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团结就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拉尕藏拉旦(左)入户宣讲民族团结
编者按:
“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方土地,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自2019年海东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以来,全市上下不断巩固创建成果,在每年的民族团结进步月,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文艺汇演、政策宣讲等系列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弘扬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为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基础,切实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即日起,本报推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系列报道,广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本报记者 巴迎桂 摄影报道
眼下,初秋的高原渐渐有了些寒意,秋日的阳光却分外明媚,秋收完的麦田在阳光的照耀下,别有一番景致。
9月初,记者来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藏族乡,只见公路两旁别具特色的建筑不断延伸,干净整洁的乡间巷道、整齐排列的农家小院,土黄色的墙面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宣传画让人眼前一亮。
在群众的印象中,一贯贫困落后的松多乡在近几年的时间里一路提速,驶入了全乡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安居乐业、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快车道”。这一切,都是各民族群众团结奋斗结下的硕果。
松多乡地处互助县东南部,属半浅半脑、半农半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全乡辖8个行政村67个社2062户699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3%。面对这样的乡情,松多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全乡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改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谋求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
在松多乡松多村的村委办公室里,记者看到墙面上挂满了不同单位颁发的荣誉奖牌。“阿吾,你来了吗,先赶紧坐。”“有啥事,你慢慢说。”一位老人推门而入, 忙碌的松多村党支部书记拉尕藏拉旦放下手中的材料迎了上去,两双粗糙的大手有力地握在了一起。
询问得知,这位老人叫乔长寿,汉族,今年68岁。在他的记忆中,从小村里就有汉族、藏族和土族,但大家从来都没有刻意去区分各自的民族,一直以来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早就融到了一起。“团结就是在一条河里吃水,在一座山上放羊,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是乔长寿对松多村民族团结的理解。
老人的话匣子打开后,松多村民族团结的故事一个接一个地呈现在记者眼前。在老人的记忆里,当年松多村每家每户只有几亩土地,相对贫瘠,单靠种地一家人根本吃不饱,更别提过上好日子。为了改变生活面貌,村民白文奇开始寻找出路。15年前,不想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白文奇孤身一人背着行囊前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诺木洪农场,成为了一名农场工人。
走出大山,白文奇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他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他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从简单的出卖劳动力转变为靠技术吃饭,并在当地长期稳定地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白文奇从当初承包的0.67公顷土地发展种植枸杞扩大到目前的4.67公顷,他的身份也从一个普通的“打工仔”转变为松多村小有名气的务工带头人。
慢慢地,一传十、十传百,白文奇的手机号码成了大家的“求职热线”,来找白文奇报名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也逐渐辐射到了互助县的其他乡镇。在白文奇的组织带领下,不论藏族、汉族还是土族、蒙古族,近几年已经有上千人走出家乡,到省内各地务工。
靠着勤奋与努力,白文奇已经从农场的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家里每月能有上万元的收入。白文奇带领众多村民外出务工致富的故事也成为松多村“民族团结一家亲、携手共筑致富梦”的真实写照。
在松多乡,还有很多民族团结的故事在各村竞相上演。在十八洞沟村的互助旦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藏香加工车间里,记者看到了温情的一幕。
“与往年不同,我们没有选择进城打工,而是留在家里。”
“不用出远门就可以在家门口把钱赚了,还能照顾到家人。”呼吸着空气中淡淡的清香,前来务工的十八洞沟村土族村民李四让卓玛用一口流利的藏语和一旁的同伴聊着当下的新生活。言谈之间,李四让卓玛难掩欣喜。
今年47岁的十八洞沟村村民林旦成扎华制香已近30年,是古法藏香制作技艺传承人。2015年,林旦成扎华注册资金150万元,成立了集制香、包装、销售为一体的青海柏域藏香厂。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省、河北省、澳大利亚等地。
在传承藏香技艺的同时,林旦成扎华利用藏香制作工艺简单的优势,吸收周边村民前来务工,增加收入。像李四让卓玛一样,如今,十八洞沟村已有13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这些前来务工的群众,有藏族、汉族、土族等,藏香产业已慢慢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在松多乡,各民族之间,你帮我割麦子、我帮你修院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正是因为各民族紧紧拥抱在一起,松多乡的各项产业才能发展得如火如荼。
“团结是稳定,是向心力,更是经济发展腾飞的翅膀。松多乡的民族大团结带来了大变化,现在,村里有了不少私家车,村民盖起了大瓦房,时兴家电一应俱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松多乡党委书记吉代杰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8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