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皇上准备杀掉将军,将军一招化解,不但逃过一劫还黄袍加身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4 18:01: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我国古代,无论是皇帝的圣旨还是皇帝的口谕,皆是至高皇权的展示和象征,只要皇帝下达了命令,任谁都不敢轻易违背忤逆,更不用说去进行歪曲和伪造了。

然而,在某些非常极端的情况下,仍然有人胆敢“假传圣意”,宁可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搞一招“瞒天过海”,为的就是要实现其特殊目的。

在遥远的后汉时期,一位糊涂天子打算杀掉一位忠义的将军,将军心知大事不妙,于是就转而对其心腹众将说:皇帝让我把你们都处决了。

皇上准备杀掉将军,将军一招化解,不但逃过一劫还黄袍加身

其后,那些一直勠力效忠朝廷的将士们闻言都愤慨至极,纷纷表示要揭竿而起,以清君侧。

最终,这位忠义的将军在成功保住了性命的同时,还黄袍加身登上了皇位,这位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

后周太祖郭威:从苦难中走出来的将才英杰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太祖郭威乃是河北邢州尧山县人士,出自将门世家的他生于公元904年秋,是顺州刺史郭简之子。

幼时,生长于乱世之中的郭威曾先后经历了丧父、丧母、失家、逃难的苦楚。幸好成年后的他孔武有力、身材壮硕,先是成了泽潞节度使李继韬麾下的亲兵,后被后唐庄宗李存勖纳入旗下,加入了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

皇上准备杀掉将军,将军一招化解,不但逃过一劫还黄袍加身

五代十国时期就是一个乱世,军阀主子朝夕有变的例子屡屡上演。

身为一个小小兵卒,郭威的“主子”也经常换人,后来郭威在实力雄厚的军阀刘知远那里得到了赏识。

刘知远有识才辨才的能力,他看出郭威聪明机敏,于是便让他在从军之余能够读书习字、接触排兵布阵的技法,还提拔他当了一个小小的统领,负责贴身护卫主帅的安全。

公元947年,身为后晋中书令的武将刘知远势力强悍、声名日隆,在手下大小文武将吏的轮番劝说下,他看准了时机在太原自立为帝,建立了后汉政权,史称其为后汉高祖。

皇上准备杀掉将军,将军一招化解,不但逃过一劫还黄袍加身

多年以来,因武艺高强的小将郭威忠心耿耿,曾几度在沙场上为保护刘知远的安危而险些丢命,故在后汉建国后高祖刘知远对其高看重用,接连拔擢郭威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令其执掌军务大权。

最终郭威还当上了后汉统帅大军的将相,成了后汉高祖的心腹重臣。

因骁勇忠义而深得后汉高祖的信重,成为后汉隐帝的顾命大臣

武将出身的郭威性情耿直纯良,素来都是以骁勇忠义而闻名,他在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治国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正是由于这种舍命从龙、牢不可破的君臣关系,使得郭威完全赢得了刘知远的信任和倚重,君臣二人可谓惺惺相惜、全无嫌隙。

皇上准备杀掉将军,将军一招化解,不但逃过一劫还黄袍加身

公元948年正月,后汉高祖刘知远得了一场重病。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此前原本即将承继后汉王位的魏王刘承训年仅26岁就突然暴毙离世,魏王刘承训是刘知远笃爱至极的长子,他的死无疑如同一记沉重的打击,使得后汉高祖伤心过度,龙体一度衰痛虚弱,以至于染疾后愈加病重,没过数日竟然到了奄奄一息的时刻。

既知自己的时日已然无多,后汉高祖刘知远就召来了郭威、王章、杨邠、史弘肇等重臣托孤嘱事。

失去了长子刘承训,刘知远只好传位给次子刘承祐,当时,刘承祐已经成年,但因刘知远深知这个二儿子惯于意气用事且才疏学浅,于是便命郭威、王章、杨邠、史弘肇4人成为新帝的辅政大臣,以助刘承祐理国掌政。

