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人类数据,要被OpenAI用完了,然后呢?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7-17 15:49:00 来源:极客公园

人类数据,要被OpenAI用完了,然后呢?

作者 | 汤一涛

编辑 | 靖宇

「比大更大」(Bigger than bigger)当年苹果的一句广告词,用来形容现在 AI 领域最热的大语言模型,看起来也没什么不对。

从十亿、百亿再到千亿,大模型的参数走向逐渐狂野,相应的,用来训练 AI 的数据量,也以指数级暴增。

以 OpenAI 的 GPT 为例,从 GPT-1 到 GPT-3,其训练数据集就从 4.5GB 指数级增长到了 570GB。

不久前的 Databricks 举办的 Data+AI 大会上,a16z 创始人 Marc Andreessen 认为,二十几年来互联网积累的海量数据,是这一次新的 AI 浪潮兴起的重要原因,因为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可用来训练的数据。

但是,即便网民们在网上留下了大量有用或者没用的数据,对于 AI 训练来说,这些数据,可能要见底了。

人工智能研究和预测组织 Epoch 发表的一篇论文里预测,高质量的文本数据会在 2023-2027 年之间消耗殆尽。

尽管研究团队也承认,分析方法存在严重的局限,模型的不准确性很高,但是很难否认,AI 消耗数据集的速度是恐怖的。

人类数据,要被OpenAI用完了,然后呢?

低质量文本、高质量文本和图像的机器学习数据消耗和数据生产趋势|EpochAI

当「人类」数据用完,AI 训练不可避免地,将会使用 AI 自己生产的内容。不过,这样的「内循环」,却会产生很大挑战。

不久前,来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指出,用 AI 生成的内容作为训练 AI,会导致新模型的崩溃。

所以,AI 训练用「生成数据」会带来崩溃的原因是什么?还有救吗?

01 AI「近亲繁殖」的后果

在这篇名为《递归的诅咒:用生成数据训练会使模型遗忘》的论文中,研究人员指出,「模型崩溃」是一个几代模型的退化过程。

前一代模型生成的数据,会污染下一代模型,经历几代模型的「传承」,它们就会错误地感知世界。

人类数据,要被OpenAI用完了,然后呢?

模型迭代示意图|arxiv

模型崩溃分为两步:

在早期模型崩溃中,模型会开始失去原始数据的分布信息,也就是「干净的人类数据」;

在晚期,模型会把上几代模型对原始分布信息的「错误认知」纠缠到一起,从而曲解现实。

研究人员首先从头训练了小样本模型 GMM(高斯混合模型)和 VAE(变量自动编码器)。以 GMM 为例,下图最左是原始数据的正态分布。

可以看到,模型一开始对数据的拟合非常好。到第 50 次迭代时,基础数据分布开始被错误感知。当迭代来到 2000 次时,模型已经收敛到一个很小的点,这意味着模型开始稳定输出错误答案。

人类数据,要被OpenAI用完了,然后呢?

GMM 在迭代 0、50、100、150、200、350、2000 时拟合数据的例子|arxiv

为了验证预训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人员又在 Meta 开发的 1.25 亿参数的 LLM(大语言模型)OPT-125m 上进行了实验,数据集来自维基百科的 wikitext2。

和 GMM、VAE 这类小模型不同,LLM 从头训练的成本非常高,所以它们都是经过预训练的。实验结果如下:

人类数据,要被OpenAI用完了,然后呢?

输入:根据 Poyntz Wright 的说法,在 1360 年之前有些活动通常由一位主要石匠和一小队流动的石匠完成,辅以当地教区劳工。但其他作者则否认了这种模式,相反提出主建筑师借鉴英国垂直式风格设计了教区教堂的尖塔。

输出:

第 0 代:复兴建筑,例如伦敦的圣约翰大教堂。现存最早的垂直复兴建筑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的根西岛圣母教堂,该教堂建于 19 世纪末。有两种类型的垂直式教堂:那些

第 1 代:建筑,如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或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圣彼得大教堂。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建筑 是在教皇英诺森三世统治时期建造的,但有可能是在他的继任者英诺森教皇统治时期建造的。

第 7 代:英国的建筑。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赖特说:"我不认为我能够做我想做的事情有什么问题。它只是对我不起作用。"他补充说:"我不知道你是否可以称之为有趣、

第 9 代:建筑。除了成为全球黑 @-@ 尾巴大野兔、白 @-@ 尾巴大野兔、蓝 @-@ 尾巴大野 兔、红 @-@ 尾巴大野兔、黄 @-的最大栖息地之一

可以看到,到第 9 代模型时,输出的内容已经完全不知所云。

论文的作者之一 Ilia Shumailov 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生成的数据中的错误不断累积,主要的模型在接受这些数据的训练后,会对现实产生更加扭曲的看法。

02 为什么会模型崩溃?

