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龙敏飞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27日 05版)
据中国新闻网12月25日报道,近日,云南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发布《农村集体聚餐风险提示》,要求农村集体聚餐实行申报备案管理,自办或委托厨师承办的群体性聚餐5桌以上的,应提前10日内将聚餐时间、地址、餐次等信息申报备案,并接受食品安全协管员或市场监管部门人员的检查指导。
上述消息一出,不少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聚餐也要报备吗?有关部门是不是管得太宽了?甚至有人因此嘲笑地方管理水平不行。
有关部门真的是手伸得太长吗?
仔细阅读这一风险提示的原文,便会发现上述质疑和指责其实是一种误读。
首先,农村集体聚餐报备制度在不少地方已实行多年。河南、陕西、甘肃、福建等地,均有关于农村聚餐按照规模大小实行分级指导、管理的制度。同时,报备的目的只是让有关部门提前知晓聚餐时间、地址、餐次、人数、菜单等信息,并做好应急准备,并不是聚餐需要审批更不是禁止群众聚餐。年终岁末,正逢农村聚餐高峰期,有关部门适时做出提示合情合理。
其次,要求农村集体聚餐报备是为了让聚餐更安全。这些年,农村聚餐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酿成过一些多人伤亡的惨剧。这般现实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给人一种心有余悸的感觉。从这个角度来说,对聚餐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承办厨师的健康资质、使用食材、饮用酒水(主要是散装白酒)、是否使用醇基燃料等信息提前申报备案,由有关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度的监督管理,其实更有利于聚餐的安全、百姓安全。
所以,对于上述风险提示,人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有关部门的履职尽责和善意提醒,多一些理性和客观。
类似新闻之所以容易招来负面解读甚至嘲讽,很大原因在于不少人并没有阅读相关内容的原文,而一些别有用心的自媒体账号为了博眼球往往会夸大事实,故意“歪解”相关政策和举措。所以,此事引发争议也带来另一重思考——面对看似反常的新闻,人们应有基本的常识与判断,不能听风就是雨,而要努力寻求真相,尊重事实,至少可以“让子弹再飞一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7 05:45: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