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明两京制:朱元璋的深思熟虑与政治智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26 20:38: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大明王朝首任皇太子朱标巡视陕西。皇太子的这次出巡,一向被认为是对西安是否适合建都进行考察。那么朱元璋父子之间到底对迁都一事早已达成一致,还是其中某人单方面的想法呢?今天笔者试着从史料中找寻线索,对此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剖析。

明太祖朱元璋对国都的想法

两京制的由来

蒙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率部渡过长江占领集庆后,改集庆名为金陵。此后的12年时间里,金陵一直是朱元璋集团的大本营。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建国称帝,金陵也成为大明王朝的京师。三月,大将军徐达率领的北伐大军攻克河南,收复了宋朝旧都汴梁。大宋故都的光复,令屈辱了数百年的汉人大感振奋。在舆论强烈要求定都汴梁的压力之下,朱元璋于四月御驾亲赴汴梁进行考察。

洪武元年四月甲子,是日,车驾发京师幸汴梁。时言者皆谓君天下者,宜居中土。汴梁乃宋故都,劝上定都。故上往视之,且会大将军徐达等谋取元都。(《明太祖实录卷三十一》)

大明两京制:朱元璋的深思熟虑与政治智慧

大明王朝第一个“北京”-开封

朱元璋这次在汴梁足足待了近三个月,等他返回京师之后,做出了两京并立的决定。

洪武元年八月己巳朔,诏以金陵为南京,大梁为北京。诏曰:朕惟建邦基以成大业,兴王之根本为先。居中夏而治四方,立国之规模最重。...朕观中原土壤,四方朝贡。道里适均,父老之言,乃合朕志,然立国之规模固重,而兴王之根本不轻,其以金陵为南京,大梁为北京,朕于春秋往来巡守,播告尔民,使知朕意。(《明太祖实录卷三十四》)

这里大梁是汴梁的古称。诏书中“朕于春秋往来巡守”这句,其实透露出了明朝开国之初,仍然有大量蒙元遗风存留的证据。元朝建立之后实行的就是两京制,皇帝每年三月启程从大都前往上都,并于八月从上都返回大都。

中都凤阳的设想

此后形势的发展显然超出了大明君臣的预期,就在朱元璋分布设立两京的诏书之后没几天,大将军徐达就攻下了大都城,元朝末代皇帝仓皇出逃。十二月,王保保所率领的最后一支元军精锐在太原被明军彻底打垮。当时群臣以为南京离中原太原,希望迁都北方。至于到底是采用元朝旧都大都,还是大宋故都开封,则需要朱元璋做出抉择。

对此朱元璋考虑到如果建都开封,则需重新修建宫殿府衙。但中原地区饱受战火,百姓困苦不堪,一切徭役费用都要由江南地区供给,路途遥远,花费巨大。如果建都北平(大都已改名北平),虽可利用故元宫室,但元顺帝尚在,北平一带必然会成为双方拉锯交战之地,现在也不宜建都。

大明两京制:朱元璋的深思熟虑与政治智慧

明中都凤阳鼓楼

最后朱元璋提出以自己的家乡临濠(凤阳)为中都,前有长江,后有淮河,既有天险可恃,又有漕运可通。于是群臣称善。

(洪武二年九月)癸卯,诏以临濠为中都。(《明太祖实录卷三十四》)

朱元璋对南京的态度

但无论是北平、开封乃至凤阳,朱元璋最钟意的始终是南京。在和群臣讨论建都问题的时候,老朱曾经对南京下过一个结论,可以代表其对于南京作为大明京师的看法。

今建业(注:即南京)长江天堑,龙蟠虎踞,江南形胜之地,真足以立国。(《明太祖实录卷三十四》)

因此在洪武八年四月,朱元璋亲自巡视中都建造进程回京之后,以耗财费力的理由宣布停建中都。

丁巳,上还自中都,诏罢中都役作。初,上欲如周、汉之制,营建两京,至是以劳费罢之。(《明太祖实录卷九十九》)

大明两京制:朱元璋的深思熟虑与政治智慧

朱元璋与太子朱标

紧接着在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改封第五子吴王朱橚为周王,封国开封。开封作为北京的使命也就此终结。由此笔者以为在明初奉行亲王守边的前提之下,朱元璋似乎并不愿意仿效元朝皇帝一般设立两京制度,并于春秋之际往来巡守。元朝的历史教训告诉他,这样做很容易引起宫闱之变。

