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赵襄子:颠覆传统,以贤明定国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6 18:31: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开端是从大禹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开始的,从这时候开始社会变成了家天下,此后传位给儿子,几乎变成了当时的社会主流,随着后续的社会发展,“嫡长子继承制度”逐渐变成了后续王位继承的主要形式。

但从具体的表现来看,子孙成群的君王大都会在位置的继承上犯难,没有人愿意自己因为出生过晚而放弃执掌天下的权力,甚至会因为王位问题明争暗斗,大打出手,兄弟反目相残,所以后世又衍生出了立贤不立长的说法。

总之,从进入到奴隶制社会开始,无论是统一阶段还是分裂时期,王位继承人的选择方面一直是重中之重,大都是从自己的子孙后代中择其优者而选。

赵襄子:颠覆传统,以贤明定国策

但也有例外,战国时期的赵襄子没有将王位传给亲儿子,却拱手送给了兄长的后代,这是为什么呢?

赵襄子的功勋

赵襄子本姓赢,虽然是当时的名门之后,但因为一些现实问题,导致赵襄子在小的时候经常被自己的哥哥们所欺负,甚至连自己的父亲都不怎么给他好脸色看,但赵襄子并没有就此屈服,他开始悉心学习,寻找机会表现自己。

因为私下与赵家家臣子卿交好,而子卿本身又是其父亲所器重的人才,所以赵襄子也有了被举荐的机会,在一次赵家举行的“子嗣看相”之中,赵襄子在子卿的推荐之下到场,此次一去,赵襄子得到了算命先生认可的同时也受到了父亲的重视。

赵襄子:颠覆传统,以贤明定国策

在这次看相之中,赵襄子对父亲的提问对答如流,答案标准,并且在后续的战略考量之中提出了攻城略地的伟大构想。

这一点让其父亲十分满意,所以直接将赵襄子立为世子,而后继承了其父亲的侯爵职位,此时并无赵国一说,赵襄子只是晋国中最大的卿大夫。赵襄子继位之后,便开始着手进行攻打代国的计划。

等到代王刚刚去世,赵襄子就发起了战争,一举拿下代国全境,这是三家分晋的前兆,此后随着晋国的衰落,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赵国成为其中最强大的国家,而赵襄子是这一切的开创者。

赵襄子:颠覆传统,以贤明定国策

继位的抉择

有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赵襄子在拿下代国、瓜分晋国之后,建立了强大的赵国新秩序,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该如何将这种新秩序延续,所以在王位继承人的选择上,应该更加注意,其实赵襄子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

所以早在攻下代国的时候,赵襄子就将自己的子孙们分别册封在不同的领地,观察他们对封地的治理情况,从中选取自己的继承人,不过很快赵襄子就失望了,立于各处的儿子们为了利益互相争斗不休,还出现了驱逐出境的闹剧。

赵襄子在一番纠结之后,将赵国的千秋大业传给了自己哥哥的孙子赵浣,其实这种做法完全不符合嫡长子继承的传统,连废长立幼的荒谬说法都算不上,究竟为什么赵襄子宁可背负骂名,也要立一个和自己血脉疏远的人呢?

赵襄子:颠覆传统,以贤明定国策

赵襄子本身经历的结果

赵襄子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和自己的早年间经历和品质是挂钩的,赵襄子本身就是妾室出身,并非长子立足,所以内心自然是抵触传统中的“嫡长子继承”,因为这种制度为赵襄子的幼年时期带来了太多的不愉快。

另外,赵襄子通过自己的事迹已经证明,能够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不一定都是嫡系所生子弟,自己就是这样,虽然是妾室所生,但在能力方面丝毫不弱于自己那些所谓“正室所生”的哥哥们,这是重点。

因为嫡长子继承制所施行的基础条件,是这个国家首先存在着,如果连政权都没有了,那什么家族血脉,嫡系传承都是一纸空话,在赵襄子看来,自己只是为赵国打下了领土和地盘,目前国家还处于百废俱兴的建设阶段。

赵襄子:颠覆传统,以贤明定国策

从自己亲生子孙的表现来看,并不能让自己满意,还在建设封地的时候,这些儿子就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利益问题大打出手,若是将来将赵国交到他们手中,早晚会引起兄弟的反目争夺,这对整个国家来说将是一场浩劫。

