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操持罔玷 千古弗渝
——明代廉吏杨表
清乾隆《长沙府志》记载杨表
清《广东通志・卷十四》记载杨表
清乾隆《龙溪县志》记载杨表
清康熙《漳州府志・人物》记载杨表
杨表与友人的诗词石刻
⊙黄辉全 文/供图
杨表,字介章,更字汝中,号见湖,今龙文区下店尾人,生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二月,卒于明嘉靖辛丑年(1541年)五月。
杨表自幼敏而好学,智虑超俗,明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进士。钦定四库全书《明一统志・卷七十八》载:“杨表,龙溪人,正德甲戌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升郎中,督税两广,劳业大著,擢知长沙府……升广西参政,致仕以廉介终其身。”其事迹还载入《龙溪县志》《漳州府志》及《杨氏族谱》等志书。
杨表嘉靖初年任湖南长沙知府,清·迈柱《湖广通志》载:“杨表,龙溪人,嘉靖中守长沙,操守廉介,才识明敏。”嘉靖元年(1522年),善化县西有条小河,当地人过往通行极为不便,当时分封在长沙府的长沙王朱见浚便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双拱桥,长沙府知府杨表则依着这座双拱桥一侧的山体新建关王祠,以求关公世代镇守这座溁湾桥,庇佑来往行人出入平安。清《图书集成·职方典》载:“溁湾桥善化县西过江五里,下通小河。嘉靖元年吉简王石巩。知府杨表倚山建关王祠,镇焉。”
为正风纪,嘉靖五年(1526年)学道许宗鲁、知府杨表在岳麓书院御书楼左侧辟建一座三间单檐硬山式的“六君子堂”,专祀对书院创建和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朱洞、李允则、 周式、刘珙、陈钢、杨茂元六位先儒。此外还筑堤建桥,造福一方百姓。
清嘉庆《雷州府志・卷九・职官・知府》记载:“杨表龙溪人,进士升两浙盐运使。”钦定四库全书《广东通志・卷十四》(清・郝玉麟)载:“杨表福建龙溪人,嘉靖五年知雷州府事。”卷十四又载:“(临高县城)正德间,知县周让梁高相继砌以石增高二丈三尺,窝铺八。通判杨表增建东西门月城,东曰东安,西曰西阜,及建东西二关。”《广东通志初稿》也记载雷州府出面为海康庄氏建了一座节妇亭的牌坊,“在城中正坊,知府杨表为海康吴金童妻张(应为“庄”字之误)氏立”。
广东雷州半岛多风雷肆虐侵袭,百姓惨遭其害。杨表任雷州府设风云雷雨山川坛祭祀,在北门外东岳庙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嘉庆《雷州府志・卷八・坛庙》记载:“风云雷雨山川坛,旧在西南陂,距城二里。嘉靖七年(1528年),知府杨表建于城外西隅。”《明一统志・卷七十八》载:“(杨表)清慎自持,改知雷州,兴学校,表节义,浚水利,作文以祭城隍,猛象为之出境,郡人异之。”
按照《明史》记载:“沿海之地,自广东乐会接安南界,五千里抵闽,又二千里抵浙,又二千里抵南直隶,又千八百里抵山东,又千二百里踰宝坻、卢龙抵辽东,又千三百余里抵鸭绿江,岛寇倭夷,在在出没,故海防亦重。”可见倭寇活动的面积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以今天的地域划分来看,包括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天津、辽宁等地,这就为明代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军事布防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为加强对海防事务的统筹,明廷先后设置总督备倭都司、备倭把总、温处守备三武职。浙江温处同福宁接壤,倭所出没。《温处海防图略》载:“温处为两浙海疆门户,明季倭寇出没,号曰要冲。”《温区海图》注示:“镇下关,极冲,乃福浙海垟交界,贼船往来南北必经于此,今派听哨官一员,部领兵船哨□□南与福建烽火闵□。”鉴于其要冲重地,朝廷调广东雷州知府杨表出任温处守备使。
嘉靖十二年(1533年)三月“辛未命温处守备使杨表掌福建行都司事”。
福建行都司设于建宁府(今建瓯市),辖五卫一所,分布于闽西山区,地处“闽浙要冲”,有“坑冶之利”,其职权在于“严保障”,以维护明廷在福建西部山区的统治,稳定地方为要务:
“矧建宁为郡,地居上游,北连浙江,西接江右,地大物众。太祖高皇帝疆理天下,特设行都司于建以严保障。今上皇帝又特敕宪臣分司于建,以专弹压,则此郡为要冲重地,固非它郡可比。”
“建宁当阀浙之冲,有坑冶之利,故国初既立行都司,至是守臣欲为之防,乃请封治设重镇焉。”
治理福建闽西山区治安有功的杨表,升任浙江都转盐运使。到任之后,深入盐场,察访煮盐的灶民。遇有灾荒,他用心赈济灾民,允许灶民缓交赋税,宽免过重的徭役。为兴修水利,杨表带头削去应该享受的常例待遇。《明一统志・卷七十八》载:“升浙江盐运使,削去常例。浙人谓三十年来清官,杨表一人而已。”清康熙《漳州府志・卷二十五・人物》:“浙人称之曰:三十年来,鹾司廉官唯杨公一人而已。”
嘉靖十四年(1535年)六月“丙申升浙江盐运使杨表为广西右参政”。 现珍藏于东山县图书馆的《杨氏族谱》中有《见湖府君行实》一文,载其在广西任右参政时,“其政教之善,播于群黎。”由于父亲去世,按例需辞职返家守孝三年,当地百姓感其恩泽,归行时“有留靴而朝夕拜祝者,有塑像而岁时庙祀者,有缙绅士庶而泣下郊送者。”
杨表一生清廉无私,高风亮节,办事公正,受到朝廷的重用,也深受百姓的拥戴。令人扼惋的是,杨表在守孝期满即将复职时,却突然去世,葬于龙溪县二十六都赤岭保(今龙文区下店美社)。去世后,其神位被供奉于乡贤祠,享受万世祭拜。
杨表是一个值得后人纪念的清廉官吏。据《杨氏族谱》载:“嘉靖君聘联:会计有方,事不劳而必集。操持罔玷,历千古而弗渝。”其意为:出谋划策有方且见效,办事不劳顿,集成功于一体。操持国事没有玷污,廉洁奉公自始至终没有改变。这便是对杨表一生的高度赞誉。
至今云洞岩上还留有杨表诗词石刻,在“通幽处”洞口完好保存着杨表与友人的诗词石刻。该石刻为楷书,字高约4厘米,凡五行。“奉和徐波石同访云洞韵。论心忻雨酌,云洞凌云谷。三笑咏而归,溪云自往复。”署款:“见湖生杨表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4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