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AI“复活”亲人成生意,哪些红线待划定?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4-11 03:3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提供一张照片、一段10多秒的音频,即可让逝者在视频中“活”过来——

AI“复活”亲人成生意,哪些红线待划定?

本报记者 陶稳

《工人日报》(2024年04月11日 06版)

阅读提示

今年清明节前,利用AI技术“复活”亲人成为热议话题。在电商平台,有店家提供这项收费服务,低至几元钱就能“复活”亲人。业内人士认为,在推动这类AI应用时,要把握好创新、伦理以及法律之间的平衡。

“一位20多岁的女士,母亲在6年前去世了,想让我做一段‘复活’妈妈的视频。”在南京从事短视频工作的常明,半年前开始用AI技术帮一些人“复活”逝去的亲人。3月29日,这位女士提供了一张妈妈生前的照片、一段10多秒的音频,以及一段她想让妈妈说的话。

今年清明节前,每天都有十几人找常明做此类视频。此前,有人利用AI技术“复活”已故公众人物,相关伦理和法律问题引发广泛热议。

AI技术如何“复活”逝者?这一行为背后是否涉及侵权违法的法律风险?

低至几元钱就能“复活”亲人

约半小时后,常明将制作完成的一分钟视频发给这位女士。画面里,一张泛黄的照片动了起来,照片中身穿蓝色棉袄、面带微笑的妈妈缓缓说道:“丫头,我和你爸都很好,不要牵挂和想念……”

常明说,那位女士收到妈妈的“复活”视频后很开心,说看到视频后会感觉妈妈就在身边。

记者在一些电商平台看到,制作一条1分钟左右的“复活”视频,有的标价几元,有的上千元。常明告诉记者,依靠现在的技术,有10秒钟或者一两句话的音频,基本就能还原一个人的声音。“至于定价,制作过程本身技术含量不高,精细度可能是影响价格的原因,不排除一些人利用信息差故意抬高价格。”

浙江某大学物理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小金,清明节前两周在线上做AI“复活”亲人的兼职。小金告诉记者,他在网上自学了几天相关技术后,开始在线接单。每单定价37.9元,有时会根据视频时长调整价格,完成一个单子大概要30分钟左右,平均每单成本是10多元。

在用AI技术“复活”亲人的领域,与常明和小金主要做合成视频不同,“超级头脑”工作室创始人张泽伟,从去年3月起与团队专注于数字陪伴、数字永生。“数字永生的核心是能交互和对话。”张泽伟表示,至今他的团队已经为1500多个家庭“复活”亲人,其间一些殡葬行业机构也找到他,希望开展合作,推出逝者数字生命的订制服务。

“一位9岁的小女孩病逝后,捐献了眼角膜等一些重要器官,她的妈妈想让我们为这个小女孩定制一个数字生命。我们用一周的时间制作了出来,现在这位妈妈能跟她的‘数字女儿’实时互动,而且随着模型训练不断深入,这个智能体与女儿的思维习惯也会越来越像。”张泽伟告诉记者,他们团队的订单价格从上千元到上万元不等,与去年3月相比,今年的订单量增长了2倍左右。

是情感疗愈还是重揭伤疤

对一些人来说,用AI技术“复活”亲人,成为一种新的情感寄托方式。2023年初,知名音乐人包小柏在朋友帮助下,利用大数据语言模型等技术还原了一个能实时响应对话的“数字女儿”。包小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就个人感受来说,如果不是这项技术,失去爱女的伤口会一直存在,是这项技术让他可以有一个具象的缅怀。

用AI技术“复活”逝者,也会涉及一些道德伦理和法律问题。此前,有网络博主用AI技术“复活”已逝世公众人物,并在网上传播。有公众人物的亲属表示,看到网上传播开来的“复活”影像,感到不舒适。

张泽伟告诉记者,他曾多次接到粉丝要求“复活”已逝明星的订单,但因未经亲属同意,他都选择了拒绝。

AI“复活”亲人行为背后的法律底线在哪里?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谢永江表示,按常理讲,死者近亲属提供死者的照片、音频、视频等个人信息,利用AI技术“复活”亲人,只要无害于公序良俗和第三人合法权益,则无可厚非。

