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襄阳沦陷之后,南宋没几年就灭亡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23 20:4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268年九月,忽必烈任命刘整为镇国上将军、都元帅,派他协助蒙将阿术袭击襄阳以南的宋朝沿江诸郡,并在俘获数万百姓后北返。

这一次,吕文德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急令各地加强防御,并命令吕文焕不断派兵出城干扰蒙古军筑城。

然而此时反击,为时已晚矣。吕文焕的多次出击均被击退,未能改变被困的局面。

1269年初,忽必烈命令史天泽在万山、鹿门山等地修建壁垒与壕堑,切断襄、樊两地与南宋的陆地补给线。

很快,史天泽便围着襄、樊二城构筑了三条防线。

这三条防线就像枷锁一样,将襄阳、樊城这对双子城死死围住。

见情况不妙,吕文德一面上书朝廷,申请支援。一面从京湖各地抽调兵马,驰援襄阳。

1269年三月,“宋末三杰”之一的张世杰奉命驰援至襄阳,与蒙军在樊城外围展开大战。结果由于准备不足,张世杰未能战胜蒙军,无功而返。

六月,沿江制置副使夏贵从黄州出发,率水师沿汉水逆流而上,突破蒙古军防线,将大量衣甲兵器粮草运进了襄阳城内后,又再次突破蒙军防线,顺利返回黄州。

七月,汉水暴涨,夏贵带着三千艘战船、五万水军,满载粮草盐布,再次浩浩荡荡驰向襄阳。因为有上一次的成功经验,夏贵这一次信心满满,意图拔掉蒙古军在襄阳以南,汉江西岸的堡垒。然而,由于宋军战力羸弱,夏贵大败而归,损失了两千多人和五十多艘战船。

八月,见夏贵兵败,黄州都统制范文虎急忙引兵北上驰援。结果,由于范文虎的大意轻敌,宋军在行至灌子滩时,遭到蒙古军伏击,死伤无数,身为主帅的范文虎仅以轻舟小船逃遁,场面极为狼狈。

从三月至八月,后方一连向襄阳派出四批援军,结果有三批都被蒙古军打得惨败。这个结果令身为京湖制置使的吕文德羞愧难当。

1269年十二月,吕文德在羞愧中病死于鄂州。

临死前,吕文德为自己晚年所犯的错误深感愧疚,表示:“误国家者,我也!”

吕文德死后,贾似道任命李庭芝为京湖制置使,全力负责解围襄阳。

1270年正月,李庭芝进抵鄂州,整军备战,准备再度北上驰援襄阳。

可是,就在李庭芝准备进军时,此前被蒙古军打得大败的范文虎却因为不愿意接受李庭芝的节制,公然拆台,拒不配合。

当时,范文虎给贾似道写了一封信,说只要朝廷给他数万兵马,他就能解襄樊之围。只是希望朝廷能让他自由发挥,不接受李庭芝的节制。功成之日,他不要名利,全都送给贾相公。

这种便宜时,贾似道当然不会错过了。他旋即提拔范文虎为福州观察使,享有独立军政大权,可以继续统领本部人马,不必接受李庭芝的指挥。

由于贾似道的瞎指挥,于是在当时的京湖战场上,宋军便有了两个负责人。一个是京湖制置使李庭芝,一个是福州观察使范文虎。

京湖宋军的战力、兵力,原本就弱于蒙古军,现在又有两个负责人,兵力被分成了两部分。其中一个负责人还是废柴。这仗还怎么打呢?

