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襄阳沦陷之后,南宋没几年就灭亡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23 20:4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268年九月,忽必烈任命刘整为镇国上将军、都元帅,派他协助蒙将阿术袭击襄阳以南的宋朝沿江诸郡,并在俘获数万百姓后北返。

这一次,吕文德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急令各地加强防御,并命令吕文焕不断派兵出城干扰蒙古军筑城。

然而此时反击,为时已晚矣。吕文焕的多次出击均被击退,未能改变被困的局面。

1269年初,忽必烈命令史天泽在万山、鹿门山等地修建壁垒与壕堑,切断襄、樊两地与南宋的陆地补给线。

很快,史天泽便围着襄、樊二城构筑了三条防线。

这三条防线就像枷锁一样,将襄阳、樊城这对双子城死死围住。

见情况不妙,吕文德一面上书朝廷,申请支援。一面从京湖各地抽调兵马,驰援襄阳。

1269年三月,“宋末三杰”之一的张世杰奉命驰援至襄阳,与蒙军在樊城外围展开大战。结果由于准备不足,张世杰未能战胜蒙军,无功而返。

六月,沿江制置副使夏贵从黄州出发,率水师沿汉水逆流而上,突破蒙古军防线,将大量衣甲兵器粮草运进了襄阳城内后,又再次突破蒙军防线,顺利返回黄州。

七月,汉水暴涨,夏贵带着三千艘战船、五万水军,满载粮草盐布,再次浩浩荡荡驰向襄阳。因为有上一次的成功经验,夏贵这一次信心满满,意图拔掉蒙古军在襄阳以南,汉江西岸的堡垒。然而,由于宋军战力羸弱,夏贵大败而归,损失了两千多人和五十多艘战船。

八月,见夏贵兵败,黄州都统制范文虎急忙引兵北上驰援。结果,由于范文虎的大意轻敌,宋军在行至灌子滩时,遭到蒙古军伏击,死伤无数,身为主帅的范文虎仅以轻舟小船逃遁,场面极为狼狈。

从三月至八月,后方一连向襄阳派出四批援军,结果有三批都被蒙古军打得惨败。这个结果令身为京湖制置使的吕文德羞愧难当。

1269年十二月,吕文德在羞愧中病死于鄂州。

临死前,吕文德为自己晚年所犯的错误深感愧疚,表示:“误国家者,我也!”

吕文德死后,贾似道任命李庭芝为京湖制置使,全力负责解围襄阳。

1270年正月,李庭芝进抵鄂州,整军备战,准备再度北上驰援襄阳。

可是,就在李庭芝准备进军时,此前被蒙古军打得大败的范文虎却因为不愿意接受李庭芝的节制,公然拆台,拒不配合。

当时,范文虎给贾似道写了一封信,说只要朝廷给他数万兵马,他就能解襄樊之围。只是希望朝廷能让他自由发挥,不接受李庭芝的节制。功成之日,他不要名利,全都送给贾相公。

这种便宜时,贾似道当然不会错过了。他旋即提拔范文虎为福州观察使,享有独立军政大权,可以继续统领本部人马,不必接受李庭芝的指挥。

由于贾似道的瞎指挥,于是在当时的京湖战场上,宋军便有了两个负责人。一个是京湖制置使李庭芝,一个是福州观察使范文虎。

京湖宋军的战力、兵力,原本就弱于蒙古军,现在又有两个负责人,兵力被分成了两部分。其中一个负责人还是废柴。这仗还怎么打呢?

