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绿富同兴 看新疆防沙治沙大招——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启示(五)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2-08 20:51: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黄沙漫漫风寂寥,新麻丛丛向天际。

12月2日,在尉犁县墩阔坦乡托布协罗布麻防沙治沙示范区,一株株罗布麻幼苗在风中摇曳。这里已进入沙漠腹地,极目远望,示范区道路两侧各宽360米的罗布麻栽植区如同巨龙,向着苍茫辽远的沙漠挺进。

“这些幼苗是今年3月份栽种的,有的已达30多厘米高。”值班看护新栽种罗布麻的尉犁县林业和草原局干部艾山·苏来曼说。

托布协罗布麻防沙治沙示范区是尉犁县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示范工程之一,一期总面积3000亩。在尉犁县,野生和人工种植的罗布麻面积达160万亩,在防沙治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罗布麻全身都是宝,其茎秆纤维可作为纺织、造纸原料,叶可制茶、入药、提取活性成分开发药品等。尉犁县由此培育了罗布麻茶、蜜、药物、保健品、服装、板材等市场优势产品,探索出罗布麻全产业链发展的“尉犁模式”。

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罗布麻贡献很大。尉犁县团结镇孔畔村村民刘盼盼说:“这几年,村里的土地流转了很多。到了夏季,有的一家两口子开着车,专门找罗布麻茂密的地方采摘叶子,每天收入1000元以上。”

沙海淘金,“绿富”同兴。罗布麻产业随着塔克拉玛干沙漠防沙治沙工程的推进而发展壮大,是新疆发展沙产业的缩影之一。实际上,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一线创造性地实践、试验,在防沙治沙的同时,蹚出了一条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开创了一项项令人惊讶的新产业。防沙治沙现场,成了人们创新创业创造的大舞台。

“牧光”之地,沙漠里种下“小太阳”

伴随着防沙治沙工程的深入推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光伏蓝海。

11月以来,在和田地区洛浦县万亩“光伏+农业”综合治沙项目基地,工人们在加紧安装光伏板。今年3月,这个项目才刚刚动工,仅6个月,万亩沙漠就变得平平整整,一列列光伏支架的底座水泥桩整齐列队,等待检阅。

水泥桩高度是1.5米左右,安装好的光伏板高4.5米左右,倾斜角度是33度。每组光伏板都会给地面留下一片荫凉,不仅降低了沙漠风速,而且有助于植物生长。

今年夏天,洛浦县组织农技专家在这片平整好的沙漠上试种了十多种农作物,最后根据农作物单位面积内的用水量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测算打分,最适合种植的就是作为牛羊饲草料的苜蓿。2025年开春,这个万亩光伏电站的光伏板下,将全部种上苜蓿。

放牧阳光,种下绿色,帮助农牧民实现增收,这是新疆防沙治沙工程的一项创举。

在沙雅县,“光伏+农业”更新了版本。

在沙雅县沙漠边缘区域的光伏产业园区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基地,54万块光伏板的安装已进入尾声,计划今年底全容量并网发电,年总发电量4.32亿千瓦时。

“经过勘探,这片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适合梭梭等耐盐碱植物生长。我们利用光伏发电,解决了抽水机井用电问题。以同样灌溉2000亩梭梭测算,光伏发电较动力电取水,第一年每口机井能节省13.3万元,第二年起每年能节省16万元。”沙雅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王开彦说,梭梭林将大面积同步接种肉苁蓉,使之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产业。

治沙增收,示范基地作用大

走进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登高望远,一行行红柳、梭梭整齐排列,昔日漫漫黄沙已经变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植物都是今年栽种的,品种有红柳、四翅滨藜、梭梭等,长势特别好。”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贾存鹏说。

这个治沙示范区位于县城东侧,距县城17公里,处于沙漠边缘空白区、风沙危害区,是于田县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主战场之一。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打响一年来,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新增治理面积近3万亩。从不见一点绿到不见一片沙,巨变如何发生?答案是:发动群众治沙。

近年来,于田县在治沙过程中形成了“于田模式”,其核心是“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分片到户、就业增收、持续治沙”,把防沙治沙和群众收益紧密挂钩,吸引和支持全民参与产业治沙。