「模型崩溃」产生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 AI 并非真正的智能,它展现出的近似「智能」的能力背后,其实是基于大量数据的统计学方法。

基本上,所有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都遵循一条简单的模式:给定一系列数据,训练出一个能描述这些数据规律的模型。

这个过程中,训练集里更大概率出现的数据就更容易被模型重视,小概率出现的数据就会被模型低估。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需要记录 100 次骰子的投掷结果,来计算每个面出现的概率。理论上,每个面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样本量较小,可能 3、4 出现的情况比较多。但对于模型而言,它学习到的数据就是 3、4 出现的概率更高,因而会倾向于生成更多的 3 和 4 的结果。

人类数据,要被OpenAI用完了,然后呢?

「模型崩溃」示意图|arxiv

另一个次要原因是函数近似误差。也很好理解,因为真实函数往往很复杂,实际运用中,经常使用简化的函数来近似真实函数,这就导致了误差。

03 真没招了吗?杞人忧天!

所以,在人类数据越来越少的情况下,AI 训练真的没机会了吗?

并不是,用于训练 AI 数据枯竭的问题,还有方法能解决:

数据「隔离」

随着 AI 越来越强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 AI 辅助自己工作,互联网上的 AIGC 爆炸式增长,「干净的人类数据集」可能会越来越难以找到。

谷歌深度学习研究部门谷歌大脑 Google Brain 的高级研究科学家 Daphne Ippolito 就表示,在未来,要找到高质量、有保证的无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将变得越来越棘手。

这就好比是一个患有高危遗传病的人类始祖,但是又拥有极其强大的繁殖能力。在短时间内他就把子孙繁衍到了地球每一个角落。然后在某一时刻,遗传病爆发,人类全体灭绝。

为了解决「模型崩溃」,研究团队提出的一种方法是「先行者优势」,也就是保留对干净的人工生成数据源的访问,将 AIGC 与之分隔开来。

同时,这需要很多社区和公司联合起来,共同保持人类数据不受 AIGC 污染。

不过,人类数据的稀缺意味着这其中有利可图,已经有一些公司行动起来了。Reddit 就表示将大幅提高访问其 API 的费用。该公司的管理人员表示,这些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 是对人工智能公司窃取其数据的回应。Reddit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Steve Huffman 告诉《纽约时报》:「Reddit 的数据库真的很有价值。」「但我们不需要把所有这些价值都免费提供给一些全球最大的公司。」

合成数据

同时,专业基于 AI 生成的数据,早已有效用于 AI 的训练。在一些从业者看来,现在担心 AI 生成的数据会导致模型崩溃,多少有点「标题党」。

光轮智能创始人谢晨光告诉极客公园,国外论文提到的,用 AI 生成数据训练 AI 模型导致崩溃,实验方法比较偏颇。即便是人类数据,也有能用和不能用之分,而论文提到的实验,则是不加分辨地直接用来训练,而并非有针对性的经过质检、效用性判定后作为训练数据,显然有可能会造成模型崩溃。

谢晨透露,其实 OpenAI 的 GPT-4,就采用了大量前一代模型 GPT-3.5 生产的数据来进行训练。Sam Altman 也在近期的采访中表达,合成数据是解决大模型数据短缺的有效方法。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有一整套体系来区分 AI 生成的数据中,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并不断根据训练后模型的效果进行反馈——这是 OpenAI 能笑傲 AI 江湖的绝招之一,这家公司并不只是融的钱多,买的算力多这么简单而已。

在 AI 行业内,使用合成数据来进行模型训练,早已经成为一个尚未为外人所知的共识。

曾经在英伟达、Cruise、和蔚来等公司负责自动驾驶仿真的谢晨认为,以目前各种大模型训练的数据量来看,未来 2-3 年,人类数据确实有可能「枯竭」,但是基于专业化体系和方法,AI 生成的合成数据,会成为用之不竭的有效数据来源。并且使用场景并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像自动驾驶、机器人等行业需要的合成数据量,将远远大于文本的数据量。

