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30 11:05: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国家博物馆一个名为“华彩万象”的石窟艺术沉浸式体验展正在展出。展览用当下最流行的数字技术,把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五大石窟,分别做了艺术化的呈现。其中,作为中国石窟开端的克孜尔石窟要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为何却“没落”了?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中国石窟的开端在哪里?

国家文物局曾对国内所有石库进行重新整理,2021年统计出全国共有大大小小石窟2155处。中国石窟数量巨大,所涉内容可谓浩如沿海,在历史长河里延续。让我们先聚焦第一个石窟,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的克尔孜尔乡东南7公里处,木扎提河北岸,却勒格塔山对面的明屋塔格山的断崖上。在维吾尔语里,克孜尔的意思是“红色”,却勒塔格山在雨后经常出现紫红色,石窟由此得名。

从公元2世纪开始,佛教徒就开始穿越塔利木盆地,进入西域的龟兹地区,龟兹也因此成了佛教东传道路上的重要一站,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大规模发展。到公元三四世纪,龟兹已经成为西域的佛教的中心之一。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开凿于公元3世纪左右,5-8世纪达到鼎盛,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说起克孜尔石窟,还必须提到一个人,中国古代有名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有考证称,鸠摩罗什就出生在这里。这位克孜尔石窟的代言人,跟玄奘一样,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佛教8个宗派共同的始祖。

不过,佛教想要在一个新的地方获得大面积传播,就必须照顾到本地固有的传统思想跟习俗,还要兼顾普通大众的理解能力。这时候,光靠口述或者是文字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概念的可视化就成了当时传教的重要的手段,而石窟这种宗教艺术形式,无疑是一种完美的解决方案。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诞生于古印度的石窟,是佛教艺术的综合体,主要包括了建筑、壁画和雕塑三个核心内容,不同派属、不同时代的石窟壁画也都有不同的题材、内容跟组合。在龟兹的石窟中,克孜尔的石窟最具代表性。

克孜尔石窟现存洞窟349个,壁画近万平方米,是西域地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洞窟类型最齐备,也是影响最广泛的佛教石窟遗存。同时,克孜尔石窟也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地理位置最西的一处石窟群。因此,它既是西域地区佛教石窟的典范,又是印度与中原北方石窟沟通的媒介,在佛教东渐过程中中具有重要地位。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克孜尔石窟对后世石窟

的影响具体有哪些?

石窟艺术要从建筑、雕塑跟壁画三个方面来看,克尔特尔石窟对后世石窟的影响同样也体现在这三个方面。在洞窟的形制方面,克孜尔石窟主要有中心柱窟、大像窟、方形窟、僧房窟和龛窟等等几个类型,主要用于礼拜、行道、生活等。另外,还有一些异型窟,例如长条形窟,十字形窟等,用途可能是库坊、作坊之类。

这其中,最有特点的是中心柱窟和大像窟。中心柱窟是克孜尔石窟形式方面的最大的特色与创新,就是在石窟的中央凿出一个方形的柱体,用来象征佛塔。柱体正面开龛,里面用来放置佛像,另外三面跟外墙壁之间形成通道,以便信众可以绕立柱进行礼佛。

这个中心柱窟的样式,其实是源于印度以塔为中心的“支提窟”。印度最早的塔庙窟诞生时间大概在公元前二十几年,它的核心是一座佛塔,这座佛塔放在马蹄形的塔庙窟的后端,礼拜的时候,信众需要穿过长长的通道,然后按照顺时针的方向绕塔循礼,古龟兹人一方面保留了支提窟原来的特点,把佛塔作为礼拜的重心。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另一方面,它又融合了克孜尔当地砂岩的结构特点跟游牧民族的丧葬习俗,在中心柱上开龛放置佛像,让这个窟具有了佛塔跟佛像崇拜的双重功能。并且由于这个中心塔跟窟顶连在一起,那么它在建筑结构上还起到了支撑柱的作用。