后来,范文虎故意不配合李庭芝。不配合也就算了,他每天宁可打马球,搂着妻妾宾仆饮酒作乐,也不愿意出兵驰援襄阳。

而李庭芝的兵力又不足,只能是干着急,坐视襄阳战局。

国难当头之际,前线将领竟然如此误国,南宋也着实是无可救药。

1270年春,距离上次夏贵送来给养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见援兵不至,吕文焕亲率步骑一万五千人、兵船百余艘,奇袭蒙古军设置在襄阳西北的造船基地万山堡,试图在西线撕开蒙古军的防线。

但蒙军统帅阿术早有防备,派出张弘范迎战,以诱敌深入之计将吕文焕打得大败。

不久后,吕文焕战败的消息传到临安,御史李旺向贾似道进言,说吕文焕难当大任,应当罢免,并建议贾似道委派湖北安抚使兼鄂州知州高达为襄阳知府,总领襄阳的战局。

得知朝廷有意换将,吕文焕急了,他很清楚失去兵权的后果。于是,他连忙派人在城外抓了几个蒙军的哨骑后,就赶紧向朝廷报捷邀功。

贾似道本来也不想罢免吕文焕,见其报捷,这个事情也就敷衍过去了。

不过,从这件事上也不难看出,吕文焕与南宋朝廷是一种相互不信任的关系。

可以说,正是这种相互不信任和相互提防的关系,为后来吕文焕和吕氏一族的集体降元埋下了伏笔。

1270年三月,针对蒙古军不善于水战,以致宋军水师可以依靠汉水在战场上来去自如的问题,刘整向忽必烈建议“造战船,习水军”,寻求在水上也建立制服宋军的优势。

忽必烈对此很感兴趣,当即同意了刘整的建议。

随后,刘整奉命造船5000艘,操练出了7万蒙古水军,抹平了宋蒙之间的水师差距。

宋元时期战船

在训练水军的同时,刘整还别有用心地在汉江中间修建堡垒、拉铁链、钉木桩,阻断宋军舰船对襄阳城的支援。

由此,襄阳与外界的沟通成本变得非常巨大。襄阳方面的战报和宋廷送往襄阳的升迁圣旨,往往都需要水性极好的潜水员才能传递。

此时的京湖战场,形势可以说是异常危险,急需一个大人物坐镇鄂州才能扭转颓势。

这个大人物的最佳人选,显然就是贾似道。

因为范文虎这些拥兵自重的将领,都是他提拔了。只有他亲自坐镇鄂州,才能将人心涣散的京湖宋军重新拧成一股绳。

可是,由于宋度宗离不开贾似道,不让其挂帅出征,这个事情也就始终悬而未决。

当然,“皇帝不同意”,这只是贾似道的一面之词。有很多资料可以佐证,当时其实是贾似道不愿意挂帅出征。每当百官督促他挂帅时,他就托人请愿,迫使宋度宗下诏平息舆论。

宋军这边的政局混乱,令蒙古高层欣喜不已。

1271年五月,忽必烈向前线增兵,加强了对襄、樊两城的围攻力度。

见蒙古增兵,宋廷内部吵翻了天,质疑贾似道指挥能力的声音不绝于耳。

为了平息舆论,贾似道一面扬言辞官,借此要挟宋度宗。一面从重庆、泸州等地抽调精锐增援襄阳。

可是,远水解决不了近渴。指望四川援军解救襄阳,未免过于理想了。

此时,无兵可派的贾似道也终于想起了废柴范文虎。

你小子不是跟我打包票,可以解除襄阳之围的吗?现在过去一年多了,你倒是给我去解围啊!

面对宰相大人的出兵手令,范文虎不敢再推诿抗命,随即亲率舟师十万、战舰千余艘,增援襄阳。

结果,范文虎这一次又被蒙军击败,而且是被蒙古水军击败!

在此之前,宋军能够对抗蒙古近四十年,一是因为善于利用地势打防御战,二是水师的战斗力远强于蒙古军。

如今经过刘整的精心操练,南宋水师所长期保持的技术优势,已经开始因对方的练兵成果而无法维持。

这个变量,可以说是宋蒙战争的又一个关键转折点。

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建国号大元。元王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再一次加强了对襄、樊的围攻。