“近亲属一般应是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如果死者生前明确不得使用AI技术对其‘复活’,则任何人均不得实施该行为。”谢永江补充道,对于“复活”一些逝世的公众人物,未经近亲属同意,粉丝或商业机构不得擅自利用技术“复活”。如果在利用AI技术“复活”公众人物过程中,涉及信息非法泄露或交易,则构成违法。利用“复活”的死者形象进行诈骗或制作非法视频,同样构成违法。

把握创新、伦理以及法律间的平衡

一家深耕AI以及生成式AI领域内容社区的负责人表示,利用AI技术“复活”亲人展示出AI技术在满足人类情感需求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同时也伴随着伦理道德上的一些疑虑。此外,利用AI技术“复活”逝者,必然会用到逝者生前的一些数据,因此不可避免会触及隐私问题。

该负责人认为,在推动这类AI应用时,要把握好创新、伦理以及法律之间的平衡,“既要防止滥用也不能因噎废食,既要尊重逝者也要确保其使用方式对生者起到健康积极的作用。”

垦丁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麻策律师表示,“复活”行为是人工创造的“永生”,挑战了传统生死观念,应当进行伦理审查。从法律层面看,AI“复活”亲人可能涉及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争议。个人数据被用于训练数字分身模型,涉及数据采集、使用的知情权和决策权问题。

谢永江指出,《民法典》规定逝者人格利益受法律保护,不得侵害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等人格利益。如受到侵害,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等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近亲属利用AI技术‘复活’逝者的行为,属于私人行为,不应禁止,但是如果公开展示,则应注明是利用AI技术‘复活’的形象,以免引发社会公众或利害关系人的误解。”谢永江说,如果有多个近亲属,原则上应就“复活”行为达成一致意见。

