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慈禧太后是怎么“鸡娃”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5 14:46:00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慈禧太后是怎么“鸡娃”的?

“鸡娃”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词语,指很多中国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给孩子安排各类学习活动,以让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一个好的身位。

按这样的思路,过去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皇室子弟们,似乎便有了躺平的理由。事实并非如此,至少在学习方面,皇子们所承受的压力并不比现代孩子小。那些皇帝、皇后们即便拥有整个天下,但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同样也有为人父母的焦虑。我们就以近代史上最富有争议人物之一的慈禧太后为例,看看她怎么“鸡娃”的。

慈禧太后是怎么“鸡娃”的?

慈禧与皇帝。来源/电视剧《苍穹之昴》截图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对整个清代皇子教育做个了解。

疲惫的皇子

康熙二十六年(1687)六月,康熙命东宫讲官汤斌等以经书试皇太子、皇长子等。之后,他亲自挑选良师,设上书房于宫中,制定了严格的教学制度。清朝皇子教育体系由此开始。

按要求,皇子们从六岁开始进入上书房学习,一般到十五岁封爵建府才算结束。9年的时间里,这些皇子们过得相当辛苦,每天清晨5点左右进上书房读书,下午4点左右放学。一年之中,没有寒暑假,只有元旦、端午、中秋、万寿节(皇帝生日)及皇子本人生日方可不用入书房读书。据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回忆,自己当年读书每天只能到下屋休息一两次,每次不超过一刻钟,还须经过师傅允许才可以去。清人赵翼在《檐曝杂记》中描述了自己亲眼所见的皇子们早起读书的情形:“余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内府苏喇数人,谓闲散白身人在内府供役者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倚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试想,五六岁的孩子,正是贪睡的年纪,却要在五更时分起来念书,而且常年累月天天如此,这份辛苦非常人所能忍受。赵翼不由得感慨道:“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

慈禧太后是怎么“鸡娃”的?

用功读书的四阿哥。来源/电视剧《甄嬛传》截图

皇子们学习内容也十分广泛,既要诵读、讲解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还要习练书法、武功骑射,参加围猎以及学习游泳技能等。康熙还亲自指导皇子们学习科学技术。康熙五十年(1711)春,他在通州河堤边上,亲自向皇子们演示如何运用科学仪器丈量土地。不过,这一传统后来并没有延续下来。即便是皇子们长大后封爵建府,康熙仍然让他们的师傅分别跟随在皇子身边,继续辅导学业。

有清一代,自康熙后,雍正、乾隆、嘉庆、咸丰帝都是经过这样严苛的训练而走上帝位,到同治帝时,这种情况却戛然而止。

厌读的同治

同治帝载淳生于1856年。咸丰帝对这个儿子十分重视,在其4岁时即调河南学政李鸿藻进京,专门负责教载淳读书。按惯例,载淳也将在上书房度过他的青春岁月,然而,一场剧变打乱了载淳的生活轨迹。

1861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避乱承德并在此病逝。年仅5岁的同治帝在本该入上书房读书的年纪登上帝位,自然无法处理政事,当时朝廷大小事务都是通过慈禧、慈安两位皇太后“垂帘听政”来处理。慈禧对小皇帝的学习不可谓不上心,她派祁寯藻、倭仁、李鸿藻、翁心存在弘德殿教同治读书,倭什珲布为总谙达,与伊精阿、爱仁均教习满文。除此以外,又让皇室中辈分最高、同治爷爷辈的惠亲王绵愉常驻弘德殿照料,专司督责,其子奕详伴读;派恭亲王奕訢总司稽查弘德殿一切事务。

慈禧太后是怎么“鸡娃”的?

陈道明饰演的同治皇帝。来源/电影《一代妖后》截图

以这样的配置,按说载淳稍微用点功,将来也能成为一位不错的皇帝。但同治似乎并不是读书的料。李鸿藻评价其“资性平常,亦不乐攻苦”,意思是他智商一般,学习也不用功。接父亲翁心存担任帝师的翁同龢在日记中也记录了同治的学习情况。1870年,已经14岁的同治读书仍然是“晨读极不振,勉强对付”,次年正月,“看折时精神极散,虽竭力鼓舞,终倦于思索,奈何”。9月26日,“是日军机见起,两宫又论功课,极言上未能用心,咋令读折不成句,又讲《左传》,则不了了”。到15岁了连个奏折都读不顺溜,可见同治的文化水平实在不行,难怪翁同龢会发出“若常如此,岂不可虑”的担忧。