1272年初,元军对已围困近五年的樊城发起总攻。

攻城期间,阿术和刘整亲自督战,元军士气如虹,攻破了樊城外城,斩杀宋军两千人,俘将领十余人,迫使残余宋军退至内城坚守。

此时的襄、樊二城,城内的粮食是够吃的。但盐、薪、布帛等物资奇缺。人长期不吃盐也不行,受此影响,襄阳、樊城守军的军心开始浮动。

见襄、樊守军人心浮动,李庭芝在调遣不动范文虎所部的情况下,将大本营从鄂州移至郢州(湖北钟祥),决心以郢州、均州(湖北丹江口)为反攻据点,对襄樊两城进行物资援助。

1272年四月,李庭芝以重金征募均州一带的民兵领袖张顺、张贵兄弟。

五月,受李庭芝的委派,张顺、张贵率领三千死士和大量物资从均州出发,走水路对元军的襄阳防线发动进攻。

在战斗中,张顺身中六箭,英勇战死。张贵带着剩余士卒,成功砍断元军布设在汉水上的拦截铁索,顺利抵达襄阳城中。

时隔数年,襄阳军民再次见到援军带来,无不欢欣鼓舞。

不过,援军带来的物资只能解一时之困,此时的襄阳局势依然危急。

1272年九月,张贵派潜水员联络范文虎,希望能与范文虎南北对击,打通襄阳外围的交通线。

范文虎对此很感兴趣,很快做出回应,与张贵约定在襄阳东南面的龙尾洲会和。

然而在约定的当天,废柴范文虎居然没来。加之张贵的军中也出了叛徒,一名因犯军令而被鞭笞的士兵不满惩罚,叛逃到了元军大营,将张贵的计划和盘托出。

结果,张贵所部在数倍敌军的围困下,全军覆灭。在战斗中,张贵负伤数十处,被元军俘获,他坚贞不屈,拒绝诱降,惨遭元军杀害。

事后,元军派人抬着张贵的尸体到襄阳城下,迫使守军投降。吕文焕派人将张贵的遗体收殓,并与张顺合葬在一起,立双庙祭祀。

龙尾滩一战,严重挫伤了襄阳宋军的士气,此时的襄、樊两城已经危在旦夕。

1273年正月,元军将一种被称之为“回回炮”的巨型抛石机被运至樊城郊外。

这种巨型抛石机的威力巨大,元军发炮试射,仅用几炮就轰穿了樊城的内城。

随后,元军迅速冲进城墙垮塌的樊城内城,将城内的守军和老百姓屠杀殆尽。

樊城被攻破后,襄阳城彻底沦为孤城。

元军见“回回炮”好用,便继续使用“回回炮”轰击襄阳。并只用一炮就击毁了襄阳城上的瞭望楼。

面对如此降维打击的利器,襄阳城中的军民无不是人心惶惶。

1273年二月,在元军的军事威慑加政治利诱下,襄阳城中的守军将领纷纷主张投降。吕文焕感到大势已去,只得在与元军统帅阿术约定“保全城安全”后,开城投降。

元军进入襄阳城的当天,都统范天顺不屈,自缢殉国。

范天顺是范文虎的侄子。都是范家人,一个是英雄,一个是饭桶,反差实在太大了。

襄阳临汉门

1273年六月,携攻破襄、樊之余威,元军对均州、房州发动攻击。两地宋军无力抵抗,均州、房州陆续陷落。

元军拔除宋军据点的同时,还在后方加练水军。刘整在忽必烈的授权下,又火速训练出了六万水军和两千艘战船。

1274年正月,忽必烈任命伯颜为南征统帅,积极筹备准备全面攻宋。

见形势不妙,贾似道任命汪立信为京湖安抚制置使兼湖广总领,赵溍为沿江制置使兼淮西总领,殿前都指挥使陈奕率水师守卫鄂州至黄州的长江防线,李庭芝、夏贵分任淮东、淮西安抚制置使。

此时的宋朝,可以说是一只脚已经踏入了鬼门关。一旦长江水战失利,鄂州不保,南宋也就只剩下东南一隅之地了。

然而,就在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候,南宋竟然还在内斗。

先是李庭芝和夏贵不合,两人因为是否进攻正阳、颍州而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还上升到了人身攻击的程度。