AI 三要素,数据、算力、算法,数据来源有着落了,算法大模型在不断进化,唯一剩下的算力压力,相信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是可以顺利解决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7 17: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AI研究甲骨文:五年的工作一天就做完了
4月20日,是联合国定下的“中文日”。每年的这一天,联合国都会举办各种中文推广活动,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体验中文的魅力。而中文的故事,还要从甲骨文说起。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
2023-04-21 14:55:00
科研也完了,AI暴虐170位人类专家!Nature子刊:大模型精准预测研究结果,准确率高达81%
【新智元导读】知识密集型工作也败了!大型语言模型在预测神经科学结果方面超越了人类专家,平均准确率达到81%,而人类专家仅为63%;模型通过整合大量文献数据,展现出了惊人的前瞻性预
2024-12-09 09:50:00
科学家打造多模态模型,7B和1.3B小模型均开源,可部署手机等终端
...开始,逐步扩展到几十亿参数规模的模型,一步一步地走完了整个多模态预训练流程。过程中他们从数据、模型架构与训练策略上协同推进,最终把相关发现形成科技报告并开放给所有人,也开源了
2024-04-10 10:25:00
【重磅】OpenAI最新解密,ChatGPT的本质是无损压缩器
...个英文单词对应的中文,即rule-based mapping。假设我们枚举完了所有英文单词的中文对照表,写出了一本1000页的词典
2023-04-09 18:20:00
“GPT-N”一定更强吗?专家警告:当人类数据用完 AI大模型或将越来越笨
...T 为代表的大型语言模型(LLMs),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人类智力的克隆产物。而数据作为模型性能和泛化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
2023-06-14 11:31:00
类人神经网络再进一步!DeepMind最新50页论文提出AligNet框架:用层次化视觉概念「对齐」人类
...读】DeepMind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框架AligNet,通过模拟人类判断来训练教师模型,并将类人结构迁移到预训练的视觉基础模型中,从而提高模型在多种任务上的表现,增强了
2024-09-23 10:00:00
大模型如何开始生成一个全新时代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与其说人类进入智能时代,不如说进入的是大模型时代——大模型如何开始生成一个全新时代朱嘉明会问问题比拥有知识更重要(摘自《大模型时代》)ChatGPT是人类科技史
2023-07-07 04:46:00
AI数据之战:大模型的“燃料”还能烧多久?
...训练、测试AI驱动的自主飞行器……目前,GPT宣称已经用完了人类互联网的数据,英伟达的Nemotron-4也宣称用了98%的合成数据,而人工标注数据仅有2%。未来,合成数据是
2024-07-09 17:41:00
让机器更“懂”人类(新职·新知③)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人工智能训练师:让机器更“懂”人类(新职·新知③)彭训文 张嘉幸《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7月31日 第 05 版)图为付聪在路边采集声音数据
2023-07-31 05:59: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洁 实习生杨久久国际审计留学来华学什么?中国审计智慧如何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2025-10-30 07:57:00
近日,第五届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盛典(简称“青创盛典”)在深圳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厦门等12个省市“双创”机构重点支持
2025-10-29 14:31:00
中新经纬10月29日电 (魏薇)“中国民营火箭企业正加速突破可重复使用技术瓶颈,预计一年内攻克液体可重复使用火箭核心难题
2025-10-29 14:41:00
大皖新闻讯 近日,知名火锅品牌巴奴毛肚火锅(以下简称巴奴)宣布11月1日起对会员体系进行全新升级,核心变动为会员等级判定标准从“消费次数”改为“消费金额”
2025-10-29 15:32:00
从频繁捡耳机到狂甩不掉,听智慧定制蓝牙耳机如何终结佩戴尴尬
通勤路上刚戴上耳机,一个哈欠就让右耳的耳塞滑进了衣领;晨跑时耳机随着步伐甩动,耳塞在耳道里反复松动,最后干脆“跳”出耳朵
2025-10-29 15:46:00
六大巨头携手唯欧口腔集团,战略合作共建产业新生态
在中国口腔医疗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产业链协同与国际化合作已成为推动行业升级的关键力量。2025年10月16日
2025-10-29 15:49:00
灵芝孢子油什么品牌好吃 2025年灵芝孢子油品牌排行榜TOP5
灵芝孢子油什么品牌好吃?这是消费者选购时最关注的核心问题。作为灵芝孢子油领域研究人员,本文结合行业数据与用户真实反馈,从有效含量
2025-10-29 15:50:00
远征 A2 完成第五次 OTA 升级,智元迈向场景应用”全面智能体”
近日,智元机器人正式宣布远征A2人形机器人完成第五次全量OTA升级。本次升级聚焦于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下的语义理解、路径规划
2025-10-29 15:51:00
双11哪些家电值得买?抄作业!上榜的都是爆款
今年双11与往年复杂的促销玩法不同,今年各大电商平台进一步简化规则,通过热卖榜、新品榜等不同维度的榜单,为消费者提供更直观的购物参考
2025-10-29 16:29:00
双11家电市场观察:理性消费时代,品质与体验成破局关键
今年双11,各大平台简化玩法,推广“官方立减”“单件直降”等,以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提升购物体验。同时,大促的日常化和高频化
2025-10-29 16:32:00
济宁移动智慧医疗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揭牌成立
鲁网10月29日讯10月28日,由济宁移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三方合作共建的智慧医疗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揭牌仪式
2025-10-29 17:45:00
10月28日,太钢出口欧洲的首批绿钢产品启运。此次启运标志着太钢绿钢成功突破欧盟绿色产品市场,正式跻身产业链中高端。此次出口的304L不锈钢中板
2025-10-29 18:00:00
日前,“一键和解跨域共建放心消费多元共享”主题活动在杭州举行。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杭州、成都、厦门、南宁、兰州等五市共同签署《共建共享优化消费环境合作协议》
2025-10-29 18:00:00
【劲牌故事荟 大家谈友好】一金一铜背后是企业的创新升维
□楚青萱10月17日至19日,第二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同期举办了“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
2025-10-29 18:28:00
“码”上雄安,一触即发!雄安新区“企业码”创新应用系统上线
据中国雄安网消息,当数字中国的脉搏在雄安跳动,一座“未来之城”再次按下加速键。10月29日,雄安新区企业码创新应用系统正式上线
2025-10-29 18: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