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结草感恩的典故来自一位魏姓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2 20:02:00 来源:戏说三国

这是我国从古流传至今的一种民俗,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口张贴画着门神的年画,期望在新的一年里家宅平安,吉祥如意。画中的这两个人,便是最被大家熟知的左右门神秦琼和尉迟恭。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和秦琼、尉迟恭同时被称为门神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就是魏征。

结草感恩的典故来自一位魏姓人

传说,在《西游记》里,当时一个老龙王犯罪了,这玉皇大帝要派魏征来监斩这个龙王,后来这个老龙王就四处拜托别人,还请唐太宗说情,免去死罪。后来唐太宗就给魏征讲了这件事。但是魏征因为第二天睡过头了,在梦中就将龙王斩掉了。老龙王因怨恨唐太宗,于是他的魂魄就每天夜里到宫里来闹,唐太宗是夜不能寐。于是派秦琼,尉迟恭和魏征每天夜里把守宫门。后来,唐太宗体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就命画匠画了他们的画像,分别贴在前后门。老龙王看到后,竟真的不敢再来了。后来此举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一般在双门左右贴秦琼和尉迟恭,而单门则贴魏征。

魏征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贞观盛世。在贞观、开元盛世的开创过程中,朝堂上接连出现了魏征,魏玄同等六位魏姓的宰相。更让人为之侧目的是,这六个人竟是同宗同族,来自同一个地方,他们对盛唐繁荣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将魏姓推上了空前显赫的地位。

在大唐盛世的繁华光影里,魏姓被历史铭记了下来,而唐朝也成为了魏姓发展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

结草感恩的典故来自一位魏姓人

中国的汉字本身总是蕴含着无比丰富而又形象的内容,“魏”字便是如此。典籍“玉篇”中记载:

魏,阙也。

阙是我国古代宫殿门前两边所建的高台,因此常常用“阙”来代指皇宫等极其尊贵的地方。而“魏”字的这种美好寓意,一直伴随着魏姓的发展,从起源到兴盛。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为了加强朝廷对周边地区的统治,周朝的统治者大封同姓宗族和异姓功臣。周文王的一个儿子被封在了毕邑,也就是今天陕西咸阳市的东北一带,他的后裔便以“毕”为氏。后来毕国灭亡后,公族子弟流落各地,其中有一个叫毕万的人,流落到了晋国。

结草感恩的典故来自一位魏姓人

公元前661年,毕万在晋国开疆拓土的战争中,因为立下战功,被封在了魏地,也就是今天山西省芮城县一带。后来,毕万的子孙后代以祖上封邑为姓,这便是魏姓最早的起源。

据说毕万得封魏地时,晋国有个非常有名的占卜家,曾经预言说毕万的后代一定会昌盛,这是因为万是满数,“魏”字又有代指朝廷的美好寓意,把魏地作为始封地,这是上天有所启示的。

也许并不存在上天的什么启示,但魏姓的确从此时开始在历史上渐渐显赫起来。毕万的孙子魏犫,可以说是魏姓历史上最早出名的一位。在晋国发生内乱时,这位以勇力闻名于世的春秋大将跟随晋公子重耳,离开晋国,开始了长达19年,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

结草感恩的典故来自一位魏姓人

19年后,重耳回到晋国继承了王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当年跟随他流亡的人皆论功奖赏,魏犫则被封为大夫,承袭了魏氏的封邑,魏犫一族开始位居晋国显贵家族之列。

据说魏犫有一子,在同秦国的一次战争中遭遇一位秦国猛将的缠斗,魏犫之子不敌,于是便退到了一片草地里,而对方紧追不舍。然而,就在秦国猛将追到草地中间的时候,其步伐突然迟缓几次,差点跌倒,魏犫之子见状大喜,便冲上前去,擒获了对方。事后,魏犫之子觉得奇怪,顺着敌将追来的路线搜索,发现草丛中有一道道用草结成的绊索,不远处还有一位老人伏在草丛中,不停地把长长的草打成结。正因为如此,敌人追到这里,就像陷入了罗网一样。魏犫之子非常疑惑,于是上前询问老人帮助他的原因。

原来魏犫曾经有个宠妾,叫祖姬。据说,魏犫每次出征前都要交代家人说,万一他战死了,一定要让祖姬改嫁,千万别耽误了她的青春。后来魏犫得了重病,临死前却一反常态要求祖姬殉葬。魏犫死后,他的儿子认为父亲的要求是在神智混乱的时候提出来的,与平时的想法不一致,不应该听从,就坚持让祖姬改嫁了。而这在古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伏在草丛中帮助魏犫之子的那位老人,正是祖姬的父亲,为了感谢魏犫之子对女儿的救命之恩,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前来祝他一臂之力。