还有一点,它还让整个洞窟有了前室跟后室的概念。这个样式经过创新,跟印度样式有了大不同,所以被称为叫龟兹型窟。这对后来河西地区的敦煌莫高窟、中原地区的龙门石窟以及云冈石窟中早期的洞窟形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大像窟,也是礼拜用窟,实际上是中心塔柱窟中的一种,是中心塔柱的正面不开龛,而是立大型佛像。跟世界同类洞窟比,克孜尔大像窟开凿年代比较早,另外,以克孜尔47窟为代表的6处石窟,佛像都在10米以上,是非常高大的。这一传统对新疆以东地区石窟的开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它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了葱岭以西的阿富汗等等地区。

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影响,主要有三点。也就是菱形格、凹凸晕染以及屈铁盘丝。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菱形格图式,也就是每一个单体菱格内描绘一个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或者佛说法图等。

多数学者认为,这个菱形格出自佛经的须弥山。关键是,这种构图形式不但对石窟空间起到了装饰的作用,一个格子讲一个故事,同时增加了壁画容量。

综上所述,无论是建筑还是壁画艺术方面,克孜尔石窟都对中国后世的石窟产生了深远影响。2014年,克孜尔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遗产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喀孜尔石窟这么重要

为何不在四大石窟之列?

其实,克孜尔石窟也曾经在中国四大石窟之列,甚至在2020年10月,有媒体还有一篇文章将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四大石窟。

那么,为什么克孜尔石窟掉出了四大石窟?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首先,是这里经历过了宗教的更迭。以前龟兹人都信仰佛教,10世纪以后,随着宗教更迭,当地很多石刻就被废弃,也遭到一些破坏。

第二,自然风化、地震等等的自然灾害对洞窟壁画的损害也是重要原因。

第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掀起的西域探险考察日中,先后有俄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国的探险队,在60个洞窟中窃取了壁画近500平方米。1930年代初,德国探险家勒库克从这里盗走了上百箱的壁画、塑像和其他艺术品,导致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大部分精华已经不在中国。所以有学术界甚至有刻孜尔石窟壁在德国的说法。

第四,是资料不完整。学术界对于石窟的研究,首先资料要完整,但是克孜尔石窟被破坏严重,甚至有些洞窟成了裸窟,壁画全部被截取,其他大部分洞窟也是千疮百孔,图像内容不完整。另外,龟兹石窟的榜题,大部分是龟兹语,这是一种死文字,保存下来的就不多,现在残存的部分,也都已经不清晰,这些对克孜尔石窟的研究也是一种障碍。

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它不仅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辐射丰富了中亚地区的佛教文化内涵。克兹尔石窟掉出四大石窟的经历,就是曾经的精美壁画无法重现的惨痛现实。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为了能够复原壁画的内容,新疆文博院龟兹学术部文博研究馆员赵莉,在1992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这里开始从事克孜尔石窟的研究工作。在30多年时间里,她先后到德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就是为了寻访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残缺部分。可喜的是,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赵莉跟他的研究团队终于找到了流失海外的大部分克孜尔石窟壁画,通过拍照比对和反复求证,未来将以数字化方式让这些壁画重获新生。