尽管以同治帝的能力,根本无力担负起帝王的重任,但咸丰帝的早逝,使得大清在接班人上已没法再提供更多的选择。李鸿藻、翁同龢等人虽贵为帝师,但所授对象毕竟是皇帝而非皇子,这种身份的迥异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对同治的管束。另一方面,从同治的师资队伍可以看出,慈禧对自己的儿子还是寄予厚望的,但朝堂大事牵扯其过多精力,压缩了她管理教育儿子的时间;另一方面,对于这个幼年丧父的独子,她也有不忍管、不舍管的情感。据高阳在《翁同龢传》里描述,同治喜欢喝酒,慈禧就常带着他参加各种宴会,喝多了第二天就不去上学了;同治喜欢看戏,慈禧常安排类似的娱乐活动,让同治也一同观看。这种纵容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同治帝不仅耽误了功课,还养成了不少坏毛病。据《清朝野史大观》载,同治长大后常常在小太监的陪伴下溜出宫门,整夜在南城琉璃厂、八大胡同等一些茶园酒肆、青楼妓院、花街柳巷狎邪淫乐,往往第二天早朝时才悄悄潜回宫中。

慈禧太后是怎么“鸡娃”的?

因身体不适而请太医诊治的同治。来源/电影《一代妖后》截图

这种生活严重摧残了同治帝的身体,使其刚刚成年便一命呜呼。官方公布的病情是天花,民间则传言是梅毒。从同治帝生前活动看,这一传言不能说没有道理。无论如何,在慈禧看来,自己对这个儿子的教育是失败的,所以她吸取教训,在继任者光绪帝身上倾注了更多的心力。

被“弥补”的光绪

1875年初,19岁的同治帝驾崩,死后无子。时年4岁的载湉作为“文宗嗣子,穆宗从弟”,同时又是慈禧的亲外甥,成为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是为光绪帝。对慈禧而言,光绪只有4岁,可塑性很强,她可以把在同治帝身上的遗憾弥补回来。为此,慈禧为光绪请来全国最好的老师,对其进行严格道德和文化训练。

光绪进宫后,慈禧把从小跟随光绪的奶妈给辞退了,理由是对方是乡下人,比较粗鄙,不讲礼数,接着又下了一道懿旨,称:“皇帝尚在冲龄,养正之功,端宜讲求。所有左右近侍,止宜老成质朴者数人,凡年少轻佻者概不准其服役。”显然,慈禧不想光绪变成第二个同治,所以首先加强了对光绪身边人的管理。

慈禧太后是怎么“鸡娃”的?

慈禧老照片

光绪满6岁后,慈禧命钦天监于本年四月选择吉期,入毓庆宫读书,派侍郎、内阁学士翁同龢,侍郎夏同善担任师傅(后又相继增加了孙家鼐、孙家骧、孙诒经等人)。光绪的学习课程大致与清前期皇子相同,头两年,主要是上午到书房认字、听讲书、读生书、背熟书,后来随着年龄稍长,改为全天上课。

慈禧太后是怎么“鸡娃”的?

此时的大清政治格局虽然仍然是慈安、慈禧“垂帘听政”,但朝廷主要权力已掌握在慈禧手中,换句话说,慈禧比之前要更忙了,但她对光绪的学习仍然十分关注,经常召见翁同龢等,了解光绪的学习情况,并加以指示。有一次,慈禧在东暖阁召见翁同龢,询问皇帝学习。翁同龢如实以对:“近来心不专一,功课有减无增并满书不读诸情形。太后始以训词督切,上为之悚动。”慈禧还喜欢从太监处了解情况。太监有时欺负光绪年幼会说他的坏话,慈禧听后往往就是对小光绪训斥加体罚。据太监寇连材在笔记中的描述:“西后待皇上无不疾声厉色,少年时每日斥之声不绝,稍不如意,常加鞭挞,或罚令长跪;故积威既久,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因此胆为之破。”随侍在慈禧身边的女官德龄也在回忆录中印证了这一点:“光绪帝‘一至太后前,则立严肃,若甚惧其将死者然。有时似甚愚蒙’。其母子问,严厉之甚,岂若吾徒对于父母者耶?”德龄入宫当女官时是在1903年,当时的光绪已经12岁了,见到慈禧仍然是老鼠见了猫一样,足见慈禧管理之严苛。

在道德方面,慈禧非常注重对光绪“孝”方面的培养。她授意服侍光绪的太监和宫女们,从小就向光绪灌输“皇帝母亲就是慈禧”的观念。德龄在《瀛台泣血记》中回忆道:“光绪究竟不是她亲生的儿子,将来长大成人,未必会怎样孝顺她,为未雨绸缪起见,特地再三教人去传谕翁同龢,要他格外侧重于孝的教育。除掉把启蒙时所读的‘二十四孝’不断地继续讲解之外,《孝经》那一部书也是最注意的。她命令翁同龢非使光绪读得十分烂熟不可,甚至她自己还要随时考试。”

慈禧太后是怎么“鸡娃”的?