结草感恩的典故来自一位魏姓人

我们现在经常说要感恩,对于别人的恩惠,愿意结草衔环来报答。结草,就出自这个典故。

河南开封,这个有着七朝古都之称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因为黄河一次次的决堤掩埋,形成了奇特的城摞城景观。在今天的开封地下,共叠压着六座城池,其中位于最底部的便是开封的启运之都,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城。那么大梁城是由谁修建起来的?这就不得不提及战国时期第一位称霸的君王魏惠王,魏罂。

公元前376年,魏犫的后人中有一人参与了三家分晋,建立了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魏国发展到第三位君王,魏惠王时,无论经济还是军事都空前的强大。当时魏国的国都位于今天山西夏县西北的安邑,正在崛起中的齐、秦两国,正好位于魏国国都的东西两侧。为了维持霸业,避免受到两面夹击的威胁,同时还要保证东部地区的统治。公元前361年,深思熟虑后的魏惠王将国都迁到了大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市。随着魏国迁都大梁,魏姓播迁的重心也从山西转移到了中原地区。

结草感恩的典故来自一位魏姓人

因此,在先秦时期,魏姓主要在魏国疆域内,也就是今天山西、河南等地播迁,并逐渐向周边的河北,山东,陕西等地扩展。战国中后期,在众多诸侯国的强势崛起中,魏国日渐衰落,往日的霸主地位已不复存在,最终,魏国被一统天下的秦国所灭。魏国灭亡后。魏国的子民为了不忘亡国之恨,并以故国魏为姓,形成了魏姓中最重要的一支。

因此,唐朝林宝所著的《元和姓纂》和郑桥所著的《通志•氏族略》均将魏姓列入了“以国为氏”内,按照国灭得姓的说法。今天的河南开封,也就成为了魏姓的得姓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2 21: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盘点历史上的名将家族
...道行军副大总管,封潞国公。 薛万彻:薛世雄第四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隋末唐初名将,外戚,仕唐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封武安郡公。因征讨梁师都有功,授车骑将军,随罗艺四处转战其他
2023-04-28 13:50:00
魏征最重要的官职“侍中”,相当于今天什么职位?
...、明、清“位微言重”言官迥然不同;侍中魏征敢多说,唐太宗也咬牙容忍,此二人成为了明君谏臣的杰出代表,也成为后来正经、不正经言官的学习对象。我们这里再明晰一下概念,“监督”和“
2023-06-26 12:23:00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唐朝帝后共同书写‘贞观之治’
...这其中的大部分帝王也只是能够接受\"顺耳\"的忠言,而唐太宗李世民就不一样,他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虚心求谏,重视贤臣,从而实现了光耀史册的\"贞观之治\"。细说起来,千古明君
2024-03-03 02:17:00
明朝皇帝的定制课本教些啥?西南大学展出12部珍贵古籍
...、量身打造了图文并茂的专用教材《帝鉴图说》,书名取唐太宗“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之意。全书插图众多,十分精美,故事深刻,引人深思。按照朝代顺序,本书选取“善可法者八十一事”编成
2024-04-20 21:21:00
魏征家族的荣光与沉浮:从开国功臣到四世孙的典当老宅
...件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和人性深处的波澜壮阔?唐太宗痛失心腹患难之臣遗孀谢绝最高礼仪送葬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心腹大臣、开国功臣魏征患重病卧床。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唐太宗
2023-12-26 09:00:00
唐太宗强占弟媳杨氏,为何长孙皇后不阻拦?
...然是天花板的存在。纵观唐朝历史,最为鼎盛的时期便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之时,建立贞观之治,让大唐更加昌盛,唐太宗也因为这一举动闻名天下。直到如今,他的事迹以及过往依旧广为流传,被
2022-12-25 14:03:00
战国时期的韩国君主都有谁?
...为新兴国家,又同样出身于晋国,关系还是十分紧密的。魏国在魏文侯的带领下迅速崛起,不断向西压制秦国,蚕食河西之地,向南又败楚于大梁和榆关。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烈侯也抓住时机,
2023-07-09 15:48:00
宋太祖把他比作唐太宗的魏征,但他在仕途上却屡进屡退
...谋私利。宋太宗感动地说道:我有寇准这样的大臣,好比唐太宗有魏征一样。魏征是唐代的一代名臣,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位列唐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四位。宋太宗将寇准比
2023-06-27 10:40:00
大唐第一杠精的人生信条:人生再难,唯有挺住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朝堂上可谓群星闪耀,人才济济:文如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武有尉迟恭、秦琼、李世绩。在众多的名士之中,魏征既不算李世民的创业班底,也不属于皇亲国戚,反而在李世民
2023-06-15 13: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