通过划地到村、包地到户、确权到人的方式,于田将国有未利用沙地划拨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承包给农户,明确每户申请承包30—50亩,确保主体群众治沙又致富。其中,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带动本地群众稳定就业2600余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

通过一个个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于田县红柳、梭梭种植面积已达21.4万亩,其中接种大芸18万亩,年产量约4万吨,年产值近4亿元,惠及8830户23159人。

与大芸产业治沙一脉相承,沙漠玫瑰也是“于田模式”的一大亮点。

2012年以来,通过造林治沙,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万亩沙海变成种植基地,种植苦水、大马士革等玫瑰品种230万株。

“公司在沙地建成万亩玫瑰花田以来,季节性临时用工累计23万人次,带动2万余农户增收,实现了产业固沙、产业增收。”公司董事长闫永军说。

目前,于田县8个乡镇有5400余户农户种植玫瑰花,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大招迭出,“爆改”沙漠成效显

治沙兼增收,还有哪些招数?

行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向沙漠要效益的创举令人目不暇接。

——大规模种植经济林。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区里,沙枣、文冠果、苹果、新梅等经济林木与新疆杨、胡杨等生态林木相伴相生,品质优良的林果让生态收益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温宿县柯柯牙片区,防沙治沙的“硕果”——冰糖心苹果坐专列、乘专机发往世界各地。阿克苏地区完成的120万亩人工造林中,超过六成是苹果、核桃、红枣等经济林,既能防沙治沙,又结出致富硕果。

——新技术支撑,沙漠里建大棚。在和田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田县引进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在曾经的戈壁沙漠建成了万亩蔬菜基地,一座座温室大棚、智能日光温室内无土栽培、碗式栽培、水培等新型栽培模式令人大开眼界。该企业的17项专利、3项著作权在这里应用,年产蔬菜7万余吨,年产值2.4亿元。这些大棚为和田县12个乡镇提供了2000个稳定就业岗位,并辐射带动了相关产业链5000余人就业,普通员工月平均工资达3750元。

——沙漠种粮食,产量也不低。2018年,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岳普湖县开辟了向大漠要耕地的海水稻种植试验田,当年试验田亩产549公斤。人们“爆改”沙漠,在沙漠中种粮食。今年9月,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兵团二师37团、38团,沙漠玉米百亩方平均亩产1202.4公斤,千亩方平均亩产1002.88公斤,成为“吨粮田”。在麦盖提县,6000多亩沙漠小麦今年首次收割,亩产超过260公斤。在且末县,20多亩沙漠花生试验田10月下旬也迎来了丰收。

今年金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农业奇迹源源不断。养殖业方面,螃蟹、龙虾等已经不稀奇,稀奇的是产出了珍珠。种植业方面,更是一遍遍刷新人们的认知:粮食之外,还有板蓝根、杜仲、油莎豆、土豆、枇杷、石榴、黑加仑……