“根据我国关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法规要求,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须进行审查和备案,以确保安全可控,提供类似‘复活’服务也应当纳入监管范畴,特别是当相关用户可能利用该类功能进行诈骗、误导等行为时。”麻策认为,数字永生是全新的社会发展问题,目前没有明确规则,在此情况下,要加强立法、明确红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1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AI复活亲人”成流水线生意,哀思变“商机”更需约束和规范
只需要52.1元,就能还原逝去亲人的容貌并和ta聊天。”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浪潮之下,与逝去的亲人“再见一面”似乎日渐成为可能。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用AI“复活”逝去的人,已经发展
2024-03-12 11:50:00
当AI“复活”逝者渐成生意,多少边界需要约束
...开表示“无法接受”“感到不适”,希望对方尽快下架。亲人的明确态度使得AI“复活”逝者的争议甚嚣尘上。真正令人意外的是,“AI复活”似乎有着成为生意甚至形成产业的势头。一些电商
2024-03-25 06:08:00
...张凌寒认为,比较稳妥可行的方法是始终划定技术发展的红线和底线,始终要求技术发展不能突破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权益保护的底线。与一些商家借已故艺人博流量形成对比的是,
2024-03-24 18:56:00
AI“复活”逝者已成生意?相关技术推广需更多监管和规范
“只需要52.1元,就能还原逝去亲人的容貌并和ta聊天。”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浪潮之下,与逝去的亲人“再见一面”似乎日渐成为可能。《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用AI“复活”逝去
2024-03-11 09:29:00
起底“AI复活”乔任梁等明星背后产业链:“复活”名人成引流手段,收费100到数万元不等
...境。值得一提的是,为深度合成服务划定了“底线”和“红线”、强调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从事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已于2023年1月正式实施;
2024-03-19 09:40:00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只需52.1元,就能还原逝去亲人的容貌并和ta聊天。”据报道,用AI“复活”逝去的亲人,已经发展为一门生意。2023年4月,有博主通过AI“复活”奶奶,并与
2024-03-14 05:16:00
AI复活亲人  弥补内心遗憾
本文转自:福建卫生报AI复活亲人 弥补内心遗憾清明节,小众生意受到广泛关注,但颠覆往常的生死观引发热议图①图②图③ □本报记者 刘伟芳AI技术,无疑是近年来的热点。AI图文、A
2024-04-04 00:15:00
一单5元至上万元不等,清明节前AI复活亲人成热门流水线生意
...加快AI领域的立法;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画出底线和红线的“硬法”固然不可缺位,但为了弥补立法的滞后性,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当前应提倡设立更多的“软法”,即通过行业协会、团
2024-03-28 11:41:00
AI“复活”逝者成完整产业链,谁有权利使用?应用边界在哪?专家解读
...管理暂行办法》中,为深度合成服务划定了“底线”和“红线”。专家建议AI技术产品应用前进行伦理审查专家表示,AI技术风险的预防需要通过立法、技术更新、行业自律等方式实现协同治理
2024-03-22 10:0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温馨的回忆,怀念恩师季羡林
自从北京大学1964年秋季开学,我认识了敬爱的季羡林先生,此后45年时间,断断续续与先生有不少交往。从陌生到熟悉,我逐渐将季羡林先生奉为知己
2025-08-13 17:23: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8月4日,泰安市统计局发布全市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情况,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呈现出总体运行稳健
2025-08-13 17:23:00
农行平邑地方支行:米面为“礼” 纾困暖心
鲁网8月13日讯“您好,我想办理一张银行卡。”近日,农行平邑地方支行来了一位小伙儿,当工作人员核实开卡用途时,小伙儿却支支吾吾
2025-08-13 17:25:00
烟威首例!经肛经腹腔镜吻合口狭窄切除重建术(redo)助力患者重归正常生活
鲁网8月13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李凌峰)直肠吻合口狭窄是结直肠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引发肠梗阻、大便频繁等症状
2025-08-13 17:30:00
遵医附院:创新疗法让肺癌晚期患者重获新生
多彩贵州网讯 近日,61岁的肺癌患者李先生(化名)将两面鲜红的锦旗送到遵医附院胸外科主任宋永祥及其团队手中。两面锦旗上“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精英团队 精心护理”的金色大字
2025-08-13 17:32:00
大众网记者 邵钰 通讯员 娄小英 张钰 东明报道86岁老河工娄继铭的十指布满砸伤变形的痕迹,这是守护黄河三十年的勋章。1959年参加治黄工作以来
2025-08-13 17:48:00
上饶市广丰农商银行职工孩子们自制“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秋意渐浓的浪漫,蕴藏在收获的期待里。8月7日上午10时,广丰农商银行员工子女暑托班内,一场别开生面的“DIY奶茶”活动火热开启
2025-08-13 17:53:00
贵州航天医院心胸外科治疗“手汗症”有妙招
多彩贵州网讯近日,贵州航天医院心胸外科成功为一名26岁女性患者实施手术,帮助她彻底摆脱了长达20余年的双手多汗困扰。术后
2025-08-13 18:03:00
第二届大别山少儿古诗词大赛暨第三届图书馆奇妙夜活动成功举办
大皖新闻讯 8月10日,由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六安市教育体育局、皖新传媒文化服务总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大别山少儿古诗词大赛在六安市图书馆1号报告厅拉开了决赛帷幕
2025-08-13 18:03:00
汇川“凉经济”火热 游客直呼“来了就不想走”
多彩贵州网讯夏日的娄山关,绿意盎然,凉风习习。娄山关下的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距离重庆市区206公里,高铁直达仅2个小时车程
2025-08-13 18:04:00
大皖新闻讯 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各类“社工证”培训广告在社交平台、短视频网站频繁出现,吸引不少求职者关注。然而,涉及该项证书的骗局也已出现
2025-08-13 18:05:00
大皖新闻讯 随着秋季开学的脚步日益临近,新学期教材调整的消息让不少家长心里敲起了“小鼓”:四年级英语书上冒出好多“高年级”单词
2025-08-13 18:05:00
150张奶卡免费抽!8.15锁定天眼直播,夏日最狂野的清凉一网打尽!
刺激漂流现场直击!边看直播 边抽“好一多”奶卡手慢无!附超实用避坑安全指南!这个夏天想体验肾上腺素飙升的清凉?想足不出户感受激流勇进的快感
2025-08-13 18:06:00
安徽新华两家最美书店亮相上海书展
大皖新闻讯 8月13日上午,上海书展现场掀起一股“皖美”书香热潮。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所属的合肥元·书局与安庆前言后记劝业场店两家“全国最美书店”联袂登场
2025-08-13 18:06:00
不止长城与烤鸭:外国人的中国“味”觉新发现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免签政策的持续升级,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来到中国体验独特的东方魅力。据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
2025-08-13 18: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