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打造城乡共享共荣新场景
——“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系列综述之四
记者 蓝晨
回眸二十年,无数乡村的面貌在蝶变,无数乡村的命运在改变。城市与乡村,这两个人类家园正在互动、融合中走向一体协调发展的未来。
“八八战略”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数据显示,20年来,衢州市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02年衢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595元,2022年衢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468元。最近10年,衢州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位列全省前三位,衢州城镇化率从2006年的38.8%,提升至2022年的59.3%。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83,连续8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久久为功,淬炼发展成色。衢州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方向追赶跨越,整体规划城乡空间布局、协同推进城乡资源共享、统筹完善城乡综合配套、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走出了一条共建、共享、共荣、共美、共富的城乡协调发展之路。
从“盆景”变“风景”
城乡逐步走向均衡协调
放眼三衢大地,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场景随处可见。
10年前,龙游县詹家镇浦山村还有存栏3万多头生猪的养殖场,如今村庄焕然一新,养殖场关停,农房墙体立面改造,空地改造成“一米菜园”……以环境整治为起点,浦山村带动村民发展民宿和农优产品等,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也连年翻番至100多万元。
依托“千万工程”,截至2022年底,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面、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行政村公厕已于2017年底实现全覆盖。2018年以来,全市共整治非法“一户多宅”等违章建筑34.3万宗、面积1706.17万平方米,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六春湖景区、铜山源休闲度假区等一批重点新业态项目落地建设;江郎山居、新田铺田园综合体等重大文旅综合体加快推进;柯城余东打造中国最文艺的乡村未来社区,柯城九华、衢江莲花、龙游溪口三个乡村社区项目列入SUC联合国可持续社区标准试点项目……从“生态美”“业态美”“经济美”到“生活美”,一幅幅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正在三衢大地徐徐展开。
依托全长280公里的“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平台,集聚集成产业、项目、改革,覆盖全市6个县(市、区),沿线涉及44个乡镇、100余万人口。衢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市域一体、市县联动,彰显自然风貌、田园生活、诗意栖居,全力做好“串珠成链”这篇大文章,在全省率先建设6个未来乡村连片发展实验区,联动20个行政村一体发展、共富共美。
衢州城乡风貌之变催生产业蝶变,城乡区域发展走向均衡协调。
资本、人才“上山下乡”
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
20年来,我市不断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持续释放城乡经济活力、发展潜力与成长魅力。
盘活乡村沉睡资源、闲置农房产权质押、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完善“两进两回”推进机制……在衢州,经营乡村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社会资本和城镇的资金、技术、人才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等创新要素进乡村,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
常山县新昌乡黄塘村创新“集体+个人”“公司+农户”“资源+资金”的“黄塘模式”,将村庄包装成油茶主题公园、油茶博览园等景区式项目,每年吸引游客约5万人次;衢江区高家镇盈川村探索“市场主导、企业运营、集体收储、农户参与”的“整村经营”模式,发展民俗风情未来乡村,每年为村集体创收60万元以上,平均每年为每户村民带来租金收益15000元。
如今,钱江源头的“绿色红利”正不断释放。20年间,流转归集农林地9.7万亩、农房1595幢、山塘水库114座等总价值27.4亿元的闲置资源,转化成102个生态产业项目,累计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3亿元,财产性收入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3 08:45:3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