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自成为什么注定会失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5 15:5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朝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可谓是高开低走,仅仅是靠着初期几位皇帝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就让后来的十余位皇帝能够贪图享乐,而不需要做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所以才让后世评价大明朝尽出了些奇葩皇帝,但这样的国家注定不会长久。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民间爆发了农民起义,距离新的统一还有很长时间,在这期间,出现了一个新的政权,由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

当时明朝尚且存在,而关外的后金政权也对中原虎视眈眈,再加上大顺政权,三家势力独大。有一段时间,李自成建立的政权一直处于鼎盛时期,隐隐压过了其他两方势力。他的起义道路一直很平坦,军队曾经占领了整个黄河流域,包括山海关,随后他又带着军队亲自东征,一路打到北京,推翻了明朝统治,按照这样的攻势,形势一片大好,一统中原也是很有可能的,但我们都知道最终的结局不是这样的,他失败了。

其实能够成为帝王的人,必然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的,那么他的失败就是因为做出了几个错误的决策,所以才兵败。

李自成为什么注定会失败

明朝之所以会灭亡,到了晚期苟延残喘,除了皇帝的愚昧平庸,甚至是荒淫无度,而达官贵族也没有忠心为国,视国如家,所以造成了政治腐败,此后国力一直在衰退。

而到了国家需要他们的迫在眉睫时刻,他们都没有站出来保护国家,而是趁着混乱,搜刮民脂民膏,为自己谋取利益。随着李自成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威胁到明朝统治时,官员们做出了墙头草的行为,想着要投靠李自成,完全失去了为人臣子该有的忠心。

有了大臣才能辅佐皇帝治理国事,而李自成拥有了这些官员,其实就是他的很大助力,但可惜农民出身的他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从民间起事,军队中也大多都是农民出身,所以他更加维护农民阶级的利益,而忽视了贵族官僚的利益,他还认为自己的实力已经足够,不需要这些官员,殊不知官员还是很有势力的,而李自成的打压已经是激怒了他们,他们只认为这个领导者无法满足他们的利益,不值得效忠。

李自成为什么注定会失败

史学家认为,他的做法可以满足他高昂的军费和政治的开支需要,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但他的做法却是不可缺,他占领北京后,皇室中的财富是他必需的,几乎把大明皇室的财富统统刮了个遍,只要是可以成为钱的,都被他收入囊中,就连皇宫中的工作人员的私人财物也被他全部收缴。如此搜刮了一整个皇宫的财富,即使收获的财富不足以满足军费开支的需要,但也有十之八九了,完全没有必要得罪达官贵族。

中国古代有着众多朝代,政权的更迭不过是一个封建政权被另一个封建政权所取代,但无论是何人建立,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农民阶级,无论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封建制度。可李自成的做法却是违背了封建统治的本质,对于传统的封建政权来说,皇权至上,可以享受一切,这一切都是来自于对农民阶级的压迫,而李自成在政权建立后实行了长达三年的免税政策,这在历朝历代的皇帝眼中,明显是绝对不会采取的。

李自成为什么注定会失败

虽然他的免税还没有确切史料说明,有人认为只是减免赋税而已,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直到他的军队战败,他的政权靠的都不是寻常手段征收赋税,而是让官员和士兵去威逼当地的官绅,向他们索要钱财,代替田亩税,来满足军备之需。

若是有人反抗的话,官员们会用各种手段去逼迫他们,比如陷害犯罪,押入大牢,施以酷刑,还让人充军,这样残暴的做法比暴君更甚,还不如崇祯帝。而那些缴纳财物越多的官员,就会得到更高的官阶,可想而知官员们会为了升职会怎样的陷害别人。

面对前来投靠的官员,李自成也不可能全然拒绝,他还是会聘用合适有用的人才,但总体上来说,在他的政权中,明朝官员还是很少见的。他的留人选择是没有做过官的举人优先,这就注定明朝的达官贵族无法满足这个条件,可局势如此,如今李自成最有希望称帝,为了家族利益和荣耀能够延续下去,他们不得不继续投靠这个统治者。

但李自成的思想有些愚昧顽固,他不重用也就罢了,反而是压迫这些心气高傲的达官贵族,让他们经常颜面扫地,长此以往,旧贵族的利益被严重损害,他们不再支持李自成了。但没有军队的他们,根本无法直接对抗李自成,只能是通过自己的势力对他造成些不小的麻烦,他们根基较深,可以通过控制社会舆论让百姓质疑大顺政权。