慈禧在颐和园摆驾

处在这种严苛环境下的光绪,精神始终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也就是翁同龢日记中所记载的“抑郁”“精神殊逊”,加之从小身体不好,光绪早年读书时常常如当年同治帝般出现对立情绪。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了,对帝师们破口大骂,“不顾太监们一字型跪请,师傅们的序列阻拦,竟哭着冲出书房,沿东阶趋脚门,奔回宫内”。慈禧获悉此事后,无非又是更严重的体罚。实事求是地说,慈禧虽然很重视光绪帝,但在如何教育管理孩子方面,确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好在,光绪帝渐渐认识到了读书的乐趣,加上有翁同龢的引导,他的学习开始步入正轨,思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升。十三岁时写《汉章帝》诗:白虎亲临幸,诸儒议五经。惜哉容窦宪,谏诤未能听。此诗借古讽今,指出东汉之衰,在于窦太后对窦宪的优容,被翁同龢誉为“帝王御书中的第一篇上乘之作”。十四岁时写出了“为人上者,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有忧民之意”这样的思想感悟。再后来和慈禧一起观看昆明湖水师演习后,已经能用诗表达对现实政治的思考:有道惟闻守四夷,筹边端合驻雄狮。昆明池水无多地,安用区区习战功。

可见,通过读书,光绪帝在知识储备和格局抱负方面,均已超过了同治帝,从这一点来说,慈禧的“鸡娃”颇有成效。另一方面,慈禧简单粗暴的管理造成了光绪帝性格上的懦弱,光绪最终并没有成为慈禧希望塑造的那种“帝君”,反而在政见上走向了慈禧的对立面进而产生剧烈冲突,这恐怕是慈禧在“鸡娃”时所没想到的。

参考资料:

1.喻大华.囚徒天子光绪皇帝,商务印书馆,2011.

2.李秉新等校勘.清朝野史大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3.孔维.书生皇帝:光绪的读书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高阳.翁同龢传.吉林出版社.2013

5.孙孝恩、丁琪.光绪传.人民出版社.1997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5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溥俊:被历史遗忘的末代皇子,距皇位一步之遥却成替罪羊
...来说,溥俊并不是慈禧太后理想的新皇帝人选。要知道,同治帝死后,光绪帝继位,这很大程度上与光绪帝的生父为人比较正直,是一个仁慈的皇子有关。因此,慈禧太后根本不用担心光绪帝的父亲
2024-05-06 12:07:00
聊聊围绕同治皇帝的立嗣问题掀起的三场风波
清朝君主自太祖努尔哈赤起,至同治帝已历十代,皇位传承一直是父死子继。然而,随着同治驾崩和光绪帝即位,这一惯例似乎将被打破。同治皇帝一生无子,因此立嗣问题关系到同治的皇帝世系能否绵
2023-11-16 16:49:00
慈禧太后究竟有几个孩子?他们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两位皇子和一位公主。她的第一位孩子是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然而,同治帝在位期间,由于多种原因,包括政治斗争、健康问题等,最终在1875年英年早逝,享年仅19岁。他的死因至今仍
2024-10-20 19:38:00
慈安太后之死:揭秘清朝宫廷权力斗争
...丰皇帝死在热河行宫,年仅五岁的小皇子载淳即位,是为同治帝,而载淳的亲生母亲就是慈禧。因同治帝年纪太小,不能亲政,慈安和慈禧在养心殿设坐,共同垂帘听政。慈安的性格就是懦弱、不善
2023-11-06 08:51:00
清朝哪个传奇太后,从庶女到皇后只用6个月
...大肆收敛财物,慈安得知此事"立命诛之"。虽然慈安并非同治帝生母,但是同治帝是十分敬重自己的这位母后的。同治帝17岁,到了立后成婚的年龄,慈安看中了更加贤惠淑静的阿鲁特氏,但是
2024-05-14 09:20:00
光绪没得病为何会绝种
...护自己的统治,做出来的事情一个比一个狠。清朝末年,同治帝驾崩后安排两宫皇太后扶持光绪帝即位,开始了慈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过了几年,慈安太后的去世让慈禧独掌听政大权,即便
2024-06-20 21:19:00
...职5位大臣,并联手摄政王辅佐她的儿子登上皇位,成为同治帝。慈禧的地位因此更为稳固,慈安皇后也不得不暂避锋芒。同治皇帝即位后,慈禧的权力进一步加强,朝政实际由她掌控。然而,同治
2024-07-12 10:57:00
荣禄全力支持慈禧太后再次垂帘听政
...月,咸丰帝在热河一命呜呼,年仅5岁的载淳继位,是为同治帝。咸丰在临死前命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辅助幼主,而慈禧要以母亲的身份垂帘听政,两大集团的斗争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荣禄始
2023-02-20 16:03:00
咸丰皇帝死后,慈安太后是唯一能制衡慈禧太后的人
...氏,而慈禧却相中了富察氏,两位太后各执己见。最后,同治帝采纳了慈安的建议,迎娶阿鲁特氏为正宫皇后。这件事,虽然是同治的自主选择,但却也是慈安太后的一次胜利。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
2023-03-06 14: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