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杨光辉与投递员一同阅读《党建文汇》。贵港市邮政分公司供图
记住25个名字,需要多长时间?33年,这是广西贵港市80岁老人杨光辉给出的答案。
近日,一封由杨光辉手写的感谢信,送到贵港市邮政分公司东湖揽投部。信中如是写道,“我从1990年至2023年连续订了33年时间,邮政部门同志不怕辛苦帮订和送这份《党建文汇》杂志,就有25位同志,我感谢你们了”。25名投递员的姓名,被工整写在信件末尾。
纸信虽薄,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千钧厚重。一直以来,广西邮政企业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决策部署,不断厚植普服根基,加快普遍服务提档升级,坚持以优质高效的邮政服务满足人民用邮需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缘:在报刊里追逐知识之光
“这是57年前我在邮政订阅报刊的票据。”杨光辉自豪地展示自己珍藏的老物件,但几乎在相机快门按下的瞬间,他又把票据放回手心轻轻擦拭。
攥在杨光辉手里的,是一张1966年的“中国人民邮电报纸费收据”,订阅的刊物是《广西日报》。大半辈子与邮政结缘,每一份记忆都让这名耄耋老人感觉弥足珍贵。
回忆订阅报刊的初衷,杨光辉把它归因于一次“偶然”。1964年,杨光辉到玉林任职,接触党务工作。“刚到岗,两眼一抹黑,很多东西不会,工作难以开展。后来有前辈提醒,能在邮政订阅报刊学习,工作才有了起色。”
从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到喜欢上阅读、形成习惯,订阅报刊,成为杨光辉无法割舍的“心头好”。1978年返回贵港工作后,他每年都到邮政网点订阅报刊。新杂志手不释卷,旧报纸常看常新,多年积累下来,留存的报刊足足有400多斤重。
从家里到邮政网点的路线,哪怕几经变更,杨光辉心里最为熟稔:“最早去到南边的石羊塘营业所,后来换成了离家不远的广场、和平两处营业所,每次去订阅,工作人员都耐心为我办理。”杨光辉说。
1990年,正值《党建文汇》创刊,经邮政工作人员推荐,杨光辉订阅了这份杂志。到手的第一期,刊物中的“时政元素”十分契合他的口味,从这时起,《党建文汇》的名字,每年都会出现在杨光辉的订阅目录上。
在杨光辉的书房里,《党建文汇》从创刊之始到最新一期,每一本杂志都整齐地摆放着。“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改变了我的人生。”一屋书、一腔爱,从青春到白发,杨光辉在知识求索中尝到了“甜”。
接力:在服务中续写绿色传奇
“嘿,今天是小邓崽来送杂志呀!”从2楼窗台刚瞧见投递员邓展坤的邮车驶进院子,杨光辉就迫不及待打开家门,等待最新一期《党建文汇》送到手里。
“独宠”一份杂志33年,在东湖揽投部,杨光辉的名字可是无人不知。“‘《党建文汇》何时寄出来’‘杂志是否在送了’……杨老经常打电话到揽投部询问,一来二去,每一名投递员都与他熟络起来。”邓展坤说。
返回贵港后,杨光辉在市农机公司任职,不仅读报读刊,也时常向报纸投稿。一次,他的文章被《贵港日报》录用刊登,投递稿费取款单时,由于通讯地址没写详细,邮递员也新到岗不久,多次打听无果,始终联系不上杨光辉。
就在一筹莫展之时,邮递员张丽芬只瞥了一眼取款单上的姓名,便说道:“这不就是订《党建文汇》的老杨嘛!”几经波折,终于把稿费取款单送到杨光辉手上。“稿费只有15元,更宝贵的是邮政投递员们负责尽责的精神。”杨光辉说。
“光阴荏苒,从订阅《党建文汇》算起,我结识了25名邮政投递员。”说起他们,杨光辉的眸子里闪着亮光,“老植是个热心肠,小邓崽常常逗我开心,还有梁铁月、徐丹,总是在我困难时给予帮助……”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我都清楚地记得。”
33年,25名投递员,一代代邮政人把“人民至上”刻印在骨子里,开启了守护平凡邮路这一场不平凡的接力赛。
在接力的终点,杨光辉用朴素的方式表达感谢,铭记并写下他们的姓名:张豪华、陈莹、黄云优、蒙秋标、潘寿铭、董丽琴、植济木、农俊英、李丽忠、黄绍燕、李婷婷、黄燕妮、何谐欢、邓小群、岑小清、刘思宁、张丽芳、徐丹、伍荣佑、陈天贵、韦秀清、谭小艳、梁铁月、韦的确、邓展坤。
如今,接力棒交到了年轻一代手里。00后的邓展坤,一如不同时空下的前辈们,一袭绿衣、投递报刊,回应着人民对邮政的期待。
默契:在邮箱里“投下”互助信任
负责杨光辉所在片区的投递员们,与他接触久了,都能感受到老人对邮政的信任与认可。这份信任,可以从一张小小的字条里窥见。
有一次,估摸着《党建文汇》寄到的时间,杨光辉打开邮箱,没看到书本,却发现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你在邮局订的2本书没到,退回12块(钱)在信箱(请你)拿。”字条下面,是邮政快递员留下的纸币,不多不少正好12元。
从这时起,一张张字条,成为杨光辉与邮政投递员之间沟通联系的新“打开方式”。
2003年,杨光辉退休了。头几年,还能看到他来邮政网点订阅报刊,时间一长,网点工作人员都说:“怎么今年见不着老杨了?”
带着疑问,投递员植济木打算在寄送报刊时,顺道去看望杨光辉。敲了敲门,没人回应,找到杨光辉的邮箱,里面同样放着一张字条,中间夹着一沓钱,字条上面赫然写着“邮政投递员同志,帮我订一份《党建文汇》,订阅费168元放在信箱”。
原来,随着年纪增大,杨光辉腿脚不如从前利索,耳朵也逐渐听不清了,他回到乡下居住,每月定期到城里看望亲人,顺便把新送来的报刊带回去。如有订阅需求,杨光辉便想到以写字条“留言”的方式,与邮政投递员联系,这逐渐成为每一名投递员与他的默契。
在贵港市,像杨光辉一般认同、信任、热爱邮政服务的市民还有很多,构筑起这份情谊的,更缺不了如同“老植”“小邓崽”一般的邮政投递员们,他们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将报刊邮件及时送达,用行动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与口碑。
“贵港邮政始终坚持以普遍服务为‘根’,不断提高党报党刊的传递时效与服务质量,保持县及县以上城市党政机关《人民日报》当日见报率100%,乡镇党报党刊实现了次日投递,建制村党报党刊实现每周五班频次。”贵港市邮政分公司副总经理麻政伟表示,近年来,该公司有序推进党报党刊收订各项工作,报刊发行的数量和覆盖率不断上升,2023年度,党报党刊收订份数达10812份,超额完成征订目标。(谭羽翔 莫树森 叶桂银)
杨光辉所写的感谢信。贵港市邮政分公司供图
33年来杨光辉订阅报刊凭证。贵港市邮政分公司供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2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