皇上准备杀掉将军,将军一招化解,不但逃过一劫还黄袍加身

以郭威为首的4位辅政大臣都是忠毅无比的人臣,可惜的是,后汉隐帝刘承祐不但完全不知道如何好好地利用这几位辅政重臣,而且还认为自己无法驾驭郭威这种位高权重的老臣不是幸事,最终竟对郭威生起了杀心。

本欲做安分守己的辅臣,却被糊涂天子硬是逼成了叛臣

公元948年初春,18岁的后汉二皇子刘承祐正式登基称帝,是为后汉隐帝。

年轻的新帝没有驾驭臣下的谋略,也不懂得隐忍方能成事的道理,刚刚登基没多久就一心想着尽早称霸朝野、统权立威。

在这等“不成熟”思维的驱使下,后汉隐帝对权臣们产生了诛除之意——其后近2年的时间里,刘承祐有如疯魔般的排挤、打压那些能臣义将,直逼得数位大臣怒发冲冠,先后起兵造反。

皇上准备杀掉将军,将军一招化解,不但逃过一劫还黄袍加身

为了镇压叛将乱军,后汉隐帝派出了自己信任的几名臣子前去冲锋陷阵、斩杀敌部,但那几位无能之辈绝非作战的高手,每次都被杀得狼狈至极、无功而返。

在失望与无奈交织之际,后汉隐帝突然想起了骁勇无比的郭威将军,于是,他故作可怜地请郭威出马平叛,身为臣子的郭威不负圣意,很快就领兵解除了叛乱的危机并胜利地班师回朝。

而令郭威无论如何都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一番勇毅和努力不但没有赢得新帝的赞赏,反而还因其手掌重兵而引起了刘承祐的忌惮。

有意除掉郭威的后汉隐帝刘承祐不日便亲拟了圣旨,并打算第二天派人到郭威的府邸宣旨赐其自尽。

皇上准备杀掉将军,将军一招化解,不但逃过一劫还黄袍加身

孰料,皇帝的这番旨意却被一个善良的老太监无意间知晓了,老太监不忍忠臣惨遭毒害,遂连夜将消息秘密传给了郭威,希望其早加打算、万勿坐以待毙。

是夜,郭威惊悉皇帝要对自己下狠手,顿时也慌了手脚,立刻就请手下的谋士前来商议解除困厄之局的办法。

谋士思索了片刻后献上了一个计策——他让郭威将军先行曲改一下皇帝的旨意,就对麾下的将士们直接说皇帝已经降旨让郭威处决掉他们,欲在探出众将士们的反应后再做决定。

郭威听话照办,连夜召集了手下的心腹以及一众与其出生入死的将士,对他们说:皇帝让我把你们都处决了,你们看这该如何是好?!

皇上准备杀掉将军,将军一招化解,不但逃过一劫还黄袍加身

由于此前已经“见识”了后汉隐帝诛杀良臣义士的残忍,故众将士们相信了郭威的话,他们不但一个个情绪激愤,还极力地劝郭威率众造反,建议郭威干脆以清君侧为名带着他们攻入皇城,杀他个出其不意、片甲不留。

谋士和郭威见众将士们的反应正中下怀,随即便厉兵秣马、披坚执锐,勇猛难当地攻入皇宫并将后汉隐帝斩杀于当场。

后汉隐帝断气后,郭威欲拥立刘姓宗亲皇族为新一任帝王,但众将士们却极力呼愿,纷纷请求郭威直接登临天子之位。

就这样,本想忠于职事、安度余生的郭威为了保命而被迫举兵造反,胜利后黄袍加身成帝王,于公元951年建立了周朝,史称后周。

皇上准备杀掉将军,将军一招化解,不但逃过一劫还黄袍加身

后周开国皇帝郭威仅仅在位执政了4年便因病崩逝了,其当政期间励精图治、改革弊政、广纳贤才、虚心闻谏,使得当时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极大好转。

