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绿富同兴 看新疆防沙治沙大招——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启示(五)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2-08 20:51: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黄沙漫漫风寂寥,新麻丛丛向天际。

12月2日,在尉犁县墩阔坦乡托布协罗布麻防沙治沙示范区,一株株罗布麻幼苗在风中摇曳。这里已进入沙漠腹地,极目远望,示范区道路两侧各宽360米的罗布麻栽植区如同巨龙,向着苍茫辽远的沙漠挺进。

“这些幼苗是今年3月份栽种的,有的已达30多厘米高。”值班看护新栽种罗布麻的尉犁县林业和草原局干部艾山·苏来曼说。

托布协罗布麻防沙治沙示范区是尉犁县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示范工程之一,一期总面积3000亩。在尉犁县,野生和人工种植的罗布麻面积达160万亩,在防沙治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罗布麻全身都是宝,其茎秆纤维可作为纺织、造纸原料,叶可制茶、入药、提取活性成分开发药品等。尉犁县由此培育了罗布麻茶、蜜、药物、保健品、服装、板材等市场优势产品,探索出罗布麻全产业链发展的“尉犁模式”。

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罗布麻贡献很大。尉犁县团结镇孔畔村村民刘盼盼说:“这几年,村里的土地流转了很多。到了夏季,有的一家两口子开着车,专门找罗布麻茂密的地方采摘叶子,每天收入1000元以上。”

沙海淘金,“绿富”同兴。罗布麻产业随着塔克拉玛干沙漠防沙治沙工程的推进而发展壮大,是新疆发展沙产业的缩影之一。实际上,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一线创造性地实践、试验,在防沙治沙的同时,蹚出了一条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开创了一项项令人惊讶的新产业。防沙治沙现场,成了人们创新创业创造的大舞台。

“牧光”之地,沙漠里种下“小太阳”

伴随着防沙治沙工程的深入推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光伏蓝海。

11月以来,在和田地区洛浦县万亩“光伏+农业”综合治沙项目基地,工人们在加紧安装光伏板。今年3月,这个项目才刚刚动工,仅6个月,万亩沙漠就变得平平整整,一列列光伏支架的底座水泥桩整齐列队,等待检阅。

水泥桩高度是1.5米左右,安装好的光伏板高4.5米左右,倾斜角度是33度。每组光伏板都会给地面留下一片荫凉,不仅降低了沙漠风速,而且有助于植物生长。

今年夏天,洛浦县组织农技专家在这片平整好的沙漠上试种了十多种农作物,最后根据农作物单位面积内的用水量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测算打分,最适合种植的就是作为牛羊饲草料的苜蓿。2025年开春,这个万亩光伏电站的光伏板下,将全部种上苜蓿。

放牧阳光,种下绿色,帮助农牧民实现增收,这是新疆防沙治沙工程的一项创举。

在沙雅县,“光伏+农业”更新了版本。

在沙雅县沙漠边缘区域的光伏产业园区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基地,54万块光伏板的安装已进入尾声,计划今年底全容量并网发电,年总发电量4.32亿千瓦时。

“经过勘探,这片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适合梭梭等耐盐碱植物生长。我们利用光伏发电,解决了抽水机井用电问题。以同样灌溉2000亩梭梭测算,光伏发电较动力电取水,第一年每口机井能节省13.3万元,第二年起每年能节省16万元。”沙雅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王开彦说,梭梭林将大面积同步接种肉苁蓉,使之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产业。

治沙增收,示范基地作用大

走进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登高望远,一行行红柳、梭梭整齐排列,昔日漫漫黄沙已经变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植物都是今年栽种的,品种有红柳、四翅滨藜、梭梭等,长势特别好。”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贾存鹏说。

这个治沙示范区位于县城东侧,距县城17公里,处于沙漠边缘空白区、风沙危害区,是于田县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主战场之一。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打响一年来,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新增治理面积近3万亩。从不见一点绿到不见一片沙,巨变如何发生?答案是:发动群众治沙。

