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一片“死亡之海”的新生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2-07 04:2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本报记者 周子元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07日 03版)

“在我手指的方向,是一个维语意思为‘黑胡杨’的地方,那边原本有一个小村落,如今已被风沙掩埋。麦盖提县三面环沙,曾被称为‘天上不飞一只鸟、地上不长一棵草’的‘死亡之海’,沙漠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11月25日,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王宇锋讲述沙漠留给麦盖提人的辛酸记忆。

这座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风口的小城,长年经受风沙侵袭。从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如今白杨成林、梭梭遍地,从沙进人退到沙漠生态红利渐显,风沙弱了、收入提高了、游客也来了……每到春秋植树时间,各族群众一起植树造林,让绿洲之梦走进了现实。

“死亡之海”的绿洲之梦

跟随国家民委“道中华”2023边疆行采访团,从喀什市行车3小时,记者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沙漠与麦盖提县城直线距离不超过5公里,过去,每逢大风天气,风沙席卷、浮尘蔽天,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

“经过科学规划设计,2012年11月,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开始建设。”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主任殷红海回忆。

在沙漠中种树不容易,为了确保造林成功,需要先平整沙丘。当地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推土机大军,向大沙丘发起了进攻。

“每到春秋植树时间,全县老百姓就自发拉着劳动工具、被褥,带着粮食来到造林现场,有人扶树苗,有人套网,有人剪枝……一干就是11年。”回忆这段经历,殷红海印象深刻,“一年两次大会战,每次近1个月,全县各族人民同吃一锅饭、同植一片林、同迎一场风沙和冰雪。沙漠夜间温度会迅速降低,大家挤在一间小帐篷里或直接就地睡在一起。”

11年来,46万亩沙丘被荡平,365公里戈壁石道路贯穿林区,形成8纵11横的路网框架,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350公里,打通了防沙治沙的“任督二脉”。为解决浇灌难的问题,麦盖提县组织人员到内蒙古、宁夏等地实地学习,在沙漠中开凿机井450眼,铺设滴灌带46亿米,可绕地球2.7圈。

如今,这道纵贯南北的绿色生态林屏障连成了片,初期46万亩的防风固沙生态林有效遏制了风沙侵袭。据统计,麦盖提县的沙尘天气已经由2010年的150余天减少到50天以下,年均降雨量也由2010年的50多毫米增加到100毫米以上。从“死亡之海”到绿洲,麦盖提百姓的梦想正在实现。

向沙漠要经济

多少年来,地处大漠边缘的群众饱受风沙侵害之苦的同时,恶劣的生态环境也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如今,随着生态林面积的不断扩大,生态红利也日渐显现。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麦盖提人,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恶劣的自然环境一度使我们过得极其贫困。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是为我们全县各族人民群众、为子孙后代留下的绿色银行。”作为生态林护林员,阿卜杜热依木·艾买尔看着这里的树木一年比一年茁壮,护林员每年每户4万元的收入也极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如何在沙漠里发展经济?当地也做了不少尝试。在全力保护原有胡杨树种的基础上,生态林建设同时布局了新疆杨、文冠果、红柳、沙棘、沙枣、梭梭、西梅、苹果等生态和经济林木超过2.6亿株,探索各类苗木的生长习性以及在沙漠种植的可行性。

“成功一种,推广一种,目前林木总体成活率达到95%以上。特别是我们正在发展的梭梭肉苁蓉套种特色产业,它们在不增加荒漠化地区需水量的基础上,梭梭树覆盖地表减少蒸发,肉苁蓉深埋地下,每亩产量可达150公斤左右。”王宇锋介绍道。

依托26万亩梭梭林资源发展的林下种植,今年6月份播种的种子到明年的10月份可以采挖,目前已接种肉苁蓉6.5万亩,预计可实现产值2000万元左右。

“同时,肉苁蓉的采挖需要大量人工。1万亩种植面积可提供5000余个工作机会,间接带动周边老百姓增加收入,形成了沙漠治理、沙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的多赢格局。”王宇锋说。