公元954年初春,后周太祖郭威病逝于宫中,终年51岁。随后,其养子柴荣登上了皇位,他承袭了父皇郭威的遗志,用心治理国家,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经济复苏、百姓安居乐业。

本来得幸当上天子的后汉隐帝刘承祐说到底就是个没有天命的人,因为他的性格缺陷和目光短浅,使得先皇刘知远为他苦心造设的大好政局被过早的集权之欲毁于一旦。

皇上准备杀掉将军,将军一招化解,不但逃过一劫还黄袍加身

当刘承祐凶恶地将屠刀对准了忠勇的良臣郭威之时,肯定没想到郭威既有胆识又富谋略,不仅须臾间便反手结果了暴君刘承祐的性命,然后还改旗易帜,黄袍加身,令大好的刘氏江山改姓了郭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4 19: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史上最和平的夺权“陈桥兵变”,赵匡胤是早有预谋还是临危受命?
一个小小的将军竟然能轻而易举的取代一个帝国,他以一己之力,终结了五代十国,是史上最仁义的皇帝,而“陈桥兵变”更是史上最和平的夺权。“陈桥兵变”讲述了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在陈
2023-05-14 10:41:00
皇帝问:天底下什么东西最大?宰相两字回复保住性命
...成玩笑,纷纷绞尽脑汁开始思考让皇帝满意的答案。这个将军说皇上的威望最大,那个文臣又说皇上的恩德最大,说来说去,就是在顺皇帝的毛。只有赵普站在那不说话,像是神游去了,赵匡胤于是
2023-07-30 21:28:00
...甚至因此坐上了皇帝的龙椅。西汉时期,威震匈奴的“飞将军”李广,不仅长期担任禁军将领,还经常护卫在皇帝左右,在汉文帝出行游猎的途中,多次射杀惊驾的猛兽。三国时期的几位名人中,袁
2024-06-19 10:12:00
北宋初年宰相——魏仁浦
...肃清沙漠之敌。”后晋出帝因此更感到他是个德才兼备的将军,于是就把这次出征的任务交给了二人。杜重威虽然以皇帝亲戚身份担任了上将,但他生性懦弱胆小。他不懂战术,只知蛮打,损兵折将
2023-06-08 09:47:00
汉桓帝刘志为什么被称“小偷皇帝”
...立东汉。公元141年,梁商(梁冀之父)去世,梁冀代父为大将军。顺帝死后,2岁的冲帝刘炳(144-145年2月在位)继位
2023-01-03 20:50:00
赵匡胤是如何结束五代十国的乱世的呢
...对准的是自己那些出生入死的结拜兄弟~如今手握兵权的将军们。此前,赵普也就此事多次进谏过,都被自己回绝,看来这个家伙是打算死咬不放。同往常一样,这回赵匡胤仍旧淡淡地回绝说:“石
2024-05-27 21:02:00
西汉相国樊哙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而尽,拔剑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了。项羽问:“樊将军还能再喝吗?”樊哙面斥项羽道:“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
2024-05-23 20:57:00
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别具一格,为元代散曲珍品〔227〕
...乡民见驾情况,并揭露他的真面目,为故事发展。数落他黄袍掩盖下微贱时的无赖行径,并揭露他如今在人前装腔作势、目中无人的丑恶嘴脸,两厢对比,特别鲜明可笑。〔尾〕曲为层四、写乡民向
2024-01-07 10:37:00
刘邦称高祖,朱元璋称太祖,终于分清高祖和太祖的区别了
...李渊。杨坚的父亲原来是西魏北周时期将领,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而李渊的父亲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封陇西郡公。这里我们就要说一个例外,这个例外便是汉高祖,汉高祖刘邦的经历与朱元璋差
2024-10-21 10: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