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洁 实习生杨久久
国际审计留学来华学什么?中国审计智慧如何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南京审计大学“审智通海”团队以一次精彩的实践给出了答案。在近日落幕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中,这支专注于推动中国审计模式走向国际的公益服务团队夺得全国银奖,实现了该校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
成功的背后,是团队成员长达一年多的深耕细作。自去年1月项目创意诞生起,他们便开启了探索之旅,细致梳理“一带一路”援外审计的经典案例,打磨适配不同国情的审计方案。他们发现,中国在大型工程审计、大数据审计、政策审计等领域的丰富经验,正是不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急需的。
“我们项目最核心的价值在于,成功将中国审计的制度优势与实践智慧转化为一套可跨境推广的标准化方案。”团队指导老师倪慧表示,“这不仅展示了中国在专业服务领域的软实力,更在全球治理中贡献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中国方案’,推动了国际审计标准的多元化发展。”
团队设计出一套“三步走”的方案——“育鹰”“归巢”“繁星”。倪慧进一步解释,“育鹰”阶段,先通过数字化课程、仿真模拟实验和成效可视化,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最适合其国情的培养方案。“归巢”阶段则是在学员回国后,持续为他们提供专项审计指导,助其成为本国审计改革的中坚力量。“繁星”阶段,打造审计学员全球联动社群,在推广中国审计标准的同时,搭建更加便捷的全球审计对话平台。“这一创新项目通过建立‘全球视野——本地行动’的协同机制,确保审计模式既能体现中国智慧,又能灵活适配不同国家的制度环境与文化语境。”她说。
“这是一个从国家战略和全球治理真实场景中‘长出来’的课题,而不是闭门造车的空想。”团队负责人陈元表示,之所以能在全国总决赛舞台上获得还不错的成绩,第一是因为他们抓住了“真需求”,其次是实现了“差异化”的突破,没有“随大流”,“大创赛每年有上百万支团队参赛,若主题扎堆在乡村电商、环保回收、乡村支教等热门领域,却没有独特的切入角度,很容易被淹没。差异化不一定是技术多先进,更多的是需要另辟蹊径——在审计这一专业领域找到独特的细分赛道,主题自然会‘自带光环’。”
“再好的项目,也一定要把故事讲好。”陈元介绍,项目路演并不能是零散信息的堆砌,需要用一根“问题主线”串起所有的关键点,他们反复打磨,力求让评委快速理解项目的闪光点,“我们从市场缺口的具体场景切入,让创意模式成为填补缺口的精准方案,再用成效数据佐证方案的落地能力,最后以发展规划锚定未来的增长路径。”
目前,在实践层面,团队已启动两项核心规划:选择2—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当地中资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展审计准则与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试点,积累本土化案例;正积极对接国际审计组织、各国审计监管机构及高校,旨在共同开发培训课程与认证体系,从标准制定与人才培养层面推动模式的制度化落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30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