(齐鲁晚报·齐鲁壹记者 蓝峰 整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30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到国博沉浸式体验中国石窟艺术
...Mapping影像和AI算法,表现、挖掘和阐释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与丰富内涵。 展览以“菱格世界”“万古遗珠”“东方微笑”“十方
2023-12-09 16:06:00
...。全场沉浸体验内容覆盖犍陀罗艺术、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等主题。观众无须远涉千里,即可置身于壮丽石窟群中,近距离感受石窟艺术的魅力。
2025-07-19 07:12:00
陈昀新作出炉!刻画石窟寺之型 铭心文物之美
...墨苍润,深得名家好评。莫高远望45 x 97 CM纸本水墨设色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岩上。该窟是建筑、彩塑、壁画组成的综合艺术体,在不同程度上提
2023-08-24 17:35:00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部分代表性石窟我国现存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等为代表的石窟寺近6000处,分布广、规模大、体系完整,集建筑、雕塑、壁画、书法
2025-05-22 16:51:00
国博新展“华彩万象”——文物遗产“活化”利用的创新与探索
...特点又开始融入当地五胡少数民族特征。位于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也在这时期开始发展,历经千年后成为甘肃石窟艺术的最重要代表。5到9世纪,这位“旅行者”来到中部地区。北魏鲜
2024-01-19 07:53:00
克孜尔石窟艺术有三大特点,女性被画得健美
...浮宫”,它反映了这一时期佛教艺术的鼎盛。远早于敦煌莫高窟的佛教文化艺术宝库克孜尔石窟,壁画特点主要有三点。也就是菱形格、凹凸晕染以及屈铁盘丝。菱形格图式是最显著的特点龟兹的洞
2024-10-30 13:51:00
克孜尔石窟艺术——探寻佛教文化进入中国的起点
...河河谷。石窟始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叶,早于敦煌莫高窟300年。窟群分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和后山区,绵延3公里。克孜尔千佛洞艺术是洞窟、雕塑、和壁画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
2024-10-30 11:06:00
​敦煌壁画脱落、乐山大佛变黑,气候变化正在威胁我们的国宝
...缓慢但不可忽视的破坏。甘肃当地最多的遗址类型,是以莫高窟为代表的石窟群。石窟内温湿度的变化与降雨密切相关,而温湿度的频繁变化则是导致酥碱、起甲、壁画脱落等病害的重要影响因素。
2023-07-25 09:54:00
中国古代的石窟艺术,在佛教艺术的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关以东的河西石窟共有17处,其中最著名的是敦煌附近的莫高窟。另外还有西千佛洞及南湖店石窟、肃北五个庙石窟、安西榆林窟、下洞子石窟、东千佛洞、玉门昌马石窟等。酒泉附近有文殊山石
2023-07-12 09: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郑玄与酒礼:只敬两杯,成礼不为过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8月26-27日,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市峡山区举办。这场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
2025-08-28 15:00:00
四代人的守望:79年守护一座烈士纪念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梦媛 李海涛 赵旭正午的阳光洒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运粮河畔陈户烈士纪念园,守塔人王建亮弯着腰,正仔细清理砖缝里新长出的杂草
2025-08-28 15:38:00
郑玄与服虔:功成不必在我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郑玄与服虔都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尤其在《春秋》和《左传》的研究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2025-08-28 15:40:00
红星照耀中国•千里跃进大别山|8旬老兵义务守墓57载 希望孙辈继续守下去
大皖新闻讯 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有一处烈士墓。今年89岁的退伍老兵王茂贵已经在这里守了57年。8月28日上午
2025-08-28 15:53:00
日照市莒县举办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书画展
鲁网8月28日讯 (记者 谢文明)翰墨忆抗战,丹青敬先辈。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8月27日,日照市莒县在莒州博物馆举办“翰墨丹青绘同心”书画展
2025-08-28 16:12:00
陈壁生在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鲁网8月28日讯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首先我谨代表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欢迎大家来到潍坊
2025-08-28 16:12:00
免费!今起开放!就在福州西湖!
好消息!今起,西湖桂斋重新对市民开放啦!在福州西湖公园西南隅、荷亭旁藏着一座福州市级文保单位——桂斋,它是清道光九年(1829年)丁忧在榕的林则徐与福建布政使程含章
2025-08-28 17:25:00
王纪卿的《中国血:抗战十四年》(湖南人民出版社,2025年7月出版)以宏阔的史学视角,将中华民族1931年至1945年的抗争史精心提炼
2025-08-28 18:09:00
快板再现抗战奇迹
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遗址创作快板书《夜袭阳明堡机场》的灵感源于抗日战争时八路军用简陋的武器装备创造的军事史上经典战例。1937年10月19日
2025-08-28 18:09:00
好“豫”知时节·七夕丨打卡!以爱之名
大河网讯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千年以来,七夕的月光静静流转,映照中国人心中最柔软也最执着的浪漫情结——它不只是鹊桥相会的缱绻传说
2025-08-28 21:4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抗战中贵州有一座“战时故宫”——访故宫文物南迁存放旧址安顺华严洞
从安顺城区出发,向南3公里处,有一天然溶洞,世人称之华严洞。洞口,印有“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安顺华严洞故宫文物南迁存放旧址”字样的石碑矗立
2025-08-28 22:44:00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