后来,范文虎故意不配合李庭芝。不配合也就算了,他每天宁可打马球,搂着妻妾宾仆饮酒作乐,也不愿意出兵驰援襄阳。

而李庭芝的兵力又不足,只能是干着急,坐视襄阳战局。

国难当头之际,前线将领竟然如此误国,南宋也着实是无可救药。

1270年春,距离上次夏贵送来给养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见援兵不至,吕文焕亲率步骑一万五千人、兵船百余艘,奇袭蒙古军设置在襄阳西北的造船基地万山堡,试图在西线撕开蒙古军的防线。

但蒙军统帅阿术早有防备,派出张弘范迎战,以诱敌深入之计将吕文焕打得大败。

不久后,吕文焕战败的消息传到临安,御史李旺向贾似道进言,说吕文焕难当大任,应当罢免,并建议贾似道委派湖北安抚使兼鄂州知州高达为襄阳知府,总领襄阳的战局。

得知朝廷有意换将,吕文焕急了,他很清楚失去兵权的后果。于是,他连忙派人在城外抓了几个蒙军的哨骑后,就赶紧向朝廷报捷邀功。

贾似道本来也不想罢免吕文焕,见其报捷,这个事情也就敷衍过去了。

不过,从这件事上也不难看出,吕文焕与南宋朝廷是一种相互不信任的关系。

可以说,正是这种相互不信任和相互提防的关系,为后来吕文焕和吕氏一族的集体降元埋下了伏笔。

1270年三月,针对蒙古军不善于水战,以致宋军水师可以依靠汉水在战场上来去自如的问题,刘整向忽必烈建议“造战船,习水军”,寻求在水上也建立制服宋军的优势。

忽必烈对此很感兴趣,当即同意了刘整的建议。

随后,刘整奉命造船5000艘,操练出了7万蒙古水军,抹平了宋蒙之间的水师差距。

宋元时期战船

在训练水军的同时,刘整还别有用心地在汉江中间修建堡垒、拉铁链、钉木桩,阻断宋军舰船对襄阳城的支援。

由此,襄阳与外界的沟通成本变得非常巨大。襄阳方面的战报和宋廷送往襄阳的升迁圣旨,往往都需要水性极好的潜水员才能传递。

此时的京湖战场,形势可以说是异常危险,急需一个大人物坐镇鄂州才能扭转颓势。

这个大人物的最佳人选,显然就是贾似道。

因为范文虎这些拥兵自重的将领,都是他提拔了。只有他亲自坐镇鄂州,才能将人心涣散的京湖宋军重新拧成一股绳。

可是,由于宋度宗离不开贾似道,不让其挂帅出征,这个事情也就始终悬而未决。

当然,“皇帝不同意”,这只是贾似道的一面之词。有很多资料可以佐证,当时其实是贾似道不愿意挂帅出征。每当百官督促他挂帅时,他就托人请愿,迫使宋度宗下诏平息舆论。

宋军这边的政局混乱,令蒙古高层欣喜不已。

1271年五月,忽必烈向前线增兵,加强了对襄、樊两城的围攻力度。

见蒙古增兵,宋廷内部吵翻了天,质疑贾似道指挥能力的声音不绝于耳。

为了平息舆论,贾似道一面扬言辞官,借此要挟宋度宗。一面从重庆、泸州等地抽调精锐增援襄阳。

可是,远水解决不了近渴。指望四川援军解救襄阳,未免过于理想了。

此时,无兵可派的贾似道也终于想起了废柴范文虎。

你小子不是跟我打包票,可以解除襄阳之围的吗?现在过去一年多了,你倒是给我去解围啊!

面对宰相大人的出兵手令,范文虎不敢再推诿抗命,随即亲率舟师十万、战舰千余艘,增援襄阳。

结果,范文虎这一次又被蒙军击败,而且是被蒙古水军击败!

在此之前,宋军能够对抗蒙古近四十年,一是因为善于利用地势打防御战,二是水师的战斗力远强于蒙古军。

如今经过刘整的精心操练,南宋水师所长期保持的技术优势,已经开始因对方的练兵成果而无法维持。

这个变量,可以说是宋蒙战争的又一个关键转折点。

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建国号大元。元王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再一次加强了对襄、樊的围攻。

