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30 11:05: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国家博物馆一个名为“华彩万象”的石窟艺术沉浸式体验展正在展出。展览用当下最流行的数字技术,把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五大石窟,分别做了艺术化的呈现。其中,作为中国石窟开端的克孜尔石窟要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为何却“没落”了?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中国石窟的开端在哪里?

国家文物局曾对国内所有石库进行重新整理,2021年统计出全国共有大大小小石窟2155处。中国石窟数量巨大,所涉内容可谓浩如沿海,在历史长河里延续。让我们先聚焦第一个石窟,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的克尔孜尔乡东南7公里处,木扎提河北岸,却勒格塔山对面的明屋塔格山的断崖上。在维吾尔语里,克孜尔的意思是“红色”,却勒塔格山在雨后经常出现紫红色,石窟由此得名。

从公元2世纪开始,佛教徒就开始穿越塔利木盆地,进入西域的龟兹地区,龟兹也因此成了佛教东传道路上的重要一站,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大规模发展。到公元三四世纪,龟兹已经成为西域的佛教的中心之一。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开凿于公元3世纪左右,5-8世纪达到鼎盛,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说起克孜尔石窟,还必须提到一个人,中国古代有名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有考证称,鸠摩罗什就出生在这里。这位克孜尔石窟的代言人,跟玄奘一样,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佛教8个宗派共同的始祖。

不过,佛教想要在一个新的地方获得大面积传播,就必须照顾到本地固有的传统思想跟习俗,还要兼顾普通大众的理解能力。这时候,光靠口述或者是文字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概念的可视化就成了当时传教的重要的手段,而石窟这种宗教艺术形式,无疑是一种完美的解决方案。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诞生于古印度的石窟,是佛教艺术的综合体,主要包括了建筑、壁画和雕塑三个核心内容,不同派属、不同时代的石窟壁画也都有不同的题材、内容跟组合。在龟兹的石窟中,克孜尔的石窟最具代表性。

克孜尔石窟现存洞窟349个,壁画近万平方米,是西域地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洞窟类型最齐备,也是影响最广泛的佛教石窟遗存。同时,克孜尔石窟也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地理位置最西的一处石窟群。因此,它既是西域地区佛教石窟的典范,又是印度与中原北方石窟沟通的媒介,在佛教东渐过程中中具有重要地位。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克孜尔石窟对后世石窟

的影响具体有哪些?

石窟艺术要从建筑、雕塑跟壁画三个方面来看,克尔特尔石窟对后世石窟的影响同样也体现在这三个方面。在洞窟的形制方面,克孜尔石窟主要有中心柱窟、大像窟、方形窟、僧房窟和龛窟等等几个类型,主要用于礼拜、行道、生活等。另外,还有一些异型窟,例如长条形窟,十字形窟等,用途可能是库坊、作坊之类。

这其中,最有特点的是中心柱窟和大像窟。中心柱窟是克孜尔石窟形式方面的最大的特色与创新,就是在石窟的中央凿出一个方形的柱体,用来象征佛塔。柱体正面开龛,里面用来放置佛像,另外三面跟外墙壁之间形成通道,以便信众可以绕立柱进行礼佛。

这个中心柱窟的样式,其实是源于印度以塔为中心的“支提窟”。印度最早的塔庙窟诞生时间大概在公元前二十几年,它的核心是一座佛塔,这座佛塔放在马蹄形的塔庙窟的后端,礼拜的时候,信众需要穿过长长的通道,然后按照顺时针的方向绕塔循礼,古龟兹人一方面保留了支提窟原来的特点,把佛塔作为礼拜的重心。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另一方面,它又融合了克孜尔当地砂岩的结构特点跟游牧民族的丧葬习俗,在中心柱上开龛放置佛像,让这个窟具有了佛塔跟佛像崇拜的双重功能。并且由于这个中心塔跟窟顶连在一起,那么它在建筑结构上还起到了支撑柱的作用。

还有一点,它还让整个洞窟有了前室跟后室的概念。这个样式经过创新,跟印度样式有了大不同,所以被称为叫龟兹型窟。这对后来河西地区的敦煌莫高窟、中原地区的龙门石窟以及云冈石窟中早期的洞窟形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大像窟,也是礼拜用窟,实际上是中心塔柱窟中的一种,是中心塔柱的正面不开龛,而是立大型佛像。跟世界同类洞窟比,克孜尔大像窟开凿年代比较早,另外,以克孜尔47窟为代表的6处石窟,佛像都在10米以上,是非常高大的。这一传统对新疆以东地区石窟的开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它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了葱岭以西的阿富汗等等地区。

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影响,主要有三点。也就是菱形格、凹凸晕染以及屈铁盘丝。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菱形格图式,也就是每一个单体菱格内描绘一个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或者佛说法图等。

多数学者认为,这个菱形格出自佛经的须弥山。关键是,这种构图形式不但对石窟空间起到了装饰的作用,一个格子讲一个故事,同时增加了壁画容量。

综上所述,无论是建筑还是壁画艺术方面,克孜尔石窟都对中国后世的石窟产生了深远影响。2014年,克孜尔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遗产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喀孜尔石窟这么重要

为何不在四大石窟之列?

