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产业“挑大梁” 高原话巨变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2-20 08:1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产业“挑大梁”高原话巨变

——青海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

丰收画卷,美在田野。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共和镇苏尔吉村的蔬菜基地里,种植大户胡贵西正在运送菠菜:“柏油路通到家门口,小摩托也能跑得快,种了30亩蔬菜,年收入过10万元!”

村民日渐鼓起的口袋离不开产业发展。村党支部书记苏生成说:“这几年,村里建起蔬菜基地,柏油路通到地头,高原冷凉蔬菜畅销省内外,全村蔬菜年产量630余万斤,年产值达567万元。”

苏尔吉村是个缩影。十年间,青海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农牧民群众脱贫增收的主渠道和主抓手,广袤农村牧区处处呈现山乡巨变。

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表示:“十年来,我们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治本之策和乡村振兴前提基础,依托绿色有机资源禀赋,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发展,以全省农牧区‘大产业’推动农牧民群众‘大增收’,书写了青海高原山乡巨变、人民幸福的时代新画卷。”

注重加强政府引领,全面构建县有产业园区、村有集体经济、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帮扶体系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来自草原深处的年轻人在一间间宽敞明亮的厂房里忙碌着,安装、生产、核对订单、清点货品……华毛措是该县泽曲镇东科日村村民,得益于产业园区的建设,她成为青海西北弘有机资源开发公司办公室的检验人员,一家人的生活条件也由此改变。

从“放羊娃”到“打工人”,这是产业园区给当地农牧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作为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保洁员,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魏家堡村年近六旬的苏占青每天的主要职责,是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如今村里有21名像她一样的保洁员,每月都有800元的固定收入,而这笔收入源于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近年来,魏家堡村的中藏药材、德州黑驴养殖等特色产业风生水起。

从赋闲在家到月月都有工资领,这是村集体经济壮大带来的踏踏实实的收益。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新泉村村民马生全,2016年通过参加“雨露计划”家政技能培训,并利用到户产业发展资金购买了水暖维修、室内保洁等设备,从事流动式家政服务工作,年底家庭人均纯收入就达到18622元,光荣脱贫。脱贫后马生全继续从事家政服务工作,并利用“530”小额贷款,从一人单干逐渐向团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拥有20多名员工的家政服务公司老板。13名固定员工中有8人是脱贫群众,临时员工15人,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

从脱贫户到小老板,这是户有增收项目带来的稳稳当当的收益。

十年来,青海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研究出台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全面构建县有产业园区、村有集体经济、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帮扶体系。

持续推进39个县级扶贫产业园和282个帮扶车间建设,提前一年实现全省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126%,年均增长9.5%,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2022年上半年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7.8%,高于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2.2个百分点。同时,支持1622个贫困村发展村级光伏,在168个行政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扶持46.94万有劳动能力脱贫人口发展到户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注重发挥特色优势,紧抓产业政策机遇,走“优而特、特而精”的产业发展之路

蓝天下,一排排光伏板熠熠生辉,走进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的生态光伏园区,只见三五成群的“光伏羊”正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底下悠然地啃食着青草。

忆往昔,塔拉滩因常年干旱、植被稀疏,一片荒凉。看今朝,板上发电、板下养殖,一派生机。

2021年起,为了利用充足的光热资源,当地政府提出建设光伏园区。架起高于地面1.5米的光伏组件不仅为植被生长预留充足空间,减少了蒸发量,加之清洗组件带来的水分,昔日的荒滩展现绿意。

占地规模609平方公里的塔拉滩生态光伏园,在一个个光伏板的“庇护”下,园区内的平均风速降低41.2%,20厘米深度土壤增湿32%,牧草也得以生长,园区邀请周边村民进入光伏园养起“光伏羊”,昔日荒滩成为了牧场,园区里现在有近2万只羊,一年能卖200多万元。

2022年共和县铁盖乡吾雷村、马汉台村、托勒台三个村的3000只羊“入驻”生态光伏园区,每年5月下旬至9月中旬,这批“光伏羊”都会在光伏园区“安家”。

“有了光伏板的遮挡,下面的青草就容易长出来,随着园区面积不断扩大,草场面积也会逐年增加。”铁盖乡副乡长赵龙胤说,“光伏不仅是清洁能源,也是致富之源,‘光伏羊’在市场上反响不错,我们要再接再厉,争取再加码。”

近年来,青海突出高原绿色、有机、冷凉、光强等资源禀赋,紧紧抓住建设产业“四地”等政策机遇,走“优而特、特而精”的产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牦牛、藏羊、青稞、枸杞、冷水鱼、村级光伏、乡村旅游等高原特色产业,“三江源”冬虫夏草、“5369”高端牦牛肉、“柴达木”“三江雪”“诺蓝杞”高原枸杞等产业品牌走向世界。

