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人真的一辈子不剪头发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4:2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影视剧中,我们看到的人们都是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而只有长发才被认为是美丽的存在。在古代无论男女都有蓄头发的习俗,一是因为古时以长发为美,他们以追求长发之美。二是因为古时的人们认为头发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他们是父母赐予的就应该加以爱护珍视。三是古时中医认为头发与血相关,蓄头发可以和血结合起来,达到疏通气血的目的。

头发与自己的身体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人的头发也如同生命一般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时人们都是从不剪头发的,其实他们也会对自己的发丝进行必要的修剪。

孔子曾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很多人把其理解为,剪短头发便是对自己父母的不孝顺。其实不然,在古代人们都是很注重自己的形象的,都需要经常修剪自己的发丝与鬓角胡须,哪怕是孔子也不例外。

其实早在古时就有理发师了,那时候被称为剃工镊工,他们站在路边为需要修剪自己头发的人们服务。

虽然古时的人们不会经常的修剪自己的头发,但是他们也是很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的,不会让自己的形象看起来邋遢不堪。而这样简单的修理也是被允许和人们可接受的。

其实古时的人们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顽固不化、墨守成规,他们也很追求形象的美丽。那时候思想开放的人们也会时不时的更换自己的发型。

比如在唐朝时,大家都可以更换自己的发行,可以剪短头发,甚至可以戴上假发,修理鬓角。不仅如此,那时的人们还可以修理、剔除自己的眉毛,追求流行的发型款式。

但是那时的理发店铺也不是很多,大多数那时的理发师被称作剃头挑子,剃头挑子常常拿着一个大皮箱,箱子里面装着各种理发用的工具,比如剪刀、毛巾等等,他们大多站在路边进行吆喝为自己招揽顾客。看见有人来便请客人坐在自己的皮箱子上为客人进行理发,修剪他们杂乱多余的发丝,因此古时的剃头挑子也是很吃香的。不仅如此,在古时对修剪头发也有很多的传统,比如要修剪新生婴儿的胎毛,这样孩子的头发才可以长得又黑又密又漂亮。

出嫁的女子要修剪额头上的碎发,寓意着婚姻幸福美满。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刻板的认为古时的人们都是从不剪头发的,这可不是那时人们真实的生活写照。

那么,这么长的头发不臭不油吗?古人是如何清洗打理呢?

我们聪明的古人是不会被一头头发难倒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发现了一种天然草本植物无患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肥皂果。所谓无患子,自然就是让你没有烦恼的样子,所谓愁遍三千烦恼丝,几粒无患子解忧愁。这几粒小小的无患子相比我们今天洗发液那可是正儿八经的纯天然无添加。

后来古人又发现了皂角这种植物,相比无患子,它在具有清洁功能的同时还具有了保健的功效。在清洁人们头发的同时还有很多其他妙用呢,古代广大女性使用的胭脂、水粉很多就是用皂角制作的。除了这些之外,它还有助于人体消化功能的运行,如很多小孩子从小挑食、消化不良,大人们往往会让孩子吃食皂角,这样孩子很快就能恢复食欲继续长高高啦!可以说皂角除了清洁头发外还真是一个浑身都是宝的天然植物。

除使用皂角清洁外,古人还十分重视头发的保养,她们会用一些植物提取出来精油,涂抹在自己的头发上,这就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护发素,长期不洗头发不仅容易脏还容易枯黄毛燥分叉,古人往往就会将精油涂在头发上面,不仅能起到保养作用,还可以闻到一股香香的淡雅的清香呢!

