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07年,一张小女孩在怒江上溜索渡江的照片,引爆了当年的网络。下面水流湍急的怒江,上面是摇晃不定的铁索,面对这样危险的场景,很多成年人都望而却步。
在当时,却是马吉乡人再日常不过的交通方式,8岁的余燕恰每天就是这样“溜索过江”,只因为教育的彼岸在江的那头。
十六年过去了,曾经的那个“溜索女孩”如今也长大了,那么她的现状又是如何呢?

余燕恰出生在云南省怒江市布腊村的一个少数民族家庭,他们所在的这个村子非常的偏僻,村子周围被群山和怒江给围绕着。这个贫困的山村经济条件非常的落后,连个交通工具都没有,想要到江的对面必须要翻过好几个山头,而这一走就是十几个小时。
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里的村民为了方便外出便使用了“溜索”的方式,村民们利用地势的高低将一根绳索连接在江的两岸,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到达江的对面。自余燕恰记事以来,村子里的人们都是用这种“溜索”的方式来外出,而余燕恰也不例外。

最初的时候,只有成年人才会利用溜索外出购买日常所需要的生活物资,但随着教育的普及,家长们也希望孩子们能够走出山村去上学。虽然溜索十分危险,但孩子们为了能够学到知识,追求自己的梦想,即便是害怕,也会壮着胆子溜到江对岸去上学。
为了上学,村里的孩子从六七岁的时候就已经习惯了每天利用溜索“飞行”在怒江之上。余燕恰的父母为了让她独自滑溜索,在她四五岁的时候就母亲就经常带着她利用溜索滑到江对岸。而那时的余燕恰看着身下汹涌的怒江水,她被吓的将脸埋在母亲怀里。

克服恐惧
为了让她克服恐惧,母亲抱着她训练,然后一遍一遍的教着她如何使用溜索的方法。到了她6岁的时候,余燕恰终于学会了独自滑溜索过江,对于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每一次滑行都是挑战。虽然害怕,但为了能够学到知识,她必须要克服内心的恐惧。
刚学会滑溜索的时候,母亲每天都会陪着她一起滑到对岸,等她熟练了以后母亲就不再陪同了。看似简单的滑溜索,但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小孩子的体重轻,有的时候滑到一半就会停了下来,这时她就要用自己的手抓着溜索一点一点的往前挪。

有一次,余燕恰身上的绑绳还没有绑好,因为她的体重太轻,上面的滑轮就自己滑了出去。而她也被倒挂在绳索上,好在旁边有一个大人,看见她滑出去赶忙抓着她的脚给她拽了回来。可即便遇到了这样危险的情况,余燕恰仍要重新绑好绑绳滑到对岸去上学。
她对读书的渴望已经胜过了高空滑索的恐惧,而在天气恶劣的时候,在江面上溜索更是危险。可以说余燕恰的整个童年都是在溜索上度过的,直到一个记者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出行方式。2007年,江苏电视台为了了解怒江边上的风土人情,记者来到了他们村进行采访。

采访结束之后,戴林燕记者和几位同事准备在离开时,恰巧看到了放学回来的余燕恰正利用溜索“飞行”在怒江江面上。她赶忙拿出相机将这惊险的一幕拍了下来,同时也担心余燕恰会失足坠入江中,等看到余燕恰顺利到达岸边之后她才松了一口气。
回去之后,余燕恰溜索过怒江的照片被记者报道了出来,余燕恰瘦弱的身影和汹涌的怒江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很快这张照片就火遍了全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世上竟然还有这么落后的地方,他们靠着溜索这么危险的方式出行和上学,大家也被余燕恰的毅力所打动了。

修建爱心桥
而这张照片也被央视进行了报道和转发,一时间“溜索女孩”迅速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很多人都纷纷表示愿意捐钱帮他们建一座爱心桥梁,让他们不用再冒着生命危险过江。江苏电视台率先发起捐款,别的媒体也纷纷紧随其后共同为布腊村的村民筹钱建桥。
2008年3月,第一座爱心桥被建好了,此时的余燕恰才9岁,这是她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看到桥,也是她第一次知道原来过江可以不用靠溜索。若不是当初她滑溜索过怒江的照片被别人关注,他们这里不知何时才能建起桥梁,为此村民们让余燕恰做第一个过桥人。

因为是吊桥,踏在桥上会有些摇晃,第一次踏上桥的余燕恰感到了有些害怕,还是母亲搀扶着她才往前走的。在桥上,余燕恰仔细的看了看桥下汹涌的怒江水,这是她第一次这么认真的观察。以前滑溜索的时候她从不敢往下看,这下她终于可以不用再害怕滑溜索了。
这座桥代替了溜索,成为了连接两岸的新道路,除了方便孩子们上下学,也带动了村子的经济发展。余燕恰一家人也住进了村里统一规划的二层楼房,可就在家里的条件在慢慢变好时,他的父亲却因病离世了。作为家中顶梁柱的父亲离世后,母亲就担起了家庭的重任。

虽然家里的收入大大缩水,但母亲从来没有放弃过供余燕恰读书,而余燕恰也非常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她的成绩每次都名列前茅。2018年,余燕恰以568分的分数考入昆明医科大学,而她也成为了他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她在报考的时候选择了医学专业。

回到家乡
2022年,余燕恰毕业了,毕业之后,余燕恰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了家乡,去到了怒江人民医院工作。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的医疗条件,她认为自己的成长之路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所以她想回馈这份善意,为自己的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如今的余燕恰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她也一直在自己的岗位发光发热。她的家乡也在国家的扶持下渐渐富了起来,也会有很多游客参观他们村子之前所滑的溜索。不过那些溜索已经成为了过去式,稳固的桥梁也替代了爱心桥,一切都在慢慢的变好。

参考资料:
《十六年后,怒江上的“溜索女孩”重返大山》环球网
《火遍全网的女孩毕业了!她的选择让无数人点赞》央视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