1272年初,元军对已围困近五年的樊城发起总攻。

攻城期间,阿术和刘整亲自督战,元军士气如虹,攻破了樊城外城,斩杀宋军两千人,俘将领十余人,迫使残余宋军退至内城坚守。

此时的襄、樊二城,城内的粮食是够吃的。但盐、薪、布帛等物资奇缺。人长期不吃盐也不行,受此影响,襄阳、樊城守军的军心开始浮动。

见襄、樊守军人心浮动,李庭芝在调遣不动范文虎所部的情况下,将大本营从鄂州移至郢州(湖北钟祥),决心以郢州、均州(湖北丹江口)为反攻据点,对襄樊两城进行物资援助。

1272年四月,李庭芝以重金征募均州一带的民兵领袖张顺、张贵兄弟。

五月,受李庭芝的委派,张顺、张贵率领三千死士和大量物资从均州出发,走水路对元军的襄阳防线发动进攻。

在战斗中,张顺身中六箭,英勇战死。张贵带着剩余士卒,成功砍断元军布设在汉水上的拦截铁索,顺利抵达襄阳城中。

时隔数年,襄阳军民再次见到援军带来,无不欢欣鼓舞。

不过,援军带来的物资只能解一时之困,此时的襄阳局势依然危急。

1272年九月,张贵派潜水员联络范文虎,希望能与范文虎南北对击,打通襄阳外围的交通线。

范文虎对此很感兴趣,很快做出回应,与张贵约定在襄阳东南面的龙尾洲会和。

然而在约定的当天,废柴范文虎居然没来。加之张贵的军中也出了叛徒,一名因犯军令而被鞭笞的士兵不满惩罚,叛逃到了元军大营,将张贵的计划和盘托出。

结果,张贵所部在数倍敌军的围困下,全军覆灭。在战斗中,张贵负伤数十处,被元军俘获,他坚贞不屈,拒绝诱降,惨遭元军杀害。

事后,元军派人抬着张贵的尸体到襄阳城下,迫使守军投降。吕文焕派人将张贵的遗体收殓,并与张顺合葬在一起,立双庙祭祀。

龙尾滩一战,严重挫伤了襄阳宋军的士气,此时的襄、樊两城已经危在旦夕。

1273年正月,元军将一种被称之为“回回炮”的巨型抛石机被运至樊城郊外。

这种巨型抛石机的威力巨大,元军发炮试射,仅用几炮就轰穿了樊城的内城。

随后,元军迅速冲进城墙垮塌的樊城内城,将城内的守军和老百姓屠杀殆尽。

樊城被攻破后,襄阳城彻底沦为孤城。

元军见“回回炮”好用,便继续使用“回回炮”轰击襄阳。并只用一炮就击毁了襄阳城上的瞭望楼。

面对如此降维打击的利器,襄阳城中的军民无不是人心惶惶。

1273年二月,在元军的军事威慑加政治利诱下,襄阳城中的守军将领纷纷主张投降。吕文焕感到大势已去,只得在与元军统帅阿术约定“保全城安全”后,开城投降。

元军进入襄阳城的当天,都统范天顺不屈,自缢殉国。

范天顺是范文虎的侄子。都是范家人,一个是英雄,一个是饭桶,反差实在太大了。

襄阳临汉门

1273年六月,携攻破襄、樊之余威,元军对均州、房州发动攻击。两地宋军无力抵抗,均州、房州陆续陷落。

元军拔除宋军据点的同时,还在后方加练水军。刘整在忽必烈的授权下,又火速训练出了六万水军和两千艘战船。

1274年正月,忽必烈任命伯颜为南征统帅,积极筹备准备全面攻宋。

见形势不妙,贾似道任命汪立信为京湖安抚制置使兼湖广总领,赵溍为沿江制置使兼淮西总领,殿前都指挥使陈奕率水师守卫鄂州至黄州的长江防线,李庭芝、夏贵分任淮东、淮西安抚制置使。

此时的宋朝,可以说是一只脚已经踏入了鬼门关。一旦长江水战失利,鄂州不保,南宋也就只剩下东南一隅之地了。

然而,就在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候,南宋竟然还在内斗。

先是李庭芝和夏贵不合,两人因为是否进攻正阳、颍州而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还上升到了人身攻击的程度。

紧接着,汪立信与贾似道又爆发矛盾。

1274年七月,宋度宗赵禥驾崩,年仅四岁的宋恭帝赵㬎即位。

新君登基,免不了要进行一番劳民,伤财的祭奠和登基仪式。

对此,汪立信看不惯,便给贾似道写一封信。

在信中,汪立信首先批评了贾似道,说现在天下大势已经失去十之八九了,元兵随时都可能南下,你作为宰相,应当抓紧时间做战略部署。而你却贪图享乐,倒行逆施,你这样做,对得起黎民百姓和江山社稷吗?