近年来,于田县在治沙过程中形成了“于田模式”,其核心是“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分片到户、就业增收、持续治沙”,把防沙治沙和群众收益紧密挂钩,吸引和支持全民参与产业治沙。

通过划地到村、包地到户、确权到人的方式,于田将国有未利用沙地划拨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承包给农户,明确每户申请承包30—50亩,确保主体群众治沙又致富。其中,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带动本地群众稳定就业2600余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

通过一个个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于田县红柳、梭梭种植面积已达21.4万亩,其中接种大芸18万亩,年产量约4万吨,年产值近4亿元,惠及8830户23159人。

与大芸产业治沙一脉相承,沙漠玫瑰也是“于田模式”的一大亮点。

2012年以来,通过造林治沙,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万亩沙海变成种植基地,种植苦水、大马士革等玫瑰品种230万株。

“公司在沙地建成万亩玫瑰花田以来,季节性临时用工累计23万人次,带动2万余农户增收,实现了产业固沙、产业增收。”公司董事长闫永军说。

目前,于田县8个乡镇有5400余户农户种植玫瑰花,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大招迭出,“爆改”沙漠成效显

治沙兼增收,还有哪些招数?

行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向沙漠要效益的创举令人目不暇接。

——大规模种植经济林。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区里,沙枣、文冠果、苹果、新梅等经济林木与新疆杨、胡杨等生态林木相伴相生,品质优良的林果让生态收益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温宿县柯柯牙片区,防沙治沙的“硕果”——冰糖心苹果坐专列、乘专机发往世界各地。阿克苏地区完成的120万亩人工造林中,超过六成是苹果、核桃、红枣等经济林,既能防沙治沙,又结出致富硕果。

——新技术支撑,沙漠里建大棚。在和田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田县引进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在曾经的戈壁沙漠建成了万亩蔬菜基地,一座座温室大棚、智能日光温室内无土栽培、碗式栽培、水培等新型栽培模式令人大开眼界。该企业的17项专利、3项著作权在这里应用,年产蔬菜7万余吨,年产值2.4亿元。这些大棚为和田县12个乡镇提供了2000个稳定就业岗位,并辐射带动了相关产业链5000余人就业,普通员工月平均工资达3750元。

——沙漠种粮食,产量也不低。2018年,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岳普湖县开辟了向大漠要耕地的海水稻种植试验田,当年试验田亩产549公斤。人们“爆改”沙漠,在沙漠中种粮食。今年9月,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兵团二师37团、38团,沙漠玉米百亩方平均亩产1202.4公斤,千亩方平均亩产1002.88公斤,成为“吨粮田”。在麦盖提县,6000多亩沙漠小麦今年首次收割,亩产超过260公斤。在且末县,20多亩沙漠花生试验田10月下旬也迎来了丰收。

今年金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农业奇迹源源不断。养殖业方面,螃蟹、龙虾等已经不稀奇,稀奇的是产出了珍珠。种植业方面,更是一遍遍刷新人们的认知:粮食之外,还有板蓝根、杜仲、油莎豆、土豆、枇杷、石榴、黑加仑……

