旌旗猎猎,气氛十分压倒。
吴主孙皓派遣陶浚领兵南征交趾(今越南以北),当时刚刚行至武昌,便得知晋军大举进攻的消息。陶浚不得不急忙停止南伐,带领两万大军撤回建邺,准备迎击晋军。然而,吴军的士气低迷,队伍在未出武昌境内就已经四散逃逸。
与此同时,王浑、王濬、司马伷等晋军主力已经会合,逼近建邺。东吴的司徒何值、建威将军孙宴等高层也因局势崩溃,纷纷投降。吴主孙皓眼见政权动摇,决定采取诈降策略,派遣使者向王浑、王濬、司马伷三位晋军将领送去降书,试图挑起晋军内部的分裂。然而,王浑与王濬等人对此并未上当,反而加快了进军的步伐。
在3月15日,王濬率领大军行至建邺西南的三山时,王浑派人追上来,要求他暂停进军,但王濬置之不理,继续向建邺进发。当天,王濬带领8万大军,沿着长江水道一路急进,成功突入吴都建邺。面对眼前的绝境,吴主孙皓心知大势已去,于是带着一班自缚的文武大臣,前往晋军大营投降。
晋军经过短短四个月的激烈战斗,成功地摧毁了东吴的政权,灭吴之战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通过这场战斗,晋军破除了东吴的四个州、43个郡,歼灭了5至6万吴军,俘虏了吴主孙皓以及大量的吴国高官,东吴政权彻底覆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6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