紧接着,汪立信与贾似道又爆发矛盾。

1274年七月,宋度宗赵禥驾崩,年仅四岁的宋恭帝赵㬎即位。

新君登基,免不了要进行一番劳民,伤财的祭奠和登基仪式。

对此,汪立信看不惯,便给贾似道写一封信。

在信中,汪立信首先批评了贾似道,说现在天下大势已经失去十之八九了,元兵随时都可能南下,你作为宰相,应当抓紧时间做战略部署。而你却贪图享乐,倒行逆施,你这样做,对得起黎民百姓和江山社稷吗?

除了批评外,汪立信还在信中提出上中下三策,以应付危局。

上策是将全国兵力抽调至长江北岸,每百里设一屯,每十屯设一府,加强长江和淮河的防御力度。

中策是遣使求和,以此拖延时间,为建立长江防线赢得时间。

下策则是投降。趁着现在手上还有几十万大军,跟元廷争取优待政策。

汪立信的上中下三策,估计贾似道没看。因为他只看前面的批评部分,就要气炸了。

在愤怒之下,贾似道临阵罢免了汪立信。

临阵换人,贾似道着实是昏了头。

1274年九月,趁着宋朝内讧不断,伯颜率领二十万元军和大小战船一万余艘,从襄阳出发南下,对宋朝发起总攻。

为了配合伯颜的主力南下,淮东的两万元军以及淮西刘整和塔出的数万人马,也同时向南宋的淮东和淮西发起进攻,借以牵制宋朝两淮军区的兵马。

同年十二月,元军在陆续攻克沙洋、新城等汉水沿岸州县后,抵达鄂州城下。

在元军抵达之前,夏贵已经提前率军赶到,并布置了防线。

但这场关键的鄂州之战,夏贵没打赢,最终带着残兵败退到了庐州。

打退了夏贵,伯颜随即任命吕文焕为先锋,负责攻取长江中游沿岸的州县。

这个时候伯颜为什么要派吕文焕为先锋呢?

因为此时驻守在长江中游沿岸的宋军将领,都是吕氏一族出身。

比如蕲州守将吕师道和江州守将吕师夔便都是吕文德的儿子,安庆守将范文虎则是吕文德的女婿。

既然都是吕家人,那让吕文焕出马,显然最省事。

不用打,直接招降就好了。

后来,在吕文焕的招降下,元军不费一兵一卒便杀至长江下游。

得知吕氏一族集体当了卖国贼,贾似道差点没气晕过去。

他是吕氏集团的靠山,就连吕文德也是他提拔的。现在自己提拔的小弟陆陆续续投敌,他有义务收拾烂摊子。

恰好在这时,刘整病死了。贾似道得知后,大呼这是天助我也。于是,他便调集十三万大军,并携带大量金银珠宝,亲自前往安徽御敌。

不久后,宋军抵达芜湖,与元军主力遥遥相望,大战一触即发。

这一战的性质,就有点类似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宋军如果能打赢,并重创元军水师,南宋依旧可以续命。

只是很可惜,当年的赤壁之战,孙吴联军是全明星阵容。而这时候的宋军,则只有三个人。

一个是贾似道,一个是孙虎臣,还有一个是夏贵。

孙虎臣是靠拍马屁上位的,没什么本事。

夏贵倒是有点能力,但贾似道不重用他。

至于贾似道,此时的他,已不复当年之勇。战争还没开打,他就以一种非常卑微的态度向元军求和。

结果,贾似道的卑躬屈膝只换回了元军统帅伯颜的八个字:宋人无信,唯当进兵。

求和无望,贾似道心灰意冷。

试想,连主帅都丧失了抵抗的勇气,宋军的士气能高到哪去?