塔克拉玛干,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荒凉的沙漠了!【编辑:刘阳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9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塔克拉玛干沙漠绽放玫瑰的启示
在广袤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场关于生命与浪漫的奇迹正悄然上演。近日,用于锁边工程的10万株玫瑰迎来了盛开期。黄沙漫卷西风,与玫瑰花海相映成趣。娇艳欲滴的玫瑰宛如繁星洒落,于荒芜
2025-05-27 16:06:00
...化。然而,治理荒漠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防沙治沙为例,2024年底,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把世
2025-01-20 06:06:00
围起来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空白区实现锁边“合龙”
...辉)28日上午,随着一棵棵玫瑰花苗的载种,覆土压实,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实现锁边“合龙”,标志着长达285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空白区锁边任务完成。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2024-11-28 13:1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李亚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多年来,越来越多的荒漠变绿洲。2022年国家林草局公布的全国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
2024-03-22 12:33:00
...县、于田县锁边固沙项目开工。随着项目的开展,环抱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生态屏障将逐渐补齐最后285公里的“缺口”实现闭合,一步步实现对沙海的阻隔。该项目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2024-05-23 11:02:00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神秘壮阔,但也暗藏危险:狂风呼啸时,沙尘暴遮天蔽日,席卷之处,农田被掩埋、交通被阻断,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为治理风沙,人们想
2024-12-11 03:18:00
新华社记者 李自良 初杭 尚升在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条绿色屏障蜿蜒成链,锁住千百年来肆虐的流沙。11月28日,在新疆于田县,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
2024-12-16 07:07:00
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进入攻坚倒计时
...讯(记者 曹华报道)记者从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285公里锁边建设,目前已进入“合龙”攻坚倒计时,各地正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合龙”顺利完成。于田
2024-11-24 14:37:00
...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历史上,塔克拉玛干沙漠一直在整体向南推移。1000多年间,推移了约100至150公里,平均每年移动100多米。而生活在塔克拉玛干周边
2024-12-08 10:4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悬崖边的“风味”与“风口”|我在贵州“奔县”系列报道之清镇篇
10月15日,27岁的邓丁站在自己打造的“古既·腰岩”悬崖咖啡馆观景台上,为自己冲了一杯咖啡。在这个坐落于贵阳清镇市流长乡田湾村百米悬崖之上的创业项目迎来“出圈”后的第一个国庆中秋长假考验后
2025-10-26 12:37:00
新发路观察|一叶知心,一叶知城
近来提及秋色,社交平台上总有网友将长春与成都并列讨论。一座是东北平原上的“森林城市”,一座是西南盆地里的“天府之国”。相隔数千公里的两座城市
2025-10-26 12:58:00
陕西省第四十四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
10月25日早晨,陕西省第四十四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隆重举行。副省长李九红宣布运动会开幕。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出席开幕式
2025-10-26 13:34:00
传染病医疗机构协同发展交流活动在石家庄举办
2025年10月22日,由京津冀三地疾控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京津冀传染病医疗机构协同发展交流活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
2025-10-26 13:43:00
城事直通车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占道经营带来的拥堵、沿街店铺的噪音扰民、路面坑洼影响出行、违停导致的秩序混乱……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城市管理问题
2025-10-25 07:16:00
在市邮政管理局和市总工会的关怀支持下,市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联合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迎泽区解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
2025-10-25 07:17:00
10月24日,我市举行庆祝山西省第29个环卫工人节暨表彰大会,表彰慰问为全市环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会议向辛勤耕耘在一线的环卫工友们致以最真挚的感谢与节日的祝福
2025-10-25 07:17:00
10月22日,省生态环境厅对外通报8月降尘监测结果。其中,太原当月降尘量3.3吨/平方千米,同比下降31.2%。结果显示
2025-10-25 07:17:00
台湾青年:“台独”遮掩不了历史真相,台湾人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台湾学生林景茂接受媒体采访。中国网记者 李智 摄中国网10月25日讯(记者 李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25-10-25 07:19:00
在秦皇岛市抚宁区箭杆岭长城,漫山黄绿交织如锦。林木染秋、长城映景,古老砖石与鲜活秋意碰撞出独特韵味。拍摄丨史伟杰、张辉、赵杰剪辑丨殷雪迪
2025-10-25 07:49:00
从“养老”到“享老”!河北乐亭托起幸福“夕阳红”
图为老年人参加公益培训。“在老年大学里,我不仅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乐趣,还认识了很多朋友!”虽然入学时间不长,但退休职工徐艳丽对乐亭老年开放大学公益课赞不绝口
2025-10-25 07:50:00
拓福迎重阳
10月24日,张家口市民在拓印百福图。当日张家口市桥东区红旗楼街道茶坊社区胜利中路社区联合张家口银行红旗楼支行开展敬老慰问活动中老年居民学习非遗知识拓印百福图喜迎重阳节10月24日
2025-10-25 07:54:00
开滦集团2025年“奋进杯”职工羽毛球比赛成功举办
图为比赛现场。10月23日至24日,开滦集团2025年“奋进杯”职工羽毛球比赛在开滦体育馆成功举办。本次赛事吸引集团公司15个单位的150余名羽毛球爱好者踊跃参赛
2025-10-25 07:55:00
河北迁安:敬老月活动惠乡村 温情服务暖人心
图为文艺惠民演出大合唱《夕阳红》精彩上演。张泽慧摄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王雅婷)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组织志愿者深入乡村
2025-10-25 07:56:00
河北迁安:打造民营钢企低碳样本 以体系化思维探路“双碳”目标
图为唐山松汀钢铁有限公司获得碳管理体系贯标示范单位。迁安市数据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供图河北新闻网讯(邹雅婕、刘天然、王欢欢)近日
2025-10-25 07: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