中国是一个以礼为重的国家,在一些重大节日之前朝廷往往会组织全民洗头,以视对节日的尊重。人们最起码要做到头上、脸面上干净,而且古人在参加重大活动之前,也会为自己清洗头发并涂上精油,这也是古代人为了表示对别人尊重。所谓以己待人,以对自己的态度去对待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而这尊重,就是从头发开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1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人脱发怎么办?没有植发技术,他们是怎么解决脱发问题的?
...来解决。 虽然这些方法在科学角度上并不完善,但许多古代人相信这些方法有助于改善脱发问题,并且他们通过实践来寻找解决方案。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草药治疗脱发问题。古人相信草药具
2023-09-12 14:46:00
古人一生只剃一次头发,为什么如此重视头发?
...出了“身体发肤”这一理论,头发也被赋予了孝的含义。古代人对头发的称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所不同,如“髫”指儿童轻软披散的头发,“总角”其实也是头发的一种表达,是儿童扎起来的头
2023-02-16 22:02:00
古人的假发是怎么做的
...能完成的,那就是假发。现在制作假发的材料,有真实的头发,也有用其他材料,然而其实在古代,人们也会用到假发,你能想象到吗?古人虽然反对剪头发,但是他们也会用到假发,那么他们的假
2023-05-02 13:21:00
古人一般多久才洗一次头呢
...来说,洗头真的是一件费时、费力、费钱的事情。首先,古代人洗头发需要挑水。其次,需要烧水。烧水可是要费柴火的,而柴火是要人工捡的。另外,古代人的头发都很长,所以这就更费力了。不
2023-05-11 16:42:00
古代的剃头刑罚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
...便不痛不痒,也足以让官员羞愧难当、颜面扫地。其实,古代人对头发的重视还源于阴阳五行学说。头发乌黑浓密,被视为身体气血充盈、阳气旺盛的象征。反之,失去头发则被看作阴气盛,正气不
2024-01-14 20:22:00
古代人如何应对脱发问题?没有植发技术竟然有办法!
...题的方式十分聪明,甚至可以说是与现代科技不相上下。古代人如何应对脱发问题:使用自然植物进行草药治疗在古代中国,人们主要采用中草药治疗脱发。其中,最常见的草药包括何首乌、桑葚、
2024-01-15 13:55:00
古人沐浴的那些事儿,揭秘沐浴文化的形成
...洋胰子”,香皂叫“香胰子”。说到洗澡那必定要关联到头发了,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毁”的记载,表达的就是古人对于头发的重视。事实上,通过头发所塑造的
2023-04-20 16:00:00
...单,在瓷枕上垫一层松软的暖垫就可以了。这么看下来,古代人的瓷枕的学问还真是不小呢!
2024-07-24 17:13:00
古人是如何解决秃头的困扰的
...,这个时候,他们有假发来帮助自己改善一下形象,但是古代人如果秃头了要怎么办?古代是不是也有假发,他们是如何解决秃头的困扰,重新长出头发来的?现代人面对头发问题,一定不可能比古
2023-05-02 10: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一场诱敌深入的伏击战
东蒲村伏击日寇战斗遗址(资料图片)。 阳光炽白地铺在东蒲村的田野上,微风吹过,卷起细碎的尘烟,与田垄间零星绽放的五颜六色的小花形成鲜明对比
2025-08-20 08:09:00
36幅墙绘讲述婚俗故事,聊城这个小村庄让传统古礼“活”了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其中熠熠生辉。“终身大事”这一称谓,真切传递出国人对待婚姻的庄重与敬畏
2025-08-20 11:39: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
2025-08-20 12:50:00
百年铜柱 千里边陲:吴大澂晚清勘界固防的爱国史诗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馆一楼《吴大澂固防》展区内,一件特殊的展品静静诉说着100多年前的边疆风云。这座高大的铜柱复制品,虽不及原物历史悠久
2025-08-20 15:01:00
千年一滴青州醉,此酒曾入东坡杯
大众网记者 杨晓玲 潍坊报道这场时间与匠心的千年对酌,是历史与风土的无声契约。青州大地,仰天山下,狮子峪内,一滴酒藏着半部华夏酿酒史
2025-08-20 16:02:00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潍坊籍军旅作家丁一鹤撰写的《尽美中国--王尽美传》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并赠送给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作为教材。视频是作者讲述了撰写王
2025-08-20 16:03: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人民军工摇篮”——黄崖洞兵工厂背后的故事
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坐落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作为“人民军工摇篮”,拥有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禀赋:1939年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兵工厂在这里诞生
2025-08-20 17:38: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踏遍武乡,追寻抗战红色足迹
近日,“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山西省武乡县,记者随团踏上这片浸染着英雄鲜血的热土,通过实地调研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2025-08-20 17:39: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左权将军的最后一封家书
巍巍太行,层峦叠翠,这里是英雄的土地,回荡着不朽的回响。“何日相聚?念、念、念、念!”一封跨越八十余载时空的家书,透着沉重的力量
2025-08-20 18:10: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迫走盐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0 20:12: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0 20:12: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长白山起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0 20:12: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胜利第一声——小清河打汽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0 20:12: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0 20:13: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0 20: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