除了批评外,汪立信还在信中提出上中下三策,以应付危局。

上策是将全国兵力抽调至长江北岸,每百里设一屯,每十屯设一府,加强长江和淮河的防御力度。

中策是遣使求和,以此拖延时间,为建立长江防线赢得时间。

下策则是投降。趁着现在手上还有几十万大军,跟元廷争取优待政策。

汪立信的上中下三策,估计贾似道没看。因为他只看前面的批评部分,就要气炸了。

在愤怒之下,贾似道临阵罢免了汪立信。

临阵换人,贾似道着实是昏了头。

1274年九月,趁着宋朝内讧不断,伯颜率领二十万元军和大小战船一万余艘,从襄阳出发南下,对宋朝发起总攻。

为了配合伯颜的主力南下,淮东的两万元军以及淮西刘整和塔出的数万人马,也同时向南宋的淮东和淮西发起进攻,借以牵制宋朝两淮军区的兵马。

同年十二月,元军在陆续攻克沙洋、新城等汉水沿岸州县后,抵达鄂州城下。

在元军抵达之前,夏贵已经提前率军赶到,并布置了防线。

但这场关键的鄂州之战,夏贵没打赢,最终带着残兵败退到了庐州。

打退了夏贵,伯颜随即任命吕文焕为先锋,负责攻取长江中游沿岸的州县。

这个时候伯颜为什么要派吕文焕为先锋呢?

因为此时驻守在长江中游沿岸的宋军将领,都是吕氏一族出身。

比如蕲州守将吕师道和江州守将吕师夔便都是吕文德的儿子,安庆守将范文虎则是吕文德的女婿。

既然都是吕家人,那让吕文焕出马,显然最省事。

不用打,直接招降就好了。

后来,在吕文焕的招降下,元军不费一兵一卒便杀至长江下游。

得知吕氏一族集体当了卖国贼,贾似道差点没气晕过去。

他是吕氏集团的靠山,就连吕文德也是他提拔的。现在自己提拔的小弟陆陆续续投敌,他有义务收拾烂摊子。

恰好在这时,刘整病死了。贾似道得知后,大呼这是天助我也。于是,他便调集十三万大军,并携带大量金银珠宝,亲自前往安徽御敌。

不久后,宋军抵达芜湖,与元军主力遥遥相望,大战一触即发。

这一战的性质,就有点类似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宋军如果能打赢,并重创元军水师,南宋依旧可以续命。

只是很可惜,当年的赤壁之战,孙吴联军是全明星阵容。而这时候的宋军,则只有三个人。

一个是贾似道,一个是孙虎臣,还有一个是夏贵。

孙虎臣是靠拍马屁上位的,没什么本事。

夏贵倒是有点能力,但贾似道不重用他。

至于贾似道,此时的他,已不复当年之勇。战争还没开打,他就以一种非常卑微的态度向元军求和。

结果,贾似道的卑躬屈膝只换回了元军统帅伯颜的八个字:宋人无信,唯当进兵。

求和无望,贾似道心灰意冷。

试想,连主帅都丧失了抵抗的勇气,宋军的士气能高到哪去?