塔克拉玛干,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荒凉的沙漠了!【编辑:刘阳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9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塔克拉玛干沙漠绽放玫瑰的启示
在广袤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场关于生命与浪漫的奇迹正悄然上演。近日,用于锁边工程的10万株玫瑰迎来了盛开期。黄沙漫卷西风,与玫瑰花海相映成趣。娇艳欲滴的玫瑰宛如繁星洒落,于荒芜
2025-05-27 16:06:00
...化。然而,治理荒漠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防沙治沙为例,2024年底,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把世
2025-01-20 06:06:00
围起来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空白区实现锁边“合龙”
...辉)28日上午,随着一棵棵玫瑰花苗的载种,覆土压实,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实现锁边“合龙”,标志着长达285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空白区锁边任务完成。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2024-11-28 13:1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李亚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多年来,越来越多的荒漠变绿洲。2022年国家林草局公布的全国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
2024-03-22 12:33:00
...县、于田县锁边固沙项目开工。随着项目的开展,环抱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生态屏障将逐渐补齐最后285公里的“缺口”实现闭合,一步步实现对沙海的阻隔。该项目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2024-05-23 11:02:00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神秘壮阔,但也暗藏危险:狂风呼啸时,沙尘暴遮天蔽日,席卷之处,农田被掩埋、交通被阻断,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为治理风沙,人们想
2024-12-11 03:18:00
新华社记者 李自良 初杭 尚升在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条绿色屏障蜿蜒成链,锁住千百年来肆虐的流沙。11月28日,在新疆于田县,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
2024-12-16 07:07:00
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进入攻坚倒计时
...讯(记者 曹华报道)记者从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285公里锁边建设,目前已进入“合龙”攻坚倒计时,各地正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合龙”顺利完成。于田
2024-11-24 14:37:00
...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历史上,塔克拉玛干沙漠一直在整体向南推移。1000多年间,推移了约100至150公里,平均每年移动100多米。而生活在塔克拉玛干周边
2024-12-08 10:4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现场评|小博物馆要做好“精”“新”文章
水彩纸上,你一笔我一画,稚嫩的小手涂下心中最美的色彩;手抄纸水槽边,小心翼翼地手持筛网盛满纸浆,体验“古法”造纸的神奇……11月13日
2025-11-18 08:43:00
上海市枫泾古镇创新推行“新业态群体+积分制”治理模式: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加入志愿者团队,参与各类网格治理志愿活动就能获得积分
2025-11-18 08:44:00
河北日报讯(苑立立、武凤钗)近日,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向海关缴纳进口铁矿税款保证金后
2025-11-18 08:44:00
近年来,“文化养老”成为热词,从京津冀文化艺术节开进养老院,到湖北荆楚银龄行动,各地“文化展示+惠老服务”的创新模式,不仅为老年群体搭建了展示才艺
2025-11-18 08:4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厦水宣)近日,厦门港口管理局、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厦门海关共同召开《厦门港国际邮轮药品供应有关事宜的通知》政策宣贯会
2025-11-18 09:03:00
厦航初创地旧址纪念标识揭幕
厦航“白鹭启航 致远百年”石刻揭幕。(厦门航空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谢嘉迪 通讯员 庄志超)11月16日,厦航在初创地厦门农机公司旧址举行纪念标识揭幕仪式
2025-11-18 09:03: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元晖)昨天下午3时,随着最后一艘渔船进港,翔安琼头避风坞密密匝匝地停泊着284艘在册渔船和226艘乡镇船舶
2025-11-18 09:03:00
马銮湾新城将新增2条道路 助力区域交通与教育发展
马銮湾新城芸景实验中学周边配套道路工程项目效果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昨日,记者从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获悉
2025-11-18 09:03:00
空军招飞厦门初检合格人数创新高 96人奔向“蓝天梦”
学生在空军招飞厦门初检现场接受视力检测。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郭睿 通讯员 方晰)2026年度空军招飞厦门初检昨日上午举行
2025-11-18 09:03:00
鲁网11月17日讯由于峡山区丈岭街道已具备公交车通行条件,自11月17日起,潍坊市公交集团对X2路、X4路恢复原线运行
2025-11-18 09:14:00
鲁网11月17日讯近日,潍坊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表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的通报》
2025-11-18 09:15:00
冷冬里的暖心答卷——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社工站开展“微心愿”走访活动
鲁网11月17日讯近日,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社工站携手莱芜慈善总会组织开展“微心愿”走访活动,以“一对一”的贴心帮扶,将关怀精准送达困难老人心间
2025-11-18 09:15:00
河北新闻网讯(李春雷)近日,隆化县存瑞小学三名小队员代表承德市参加河北省全民国防素养大赛,获得小学组团体二等奖。赛场上
2025-11-18 09:19:00
河北新闻网讯(马思稳)近年来,双滦经济开发区立足钒钛资源禀赋与坚实产业基础,以创新为核心引擎、以转型为关键路径,全力铺就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进阶之路
2025-11-18 09:26:00
河北新闻网讯(潘丽华)10月16日上午,双桥企业家协会召开成立大会。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会员代表,区工商联全体人员、区教体局
2025-11-18 0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