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郭小聪:历史像一把难以打开的折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3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

说什么,怎么说

郭小聪:历史像一把难以打开的折扇

郭小聪:历史像一把难以打开的折扇

历史像一把折扇,人们很难真正把它打开。时间无论过去了两百年还是两千年;面对的无论是清代人明代人,还是宋代人唐代人,或是汉代人秦代人……只要已经作古,我们都会一视同仁把他们视为“古代人”。这些“古人”立在遥远的历史地平线上,仿佛抹去了各自的时空间隔和纵深。

三十年前,在西安,我就有过类似的感觉。从半坡村到凤雏村,从秦俑馆到法门寺,每一个地方都以千年之遥彼此相望,每一处景点却只不过花去我们半天的光景。奇怪的是,如此巨大的时间跨度,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太深的印象,我们本能地把眼前的东西都看作文物、古董,以同等的好奇心打量,然后重新投入自己当下的近忧远虑。

其实,我们看宋代人已经过去了一千年,宋代人回溯汉代人又是一千年,汉代人再看商周之际“天人之变”又要上推一千年。或者反过来说:一千年后的人们如何看我们,就如同秦代人一千年后怎样被唐代人看,每一个时代不都是每一个“现在”?每一把漠然折叠的历史之扇不都曾在另一批人手里生动地打开?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无论一百年前还是一万年前,只要不能够凭我们的血肉去感知,时间的长短就很难真正被心灵度量。阳光下的世界是如此真实,形成我们感知和记忆的,只能是有生之年的漫长与短暂。参天大树与最柔弱的小树并排而立,全部历史被推至一个永恒的平面凝固。

历史明明就是这样一代代延续过来的,但回溯上去的时间甬道却永远关闭。差不多所有的答案都止于假设,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徒劳,我们顶多有几代以内的依稀线索,然后便陷入一片空白。在线索中断的地方,历史就变成了传说,多少如烟往事,都从“据说”开始,人们也似信非信地听着。然而,一旦传说被史实所印证,人们又会以难以置信的激情来怀古。

商朝的存在一百多年前还是个传说,直到1899年甲骨文首次被辨识,才还原为一页信史。譬如甲骨卜辞中频频出现的“妇好”两字,一会儿是王后,一会儿是将军,一会儿是神灵,“他”到底是个什么人呢?存在还是不存在?直到1976年安阳妇好墓被发现,出土众多镌有“妇好”两字的兵器、礼器和梳妆用品,历史的线索才像线团一样从时间的晦暗里抛出。那么,这位有血有肉的商王王后、中国历史记载的第一位女将军,她所用的佩饰玉料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查来查去,竟然是用的和田玉! 你能想象三千多年前中原与遥远西域的交通方式吗?然而这就是史实,不可思议!

但面对田野考古,逐渐清晰起来的线索,某种寻根渴望,以及真正令我们沉思的往往是来自于文物细部。那些神态各异的秦兵俑,据研究都是按当时真人原型塑造,那么他们理应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不同的身世遭际和各自的生活愿望。然而,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命运注定了他们的存在仿佛就是为了完成这些世纪性的纪念碑。也许,下一个片刻,就有人默默倒下,甚至没有机会做丈夫或父亲,无论他们的生存欲望多么强烈,想要延续自己生命链条的祈望,就像树枝间悬挂的细丝,一个沉重的雨点就能砸断。

然而我活着,我周围的人活着,那么我们每一个活到现世的人,都证明有一位侥幸活下来延续香火的祖先。他们共同组成了每一世代的社会生活,扮演过不同的角色,无论作为朋友还是敌人,都真诚投入了全部的喜怒哀乐。我们的生命链条可以随便穿越哪一个时代,无论是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文明,还是五十万年前猿人烤火的洞穴。

所以说,在考古现场,那些不起眼的生活遗迹,似乎比珍宝更大有深意——秦俑坑土堆上竹席苫盖的痕迹,刻在金银宝器上的工匠姓名,古人留有汗渍的麻鞋粗袜,熏黑的灯盏,碳化的粮食和干瘪的果实,陶制的井台和猪圈,古人保存地宫秘密的心机……

所有这些我们可以直观把握的历史细节,都能够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相呼应。只要不急于把祖先的遗迹送上神龛,仅仅发思古之幽情,我们就有可能从自己极普遍、极普通的生活体验里找到车辙来路、蛛丝马迹,感知冥想与先人的精神联系,从而真正打开这把历史折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2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日本人为什么喜欢折扇?
折扇在古代的中国,似乎是才子佳人和文人墨客的标配。一把扇子,被他们攥在手中,摇摇晃晃,或徜徉于江南水乡岸边,或漫步于竹林松涛小道,羽扇纶巾,品千年兴衰沉浮,话时下家国大事,尽显文
2023-08-13 16:20:00
江南折扇秉承的东方古韵
...深情留言:“江南‘浙’扇承古韵,再忆杭州迎潮涌。一把折扇,收起,是东方的内敛与包容;展开,是我们的开放与从容。”从古至今,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对风情雅致的田园生活有着向
2023-09-22 10:43:00
“倚清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成扇与扇面绘画作品展”在苏州寒山寺《和合美术馆》正式开幕
...、古琴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苏州的折扇2006年5月21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扇在中国人的文化字典里有着独特的意味,古书有“黄帝作五明扇”“
2023-08-22 09:33:00
乐声悠扬赏明月 “千年荣昌·品味巴蜀”2023中秋国庆系列活动开幕
...性传承人将与市民面对面,开展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等主题研学体验活动。“让荣昌人民成为最幸福的人民,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洪波说,接下来,荣昌将固定在重要时间节点和主要传统
2023-09-28 22:18:00
我市设计一批地名文创产品
...村落名字,扑克牌印上青铜器何尊,历史遗迹化身书签、折扇……日前,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今年我市加大地名文化挖掘力度,创新设计一批宝鸡地名文创产品,计划于明年投放市场。 当天,市
2023-12-25 16:02:00
文化中国行 | 这本三晋历史“线装书”又有新“注释”
...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晋溪书院大讲堂、折扇扇面展……通过举办各类展览、文化交流活动,晋祠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艺术家、游客,他们在这里探寻中华文明的根源,体验
2024-12-18 09:15:00
沪城瓷影,海派风情|“中国白·德化瓷”艺术展邀你共赏千古风华
...登复古的佳人身着一袭旗袍倚坐凳上左手轻拿一柄小巧的折扇右手则以一种慵懒而优雅的姿态轻轻搭在那折扇之上闭目凝神演绎着“岁月悠悠安享此刻宁静致远”的诗意栖居让人不禁遐想联翩这一幕
2024-08-02 15:13:00
...的苏东坡谁能不爱?看完一场演出仍未尽兴,还有丝巾、折扇、T恤等近20款文创周边等你选购,把“东坡”作为中秋好礼带回家、赠亲朋。作为杭州文旅“夜秀”市场的新名片,《西湖东坡》的
2024-09-16 07:07:00
历史文化名城“大家谈” | 何智亚:保护好城市发展的“年轮” 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
...名人辈出,历史文化遗存比较丰富。一是以陶器、夏布、折扇为代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以万灵、安富等为代表的古镇文化。三是以客家文化为特色的移民文化,重庆的移民会馆比较多,
2023-06-18 21: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