特色文化吸引中外游客

金黄的胡杨林、沙丘上的驼队、丰收的葡萄架下身穿民族服饰的人们载歌载舞……如今,麦盖提县各族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精神文化的富饶也反映在他们色彩绚丽的画作中。

“我正在画的这幅是家乡秋天的胡杨树,金色的叶子、蜿蜒的河流和远处的沙丘……”在麦盖提县刀郎画乡的农民画创作长廊上,家住克孜勒阿瓦提乡的阿布都克有木·日合曼正在绘画。

“麦盖提县是刀郎农民画的发祥地,从最原始的黑白画到新时代的色彩画,时代的发展、文化的融合以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通过农民画家的画作展现。”库木库萨尔乡文化站站长、刀郎画乡文旅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家巍向记者介绍。

作为中国四大农民画之一,刀郎农民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内容源于百姓自身生活且介质多样。随着刀郎农民画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国内外众多游客闻名而来。今年截至目前,麦盖提刀郎画乡接待全国各地游客8.6万人次。

“以刀郎农民画为特色的旅游产品,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画家受益。我去年仅农民画销售就达10余万元,并培养了14名徒弟。”农民画家艾山·依明1996年开始学习绘画,目前成为当地农民画创作活动的辅导者。“我们农民画家的收入越来越高了,本地的画家队伍也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壮大至目前的3000余人,现有绘画爱好者8000余人,年创作量总计可达1.5万余幅。”艾山·依明自豪地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7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工程:在沙漠中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体意识”道中华2023边疆行活动采访团走进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倾听这里的“治沙人”为中国最大沙漠添绿洲的故事。2023年8月拍摄的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吾斯曼·麦麦
2023-12-01 18:27:00
发展沙产业 添绿又生金
本文转自:新疆日报麦盖提县:发展沙产业 添绿又生金□通讯员/王凯 热依拉·麦麦提近日,走进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林,多台大型机械在沙漠中来回穿梭着,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在一行行整
2024-04-07 09:14:00
科学家夫妇和他们的“树友群”(美丽中国)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10年来,带动16批志愿者在新疆麦盖提县种下4万余棵树科学家夫妇和他们的“树友群”(美丽中国)本报记者 范昊天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马朝阳摄(人民视
2024-10-29 06:57:00
石榴籽紧抱 共创美好生活
...驱车4个多小时,记者到达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的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基地,眼前是一大片由梭梭、胡杨等苗木构成的生态林,场景十分壮观——曾经,这里还是一片沙漠,生
2023-12-24 03:05:00
...举令人目不暇接。——大规模种植经济林。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区里,沙枣、文冠果、苹果、新梅等经济林木与新疆杨、胡杨等生态林木相伴相生,品质优良的林果让生态收
2024-12-08 20:51:00
澳洲淡水龙虾安家麦盖提
...天要接七八十个电话,买虾的人实在太多了!”9月30日,麦盖提县澳洲淡水龙虾试验养殖基地负责人吴志友说,“虾刚从水里捞出来就被抢光了。”澳洲淡水龙虾试验养殖基地位于麦盖提县巴扎
2023-10-04 09:10:00
“中华手造”:传统工艺熠熠生辉,文化传统焕发新生
...众不禁为精美的英吉沙模戳印花布、维吾尔族传统帽子、麦盖提县刀郎农民画和英吉沙土陶所惊艳。而内蒙古展区则以独具特色的烙画、内画和羊皮画吸引了众多目光。湖北的展位则呈现了令人惊叹
2023-09-17 11:47:00
新疆麦盖提县红枣“保险+期货”项目理赔仪式圆满举行
...商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期货)参与的2023年新疆麦盖提县红枣“保险+期货”项目理赔仪式暨宣传培训会圆满举行。2023年新疆麦盖提县红枣“保险+期货”项目旨在通过“保险+
2024-04-01 17:43:00
丰收啦!沙漠中也能“长出”小龙虾,看看吧
在喀什麦盖提县巴扎结米镇,有个澳洲龙虾养殖基地。“我们的龙虾是用叶尔羌河水养育的,个头大,口感好!”养殖基地负责人吴军友告诉闪电新闻记者,这里距离发源自喀喇昆仑山脉的叶尔羌河仅有
2023-09-09 23:3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