当然在大顺政权处于巅峰的时候,这些谣言是不足为惧的,可当李自成的势力走下坡路的时候,谣言的威力不可小觑。这些舆论取得成效后,达官贵族们开始物色新的保护此时女真族已经崛起,身在中原的他们只要给后金一些支持,就可以得到很多的好处,所以他们再次用到了相同的手段,控制舆论,支持女真,所以后来的女真族才能够相对顺利地入主中原。

李自成为什么注定会失败

李自成还有一个失败原因,就是他只将明朝作为最大的敌人,丝毫没有意识到关外的女真族虎视眈眈,如此建立政权后,他只顾着内部政治,收服吴三桂,将兵力分散到全国各地去镇压叛乱,这样虽然却是稳定了他的政权,却忽略了外部的威胁,他一直漠视女真族的势力,所以最终的政权覆灭也是必然的,兵败身死。难怪外国史学家说:李自成没文化,只是一介流寇,却比末代皇帝还要残暴。

综上所述,李自成出身的阶层决定了他格局的狭小,而他自卑与狂傲并存的性格,也注定让他无法用智慧把握长远的大局,于是只能兵败身亡,令人感慨不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5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闯王李自成为何最后却败给了满清
...的弊端,崇祯登基以后进行了一次改革,当时身在其中的李自成也因此失业,又因为家里的一些原因李自成被迫走上了起兵之路。虽然最后他成功灭亡了明朝,但他的创业之路却颇为不顺。明朝再怎
2023-05-20 10:32:00
...下当时的情况和4条路线哪一条更好。第一条路:降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攻陷北京后,吴三桂孤悬关宁地区,一面是女真人建立的满清政权,一面是农民起义军建立的大顺政权,吴三桂的关宁铁骑
2024-04-24 09:31:00
...的民间苦难,百姓无法承受,不得不揭竿而起,于是有了李自成。朝廷士兵也因为缺粮,纷纷叛变成为盗贼。同时,满洲的女真族正在暗中觊觎着中原土地,随时准备进攻。在这艰难的时刻,崇祯皇
2023-05-04 14:42:00
明朝女真兵为何只得挂帅,并站稳脚跟?
...那么,清军为何能够入关,并站稳脚跟呢?大明的军队,李自成、张献忠的虎狼之师,到底是干什么吃的,就不能将其赶回关外吗?纵观清军与明军以及农民军的一系列战斗,只要双方均全身心投入
2023-08-22 20:33:00
起义军领袖张献忠从夹道欢迎到万人唾弃,他做了什么?
...。此时,起义军群龙无首。作为高迎祥手下的头号势力,李自成成功继承了闯王的衣钵,继续领导起义军。虽然此时的张献忠无论是实力还是威望都不如张献忠,但是当初平起平坐的兄弟,如今却成
2023-03-05 14:58:00
李自成为何放弃西安?清军步步紧逼,部将纷纷反叛,不走就被灭!
1645年1月13日,李自成从潼关返回西安后,立即决定离开西安和关中平原,经蓝田、商洛逃往鄂豫交界。撤离西安前,李自成下令打开金库,“允许军士们分割并扣押(金库内)财产,同时放火
2023-10-18 16:56:00
李自成进京后,对明朝的制度作了哪些变革?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从德胜门进入北京内城接管明政权,四月二十九日称帝,第二天逃亡西安。前后算起来,李自成在北京城共待了42天。时间虽短,但大顺政权在北京还是
2023-04-22 10:10:00
存在了276年的大明朝为何就此陨落
...在互起冲突。最后有两位首领得以立足并消灭了其对手:李自成,原是一名羊倌,后来进入驿站而成为驿卒,他占据并统治了整个中国北方;张献忠(1606~1646年),原为延安籍的一名士
2024-06-20 16:07:00
朱祁钰和崇祯同样面对明朝存亡危机,为何一个成功另一个失败
...实惠,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来抢钱抢物的。而明末不管是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还是北方虎视眈眈的少数民族政权,其目的都是要推翻明朝的统治。而崇祯面对的就是前来“夺权”的敌人,而且
2024-06-19 21: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