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对于归降者十分大度,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4 05:20:00 来源:戏说三国

常言道:一次不忠,终生不用。对于叛徒,无论是哪个时代都是要受到唾弃的,人们更加喜欢的是那些忠义之士,即使这些人不能为自己所用,但是那些风骨都值得敬佩。无论是近代中国,还是古代社会忠义之人往往是不计其数,然而也有不少的奸臣,为了名利背叛自己的国家,最终落下了一个不忠不义的骂名。

是否所有的归降者都是叛徒呢?在明代这些归降者不仅仅受到了朝廷的友好接待,而且国家还给这些人赐姓来表示对于他们的欢迎和重视,甚至还直接成为了当时社会的达官贵人,不得不佩服明代的“大度”,那么为什么对于这些归降者十分的大度呢?其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一、归降+赐封=达官

对于归降者许多朝代都有着不同的态度,有些朝代对于所谓的归降者其实就将其当做叛徒来对待,有些统治者直接将他们杀光,有些则是采取冷暴力的态度,给与厚待但是并不给与重用。然而在明代,这些归降者不仅仅能够有钱有权,而且还形成了所谓的达官群体,成为了明代社会的特殊存在。

明朝对于归降者十分大度,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1.赐姓赐名称作达官

根据历史的史料记载,其实最早的“达官”是和“鞑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明代社会,由于朱元璋白手起家,国家的统治并不稳定,而且当时以鞑靼蒙古族为主的北方,少数民族可谓是对中原虎视眈眈,明代统治者为了拉拢这些少数民族,维持国家的稳定,对于这些少数民族都是给与厚待。

而且还给予了他们一些官位,因此明代卫所“达官”的出现和明代民族的政策,和当时的制度有密切的关系。而所谓的卫所,也是明代的一些少数民族受迫于明朝统治者的压力,或者是迫于生存对他们这类人进行收留的地方,表现好的自然会有官职做。

而在明代的永乐年间,将这些归附于明代的少数民族人还加入到了军籍,不仅仅重新管理,而且还用特殊的黄色本子来记载,但是往往有些人的姓名和汉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为了编制达官黄簿,其就必须要有汉式的姓氏。于是赐予无汉姓就在洪武朝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随着后代的统治者的沿袭,赐姓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明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官员进行封赏的时候,往往需要赐姓。随着赐姓的发展,其也大大消除了少数民族官员与汉族官员内心的隔阂,推进了少数民族汉化的进程。

明朝对于归降者十分大度,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2.达官的厚待制度

在明代洪武时期,对于归降者的待遇也十分优渥,不仅仅赏赐他们的住所,而且钞币、日常用物等都是由朝廷赐予。衣食住行统统都由地方政府负责解决,这样好的事情,归降者们能不心动吗?

不仅仅如此,而且还有封授官职的好处。后来的明代皇帝也基本是沿袭了洪武朝的做法,也就是尽可能的限制“降官”的权力,毕竟对于归降者大家都不是十分的放心,因此在明代洪武皇朝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将他们这些人排斥在接触军队的权利之外。

但是明代的其他统治者则不是,由于明代社会的发展,国家也变得更加的强大,对于这些归降者也更加的放心。所以永乐朝给这些归降者的授职,往往会比洪武朝宽松一些,如果这些归降者有官位在身的话,基本是新官职和原来差不多。在永乐朝之后,更是对待这些所谓的归降者,待遇更是从优,不仅仅进一步提升,而且还形成了统一的事例,有着一套明文规定。

在明代的《会典》上就有记载,会根据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官职,按照一套体系给与这些归降者各种厚待,如牛羊,这些归降者在原来的职位之上,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分封。如果之前只是普通百姓的,都会获得厚待,有着基础的赏赐之物,如果是之前就担任官职的,不仅仅官职再次提升,而且奖励也是翻倍。

明朝对于归降者十分大度,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由此可见,明代对于归降者对于少数民族都是十分宽松的政治政策,正是因为这些政策大大加强了明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和平和稳定。

二、归降者,衣食无忧,生活安稳

在明代对于归降者或者是少数民族都是给与优待,基本在给他们安置的卫所里面,能够保证其衣食无忧,生活安慰,卫所也成为了这些少数民族之人的主要活动场所,那么关于这些归降者的安稳生活又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而这些归降者的卫所又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明代统治者最初设立卫所并不是真的想要厚待这些人,只是统治者为了削弱敌人势力的一个策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归降者的加入,卫所也渐渐成为了达官的安居场所,成为了人们活跃的重要地方。蒙古人在中原有着近百年的历史,而且他们还十分的骁勇善战,因此这些人在明代初期成为了明代统治者最强劲的对手,让统治者也十分的头疼,所以朱元璋和朱棣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希望能削弱这么一股力量。

明朝对于归降者十分大度,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在古代社会,往往人口对于战争胜利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明代统治者看到了这个关键所在,希望能够通过自己优越的政策,来吸引蒙古贵族和蒙古百姓前来。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弱化蒙古大军的力量了,因此就近就给这些蒙古百姓划分好了地方,设立卫所让他们去安置。

看见中原这么好的生活,许多少数民族的百姓都十分心动,有些贵族也直接前往,不仅离开了蒙古,还能够获得稳定的生活。就连贵族的头衔也在,这种事情何乐不为呢?于是蒙古的势力也是不断的削弱。

而另一方面这些归降者的待遇甚至直接超过了汉人,即使在当时明朝财政压力增大,物资储备也不是十分充足,统治者不断下调归附人的俸粮标准。但是在同等条件之下,这些少数民族的百姓和官员其待遇还是优于汉官。

为什么明代的统治者会如此行事呢?明明自己就是汉人,但是却对其他民族更为优待和推崇,甚至出现了当时以少数民族为尊的局面呢?

