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出台,首次明确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纳入政策框架,聚焦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升,提出单产增效、科技攻关、政策扶持等系统性方案。与此同时,数字化种植、生猪产业大脑等新业态加速落地,技术与农业的深度协同成为行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政策支持夯实供给基础:单产提升与全产业链优化
单产增效行动覆盖多品类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要求通过技术集成推广实现糖料、棉花、天然橡胶等作物的稳产提质。例如,广西隆安县3896亩甘蔗数字化种植基地通过无人机巡检、智能装备数据采集及测产大模型应用,实现“工业化量产”,单产达到每亩吨糖水平。此类模式验证后,未来有望向玉米、大豆等领域扩展,推动增产提质目标落地。
畜牧业调控与政策兜底双轨并行
文件要求“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从产能监测、疫病防控到屠宰监管形成全链条管理。当前生猪市场正处于供需调整期,标肥价差收窄、出栏均重增加压制短期价格,但冬季仔猪疫病及饲料成本上行或推动2025年二季度猪价中枢上移。政策端通过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等工具稳定生产预期,避免周期性波动对产业链的冲击。
科技与制度协同打通堵点
种业振兴与生物育种产业化被列为重点任务,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通过“生猪产业大脑”平台整合生产、监管、消费数据,实现智慧养殖与风险预警。例如,养殖户借助平台可实时监测圈舍环境,人均管理猪只数量从1000头提升至3000头,成本下降约30%。政策与技术的双重赋能,正推动农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数字技术驱动产业变革:从生产到流通的范式重构
种植业工业化量产模式验证
深圳前海鹏峰农业在甘蔗种植中引入“农田车间化”理念,通过智能装备全流程管理,降低劳动力依赖并实现标准化产出。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数据要素的深度应用:多光谱数据与传感器信息实时上传,驱动测产模型迭代,为种植户提供动态决策支持。技术红利下,我国食糖年产量有望逐步填补400万—500万吨的供需缺口。
畜牧业数智化升级提速
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构建的“未来牧场”体系,覆盖生产监测、金融授信、质量追溯等场景。例如,平台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数字资产+AI+保险”模式,破解中小养殖主体融资难题;内蒙古青城乳业交易中心则通过大宗现货平台整合饲草、生鲜乳等资源,提升产业链透明度与资源配置效率。数字技术不仅降低成本,更推动行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升级。
数据要素市场扩容赋能全局
《杭州市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实施后,数据确权、流通规则逐步明确,全国省级数据交易中心覆盖率突破90%。农业领域的数据交易需求集中于市场预测、灾害预警等场景,例如新希望集团联合多方搭建猪周期预测模型,整合期货、养殖、政策数据,辅助企业规避周期性风险。随着跨区域交易机制完善,数据要素将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能。
(注:本文数据及案例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3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