还不如直接切断与他们的联系,传位于更加贤明的赵献子赵浣,此人虽是其兄长之后,但是在才能方面绝对不会弱于自己那些不成器的儿子,这才是赵襄子力排众议,做出这个决定的最主要原因,说到底就是家国大业的传承。

宗法制度的约束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难以摆脱的思想观念束缚,对于赵襄子来说,虽然反感嫡长子继承制带来的不公,但他并不敢直接反对或废除这个制度,毕竟嫡长子只有一位而庶子众多,当时王位到自己身上已经是上天眷顾了。

赵襄子:颠覆传统,以贤明定国策

自己是庶出,所以后代在宗法制体系之中都不算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如果自己违反宗法制而强行传位于自己的儿子,那么后代权力争夺战争是难以避免的,甚至自己这一脉的兄弟之间也有可能爆发战争,所以赵襄子决定遵从宗法制。

赵伯鲁既是赵襄子的兄长,也是其父亲嫡系所生,乃是原本赵国王位的首要传承人,但当时并未被立,对于这一点,赵襄子始终心怀歉疚。按照宗法制的规定来看,王位继承应该是“父死嫡长子继任”其余子嗣爵位各降一级。

所以在赵襄子的认知之中,父亲死后,赵王位本应该由自己的长兄继承,但并未实现,所以自己将大位归还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赵襄子:颠覆传统,以贤明定国策

其实对于赵襄子究竟算不算是遵守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后世也是争论不休的,毕竟从自己这里算,王位并不是按嫡长子继承。

总结

在古代决定王位继承的,一是个人能力,比如赵襄子的王位由来,就是其所表现出的强大个人能力,二就是宗法血脉观念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

不过在相比之下,明显后者的约束力更强,因为赵襄子肯将王位直接传给自己哥哥的孩子,除了部分的个人因素之外,更多的是宗法制度的考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6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古人非要立嫡长子不立贤明的儿子
...继位皇帝在6位以上的朝代中,其中154个皇帝有63个是按照嫡长子继承的标准上位的,有91位皇帝是属于非嫡长子继位的。这说明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嫡长子继承制长期被历朝历代的
2024-02-10 11:19:00
为什么古代坚持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很多人都把原因归结到皇帝继承制度上。因为周朝制定了嫡长子制度,这一制度规定了立嫡立长不立贤(文献1)。在古代,皇帝昏庸还是贤明对王朝来说很重要,选一个傻子当皇帝那么王朝势必走
2023-05-17 15:58:00
在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框架下皇帝在立太子时,总会优先的选择的长而不是立贤,最终看出身,而不看能力的制度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合理的,要知道一个贤明的君主和一个昏庸的君主可是存在着天壤
2023-04-23 15:22:00
历史上皇位争夺中的兄弟残杀与权力阴谋
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嫡长子继承制一直被奉为传统,无论君主的长子是否具备出众的才能,他们都被封为太子,为皇位继承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石。这一观念最初源自周代,贯穿了世世代代,被视为君
2023-12-28 15:11:00
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周公旦,在周朝初期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是宗法制,主要解决的是王位继承的问题,其要义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具体规定大概是这样的:正房妻子生的儿子为嫡生子,偏房或妾生的儿子为庶子。继承王位者必须是嫡长子!庶子的年龄大
2022-12-31 21:02:00
赵惠文王弑兄杀父上位,却是文治武功的典范
...都如此的优秀,让赵武灵王犯了难。但是按照自古以来的嫡长子继承人,皇位应该是传给皇长子赵章。但是赵武灵王十分的宠爱次子赵何,而且赵何的母亲吴氏也是赵武灵王的宠妃,时不时给赵武灵
2024-02-07 16:57:00
周孝王篡权登基,为何会留下美名
周朝建立后,定下了很多规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就是正室生的大儿子,在顺位上,嫡子是拥有优先级最高的继承权。如果不是正室生的,即使是大儿子,也没有嫡子的地位高
2024-09-28 13:12:00
中国最传统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种继承制度是经历了无数流血冲突而得来的,解决了后代对于爵位、财产、官职的继承人之争问题,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秩
2024-07-17 16:05:00
谥号的起源:从伯邑考谈起
...因为名字叫邑,家里排行老大。叫周邑是因为他是周国的嫡长子,按照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的规矩,以后的周天子之位就是他的,所谓叫周邑也正常。叫姬邑因为他们家的姓就是姬。邑,在《左传》
2023-12-15 22: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