明朝对于归降者十分大度,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三、明朝统治者给与厚待的背后

为什么明代的统治者会给与这些达官们的厚待呢?仅仅只是削弱蒙古的势力吗?首先虽然明代给与了这些达官很优厚的待遇,但是他们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用干的,这些达官往往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参与到明朝的少数民族治理之中。其中在洪武年代就有不少的达官成为了当地的乡导,成为了民族融合和语言互通的桥梁,促进了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经济的共同繁荣。

而另一方面,明代的统治者还利用这些达官去为自己镇守疆土。本来给这些达官们的分封之地,采取的就是近安顿的原则,因此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个优势,让他们给明朝政府守卫边疆。不仅仅授予他们达官,而且明政府还会给有突出表现的达官授予世袭武职,甚至是再加功授爵,不得不让人佩服明代统治者的手腕。

而另一方面,对于少数民族和这些达官的安置,不仅仅能够消除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敌对情绪,能够恰到好处的处理民族关系,还能够加快民族融合或同化的过程。因此,在明朝政府的引导之下,这些人一部分在积极地从事原先的畜牧业生产,这些可谓是他们的老本行了,相当于汉人来说,对于畜牧业,他们更是善长。而另一方政府则鼓励他们养马,并且还从中挑选出养马能手,作为汉人的老师,指导汉人养马。

明朝对于归降者十分大度,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因此,这些人能够在明朝政府的统一安排之下得到妥善的安排,也能够人尽其用,发挥出他们的优势,为民族交流和繁荣做出巨大的贡献,也为明代削弱外族势力,保持国家稳定和统一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存在,或许就是明代统治者的制度的特色,以前各朝各代凭借拳头都解决不了的民族问题,在明代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够解决,可见统治者的智慧目光和政治手腕。

四、总结

明代对于归降者的厚待可谓是一个时代的特色,这也恰恰体现出有时候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或许就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众多人对于归降者一直以强硬态度,直接导致的是民族问题的激化或者是自己更大的损失,如此不仅仅得不偿失,而且会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但是在明代社会,明代统治者的暂时求全,采取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归降者,不仅仅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而且还实现了国内经济文化的双繁荣,就连边关问题都因此得到了解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自成为什么注定会失败
...家族利益和荣耀能够延续下去,他们不得不继续投靠这个统治者。但李自成的思想有些愚昧顽固,他不重用也就罢了,反而是压迫这些心气高傲的达官贵族,让他们经常颜面扫地,长此以往,旧贵族
2024-06-15 15:50:00
比较明清服饰的审美演变
...整个审美取向仍然是延续了前续王朝的关注之处。但清朝统治者作为满族人,有自己的文化制度,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尤其是旗装,一整套满清独有的服饰,体现了背后的文化底蕴。服饰作为一
2023-03-15 22:25:00
明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策略,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了明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策略的复杂性和艰难性。明朝统治者们必须在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间寻找平衡,既要防范土司做大,又要依靠他们抵御外敌;既要推行汉化政策,又要尊重少数民族的文
2024-08-24 20:13:00
朱元璋推翻元朝为何还要尊元朝为正统,甚至为忽必烈建庙祭拜
...,也不见朝廷开仓放粮,导致很多百姓被饿死。既然朝廷统治者昏庸无能,不想着如何治理国家,只知道如何享乐,肯定会引起很多暴乱。果不其然,全国很多地方相继发生暴乱,那些贵族为了自己
2023-05-27 13:03:00
明太祖朱元璋,真的发明了那些惨无人道的酷刑吗?
...后一点血肉。接连不断的旱灾、蝗灾和瘟疫,再加上元末统治者的倒行逆施,出身微寒的朱元璋一家,早早地就已经支离破碎了,家中死的就剩下朱元璋和他二哥,他们葬了家人也各谋生路去了。在
2023-01-25 19:54:00
...在当时甚至被认为“不戴腰带就是无礼”。在战国时期,统治者为了突出自己崇高的地位,从而制定出一套关于腰带穿戴的制度,要求不同等级的官员佩戴不同的腰带。腰带最华贵的是君主,依次往
2024-04-23 20:56:00
龙袍是帝王的象征,为什么到了宋朝,皇帝突然都开始不穿龙纹了?
...从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到后来的“斧声烛影”,宋朝的统治者始终活在一种不安之中。这种不安不仅体现在他们的穿着上,也深刻影响了宋朝的政治和军事决策。反观明朝,虽然皇帝们对龙纹的使
2024-12-20 09:21:00
宋朝与明朝为何未能入选中国古代四大盛世?
...什么说文景之治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盛世呢?因为不折腾!统治者休养生息,老百姓过着相对安宁的生活,这就是盛世的本质。此后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包括康乾盛世中间这一段,都是这么回事。刀
2024-01-08 14:40:00
束缚、臣服,汉服发展返祖,明朝女性汉服为何只能露出头和手?
...都倾注于方寸之间。更有甚者,连礼教的枷锁也无法满足统治者的胃口。明太祖下令纂修《女戒》,成祖仁孝徐皇后亲撰《内训》,将对女性的束缚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要求她们"饿死事小
2024-11-06 09: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