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两朝“帝师”翁同龢的晚年生活是怎样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6 15:2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晚清进士胡思敬在其掌故笔记《国闻备乘》中记载了很多名臣宿将的小故事,其中就包括两朝“帝师”翁同龢的晚年生活。

翁同龢是咸丰朝的状元,仕途从翰林院修撰起步,凭着出众的才能,一直升迁至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官至协办大学士。他还两度值守军机处,参与内政外交的决策。历官期间,先后充当同治帝和光绪帝的师傅。可以说,他是慈禧太后和同治、光绪两帝共同信任的大臣之一。

两朝“帝师”翁同龢的晚年生活是怎样的

翁同龢肖像。

我们平时比较关注他的为官功过,很少谈及他的个人生活。其实他的家庭有很大的缺憾,以至于不能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

他患有不育之症,无儿无女,到晚年这种劣势就表现出来了。189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分别失去了对他的信任,把他革职,永不叙用。

离开官场,翁同龢已经69岁,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他回到家乡常熟虞山养老。

可是,他是一个公子哥出身,能够治国理政、为皇帝分忧,对于养家糊口却分外生疏,也根本不放在心上。当他失去来自官场的各项收入,家里数顷庄稼地的收成,根本满足不了一家人的开销,尤其到年底,更加拮据。

两朝“帝师”翁同龢的晚年生活是怎样的

翁同龢夫人画像。

有一次,他不得已写信向侄子翁曾桂借钱。翁曾桂是翁同龢一手提拔起来的,当时担任着浙江布政使,管理一省的财税,是个肥差,并不缺钱。于情于理,他都应该向叔叔施以援手,然而,他竟然对叔叔的请求置之不理,一字不回,给叔叔送了个软钉子。

翁同龢气愤至极,只好把家中的字画、朝珠等贵重物品拿出几件,到当铺里换一些银两,才算过了一个年。

翁同龢在朝廷担当大任数十年,门生故吏遍天下。有一部分人听说他贫困不堪,就凑了一笔钱,托孙雄带给翁同龢。孙雄是翁同龢的常熟老乡,也是他的弟子,跟他学习过骈文写作。不料,孙雄收到这笔钱之后,悄悄收入自己囊中,根本没有告诉翁同龢。

两朝“帝师”翁同龢的晚年生活是怎样的

翁同龢书法。

翁同龢是晚清一流的书法家和作家,如果他卖字卖文,肯定能获得稳定的收入,自力更生,不用求人。但是他囿于曾经担任朝廷大员、两朝帝师的身份,有所顾忌,拉不下脸去做这件事。即便平时喜欢写上两笔,那也是保存起来,不轻易示人。

等到1904年他去世,他的诗文字画被家奴或侄子拿出去卖掉,一副对联就能卖20两白银。后来,他的作品散落四方,不能成集,实在遗憾。

在那个“养儿防老”的年代,“传宗接代”的观念很重,像翁同龢这样的绝嗣之人,必定会遭受很多冷眼,侄子、门生都靠不住。设想他能有个一儿半女,晚境或许不至于如此凄凉。

《国闻备乘》对“翁师傅晚境”记载的原文:

翁同龢起贵介,不问家人生产。晚年罢官家居,薄田数顷,不足供家用,岁暮大困。无子,有侄曰曾桂,当同龢在军机时,一手挈之以起。时任浙江藩司,缺甚腴,因贻书告贷。苏、杭相距只一日程,竟置书不答。同龢愤甚,检书画、朝珠数事付质库,始获度岁。其门生故吏官京师者,多贵幸用事,闻其贫,相率醵资托昭文孙雄寄献。雄亦同龢弟子,学骈文,宗孙洪派,既得资,尽干没之,不以告同龢。同龢殁后,书名大噪,一楹联值二十金。存时虽极窘乏,以曾为帝师,入枢府,不便鬻技自给。生平好作诗歌,随手取乱纸起草,积之盈箧,手自封储。后被家人窃卖,剩缣零绢,散在四方,枉费心血,不能成集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6 18: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般提到光绪帝的老师都知道翁同龢,此人在晚清官场十分活跃,在《走向共和》中,翁以清流自居,处处掣肘李鸿章等人,甚至不顾外敌侵,略,依旧操纵政局想搞倒李鸿章;在帝后党争中,帝党的实
2023-04-19 21:23:00
...州学正。父心存,咸丰朝历宫至体仁阁大学士,后为同治帝师。母许氏通《诗》《易》,长兄同书、三元同爵均官至巡抚。同和六岁入塾时,“四书”、“五经”朗朗成诵。21岁选为拔贡,23岁
2023-08-31 11:23:00
...了,正是这种君臣间特殊的亲近人情,让同样感到孤独的光绪帝百般依赖于他。
2023-01-06 16:39:00
...对这个儿子的教育是失败的,所以她吸取教训,在继任者光绪帝身上倾注了更多的心力。被“弥补”的光绪1875年初,19岁的同治帝驾崩,死后无子。时年4岁的载湉作为“文宗嗣子,穆宗从
2023-04-25 14:46:00
...比如康熙帝的帝师就有四位,乾隆皇帝的帝师就有七位,光绪帝甚至有十一位帝师,可见清朝统治者对于皇室教育的重视。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颙琰其实并非是皇太子,待永琏、永琮相继早夭后,乾
2023-01-06 14:30:00
光绪皇帝的16岁:少年天子的小试牛刀
...的最高统治者:年仅11岁的小光绪皇帝。东太后去世后,光绪帝唯一可体验母爱的“调护”者消失,也使得小皇帝身边失去了一个有力的同情者和保护者。虽然宫中变故迭起,小皇帝屡受刺激,但
2023-10-11 17:15:00
翁同龢的曲折人生:晚景凄凉的清朝重臣
...翁同龢不但非常恼火地坚决拒绝,而且第二天一大早就向光绪帝奏报了。光绪勃然大怒,立即派人秘密调查,凡是收受了回扣的,都准备严加惩处。然而,仅仅过了一天,当翁同龢再次见到光绪时,
2023-09-18 22:00:00
...王也抓住时机向两宫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尤其是在一次与光绪帝的谈话中,奕䜣更是对一班朝臣的才智品行表达了明确的意见。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十四年,恭亲王病重之际,光绪曾亲自前往探视,
2023-01-06 16:33:00
慈禧嫌弃他的名字让他落榜,不曾想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入宫,更是纵容她专权干政。同治帝被她害死后,又立了光绪帝。光绪帝当了三十五年的傀儡,好不容易亲政想干点大事,结果戊戌变法就在慈禧的干预下轰轰烈烈地失败了,戊戌六君子死得最壮烈
2024-06-20 21: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