1275年二月,元军与宋军在池州下游的丁家洲爆发大战。这是决定宋朝存亡的一战。

结果,宋军惨败,当天的长江水面上,漂满了宋军的尸体。

得知惨败消息,窝在大军后方督战的贾似道立即开溜,一口气跑了两百里。

事后,贾似道的糟糕表现令他成为宋军眼中的过街老鼠。他逃至扬州后,原本还想就地收拢溃兵,组织防线。但溃兵们见到他后,不仅无人响应,反而还拔刀相向。要不是贾似道当时跑得快,他很可能就被自己人砍死了。

几天后,丁家洲大战惨败的消息传到临安,满朝文武集体上书,要求谢太后诛杀贾似道以平民愤。

谢太后认为贾似道是三朝元老,不忍痛下杀手,便顶着压力,只是将贾似道贬官流放了事。

不过,贾似道的仇人遍布天下,他终究还是在流放的路上被政敌派人干掉了。

1275年形势图

贾似道死后,元军继续朝着临安挺进。

谢太后下诏,号召天下兵马勤王,张世杰、李庭芝等将领起兵响应。

此时的宋朝,其实仍然有一二十万可战之兵。如果张世杰有当年陈霸先的实力,能够力挽狂澜,宋廷大概率还能在东南延续个十来年的国祚。

只是可惜,张世杰的功力比起陈霸先,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1275年七月,张世杰率军在焦山(今江苏镇江东)水域与元军激战。

战前,为了激励将士用命,张世杰下令将战船以十艘为一个单位,用铁链拴在一起。

元军水师主帅阿术见张世杰采用铁索连船的战法,哈哈大笑,表示张世杰不懂水战,他把船只全部绑在一起,我用火攻,他不是死翘翘了吗?

后来,果如阿术预料的那样,元军水师游弋至顺风位置,向宋军发射火箭,宋军仅坚持半天,便损失了七百多艘战船。

焦山之败,令宋军的长江防线彻底崩溃,临安门户洞开。

1276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宰相陈宜中劝谢太后迁都,谢太后不同意。陈宜中也不废话,直接就跑路到了温州。

陈宜中开溜的同时,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在驸马都尉杨镇、国舅杨亮节,以及杨淑妃的护送下,悄悄潜出城外,逃到了福州。

二月,见大势已去,宋恭帝遣使出城,向伯颜献出传国玉玺和降表,正式向元朝投降。

伯颜认为使者的级别不够,要求宋廷至少派一个宰相来交涉。由于原本级别最高的左丞相陈宜中跑了。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的头上。

文天祥见到伯颜后,非常有骨气,表示:“北朝若有意保存本朝,请退兵至平江或嘉兴,再商议岁币犒军之事。如此,北朝可全兵而返,彼此有益。如北朝欲毁我宗庙,灭我国家,则淮、浙、闽、广等地尚在宋属,成败还未可知。如此,兵祸连绵,胜负难料!”

伯颜听后大怒,扬言要杀文天祥。

但文天祥面对死亡威胁,依旧很傲气的说道:“我乃南朝状元宰相,但欠一死报国耳,刀锯鼎镬之逼,又有何惧!”

伯颜南征的这一路上,见过无数宋朝的软骨头大臣,像文天祥这样的人,他还是第一次见。

考虑到文天祥很特别,并且又是宰相,伯颜便将其关押了起来。打算押到元大都(今北京)交给忽必烈处理。

1276年三月,伯颜率军进驻临安,将临安城内的户口版籍、册宝仪仗、车辂辇乘、礼乐祭器、图书珍玩等器物,以及宋恭帝、两宫后妃、外戚、宗室、大臣、太学生等几千人,一起押解到了元大都。