其实,克孜尔石窟也曾经在中国四大石窟之列,甚至在2020年10月,有媒体还有一篇文章将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四大石窟。

那么,为什么克孜尔石窟掉出了四大石窟?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首先,是这里经历过了宗教的更迭。以前龟兹人都信仰佛教,10世纪以后,随着宗教更迭,当地很多石刻就被废弃,也遭到一些破坏。

第二,自然风化、地震等等的自然灾害对洞窟壁画的损害也是重要原因。

第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掀起的西域探险考察日中,先后有俄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国的探险队,在60个洞窟中窃取了壁画近500平方米。1930年代初,德国探险家勒库克从这里盗走了上百箱的壁画、塑像和其他艺术品,导致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大部分精华已经不在中国。所以有学术界甚至有刻孜尔石窟壁在德国的说法。

第四,是资料不完整。学术界对于石窟的研究,首先资料要完整,但是克孜尔石窟被破坏严重,甚至有些洞窟成了裸窟,壁画全部被截取,其他大部分洞窟也是千疮百孔,图像内容不完整。另外,龟兹石窟的榜题,大部分是龟兹语,这是一种死文字,保存下来的就不多,现在残存的部分,也都已经不清晰,这些对克孜尔石窟的研究也是一种障碍。

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它不仅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辐射丰富了中亚地区的佛教文化内涵。克兹尔石窟掉出四大石窟的经历,就是曾经的精美壁画无法重现的惨痛现实。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比敦煌莫高窟早不少的克孜尔石窟,为何“没落”

为了能够复原壁画的内容,新疆文博院龟兹学术部文博研究馆员赵莉,在1992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这里开始从事克孜尔石窟的研究工作。在30多年时间里,她先后到德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就是为了寻访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残缺部分。可喜的是,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赵莉跟他的研究团队终于找到了流失海外的大部分克孜尔石窟壁画,通过拍照比对和反复求证,未来将以数字化方式让这些壁画重获新生。

(齐鲁晚报·齐鲁壹记者 蓝峰 整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30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到国博沉浸式体验中国石窟艺术
...Mapping影像和AI算法,表现、挖掘和阐释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与丰富内涵。 展览以“菱格世界”“万古遗珠”“东方微笑”“十方
2023-12-09 16:06:00
...。全场沉浸体验内容覆盖犍陀罗艺术、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等主题。观众无须远涉千里,即可置身于壮丽石窟群中,近距离感受石窟艺术的魅力。
2025-07-19 07:12:00
陈昀新作出炉!刻画石窟寺之型 铭心文物之美
...墨苍润,深得名家好评。莫高远望45 x 97 CM纸本水墨设色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岩上。该窟是建筑、彩塑、壁画组成的综合艺术体,在不同程度上提
2023-08-24 17:35:00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部分代表性石窟我国现存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等为代表的石窟寺近6000处,分布广、规模大、体系完整,集建筑、雕塑、壁画、书法
2025-05-22 16:51:00
国博新展“华彩万象”——文物遗产“活化”利用的创新与探索
...特点又开始融入当地五胡少数民族特征。位于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也在这时期开始发展,历经千年后成为甘肃石窟艺术的最重要代表。5到9世纪,这位“旅行者”来到中部地区。北魏鲜
2024-01-19 07:53:00
克孜尔石窟艺术有三大特点,女性被画得健美
...浮宫”,它反映了这一时期佛教艺术的鼎盛。远早于敦煌莫高窟的佛教文化艺术宝库克孜尔石窟,壁画特点主要有三点。也就是菱形格、凹凸晕染以及屈铁盘丝。菱形格图式是最显著的特点龟兹的洞
2024-10-30 13:51:00
克孜尔石窟艺术——探寻佛教文化进入中国的起点
...河河谷。石窟始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叶,早于敦煌莫高窟300年。窟群分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和后山区,绵延3公里。克孜尔千佛洞艺术是洞窟、雕塑、和壁画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
2024-10-30 11:06:00
​敦煌壁画脱落、乐山大佛变黑,气候变化正在威胁我们的国宝
...缓慢但不可忽视的破坏。甘肃当地最多的遗址类型,是以莫高窟为代表的石窟群。石窟内温湿度的变化与降雨密切相关,而温湿度的频繁变化则是导致酥碱、起甲、壁画脱落等病害的重要影响因素。
2023-07-25 09:54:00
中国古代的石窟艺术,在佛教艺术的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关以东的河西石窟共有17处,其中最著名的是敦煌附近的莫高窟。另外还有西千佛洞及南湖店石窟、肃北五个庙石窟、安西榆林窟、下洞子石窟、东千佛洞、玉门昌马石窟等。酒泉附近有文殊山石
2023-07-12 09: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