1275年二月,元军与宋军在池州下游的丁家洲爆发大战。这是决定宋朝存亡的一战。

结果,宋军惨败,当天的长江水面上,漂满了宋军的尸体。

得知惨败消息,窝在大军后方督战的贾似道立即开溜,一口气跑了两百里。

事后,贾似道的糟糕表现令他成为宋军眼中的过街老鼠。他逃至扬州后,原本还想就地收拢溃兵,组织防线。但溃兵们见到他后,不仅无人响应,反而还拔刀相向。要不是贾似道当时跑得快,他很可能就被自己人砍死了。

几天后,丁家洲大战惨败的消息传到临安,满朝文武集体上书,要求谢太后诛杀贾似道以平民愤。

谢太后认为贾似道是三朝元老,不忍痛下杀手,便顶着压力,只是将贾似道贬官流放了事。

不过,贾似道的仇人遍布天下,他终究还是在流放的路上被政敌派人干掉了。

1275年形势图

贾似道死后,元军继续朝着临安挺进。

谢太后下诏,号召天下兵马勤王,张世杰、李庭芝等将领起兵响应。

此时的宋朝,其实仍然有一二十万可战之兵。如果张世杰有当年陈霸先的实力,能够力挽狂澜,宋廷大概率还能在东南延续个十来年的国祚。

只是可惜,张世杰的功力比起陈霸先,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1275年七月,张世杰率军在焦山(今江苏镇江东)水域与元军激战。

战前,为了激励将士用命,张世杰下令将战船以十艘为一个单位,用铁链拴在一起。

元军水师主帅阿术见张世杰采用铁索连船的战法,哈哈大笑,表示张世杰不懂水战,他把船只全部绑在一起,我用火攻,他不是死翘翘了吗?

后来,果如阿术预料的那样,元军水师游弋至顺风位置,向宋军发射火箭,宋军仅坚持半天,便损失了七百多艘战船。

焦山之败,令宋军的长江防线彻底崩溃,临安门户洞开。

1276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宰相陈宜中劝谢太后迁都,谢太后不同意。陈宜中也不废话,直接就跑路到了温州。

陈宜中开溜的同时,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在驸马都尉杨镇、国舅杨亮节,以及杨淑妃的护送下,悄悄潜出城外,逃到了福州。

二月,见大势已去,宋恭帝遣使出城,向伯颜献出传国玉玺和降表,正式向元朝投降。

伯颜认为使者的级别不够,要求宋廷至少派一个宰相来交涉。由于原本级别最高的左丞相陈宜中跑了。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的头上。

文天祥见到伯颜后,非常有骨气,表示:“北朝若有意保存本朝,请退兵至平江或嘉兴,再商议岁币犒军之事。如此,北朝可全兵而返,彼此有益。如北朝欲毁我宗庙,灭我国家,则淮、浙、闽、广等地尚在宋属,成败还未可知。如此,兵祸连绵,胜负难料!”

伯颜听后大怒,扬言要杀文天祥。

但文天祥面对死亡威胁,依旧很傲气的说道:“我乃南朝状元宰相,但欠一死报国耳,刀锯鼎镬之逼,又有何惧!”

伯颜南征的这一路上,见过无数宋朝的软骨头大臣,像文天祥这样的人,他还是第一次见。

考虑到文天祥很特别,并且又是宰相,伯颜便将其关押了起来。打算押到元大都(今北京)交给忽必烈处理。

1276年三月,伯颜率军进驻临安,将临安城内的户口版籍、册宝仪仗、车辂辇乘、礼乐祭器、图书珍玩等器物,以及宋恭帝、两宫后妃、外戚、宗室、大臣、太学生等几千人,一起押解到了元大都。