据统计,近年来牦牛肉、藏羊肉每年销往省外近10万吨,占牛羊肉总产量的约1/4;全省有机枸杞种植面积达到7700公顷,产量突破6000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生产基地;鲑鳟鱼等冷水鱼产量达到1.38万吨,占到全国鲑鳟鱼养殖产量的1/3;光伏扶贫工程已在全省39个脱贫县实现全覆盖,建成电站73万千瓦,年发电产值8.8亿元,收益达到5.7亿元,7.7万户、28.3万人直接受益。

注重打造民族特色品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

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的青绣坊里,十几名土族绣娘正在穿针引线,紧张地忙碌着。“曾经我们做的盘绣用来家用,如今这是我们增收致富的看家本领,班彦村里从事盘绣加工的妇女有140多人,最高的收入可以达到3万元。”负责人张卓玛什姐说。

土族盘绣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过去盘绣都是村民给出嫁的女儿做的一种嫁妆,但是现在村里已经把盘绣作为一项特色乡村产业来重点打造,村里组建了自己的绣娘队伍,让盘绣从过去的嫁妆变成了现在的一种工艺品,而且销往江浙沪等沿海地区,甚至还远销国外。

“青绣”是土族盘绣、贵南藏绣、撒拉族刺绣、回族刺绣、河湟刺绣等的总称,是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品牌。近年来,青海省通过设立“青绣”扶贫就业工坊、认定省级刺绣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让古老的“青绣”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指尖上的青绣”成为青海的新名片。随着“青绣”走向市场,全省共有各级刺绣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0多人、刺绣经营单位近500家、刺绣行业从业人员约30万,让“绣娘”捧上了艺术的“金饭碗”,过上了幸福的好生活。

和“青绣”一样带动群众富起来的还有青海拉面。青海回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利用其独特的手艺、勤劳的双手,把拉面馆开到全国330多个城市,目前有3万多家,从业人数近20万人,经营性年收入160亿元以上,真正成为青海各族群众的脱贫致富面、民族团结面、小康幸福面。同时,越来越多的拉面人返乡创业,为扩大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仅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拉面经营者返乡创业开办公司、合作社1500余个,带动当地1.5万户群众从事与拉面产业相关的农业种植、牛羊养殖、加工冷藏、交通物流等产业,实现年产值近10亿元。

青海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并存、多文化荟萃,是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8个省区之一,多元的民族文化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增收产业。近年来,青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相继创建“全国高原藏毯产业”“全国热贡文化产业”等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打造“指尖上的青绣”“舌尖上的拉面”等青海民族特色品牌,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0 09: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互助举办 高原现代农业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论坛
...自:海东日报本报讯(记者 邓成财)8月25日,以“助推高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为主题的高原现代农业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论坛在海东市互助土族
2023-08-26 00:03:00
从无人问津到美丽休闲乡村 青海大通高原农村蝶变记
...大通10月22日电 题:从无人问津到美丽休闲乡村 青海大通高原农村蝶变记作者 陈宗淇 张添福高原的秋收,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柏油路铺到家门口,道路两旁干净整洁,乡村旅游的“木屋
2023-10-22 20:54:00
青海互助高原特色冷凉蔬菜推介会:助产业发展 帮农民增收
...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青海互助8月24日电(祁增蓓)24日,高原现代农业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论坛暨互助县首届高原特色冷凉蔬菜推介会开幕式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举行。图为开幕
2023-08-24 21:03:00
...培育了以“化隆牛肉拉面”“循化撒拉艳姑刺绣”“乐都高原电建”为代表,涵盖民族餐饮、民族刺绣、工程技术等一批传统劳务品牌,并精心培育打造“家政服务”“土族盘绣”等现代劳务品牌,
2023-11-10 00:03:00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初春,一场雪纷纷扬扬洒落在高原。深夜的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政府办公楼格外宁静,一间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这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互助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国栋格外
2023-02-21 04:54: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西宁7月13日电 题:环湖赛见证高原乡村振兴新图景新华社记者李琳海、耿辉凰年过八旬的土族老人吕有荣站在村口,目送环湖赛车队风驰电掣般“飞”过。老人说:“以前
2023-07-13 14:40:00
总堡乡冷凉蔬菜“落户”记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图为哈家村高原冷凉蔬菜种植现场。□本报记者 张璐 摄影报道春回大地,草木萌动。清明过后,记者来到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总堡乡哈家村,在晨光微醺之时,农户们已经
2024-04-14 00:15:00
品牌有约,“青字号”东行放异彩
...‘奥秘’……”“我可以尝尝青海的牛奶吗……哇,来自高原的牛奶真好喝!”“这些都是盐做的吗?好精致啊!没想到盐也可以玩出这么多新花样”……5月10日,2023年中国品牌博览会在
2023-05-11 09:20:00
青海互助:3000亩高山豆秧喜获丰收 远销北上广等省外市场
...端讯(记者陈郁通讯员 牟泉 摄影报道)盛夏时节,正是高原夏菜收获的季节,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种植的近3000亩高山嫩豆秧喜获丰收,目前陆续采摘上市,清香翠绿的高山豆苗深
2023-07-13 17:5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