皇太子朱标对于国都的想法

西安,汉唐雄风之地

西安,即汉唐之时的长安,长久以来一直是中原王朝首都的象征。早在洪武三年大明王朝第一次开科取士之时,当时的进士胡子祺就向朱元璋上书,请求定都关中。在胡子祺的想法中,天下适合作为国都的地方一共有四个,但其中没有南京。其一是河东(指山西西南部),是当年上古尧舜禹时代的都城。但此地苦寒,江淮一带的军士难以适应其气候。其二是宋朝故都汴梁,但此地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其三是洛阳,但嵩山、邙山不如终南山险固,伊河、洛河也不及渭河、灞河雄阔。因此最佳建都之地,还是在关中之地的西安。

子祺首上书请都关中,其略曰:天下形势之地,可都者四。...故据百二山河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可以绵宗社之久,举天下,莫关中若也。(《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六》)

但是朱元璋虽然称赞了胡子祺的上书,却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行动,何况此前他已经封自己第二子为秦王,封国就在西安。

让人不省心的秦王

随着亲王们逐渐长大成人,开始陆续就藩,其中秦王朱樉在洪武十一年之国西安。秦王是个不安分的主,朱元璋其实非常担心日后太子朱标做了皇帝,会和秦王起冲突。因此曾特意写信给儿子,提醒他注意分寸。

如今朕乃尔父,教之不听。若久后为兄者以苦口毒言教之,尔必为己是兄非。此不能保富贵也。(《太祖皇帝钦录》)

洪武二十三年九月,朱元璋下旨让礼部铸造秦、晋、燕、周四大亲王世子的“世子金宝”。但随后老朱突然叫停了“秦世子金宝”的铸造,显然在秦府发生了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的意外变故。明末著名史学家谈迁在其《国榷》卷9中,曾经记录秦王企图杀害镇守陕西的长兴侯耿炳文。耿炳文是秦王府武相,整个王府都是其一手营建的,现在双方居然爆发如此激烈的冲突,实在是令人震惊。查阅《明太祖实录》可知,耿炳文确实是在洪武二十三年九月受召回京。

大明两京制:朱元璋的深思熟虑与政治智慧

明朝世子金宝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朱元璋在第二年下旨调秦王回京。为此老朱特地写信给已经退休的秦府长史文原吉,表示自从你退休之后,再没人约束秦王。秦王恣意妄为,秦国“国凶而民扰”,让我怎能忘记你的好。

(洪武二十四年七月)壬子,谕秦府致仕长史文原吉曰:...左长史文原吉,昔在秦府,终其任而国赖以安,民乐田里。一旦致政而归,国凶而民扰。所以然者,由群小憸邪,导其为非,于是忠良奸宄,昭然可见,使朕念卿夙夜不忘。...(《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十》)

皇太子巡视陕西

八月一日,秦王回到南京。八月十一日,太子朱标奉命巡视陕西。

上谕皇太子曰: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向命汝弟分封其地,已十数年。汝可一游,以省观风俗,慰劳秦民。(《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十一》)

短短两句话,透露出来极其丰富的信息。第一,太子朱标此前除了去凤阳祭祀皇陵之外,从未去过任何一个亲王的封国。现在朱元璋把秦王召回南京的同时,让朱标去西安,隐隐约有废除秦王爵位的意思。第二,朱元璋所谓让朱标“省观风俗”,到底只是让他考察陕西作为打通丝绸之路的前进基地,还是作为国都的可能性呢?

大明两京制:朱元璋的深思熟虑与政治智慧

帖木儿帝国

当时的撒马尔罕驸马,传说中的“跛子帖木儿”逐渐强大起来,渐渐有与大明对着干的气焰。九月九日,朱标抵达西安,受到百官及耆民“郊迎”的待遇。十月四日,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相继被派往陕西,同已经先期到达的凉国公蓝玉一同练兵。帝国三大名将汇聚陕西,当然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

十一月底,太子朱标自陕西回到南京,献上陕西地图之后随即病发。

比还,献陕西地图,遂病。病中上言经略建都事。(《明史卷一百十五·列传第三》)