后来在押解北上的途中,文天祥趁机逃跑。他跑到福州与陆秀夫、张世杰等人会和,一起拥戴下益王赵昰为帝,是为宋端宗。

实事求是地说,元军对南宋皇室还是很客气的。既不像金国灭北宋时,对徽钦二帝进行人格羞辱。也没有像蒙古灭金时那样,对金国皇族进行肉体消灭。

南宋朝廷投降后,淮西宋军最高负责人夏贵见大势已去,遂率淮西三府、六州、三十六县降元。

淮东宋军最高负责人李庭芝不愿意投降,在扬州战死。

随着淮东、淮西的抵抗力量相继被平定,伯颜认为宋朝失去了长江以北的所有据点,已经掀不起风浪了,便下令班师。

得知伯颜要撤,史天泽的长子史格坚决要求追杀南宋余党,但伯颜表示没兴趣。

由于蒙古军撤退,所以后来追杀南宋流亡朝廷的元军,便都是元军中的汉军世家。也就是张弘范、刘深、史格等人的部队。

这个现象,真的很讽刺。

当年宋高宗赵构与金国签订《绍兴协议》,承认卖国条款“北人归北,南人归南”。

结果百年之后,彻底灭掉大宋王朝的人,恰恰就是当初被赵构抛弃不要的大宋子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3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是金庸小说中郭靖的原型,元兵围襄阳六年,他与蒙元相持6年
...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信念,他的后半生都奉献给了守护襄阳城这个保家卫国的事业,最后明知襄阳不可守,却仍旧坚持大义,以身殉国,为了理想而死,死而无憾。在历史上,有一个人堪称郭靖的
2023-02-04 21:46:00
名将刘整不但没挽救宋朝,还是南宋灭亡的推手
...出灭亡南宋的计策。刘整认为要灭亡南宋,首先就得攻入襄阳,撕开宋军的长江防线。襄阳,位于长江北岸,是连接四川、京湖两大战场的咽喉要地。夺取襄阳,蒙古就可以将南宋军队分割包围,四
2023-05-29 16:28:00
襄阳之下第一座重镇——郢州
文/郭瑞祥襄阳失守对南宋是一个重大打击,但在郢州(今湖北钟祥)、鄂州(今湖北武昌)组织类似襄樊的第二道防线仍有可能,如能成功,南宋未必迅速灭亡。但是元军主帅伯颜策略得当,绕过郢州
2023-08-31 10:50:00
《神雕侠侣》中有哪些战败的例子?
...利击败阿里不哥,然后再次南征。1273年,坚守6年之久的襄阳陷落,守将吕文焕投降。神雕侠侣中,襄阳守将是郭靖,虚构而已。襄阳陷落,南宋长江、淮河防线被拦腰截断,忽必烈决定东征
2023-08-22 15:19:00
南宋猛将刘整,降元后献毒计加速祖国灭亡
...先锋与狗头军师,他建议忽必烈将进攻重点从四川调整至襄阳,为他还蒙古大军训练水师,可以说他以一已之力对元宋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蒙古大军的骑兵装备 历史学家王曾瑜先生也曾指出
2024-04-25 11:49:00
谁一手创办的水师十几年后将南宋灭亡
...南京路宣抚使。次年,他主动向忽必烈请求率军攻打重镇襄阳,为最终消灭南宋取得重要的前哨站。于是,忽必烈升他为镇国上将军,让他与名将兀良哈·阿术一同进攻襄阳。在与宋军交战的过程中
2023-07-04 19:52:00
南宋灭亡于什么时候?早在丁家洲决战时候就注定了
...是要强太多。2、黑色幽默南宋咸淳九年(西元1273年),襄阳守将吕文焕面对元军的军事压力,以及南宋朝廷内部的倾轧,对南宋朝廷的前途充满绝望,于是在这年的春季,吕文焕打开襄阳城
2023-02-17 21:57:00
13万宋军溃败,伯颜:赵匡胤的江山,也该交还了
...胤从7岁小孩手中夺取江山,如今也该交出来了。1273年,襄阳陷落,吕文焕投降,充当元军东征的急先锋。伯颜亲自统帅大军,杀向江南。1275年,为了阻止元军,南宋派贾似道出征,他
2024-08-15 13:03:00
此人向元朝皇帝献出妙计,致使南宋彻底灭亡
...如死灰,前途一片灰暗。刘整建议元朝“欲灭南宋,先取襄阳”1262年,刘整带领3万大军驻守四川泸州,负责抵御北方的蒙古军南侵。此时的他,在连续四年里被同僚排挤,前途渺茫。他曾三
2024-01-29 21: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