后来在押解北上的途中,文天祥趁机逃跑。他跑到福州与陆秀夫、张世杰等人会和,一起拥戴下益王赵昰为帝,是为宋端宗。

实事求是地说,元军对南宋皇室还是很客气的。既不像金国灭北宋时,对徽钦二帝进行人格羞辱。也没有像蒙古灭金时那样,对金国皇族进行肉体消灭。

南宋朝廷投降后,淮西宋军最高负责人夏贵见大势已去,遂率淮西三府、六州、三十六县降元。

淮东宋军最高负责人李庭芝不愿意投降,在扬州战死。

随着淮东、淮西的抵抗力量相继被平定,伯颜认为宋朝失去了长江以北的所有据点,已经掀不起风浪了,便下令班师。

得知伯颜要撤,史天泽的长子史格坚决要求追杀南宋余党,但伯颜表示没兴趣。

由于蒙古军撤退,所以后来追杀南宋流亡朝廷的元军,便都是元军中的汉军世家。也就是张弘范、刘深、史格等人的部队。

这个现象,真的很讽刺。

当年宋高宗赵构与金国签订《绍兴协议》,承认卖国条款“北人归北,南人归南”。

结果百年之后,彻底灭掉大宋王朝的人,恰恰就是当初被赵构抛弃不要的大宋子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3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信念,他的后半生都奉献给了守护襄阳城这个保家卫国的事业,最后明知襄阳不可守,却仍旧坚持大义,以身殉国,为了理想而死,死而无憾。在历史上,有一个人堪称郭靖的
2023-02-04 21:46:00
名将刘整不但没挽救宋朝,还是南宋灭亡的推手
...出灭亡南宋的计策。刘整认为要灭亡南宋,首先就得攻入襄阳,撕开宋军的长江防线。襄阳,位于长江北岸,是连接四川、京湖两大战场的咽喉要地。夺取襄阳,蒙古就可以将南宋军队分割包围,四
2023-05-29 16:28:00
襄阳之下第一座重镇——郢州
文/郭瑞祥襄阳失守对南宋是一个重大打击,但在郢州(今湖北钟祥)、鄂州(今湖北武昌)组织类似襄樊的第二道防线仍有可能,如能成功,南宋未必迅速灭亡。但是元军主帅伯颜策略得当,绕过郢州
2023-08-31 10:50:00
《神雕侠侣》中有哪些战败的例子?
...利击败阿里不哥,然后再次南征。1273年,坚守6年之久的襄阳陷落,守将吕文焕投降。神雕侠侣中,襄阳守将是郭靖,虚构而已。襄阳陷落,南宋长江、淮河防线被拦腰截断,忽必烈决定东征
2023-08-22 15:19:00
南宋猛将刘整,降元后献毒计加速祖国灭亡
...先锋与狗头军师,他建议忽必烈将进攻重点从四川调整至襄阳,为他还蒙古大军训练水师,可以说他以一已之力对元宋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蒙古大军的骑兵装备 历史学家王曾瑜先生也曾指出
2024-04-25 11:49:00
谁一手创办的水师十几年后将南宋灭亡
...南京路宣抚使。次年,他主动向忽必烈请求率军攻打重镇襄阳,为最终消灭南宋取得重要的前哨站。于是,忽必烈升他为镇国上将军,让他与名将兀良哈·阿术一同进攻襄阳。在与宋军交战的过程中
2023-07-04 19:52:00
...是要强太多。2、黑色幽默南宋咸淳九年(西元1273年),襄阳守将吕文焕面对元军的军事压力,以及南宋朝廷内部的倾轧,对南宋朝廷的前途充满绝望,于是在这年的春季,吕文焕打开襄阳城
2023-02-17 21:57:00
13万宋军溃败,伯颜:赵匡胤的江山,也该交还了
...胤从7岁小孩手中夺取江山,如今也该交出来了。1273年,襄阳陷落,吕文焕投降,充当元军东征的急先锋。伯颜亲自统帅大军,杀向江南。1275年,为了阻止元军,南宋派贾似道出征,他
2024-08-15 13:03:00
此人向元朝皇帝献出妙计,致使南宋彻底灭亡
...如死灰,前途一片灰暗。刘整建议元朝“欲灭南宋,先取襄阳”1262年,刘整带领3万大军驻守四川泸州,负责抵御北方的蒙古军南侵。此时的他,在连续四年里被同僚排挤,前途渺茫。他曾三
2024-01-29 21: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