笔者一直在猜想日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之后坚决削藩的举动,是不是受到了其父朱标的影响?朱标如此坚决地要求迁都西安,是否也是看到了亲王守边的弊端?建文朝时真正的掌舵人方孝孺在朱标死后写了一首挽诗,原文如下:

相宅图方献,还宮疾遽侵。鼎龟悬宝命,笙鹤动哀音。谁绍三皇治,徒倾四海心。关中诸父老,猶望翠华临。(《逊志斋集卷二十四·懿文皇太子挽诗十章》)

大明两京制:朱元璋的深思熟虑与政治智慧

皇太子朱标

这首挽诗明确说明了关中父老盼望朱标以皇帝的身份返回西安,基本可以实锤迁都西安就是朱标本人的想法。至于朱元璋本人,笔者倾向于他还是要以南京为京师的,《明太祖实录》上同样提供了证据。

就在召回秦王,派皇太子巡视陕西之前,朱元璋让工部徙天下富户于南京。日后朱棣迁都北京,也是徙天下富户于北京。若朱元璋真有意迁都西安,何不徙天下富户于西安呢?

结语:南京是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最优的建都地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有定论。大明迁都西安之后,是否真能打通西部丝绸之路?历史无法假设,只能说有这个可能性。但是皇太子朱标自西安回京之后突然去世,却像是一只扇动翅膀的巨大蝴蝶,彻底地改写了明朝历史的走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7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蓝玉:大明猛将的荣耀与悲歌
...史往往因微小差错而产生戏剧性的变化。大明开国初期,朱元璋奠定了崭新的时代基石,众多忠良贤能助其一臂之力。应是朱元璋嫡长子嫡长孙执掌大明江山的时刻,却因一场不幸改变了一切。前程
2023-09-23 18:31:00
朱棣与姚广孝上演明朝的权力游戏
...样的惊天秘密?它又预示了怎样的历史巨变?一、朱标之死,朱元璋难题重重1392年5月17日,是朱元璋最伤心的一天。在这一天,他最疼爱的儿子、明朝的太子朱标,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2023-09-09 18:19:00
朱元璋为什么选择将权力传给朱允炆,考虑到哪些政治因素
前言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他在临终时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那就是谁将继承他的皇位。这个选择不仅关系到帝国的未来,更牵涉到家族的命运。在诸多合适的继承人中,朱元璋为何最终选择了朱允
2024-02-28 11:33:00
大明第一猛将汤和的权力智慧
...之中,熠熠生辉的珠帘之后,传统的权力游戏仍在继续。朱元璋坐在宝座之上,王朝的稳固,是建立在朝臣之间微妙的权衡之上。汤和,大明王朝的第一猛将,不仅仅是在沙场上所立下的赫赫战功,
2023-09-06 20:06:00
朱元璋为朱允炆留下三位人才,他们的结局如何?
前言在朱元璋为皇太孙朱允炆留下三位治理天下的人才,他们的命运如何,实乃一个扣人心弦的历史谜团。这三位才俊被赋予了重任,他们究竟是如何因应时局、展现智慧,抑或陷入怎样的波折和命运转
2024-02-04 19:06:00
从和尚到帝王师:姚广孝的传奇人生与政治智慧
...期,天灾人祸不断,遂爆发了规模巨大的农民大起义,而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活跃在江浙一带,身边文臣武将众多,其中能被称为首席谋士的当属刘伯温,可以这样说,朱元璋能够灭亡蒙元军队
2024-03-23 05:40:00
朱元璋打破传统观念,选择孙子继承皇位
在明初,南京的皇宫内,朱元璋正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他早已在位多年,奠定了大明王朝的基石,现在的他开始思考一件重要的事情——传位继承问题。朱元璋作为一个出身农村的农民,战胜了无数的
2023-12-13 05:42:00
...伯温明朝的开国之臣刘伯温,一位卓越的谋略家,获得了朱元璋的深刻信任。他精通历史典籍,堪比当时备受尊崇的诸葛亮。除此之外,他还为大明法律、条令、以及南京城的设计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2023-05-05 14:32:00
李贽为何如此高度评价朱元璋呢
...独特的贡献和影响力。然而,在明代思想家李贽的眼中,朱元璋无疑是一位超越时代的伟大君主,他被誉为“千古一帝”。那么,李贽为何如此高度评价朱元璋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和深
2024-02-12 06: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